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陶三春传奇》(文学剧本)

3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为40集电视连续剧《陶三春传奇》题写片名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陶三春传奇》(文学剧本)

 

编剧:远山

      

  序

  群马追击。

  乱蹄踏地。

  战鼓擂鸣。

  人喊马嘶,杀声震天,如同山崩地裂,天塌地陷。

  旷野里,两军兵马对垒,成千上万的军队在进行疯狂地大厮杀。

  士兵们不是被对方的大刀削下头颇,就是被长枪刺穿咽喉,大片大片地倒在地上,狂奔的战马成群结队地从尸体上踏过。

  契丹大兵攻陷城池,大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城区。逃难的人群,像决堤的河水,滔滔不绝地向城外流去。

  大路上,一群群逃难的老百姓,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有如无家可归的麻雀,纷纷四下狂奔。

  村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如狼似虎的北汉兵士在疯狂地烧杀抢掠。

  村子里响起一片哭喊声:“快跑哇,北汉兵来了!”

  举着火把的北汉兵,在一具具男女尸体上踏过。

  一匹匹战马驮着抢来的年青妇女和各类财物在瓦砾上奔跑、嘶叫。

  一群士兵在一个大院里烧、杀、抢、掠、奸,满院子横尸遍地,鲜血淋漓。

  ……

  画外音:唐未以降,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以后又一个少有的混乱时期;兵祸蜂起,战乱频仍,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五代十国,称王称帝,半个多世纪中,在短短的五十三个年头里,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杀伐篡夺,刀兵不断。子弑父,臣弑君,中原大地成了杀人的屠场,神州长域中沦为野心家的乐园。真是大好河山飘洒腥风血雨,百业凋零,民不聊生,途有饿殍,野有暴尸,人民又一次被抛入苦难的深渊。

 

 

 

  1、旷野(日、外)

  旌旗猎猎,战马萧萧。

  汴梁城外四面八方的朱家军将庄宗的部队围得铁桶一般,孤立无援的庄宗率领残部在与后梁朱温强大的军队展开殊死搏斗。

  惊天动地的呐喊声,刀光剑影,干戈相击。

  相互撕裂的军旗,击碎的盾牌。

  溅起的血浆,纷呈的尸体。

 

  2、大道上(日、外)

  尘土飞扬的大道上,一队兵马飞驰而来。

  为首一员大将生得虎背熊腰,豹头燕颌,手提长枪,威风凛凛。坐下一匹洁白无瑕的大白马四蹄生风,长鬃在风中飘拂,雕鞍丝辔熠熠闪光,一面“陶”记帅字大旗迎风招展。

 

  3、汴梁城外(日、外)

  越来越多的朱记兵马朝李军掩杀过去,庄宗的李家军己渐渐抵挡不住,形势十分危急。

  朱家军后队突然发生混乱,己无还手之力的庄宗回头一望,只见一员勇不可当的青年将军,率一队为数不多的生力军从西南角杀入阵中,双方的形势倾刻间发生了大逆转。那青年将军手执一杆长枪,旋风般地上下左右翻腾,高大的赤免马托着他横冲直撞,朱家军将士在他的枪下如同砍瓜切菜一般,纷纷落马。

  那青年将军带着只有几百人的生力军,把朱家军冲得七零八落,士兵们呼爹唤娘地四处溃逃。

  庄宗抓住时机,立即组织残部反击,一鼓作气把后梁朱温的军队杀得落花流水。

 

  4、金銮殿上(日、内)

  身着皇帝服的庄宗端坐在金銮殿上。

  太监大声唱喏道:

  “皇上有旨,宣陶洪陶将军进殿!”

  威风凛凛的陶洪进殿跪拜道:“未将参拜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庄宗道:“爱卿平身!”

  陶洪跪拜道:“谢万岁!”,起身闪在一旁。

  庄宗对太监道:“给陶爱卿赐座!”

  陶洪拱手施礼道:“谢座!”

  庄宗见陶洪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这样彬彬有礼,顿时龙颜大悦道:“陶爱卿靠朕近一点说话。”

  太监立即将坐椅摆放在龙案右下边,陶洪有些惶惶不安地坐在那里。

  庄宗道:“陶爱卿简直是当年常山赵子龙转世,河上解朕重围,不压于长板坡之战呀!陶爱卿救驾有功,朕封你为殿前偏将。”

  陶洪道:“这是圣上洪福齐天,未将岂敢贪天之功为已功!”

  庄宗哈哈大笑道:“要不是陶爱卿拼死救驾,哪里会有今天的后唐王朝?哪里会有孤王今天?封你一个王都不过份,只因你才是董宗本手下一员牙将,一下提得太高怕众将不服,等以后再另行升迁吧。”

  陶洪跪拜受封道:“谢主龙恩!”

  庄宗道:“陶爱卿是哪里人氏,如何学到了这身好武艺?”

  陶洪道:“未将家住京兆府终南山陶家庄,七岁那年一位云游大师路过,与家父结下不解之缘,在本庄一住就是五年。原来那云游大师是一位天下武林高手,只因厌恶世道,看破红尘,故而云游江湖了却残生。”

  庄宗道:“爱卿遇到高人了,看来你的武艺是那大师传授的了。”

  陶洪道:“开初他拒绝,在家父再三恳求下,才将他一身功夫传授给了我。在我十二岁上,便学就了一身好武艺,十八般兵器样样精熟,在家乡终南山远近几百里的响马,从此再也不敢骚扰咱陶家庄。在我十七岁那年,父母相继病故,我孤身一人无牵无挂,便决意投军,报效国家。我将家业托付给老管家陶景,加入了皇上的军队,在董宗本将军部下当兵。由于我作战勇敢,管我的军头生了嫉妒之心,常常贪天之功为已功不说,还经常在军校耳边说我许多坏话,军校竟罚我当了三年伙夫。”

  庄宗生气道:“这两个混蛋,朕一定派人严加查处!”

