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没有朋友的女孩


《没有朋友的女孩》
 
 作者:  巫小诗
                                                         
没有人喜欢跟她做朋友。
 
只要她一开口,就像坏掉的水龙头般喋喋不休,她向周围人讲述着自己的苦难,一遍又一遍,她何止是喜欢倾诉,简直是诉苦着魔。
 
她告诉所有人,她最好的朋友是我,这让我有些难堪,因为我并不这么认为。
 
她是我的初中同学,初中时,交流并不多,只记得有人在班级上为她筹过一次款,为此,她的母亲怒冲冲跑来学校里闹,脑海里还依稀存着当时的画面,她市井气息的母亲扯着大嗓门在教室外面跟老师理论“我们家是乞丐吗?不需要这样可怜我们……”
 
事情大约是这样的,她向周围同学讲述自己家的困境:家境贫穷,父母工作卑贱,家里并不爱她,不仅因为她是女生,还因为她的出生仅仅作为一个替补,替补那个在十几岁时溺水死亡的哥哥,出生得晚,十几岁的她有着五十多岁的父母,看起来,简直像是爷爷奶奶,贫穷并且无爱,她的家庭是一潭死水。
 
那时,大家跟她都还不熟,初次听她的凄惨故事,无不心生悲悯。新官上任的班长,觉得自己要为班上同学做一些实事,他抱着事情没做成就先不告诉老师的原则,擅自在民间成立了捐助组织,将捐款任务分布到各个小组长,小组长们找组员开会讨论,悲惨的故事经过几次转述,变得更加悲惨,甚至出现屡受家暴的版本。
 
没有多久的功夫,班长把零碎一叠共三百多块的当时看来是巨款的钱交到她的手中,她接受了这一笔钱,当时我不在场,只是听说她表现得心安理得。
 
大约是回家后母亲发现了她身上的钱,问怎么来的,她支支吾吾同学给她捐的,母亲自恃家里没有穷到要被救济的程度,觉得受到了侮辱,这才跑来学校理论。
 
直到母亲来学校里闹,老师才知道这场全班参与的爱心行动,几方了解后,才明白,所谓的悲惨命运,或多或少有自我夸张成分,她家境虽不富裕,但也算不愁吃穿,丧子之痛后的唯一女儿,父母又怎会不爱,只是不挂在嘴边罢了……她诉苦的目的,也许仅仅是为了给各方面都平凡的自己争取多一点的关注和关怀,并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归还捐款,被父母责骂,被同学嫌弃。
 
老师在课堂上说,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谁都不许再提。可是,叽叽喳喳的几十张小嘴,怎能放过这么有吸引力的话题,没多久,外班的同学也知道了她撒谎骗得捐款的事了,她像放羊的小孩一样,被舆论的狼吃掉了。
 
几乎没人跟她讲话,准确说,是没人会再相信她的话。当时的我,虽然认为她多少有些活该,还是觉得她挺可怜的,被孤立的滋味,我也体会过,并不好受。心存悲悯,却胆小如鼠的我,最终迫于舆论的压力,选择做那沉默的大多数,跟她保持着距离。
 
有一天,她突然找到我,说想让我帮一个忙,帮忙寄一封信。我的初中是一所严厉的寄宿制中学,大多数学生,一个礼拜才能回一次家,我是少数的走读生之一,家离得近,常负担一些走私任务,买杂志和娱乐报纸什么的,我是个有原则的人,烟酒从来不带,信件的话,倒是头一次。
 
她说,寄到学校怕丢,寄到家里怕父母偷看,能不能写我家的地址,再顺便让我帮她寄一下。我同意了,因为这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而且,她当时的处境有些可怜,让我不忍心拒绝她。
 
我帮她寄出了这封信,一段时间后,她来问我,有没有收到回信,我说没有。后续的日子,她又问了我几次,依然没有。我问是很重要的人吗?她说不是,是在杂志交友栏目看到的一个地址,想交个笔友,可以聊聊天。她喋喋不休地问我,是不是对方不喜欢她写的信,不想跟她做朋友,或者是嫌弃她名字不好听。我只能安慰到可能是信寄丢了。
 
我越发觉得她很可怜,班上几十名同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朋友,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远方,无奈远方并没有传来回音。也许在这个时候,我应该站出来温暖地说上一句“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啊,有话可以找我聊啊。”可我太怯弱,我没有这种当英雄的勇气,我怕成为群体孤立的对象,我必须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在那时,我的内心并不讨厌她,我真挚地认为,不能因为对方撒了一个谎而将其全盘否定。
 
