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倡导节能减排,也方便市民出行,A市决定购置一批公共自行车,投放到市区几个繁华路口。市民只要凭身份证办理一张借记卡,就可以免费在停放点自行取用车辆,用完后再把车还到附近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就行。
经过一番周密准备,公共自行车投放的时间就定在世界节能减排日。当天,市政府在市中心和谐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投放仪式。仪式上,礼炮喧天,鼓乐齐鸣,几百辆亮飒飒新崭崭的自行车一字排开,好不气派!市长一番慷慨激昂的致辞,更是引得台下掌声雷动。全市的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对这件事做了深度报道,高度赞扬了市委市政府的远见卓识,称颂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并满怀激情地展望了A市不久的将来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好画面。
很快,前来办理借记卡的市民蜂拥而至。幸好市政府早有准备,专门成立了公共自行车管理办公室,由市财政全额拨款聘用了5名工作人员,负责借记卡的办理和核发工作。
时间流逝。一个月后,问题出现了。由于几个停车点都设置在露天场所,长期的日晒雨淋加上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灰尘和尾气,让这些公共自行车很快变得灰头土脸、锈迹斑斑,不复当初的光鲜亮丽。“这简直有损市容市貌,是让市长亲自主持的德政工程蒙灰嘛!”分管城市管理的张副市长坐不住了,当即安排秘书写了一份申请,要求成立一个公共自行车形象维护办公室,由市财政全额拨款聘用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维护公共自行车的清洁卫生和外部形象工作。
张副市长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不料,一个月后问题又出现了。这次是分管交通的王副市长率先发现的——这批公共自行车因为正常的磨损或者非正常的损坏,已经有许多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故障,比如该响的铃铛不响,又比如不该响的地方乱响。“既然是造福百姓的德政工程,怎能不做彻底?”王副市长立即亲自起草了一份报告,说明了的问题的严重性,并申请成立一个公共自行车维修办公室,由市财政全额拨款聘用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这批自行车的故障维修工作。
很快,市政府一纸批文下来,王副市长的提议迅速得到落实。不料,一个月后问题再次出现了。这次的问题似乎更为严重——分管公安工作的李副市长发现,市区的公共自行车数量明显减少。仔细一核查,可不得了!当初投放的3000辆自行车,已经只剩下2998辆。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竟然有两辆自行车不翼而飞!公共财产尚且如此,群众的私人财产安全还怎么保障?这是多么大的安全隐患?必须高度重视,严肃整治!李副市长拍案而起,立即到市长办公室当面汇报。市长得知这一情况,亲自组织召开工作会,就公共自行车被盗问题研究对策。会上,大家一致同意李副市长提出的建议,决定立即成立一个公共自行车防盗办公室,由市财政全额拨款聘用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公共自行车的防盗工作。
时光流逝,车来车往。
一年后,又是节能减排日。市电视台策划了一期特别节目,准备对去年投放的这批公共自行车做一个后续报道。节目组扛着摄像机直奔公共自行车停放点,却发现几个停放点居然没有一辆自行车,只剩下一排排布满灰尘的停车桩。这些车是太受欢迎,全被骑走了?摄制组决定临时调整方案,在路上追拍人们骑用公共自行车的镜头。但是采访车把市区大大小小的街道穿了个遍,居然没找到一辆公共自行车!这可奇了!
一名小记者忽然想起,去年不是成立了一个公共自行车管理办公室么?去那儿问问呗!一行人又立马调转车头,来到去年的公共自行车管理办公室。
门口,一个穿制服的保安拦住记者问:“干什么的?”“我们是市电视台的,想采访你们主任。”摄制组长回答。“主任?我们这儿主任可多了,你要找哪个?”“啊?”组长一时没反应过来。还是那个小记者机灵:“大爷,我们找你们老大!”“哦——你们找赵局长啊!他不在。”“去哪儿了?”“去市上,参加节能减排工作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