  陶洪道:“后来在与朱温军队的一次恶战中,我碰巧救了董宗本将军的命,董将军至此发现我武艺高强。当他了解真像之后,狠狠处罚了压制我多年的军头和军校,并把我从一个伙夫一下提拔到他旗下当了一员牙将。”

  庄宗感叹道:“只要是金子,不管埋在哪里,迟早都会闪光!这董宗本甚称伯乐,总算发现了你这匹千里马。朕己任命他当了随州刺史,早晚还有重用。”

  少倾,庄宗又道:“朕还有一事几乎忘了,陶爱卿今年青春几何,可曾婚配否?”

  陶洪道:“未将己年近三十,离家时才一十七岁,参军后连年战争,还不曾考虑婚事。”

  庄宗道:“朕有一桩好亲事。刚刚病逝的本朝中书侍郎黄颜微,有一个女儿叫黄巧儿,今年一十八岁,长得十分乘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朕就作主,将她许配给你,奉旨即日完婚。”

  陶洪满心欢喜地跪拜道:“谢主龙恩!”

 

  5、陶府洞房(夜、内)。

  陶洪和黄巧儿的新房内外张灯结彩,红烛齐明。

  陶洪神采飞扬在揭开黄巧儿头上的红盖头。

  羞答答的黄巧儿,恰如一只出水芙蓉,美如天仙。

  激动万分的陶洪端起两杯酒,无比幸福地与黄巧儿喝了交杯。

  陶洪情不自禁地搂住黄巧儿的脖子,朝她的脸腮狠狠地亲了一下。

  黄巧儿流下两行幸福的热泪。

  陶洪兴致勃起,一把抱起黄巧儿,钻进了紫金纱账里……

 

  6、训练场上(日、外)

  陶洪指挥军队进行认真操练。

  兵士们摆开了八卦阵,各持刀、枪、剑、戟,对打对拼。

  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7、陶夫人卧室(日、内)

  黄巧儿挺着大肚子,手抱瑟琶,轻舒玉腕,默运慧心,边弹边唱。


  山重叠金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峨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8、金銮殿上(日、内)

  庄宗正在与一班文武大臣议事。

  王丞相奏道:“启奏万岁,河东、河西两地叛军勾结在一起,声势浩大,一月之中己有数十座城池相继陷落。目前契丹又出兵北犯,晋城频频告急,请圣上尽早裁决才是。”

  庄宗道:“朕己封郑王李嗣源为三军大元帅,兵分两路,一路征讨叛军,一路抵御契丹贼寇。不知皇兄何日挥师?”

  李嗣源道:“禀报皇上,愚兄己令殿前大将陶洪日夜操练兵马,待来年春暖时节,本帅即刻起兵。”

  庄宗眼中流露出对李嗣源不满的目光,但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9、陶府客厅(夜、内)

  陶洪在灯下阅读兵书。

  突然“哇——”一声,从夫人卧室内传出婴儿的啼叫声。

  一丫环跑出来报喜道:“禀报老爷,夫人生了!”

  陶洪惊喜地掷书于地,跳起身道:“生了,生了什么?”

  丫环道:“生了一位千金小姐!”

  陶洪快步走进夫人卧室。

 

  10、陶夫人卧室(夜内)

  陶洪抱起女婴观看,母女俩长得一模一样,忍不住在女儿那稚嫩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粗硬的胡子扎得女儿放开嗓子啼哭,却乐得陶洪呵呵大笑。

  黄巧儿躺在床上,流下不知是幸福还是内疚的泪,泣不成声地对陶洪道:“臣妾对不起夫君,给你生下一个女儿。”

  陶洪朗声大笑道:“女儿好,我就喜欢女儿!”

  黄巧儿破啼为笑道:“夫君,请给咱们女儿取个名字吧!”

  陶洪想了想道:“严冬就要过去,就叫三春吧!”

  黄巧儿兴奋地叫道:“好,好,就叫陶三春!”

 

  11、原野(日、外)

  陶洪指挥着军队与河西叛军反复冲杀,双方伤亡惨重。

 

  12、陶府书房(夜、内)

  黄巧儿在教三岁的女儿朗读唐诗:


  天上明月光,

  疑是瓦上霜。

  举杯邀明月,

  低头思故乡。

 

  13、汴梁城外(日外)

  李嗣源率得胜之师凯旋汴梁城外。

  庄宗亲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李嗣源。

  骄傲的李嗣源见了庄宗只在马上拱手还礼。

  庄宗装作若无其事,实则气得浑身发抖。

  众文武百官见李嗣源对皇上如此无礼,均面面相顾,但敢怒而不敢言。

 

  14、金銮殿上(夜、内)

  庄宗宣陶洪进殿,喝退左右,单独召见陶洪道:“朕有心头之患,不知如何处之。”

  陶洪道:“现己将河东、河西两地叛军剿灭,契丹也己退兵,收复了全部失地,不知圣上还有什么忧患?”