日子就这么平淡淡地过着,直到中考,直到上高中。
 
机缘巧合,我跟她上了同一所高中,分在同一个班级,她是班上我唯一认识的女同学。
 
没有了舆论的束缚,我跟她合情合理地成为了朋友。高中的她,走出了捐款事件阴影,也算开朗。
 
我家依然离学校近,偶尔带她回家吃饭。吃完饭在我卧室里聊聊闲天,她喜欢翻翻看看,打开我的衣柜,“哇,你好多衣服啊。”
 
“还好啦,我长个子快,衣柜里有一些已经穿不下了,你看看有喜欢的没,穿得下可以拿一些去。”
 
“好啊,你的衣服都挺好看的。”
 
她个头比我小,许多衣服都能穿得下。我一件件地把用不上的衣服挑了出来,她拿了其中一部分,走的时候,拎了满满一个袋子。
 
之后的假期,她也来过几次我家,走的时候,几乎都带走了些什么,我不再穿的衣服、鞋子,甚至一台有了数码相机后被淘汰下来的傻瓜相机,她拿走的东西越来越多,从我问她需不需要,到她拿着她感兴趣的东西问我这个还有没有用。妈妈说,你这位同学,有点贪小便宜哦。我说,还好吧,反正用不上,拿去也无妨,物尽其用嘛。
 
人的性格,终究是很难彻底改变的,走出初中捐款事件的她,依然那么地喜欢倾诉,只是现在,除了倾诉悲惨的家庭外,她还有另外一个倾诉话题,那就是我。她常常问别人,我把不再用的东西给她,是否是施舍,是否在可怜她。她绘声绘色地讲着我的妈妈如何不喜欢她,她在我家的时候如何小心翼翼。以至于,跟我不熟的人都觉得,她在卑躬屈膝地跟我做着朋友,劝她离开我,她则表现出一副,好朋友不离不弃的姿态,继续若无其事地跟我做着朋友,并继续接受或索取着我的物品。
 
当我知道这一切的时候,我感觉历史总是这么惊人的相似,我简直能想象到当年的初中班长含着泪把一叠钱塞到她手中,后来得知她撒了谎的那种感觉。
 
想到她初中时众叛亲离的遭遇,我还是决定不让她难堪。只是渐渐地跟她疏远,不再邀请她去我家,下课后找别人说话,我以为这样,可以让两个人不伤和气地疏远,没有想到,她新一轮的倾诉又开始了。
 
她向周围的人倾诉,她最好的朋友,也就是我,因为她的家境贫寒,而嫌弃她,而疏远她,为什么交朋友要这么现实……
 
我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我找她单独聊了聊,把我知道的都说了出来,问她为什么非要把自己讲得这么可怜。她突然手足无措地哭了起来,大概自恃理亏,她一句话也没说。
 
“你是不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我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哭着问我。
“曾经是”我头也没有回,径直走了,尽管她哭得更大声。
 
这次之后,我们彻底决裂。
 
高考是个太强大的存在,它的临近,足够赶走所有琐碎。她说什么都不再重要了,因为大家都在忙着备考,没人有闲工夫来听她倾诉了。
 
她开始找老师谈心,经常晚自习的时候,抱着书本上去问问题,问着问着就把老师请到教室外头借一步说话,我也不清楚她具体聊了什么,但猜也大致能猜到,无非是学习压力和家庭困境。后来,她申请了贫困生助学金,每个班只有很少的名额,她毫无疑问地通过了班主任这一关,但最后并未获得上级审批,因为她的实际家庭条件并不属于被救济家庭。
 
 响铃,交卷,各奔东西。
 
上大学以后,我再没有见过她,只是偶尔听老同学说起她,她学校和专业都不太好,经常在网络上找老同学们聊天,问三流学校冷门专业没背景没外形的自己,应该怎么办?老同学们跟我讲这些时的语气,就像是在讲笑话,她口中自己的悲惨世界,已经没有人相信,更没有人同情了。
 
她是一个失败的演员,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催泪悲剧演成了啼笑皆非的荒诞喜剧。她讲过那么多自己身上的悲惨事件,真真假假,日复一日,最悲惨最真实的一件,也许她忘了讲,那就是,她没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