作家网

首页 > 本站要闻 > 正文

第三届北京国际诗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第三届北京国际诗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撰稿:许敏霏、蔡磊
 
 
        2014年9月15日至9月18日,第三届北京国际诗会在首都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诗会邀请了来自美国的托尼•巴恩斯通(Tony Barnstone)、南非的佐拉尼•米基瓦(Zolani Mkiva)与姆芭丽•诺斯丁茨(Mbali Kgosidintsi)、西班牙的尤兰达•卡斯塔纽(Yolanda Castano)、斯洛文尼亚的布莱恩•莫泽蒂奇(Brane Mozetic)以及伊朗/美国的修蕾•沃尔普(Sholeh Wolpe)六位国际诗人;吉狄马加、张雪、赵敏俐、吴思敬、马自力、林莽、西川、欧阳江河、王家新、周庆荣、王明韵、罗广才、敬文东、西渡、张桃洲、姜涛、胡续冬、周伟驰、冷霜、翟永明、蓝蓝、明迪、潇潇、寒烟、安琪、爱斐儿、娜仁琪琪格、孙晓娅、李成恩、春树等当代著名诗人、学者共聚首都师范大学,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国际诗歌盛会。此次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娅副教授以及诗人明迪联合主持。
        本届诗会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包括两场诗歌朗诵会、一场诗歌研讨会、两场翻译工作坊和两场外场朗诵、吟诵活动组成。9月15日下午,“诗歌的跨界以及诗歌选集的编选问题”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文科楼学术报告厅召开,研讨会由孙晓娅、明迪、胡续冬、张桃洲主持,六位国际诗人和西川、欧阳江河、王家新、敬文东、西渡、姜涛、周伟驰、冷霜、翟永明、潇潇、寒烟、安琪等诗人、诗评家参加研讨。此次研讨会以“诗歌的跨界”与“诗歌选集的编选问题”为主题,会议就此议题围绕诗歌跨界的可能性、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诗歌翻译、诗集编选、写作与读者期待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多方位讨论。与会者认为,诗歌需要与艺术、多媒体等更多领域合作,以期更多受众,诗人从中亦可获得创造性启示。如今,诗歌跨界更具可操作性,诗正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存活下来。同时,讨论特别提到,诗与音乐之间除了可能性,还有限制存在,草率添加视听可能会减损诗歌尊严。与会者还就诗歌编选问题中编者身份的差异性、选集的有意识遮蔽对文学史产生的影响等一系列命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诗歌跨界是很有张力的问题,而诗歌选集的编选问题学术界一直未给予充分关注,本次讨论热烈充分且具有学术价值和开拓意义。
        作为本届诗会的重要活动,9月15日晚,第三届北京国际诗会开幕式暨“北京之秋”诗歌朗诵会在悠扬婉转的吟诵声中拉开帷幕。本场朗诵会由孙晓娅主持,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诗人吉狄马加,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社科处处长梁景和、宣传部部长苏寄宛,文学院书记牛亚君、副书记白向宁,副院长冯新华出席了本场朗诵会。张雪书记致欢迎辞时说:“我们以诗歌为媒,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心灵的交流。为此,我们创办了北京国际诗会,得到了各国诗人朋友的热情支持,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今年,喜逢我校甲子校庆60周年,第三届北京国际诗会隆重开幕,这必将是一个富有历史记忆的诗歌盛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致开幕词:“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诗歌的研究、教育、传播与交流,体会到其中的辛苦,更多的是享受到诗的乐趣,认识到诗的伟大。”来自国外的六位诗人以及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西川、欧阳江河、王家新、周庆荣、翟永明、明迪、蓝蓝、沈浩波、潇潇、安琪、寒烟、春树分别朗诵了自己的代表作或新作。金秋时节,“北京之秋”朗诵会不仅为我们带来一场视听饕餮盛宴,更使初秋的北京多了一份辽远开阔、和谐温润的诗意!
        本次诗会还特别安排了外国诗人与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们近距离对话的交流环节。在9月17日的“诗歌与我”——诗人走进课堂活动中,六位外国诗人与首都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分享了自己如何与诗歌结缘、生命中与诗歌紧密关联的经验和趣事,再现诗歌人生的幻彩与真实。本场交流和对话由孙晓娅与明迪主持,六位外国诗人纷纷围绕自身创作缘起、创作经验与向度及其个人对诗歌的理解等主题展开与同学们的交流、分享,而后他们与同学们就性别意识与诗歌创作关系、诗人将把自身融入何处、诗歌写作是为个人还是为家国、历史等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回答,对话现场极为热烈活跃。佐拉尼•米基瓦还应学生请求,用非洲土语吟唱。诗人走进课堂这一交流形式极富创意,切实丰富了新诗教育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与外国诗人面对面近距离对话的难得机会。
        9月18日晚,诗会闭幕式暨“诗•相聚”露天诗歌朗诵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图书馆前空地举行,第三届北京国际诗会以浪漫敞开的方式圆满落幕。朗诵会由孙晓娅主持,布莱恩•莫泽蒂奇、托尼•巴恩斯通、修蕾•沃尔普、尤兰达•卡斯塔纽、林莽、周庆荣、王明韵、罗广才、慕白、白红雪、潇潇、爱斐儿、安琪、娜仁琪琪格、薛梅、孙晓娅、李成恩、语伞、王茜等中外诗人参加了朗诵。本次朗诵会从室内走出,诗人们以自在自主的朗诵形式倾诉内心对诗歌的真情,林莽、王明韵、娜仁琪琪格、李成恩还朗诵了外国诗人的作品,中外诗人在祥和美好的氛围中共同谱写了星空下的诗语。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自力教授为本场朗诵会致辞,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敬教授为第三届北京国际诗会致闭幕词,吴思敬教授对为期四天的第三届北京国际诗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感谢到场嘉宾、中外诗人、学者以及诗歌爱好者的热情参与,鼓励中外诗人们的多向交流。
        第三届北京国际诗会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主场,此外,9月17晚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多功能厅举办了“中西语朗诵·西班牙吉他伴奏”;当晚,在北京老书虫举行了吟诵与即兴表演,两个外场活动均由明迪负责。“诗人翻译工作坊”由明迪主持,本届参与的诗人有六位外国诗人以及姜涛,胡续冬,冷霜,明迪。
        第三届北京国际诗会以诗为媒,多向多元地加强了中外诗人之间的交流、联系,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拓展了学生视野,在中外诗歌交流方面再次谱写华章。
 


诗会合影
 
附:第三届北京国际诗会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