  庄宗忧心如焚地说道:“吾皇兄李嗣源大权在握,对朕的江山虎视眈眈,早晚必反。朕打算从他手中收回兵权,由你来掌管,好好保卫朕的江山,望爱卿不要辜负了孤王的一片苦心!”庄宗说到这里,眼中不由得滚出一串泪来。

  陶洪赶紧下跪道:“圣上对下官恩重如山,保卫皇上和后唐江山,陶洪虽肝脑涂地,再所不辞。只不过圣上当初封郑王为三军统帅,实在欠妥,军队内的一些重要职务全部换成了他的心腹,像我们这些跟皇上亲近的人,均己排挤在外,目前他己牢牢控制住了兵权。加之他平叛剿冠有功,全军上下心诚悦服。眼下要从他手里收回兵权,实比登天还难。”

  庄宗后悔不己地道:“如此说来,朕如何是好?”

  陶洪安慰道:“圣上只能委屈求全,处处以好言慰之,否则逼他生变。或许郑王看在骨肉份上,不会生背叛圣上的野心。”

  庄宗道:“望苍天有眼,但愿如此!”

 

  15、陶府后院。

  陶洪在后院里教六岁小女三春习武。

  夫人黄巧儿站在一旁兴致勃勃地观看着。

  一仆人快步如飞地跑过来禀报陶洪道:“禀报老爷,朝廷来了一位公公坐在客厅里,请老爷快去接旨。”

  陶洪一怔,二话不说,拔腿就往客厅跑。

 

  16、陶府客厅(日、内)

  张太监宣读圣旨。

  陶洪跪地听宣。

  张太监宣道:“免去陶洪殿前偏将职务,贬到京都骑兵飞捷指挥使赵弘殷属下骑兵营里担任军校,从即日起举家前往上任,无诏不准回京。钦此!”

  陶洪跪拜道:“谢主龙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陶洪接过圣旨,大惑不解地问那张太监道:“未将半月前还见过皇上,怎么……?”

  那张太监原本是陶洪的熟人,便同情地说道:“宫中发生了天大的变故,看来陶将军至今还蒙在鼓里。前天郑王李嗣源突然发动兵变,杀死了他亲兄弟庄宗皇帝,自已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称明宗,改元天成。因陶将军与庄宗帝亲近,致使明宗不敢再信任你,让你到赵弘殷手下当下级军官,还是他看重你武艺高强,在随他平叛战役中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在军中颇有影响,才手下留情,没有加害于你。将军赶紧带着妻小离开汴京,免得再生他变。”

  张太监说完匆匆离去。

  陶洪犹如五雷轰顶,呆呆地愣在那里,半晌才回过神来,泪如泉涌地跪在地上,面向金銮殿的方向“咚咚咚”地叩了三个响头,口中悲怆地说道:“庄宗皇上,恕臣子无力保住你的皇位和江山啊!”

  黄巧儿从屏风后面走出,将陶洪扶起来,安慰道:“刚才张太监与夫君的对话,臣妾全都听见了。古人云,识实务者为俊杰。庄宗大事己去,夫君有何力回天?不如顺应潮流,赶紧去洛阳赴任,权且忍耐,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陶洪抹干眼泪道:“夫人说的极是,咱们连夜收拾行李,明天一早起程,谨防夜长梦多。”

 

  17、汴梁城外(日、晨)

  陶洪骑着高头大马,全身披挂,手握长枪,威风凛凛在前面带路。

  夫人黄巧儿和女儿同坐在一辆马车上,三春紧紧靠在母亲身上,黄巧儿不时地把闭伸出车窗外紧张地探望着什么。

  紧随其后的是五辆满载货物的大车。

  十几个亲兵端着刀枪走在后面,全神贯注地护卫着车队快速行进着。

 

  18、指挥使帐下(日、内)

  京都飞捷骑兵指挥使赵弘殷高坐帐上。

  陶洪上前施礼道:“未将陶洪参拜赵指挥使大人。”

  赵弘殷拱手还礼道:“免礼,免礼!陶将军勇冠三军,老夫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非凡人物。”

  陶洪道:“赵大人言重了,未将只不过一有勇无谋的匹夫而己。”

  赵弘殷道:“将军不必过谦,我赵某敬重天下英雄,今日遇见将军乃三生有幸。将军眼下挫折犹如乌云盖月,早晚将重放光芒。虽然新皇上把你贬到属下骑兵营当军校,但老夫却暗地里请你当我的军师,一切重大军务均需请教于你。”

  陶洪道:“请教实不敢当,大人如有用得着时,未将甘效犬马之劳!”

  赵弘殷道:“骑兵营在收复河东、河西两处失地的战役中伤亡很大,最近扩充了一大批新兵,当务之急是抓紧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咱们后唐四面八方都是敌人,随时都要准备打仗。老夫准备将训练新兵任务教给你来完成,将军意下如何?”

  陶洪道:“大人军令如山,未将敢不从命!只不过未将乃一个小小军校,名不正言不顺,怕众人不服。”

  赵弘殷正色道:“老夫委你为总教头,再把本帅所佩宝剑教与你,明天在训练场上当众宣布,敢不听令者,无论职务高低,一律格杀勿论。同时老夫在明日早上升帐的时候,当着三军大小将领的面,与你兄弟之称,以后谁也不敢小视你。待将军日后立了大功,老夫一定禀报新皇上,为你请功,重新受到重用。”

  陶洪感激不尽地道:“多谢赵大人厚爱,未将将竭力在帐下效力。”

  赵弘殷又道:“夹马营里有二百多号随军家眷,我的夫人孩子也在那里,我会吩咐夫人好好照顾弟妹和侄女,有什么困难可随时找我。”

  陶洪谢过赵弘殷,转身退出大账。

 

  19、训练场上(日、外)

  烈日当空,尘土飞扬。

  陶洪站在高外手执令旗,指挥红、黑两队骑兵演练阵法。

 

  20、夹马营里(日内)

  大约有七十多号大大小小,年龄各不相同的男女孩子,整齐列队在夹马营西边的一块空地上。一个个被毒辣的太阳晒得汗流浃背,却没有一个孬种,一个个把腰板挺得笔直,伸长脖子听站在高坡上的那个孩子王训话:

  “咱们的队伍又加入了一批新兵,个个都是好样的,特别是有一位女将叫陶什么来的?”

  陶三春把小胸脯紧实地一挺,大声地说道:“俺叫陶三春!”

  那孩子王道:“对,叫陶三春。这女娃子武艺高强得很,别看她才七岁,昨天三拳两脚,就把咱们的著名大将黑娃子打倒在地。”

  被称作黑娃子的那个男孩长得虎头虎脑,满脸杀气,一看就是一支不是省油的灯。只见他咧着大嘴不服气道:

  “俺这是好男不跟女斗,俺黑娃子让着那女娃子呢!”

  陶三春提着一对小拳头从队列中跳将出来,厉声喝道:“谁要你让了?来来来,姑奶奶与你大战三百回合!”

  黑娃子毫不示弱,立马脱了小马褂,赤着膀子杀将过来。

  一个十分漂亮的小女孩跑过来,威严地喝住二人道:“二人休得动手,大帅训话还没结束,待会儿你俩再单打独斗吧。”

  小女孩指着那孩子王向众人道:“他叫赵匡胤,小名叫香孩儿,今年十岁,是咱们夹马营的孩子王。夹马营的男孩女孩,不论年龄比他大还是比他小,都喊他香哥。又后大家都得服从他的指挥!”

  黑娃子道:“咱们香哥的爹,就是京都骑兵飞捷指挥使赵弘殷!”

  孩子堆里有人发出一片“嘘”声。

  陶三春小声滴咕道:“原来是这样,以后我跟爹爹都要服从这俩爷子管了!”

  赵匡胤接着训话道:“弟兄们……”

  那位漂亮当女孩走到陶三春面前,拉着她的手道:“小妹妹,我特别喜欢你,咱们交个朋友吧!”

  陶三春盯着那女孩道:“我都还不认你,怎么交朋友?”

  那小女孩道:“我叫韩素梅,今年八岁,原籍大名府城外五里店人。父亲名叫韩山,是骑兵营的一个下级军官。母亲叫文秋芳,也是夹马营的家属。”

  陶三春道:“我叫陶三春,今年七岁。祖籍京兆府终南山陶家庄人氏。父亲名叫陶洪,原是先皇庄宗殿前大将,现在骑兵营担任总教头。母亲黄巧儿,随军家属。”

  韩素梅兴奋地道:“从今以后咱俩就是姊妹!三春妹妹,咱们拉个勾吧!”

  “拉勾,拉勾,一百年不变心!”两个小指头紧紧地拉在一起。

 

  22、训练场上(日、外)

  旌旗猎猎,战马萧萧。

  训练场上的数千铁骑,卷起漫天烟尘。

  陶洪骑着高头大马,手执铁枪,率令红队勇猛地压向黑方,势不可挡。

  两队人马的喊杀声如同山呼海啸,天崩地裂。

  赵弘殷站在高坡上观望两队骑兵演练,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好。

 

  23、野外(日、外)

  “冲啊,杀呀!”

  赵匡胤指挥着孩子们骑着柳枝、跨着竹杆,东拼西杀。

  陶三春手握一根竹杆当长枪,与拿着一把木叉当禅杖的黑娃子杀得尘土飞扬。

  赵匡胤走到韩素梅身边耳语道:“这陶三春何等地泼辣、凶悍的。”

  韩素梅道:“我听她母亲讲,三春从三岁起,便由她父亲传授武艺。”

  赵匡胤道:“听我爹爹讲,三春父亲可是当今著名战将。”

  韩素梅道:“别看三春小小年龄,功夫己十分了得。别说咱们这一群小毛孩子,就是骑兵营里那些身经百战的普通士兵,也未必轻意赢得了她。”

  陶三春把一根竹杆舞得旋风一般,让几十个孩子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黑娃子的头上,身上,腿上己不知挨了陶三春多少竹杆。

  黑娃子己渐渐招架不住,一不留神,被陶三春一竹杆将手中木叉打飞出三丈以外。

  “好!好!”几十个孩子一起大声喝彩。

  陶三春用竹杆压在黑娃子的肩上,厉声喝道:“黑贼,今日服与不服?”

  黑娃子的脸偏在一侧,噘着大嘴道:“俺就是不服!”

  陶三春用竹杆在黑娃子肩上拍了一下道:“你手中兵器都没了,要是在战场上,早被敌人一枪刺死,你还有什么不服?”

  黑娃子道;“你的竹杆长,我的木叉短,交起手来当然是你占便宜。”

  陶三春道:“那你用长竹杆,我用短木叉,咱们再战如何?”

  黑娃子眨巴眨巴眼道:“咱俩都不用兵器,敢不敢跟俺抱在一起摔跤比力气?如果俺再输了,方才服你。”

  陶三春道:“这有何难!”顺手扔掉手中竹杆,径直走过去,与肥壮得如同小牛一样的黑娃子搂抱在一起。

  “哗啦”一下,几十个孩子立马拉了一个大园圈,将陶三春与黑娃子围在中间,情不自禁地形成了两组拉拉队,分别为陶三春和黑娃子加油。

  韩素梅替陶三春担心道:“陶三春练的是刀枪棍棒和腿上功夫,黑娃子自然不是她的对手。但是黑娃子却力大无穷,陶三春一旦被他死死抱住,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了。”

  赵匡胤道:“先看看再说!”

  黑娃子一上来就明显地占据了上风,向材娇小的陶三春,被黑娃子像老鹰叨小鸡一紧紧地搂在怀里,任凭三春百般挣扎也无及于事。双方没有僵侍多久,黑娃子便将陶三春压在地上,并趁势坐骑在三春肚子上,一边做着骑马的动作,一边高喊着“驾、驾!”

  孩子们有的疯狂地为黑娃子喝彩叫好,有的则大声咒骂黑娃子是个大流氓。

  陶三春气急败坏地在黑娃子身下拼命挣扎,滚得满身都是泥土,那根独辫子早己散成一团,披头散发地搭在脸上。也不知黑娃子啥时候还碰破了她的鼻子,血糊得满脸都是。

  韩素梅挤进去对黑娃子道:“黑哥,这番算你赢了,快放了三春妹妹吧!”

  黑娃子得意忘形地:“这女娃子嘴硬,还没跟俺求饶呢!”

  陶三春怒视着黑娃子道:“黑贼,你放还是不放?”

  黑娃子道:“你认输了俺就放你起来。”

  赵匡胤走过来命令黑娃子道:“赶快放人!”

  黑娃子大声嚷嚷道:“香哥,还没定输赢呢!”

  赵匡胤道:“比赛到此结束,算你赢就是了。”

  黑娃子放了陶三春。

  陶三春就势扑上去照着黑娃子膀子上就是一口,并挥拳将她打倒在地,拔开众人,跋腿就跑。

  黑娃子从地上爬起来,用手捂着被陶三春咬伤的膀子,望着三春逃跑的背影,粗野地骂道:“驴球入的女娃子,兴咬人,是属狗的?”

 

  24、陶三春家(夜、内)

  黄巧儿生气地训斥女儿道:“一个女孩儿家,本应老老实实呆在家中习针线,读诗书。你却像一匹野马,成天跑得无影无踪。这倒好,居然敢跟男孩子打架。先不要洗,等你爹爹回来看看你这幅尊容吧!”

  披头散发,满脸血污的陶三春,高昴着头,倔犟地站在客厅里。

  陶洪一步跨进客厅,见女儿这幅模样,先是一惊,后呵呵大笑道:“你们母女俩这演的是哪一出戏啊!”

  黄巧儿责备道:“你宝贝女儿出息了,敢跟男孩子打架了。打不赢还把人家咬了一口,咱们陶家英雄辈出哇!”

  陶洪哈哈大笑道:“都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这算什么英雄?”

  陶三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黄巧儿责备道:“这都是你给惯坏的,再不加强管教,还不知会惹出什么乱子来。去吧,去洗脸换衣服,吃了晚饭罚你把诗经全部抄一遍才准睡觉。”

  陶三春如飞地离去。

  陶洪脸上露出无可名状的笑容。

  黄巧儿口打“嗨”声,满脸无奈地摇了摇头。

 

  25、赵指挥使大帐(日、内)

  京都骑兵飞捷指挥使赵弘殷端坐在中军帐上。

  大小将官分列在大帐的东西两旁。

  帐内气分十分紧张。

  赵弘殷严肃地说道:“石敬瑭又勾结契丹兵分三路大举进犯我中原,敌冠推进的速度惊人的快,先头部队己抵达洛阳效外。早上探马飞报,韩山所部二百余骑无一生还。贼势凶猛,洛阳城危在旦除夕。”

  大帐内一片“嘘”声,众将官面面相顾。

  赵弘殷道:“众将官听令!”

  众将官肃然而立。

  赵弘献殷勤道:“本帅令陶洪率八百人马为前部先锋,今夜直捣贼寇大营,其余众将随本帅提大军随后掩杀,勿必要挫伤敌军锐气。”

  众将朗声道:“未将听令!”

 

  26、敌兵大营(夜、内)

  敌兵大营灯火通明,一队队哨兵不时地在大营内游荡。

  陶洪率令八百铁骑突然向敌人大营发起冲击,如同黄河水决堤,势不可挡。

  大营内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下敌兵血肉横飞。

  陶洪一马当先,所向无敌,直杀得那契丹兵鬼哭狼嚎,抱头窜。

  赵弘殷率大军随后掩杀,契丹兵败如山倒。

 

  27、陶三春家(日、内)

  赵匡胤的母亲杜夫人和陶三春的母亲黄巧儿坐在客厅里,一边喝茶,一边说话:

  杜夫人道:“仗己打了三个多月了,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朝廷援兵又迟迟不到,要不是你家陶将军英勇,怕早就支撑不住了。”

  黄巧儿道:“前方战事吃紧,咱们家属营也应早作准备才是。”

  杜夫人道:“许多将士在这次战役中阵亡了,咱们这些随军家属,大都没有什么军需供给,他们的生活来源,全靠攻城陷阵后从敌军手中夺取。这些孤儿寡母,在军营里,寡妇除了改嫁他人外,最多只能靠别人施舍过日子。”

  黄巧儿道:“陶洪手下战将韩山也在三月前阵亡了,陶洪吩咐我一直在照顾着韩山的孤儿寡女。听说韩山的女儿韩素梅,跟你家的赵公子和我家春儿还是至交。”

  杜夫人叹息道:“我昨天还给母女俩送去钱粮,我建议韩素梅的母亲改嫁,但她紧决不同意。韩素梅的母亲虽非名门闺秀,也算大家小姐出生身,有一定文化素养,她最终选择了回原籍这条艰难的道路,可能就在这几天起程。”

黄巧儿叹息道:“唉,这是什么世道!”

 

  28、野外(日、外)

  陶三春正跟随人马冲锋陷阵,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香哥、三春妹妹!”

  赵匡胤和陶三春停下脚步,回头一看,只见韩素梅站在西坡土坎上,一身蓝裤褂,乌黑的小发吉上缠着白丝线,水汪汪的一双大眼晴满含忧郁,红润润的小脸上挂着泪痕。

  赵匡胤和陶三春看见韩素梅这幅神情,就知道出了什么事,于是便一溜烟向西跑去。

  “素梅,你怎么了?”匡胤关切地问。

  “俺要走了!”素梅含泪答道。

  “走?去哪儿?”陶三春吃惊地问道。

  “回老家。俺妈说,要回那个很远很远的老家!”

   韩素梅说着,低下头哭了起来。

  “素梅——!快走哇!”突然从处传来一声呼喊。

   只见韩素梅的妈妈,手拎着一个花布包裹,站在北边很高的土岭上。

  “来了!素梅一边答应着,一边把她手里拿着的,才削好的箭递给了赵匡胤。

  “香哥!这是俺昨晚上给你做好的,以后就再也不能给你做了。”说完回头向岭上跑去。

  箭是用小柳枝截的条条,弓是用麻绳拉弯的竹杆。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些武器就是他们威风八面,不可战胜的精神支柱。素梅手巧心细,削的箭又光又直,所以,夹马营这位骑兵大元帅用的箭,几乎都出自韩素梅之手,可是她现在要走了,她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这突然的事变,使用权赵匡胤一下子愣住了,他站在那里,望着素梅远去的身影,眼眶里滚出一串串伤心的泪水。。

  不大一会儿,素梅和她妈妈的身影在山坳里渐渐地消失了。

  赵匡胤如梦初醒。他撒开双腿,飞也似地向山岭跑去。

 

  29、山岭上(日、外)

  山岭逶迤,草木莽莽,哪里还有素梅母女的半点踪影。

  赵匡胤怔怔地呆在那里,憋足一口气,大声喊道:

  “素梅!将来我一定去找你!”接着,他把手中的箭向着天空,向着韩素梅的方向,一枝接一枝地射了出去。

 

  30、洛阳城头(日、外)

  成千上万的石敬瑭叛军攀登着云梯,冒着矢雨,凶猛地冲上城墙,城头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下血肉横飞。

  守城的后唐兵士和从云梯爬上城楼的叛军士兵杀得难分难解。铿锵的兵器碰击声中,唐兵被压到城跺边。

  一根长矛刺穿一个唐将的胸膛;

  一个唐军士兵在城墙口刚一露面,便被一叛军士兵持刀砍下脑袋。

  一个叛士兵刚跨进城墙,便和唐兵抱在一起滚下城去。

  画外音:在陶三春八岁这一年,后唐天平节度使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起兵叛乱,割燕云十六州之地献给契丹,契丹策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闰十一月,石敬瑭攻破后唐首都洛阳,后唐亡。陶洪在一次与叛军相互残杀的大战中,骑兵营几乎全军复没。最为惨烈的是夹马营里的女人和孩子,包括陶洪夫人在内的全部女眷均成了叛军的战利品。

 

  31、夹马营里(日、内)

  夹马营内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如狼似虎的契丹兵士在疯狂地追赶妇女。

  夹马营里响起一片女人和孩子的哭喊声:“契丹兵来了!”

  一大个子契丹士兵冲到一漂亮妇女身边,劈手夺过孩子,用力扔进火堆,将那嚎叫的妇女扛在肩上,快步如飞地跑进营房。

  一匹匹战马驮着抢来的年青妇女和各类财物在营房内奔跑、嘶叫。

 

  32、陶三春家(日、内)

  一群契丹士兵冲进陶三春家里。

  黄巧儿吓得浑身发抖。

  八岁的陶三春奋力反抗,与十几个贼兵展开珠死搏斗,幼小年龄终因寡不敌众,被敌兵打昏倒在地。

  十几个兽兵野蛮地撕破黄巧儿的衣服,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暴。

  兽兵们发泄快感的狞笑声。

  黄巧儿痛苦万分地惨叫声。

 

  33、夹马营(日、内)

  夹马营里到处都是兽兵们的狞笑声和妇女孩子们和嘶叫声。

  叛军和契丹兵把夹马营里的女人围得像铁桶一般,大家都是冲着女人而来,个个争先恐后,人人奋勇当先。

 

  34、陶三春家(日、内)

  披头散发,赤身露体的黄巧儿从昏迷中醒来,见兽兵们己经退去,但外面杀声和哭喊声震天动地。她吃力地从地上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悲愤道:“臣妾遭受如此奇耻大辱,还有何脸面见夫君陶洪!”便一头撞墙而死。

 

  35、夹马营(日、内)

  陶洪单枪匹马,在夹马营中左冲右突奋力拼杀。

  一敌军将官大声叫喊道:“陶将军,你的上司赵弘殷已投降了大晋,而且还被封为禁军飞捷指挥使。你也赶快投降吧,石大帅敬佩你的忠勇,己发下号令,只要陶将军愿意投降,保你当殿前大将军。也只有这样,你全家老小才能幸免于难。”

  那敌将官话音未落,陶洪的快马早己赶到他面前,手起枪到,一枪将那敌将官挑于马下。

 

  36、陶三春家(日、内)

  陶洪冲进家中,被眼前悲惨的一幕惊呆了。

  陶洪抱起惨死的夫人,失声痛哭道:“夫人,愚夫来得迟了!”

  外面敌兵喊声四起。

  陶洪痛不俗生,赶快放下夫人,快步奔向躺倒在地上的女儿三春,抱起来一看并没有死,只是昏了过去。他急忙冲进进卧室取出一快毯子,将女儿拴在背上,提枪正要出门,回头又看见爱妻巧儿,为不让敌兵再糟蹋她的尸体,便用力推倒内墙,掩盖了夫人尸体。

 

  37、夹马营(日、外)

  陶洪提枪上马,背着三春,含泪杀出重围。

 

  38、山道上(夜、外)

  寒山隐约、月明星稀。

  陶洪背着三春,冲出敌军重围,打马狂奔了一天才甩脱追兵。

  女儿三春在陶洪背上有气无力地问道:“爹爹,咱们这是往哪儿去啊!”

  陶洪道:“爹爹带女儿回老家终南山陶家庄,过世外桃园的隐居生活,永远摆脱这乱世红尘。”

  陶三春道:“爹爹,女儿又渴又饿!”

  陶洪道:“女儿还须再忍耐一些时辰,待前面有了村庄,咱们就住宿吃饭。”

  父女俩正说话行路之间,只听见一阵锣响,前边杀出一彪人马……

 

第二集

 

  1、黄府大院(日、内)

  一群契丹士兵冲进黄府大院。

  黄巧儿吓得浑身发抖。

  八岁的陶三春奋力反抗,与十几个贼兵展开殊死搏斗,幼小年龄终因寡不敌众,被敌兵打昏在地。

  十几个兽兵野蛮地撕破黄巧儿的衣服,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暴。

  兽兵们发泄快感的狞笑声。

  黄巧儿痛苦万分地惨叫声。

 

  2、夹马营(日、内)

  夹马营里到处都是兽兵们的狞笑声和妇女孩子们的喊叫声。

  叛军和契丹兵把夹马营里的女人围得像铁桶一般,大家都是冲着女人而来,个个争先恐后,人人奋勇当先。

 

  3、黄府大院(日、内)

  披头散发,赤身露体的黄巧儿从昏迷中醒来,见兽兵们已经退去,但外面杀声和哭喊声震天动地。

  黄巧儿吃力地从地上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悲愤道:“夫君,妾身遭受如此奇耻大辱,还有何脸面见你?”便一头撞墙而死。

 

  4、夹马营(日、内)

  陶洪单枪匹马,在夹马营中左冲右突奋力拼杀。

  一敌军将官大声叫喊道:“陶将军,你的上司赵弘殷已投降了大晋,还当他的骑兵飞捷指挥使。你也赶快投降吧,石大帅敬佩你的忠勇,已发下号令,只要陶将军愿意投降,保你当殿前大将军。也只有这样,你全家老小才能幸免于难。”

  那敌将官话音未落,陶洪的快马早已赶到他面前,手起枪到,一枪将那敌将官挑于马下。

 

  5、黄府大院(日、内)

  陶洪冲进家中,被眼前悲惨的一幕惊呆了。

  陶洪抱起惨死的夫人,失声痛哭道:“夫人,愚夫来得迟了!”

  外面敌兵喊声四起。

  陶洪痛不欲生,赶快放下夫人,快步奔向躺在地上的女儿三春,抱起来一看并没有死,只是昏了过去。他急忙冲进卧室取出一块毯子,将女儿拴在背上,提枪正要出门,回头又看见爱妻巧儿,为了不让敌兵再糟蹋她的尸体,便用力推倒内墙,掩盖了夫人尸体。

 

  6、夹马营(日、外)

  陶洪提枪上马,背着三春,含泪杀出重围。

 

  7、山道上(夜、外)

  寒山隐约、月明星稀。

  陶洪背着三春,冲出敌军重围,甩脱追兵,打马狂奔。

  女儿三春在陶洪背上有气无力地问道:“爹爹,咱们这是往哪儿去啊!”

  陶洪道:“爹爹带女儿回老家终南山陶家庄,过世外桃园的隐居生活,永远摆脱这乱世红尘。”

  陶三春道:“爹爹,女儿又渴又饿!”

  陶洪道:“女儿还须再忍耐一些时辰,待前面有了村庄,咱们就住宿吃饭。”

  父女俩正说话行路之间,只听见一阵锣响,一支兵马摆在面前,挡住去路。陶洪一眼认出此人正是契丹的儿皇帝石敬瑭,不由得怒从心起,大骂道:“你这反复无常的卑鄙小人,负了先皇又负当今皇上,居然勾结外寇侵我中华,你这卖国求荣的奸贼,你不怕鬼神杀你吗?”

  石敬瑭大笑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我一个堂堂丈夫,岂能委身于他人?我今日身为一国之主,坐镇一方。寡人素知陶将军骁勇,你若肯归顺,将来富贵不小。若还执迷不悟,只怕你死到临头。”

  陶洪怒极,骂道:“狗奸贼,陶某今日同你拼个鱼死网破。”

  陶洪话音未落,只见石敬瑭身后一员将官将令旗一挥,众兵呐喊一声,上前四面将陶洪围住。陶洪东冲西突,想寻出路,无奈如铁桶相似。正在危急,只听一棒锣声,又一员将官将令旗一展,众军散开了,让出一条大路。

  石敬瑭立马在前,用铁棍指着道:“我放你一马,以顾及往日一道征战之情。劝你早早归降,不失王侯之位。如若执迷不悟,则悔之晚矣。”

  陶洪也不搭话,跃马挺枪直取石敬瑭,突然脚下一声巨响,天崩地陷,连人带马掉进了陷坑……

 正在危急之时,一位壮士打马飞来,只见他左腿上夹一铁鞭,右腿下夹一铁锏,手执铁枪,腰挎两张硬弓,远远便左右开弓,箭如连珠一般,从不虚发。近则用枪,杀得性起,便弃了枪,一手执鞭,一手执锏,直入人群,两手齐打,石敬瑭手下将士纷纷落马。众人心惊胆战,护着石敬瑭抛旗撇鼓而逃。

  那壮士也不追赶,走到陷坑边下了马,将陶洪父女及战马一一拉出坑来。

  陶洪向壮士抱拳施礼道:“我父女二人不慎被贼人暗算,所幸被壮士搭救,否则小命休矣!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请壮士受我一拜!”

  陶洪翻身跪拜在地。

  壮士赶紧双手将他扶起道:“陶将军不必行此大礼,将军落难恰好被我碰到而已。”

  陶洪道:“请问恩人尊姓大名,你如何知道我姓陶?”

  壮士道:“我原是天平节度使石敬瑭手下将校石光远,当年你参与河东平叛时我便认得,陶将军大名让叛军闻知,无不亡魂丧魄。”

  陶洪道:“原来如此!石将军为何也来到了这里?”

  石光远道:“石敬瑭认贼作父多行不义,我便弃他投奔了刘知远,在他帐下做了一员先锋大将,我被派来此地请一位故人出山助他建功立业,谁知这位故人云游天下不归。”

  陶洪:“刘知远倒是一位有远见的人。”

  石光远:“刘大帅素知陶将军骁勇,你若肯归顺,他肯定重用将军。”

  陶洪长叹一声道:“陶某身逢乱世,空有一身好武艺。我打算带女儿回老家终南山陶家庄,过世外桃源的隐居生活,永远摆脱这乱世红尘。”

  石光远道:“人各有志,将军多多保重,我们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石光远向陶洪拱手施礼,然后翻身上马而去。

  陶洪也背着女儿三春翻身上马,打马而去。

  画外音:陶洪一路马不停蹄,因沿途到处都是乱军,不敢走大路,只能夜里从小道而行。父女俩昼伏夜行,披星戴月,忍饥挨饿,历经千辛万苦,一月之后的一个傍晚才回到家乡京兆府终南山陶家庄。

 

  8、终南山外景(黄昏)

  群山绵绵,巍峨险峻。

  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的羊肠蛇行般的山路梦绕魂牵,美丽的山村和连绵的青山在夕阳的点缀下更加妩媚动人。

  夕阳的余辉将山村映得通红通红,归巢的鸟儿正忙着呼朋唤友。

 

  9、大河坝(黄昏)

  父女二人牵马来到陶家庄门前那条大河坝,一排排木桶粗的千年麻柳树,棵棵挺拔,浑身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一副副老气横秋的模样。清一色木板屋,掩映在麻柳丛中,幢幢房屋气派非凡,座座院落熠熠生辉。

 

  10、陶家庄(黄昏)

  陶氏父女来到陶家庄大门前,只见大门紧闭,大门口蹲着两只护院的大石狮子。大门上方挂着一块横匾,上面写着“陶府”两个朱红大字.

  陶洪对女儿说:“横匾上这两个大字还是二十年前由我亲手书写的。”

  门前有一座石拱桥,在石桥下端的一百米处,有一棵高大的古麻柳树,生长已有千年之久,树干达十余人合围,树冠大如华盖,主干直指蓝天白云。晚霞从古麻柳枝的缝隙里筛落到地上,染红了陶洪父女俩脚下的那片土地。树上蝉子的叫声此起彼伏,这边停了,那边马上又接着叫了起来。

  当陶洪叫开庄门,迎出来两个后生,双方彼此都不认识。其中一个年长一点的后生见了满身血污、蓬头垢面的陶洪,惊惧地问道:

  “这位军爷,请问你要找谁?”

  陶洪道:“我是这家的主人陶洪,老管家陶景不出来,你们两个后生为何却在这里?”

  两个后生一听此言,连忙跪倒在地,叩头道:“小子有眼无珠,不知是老爷回来了,有失远迎,还望老爷恕罪!”

  陶洪惊讶地问道:“你二人是谁,我以前怎么没有见过?”

  年长的后生道:“禀报老爷,以前的老管家陶景便是小子们的家父,已在半年前去世了。我叫陶龙,他是我弟弟陶虎。家父死后,贵庄便由我兄弟二人负责经营,老爷你在家时我们才几岁,所以你不曾认识。”

  说话间陶虎忙牵过陶洪手中的大白马,陶龙急将陶洪父女俩迎进院内,边走边看,边看边向陶洪介绍情况。

 

  11、陶府大院内(黄昏)

  大院坐落在一片翠绿之中,占地面积约有数十亩,秦砖汉瓦风格的建筑,有前院后院,分南北正房、偏房,有主卧、次卧,有会客厅,有书房,有餐厅……

  院内有假山翠竹,还有奇花异草,美不胜收。

  大院西北角有一口大水塘,水塘四周垂柳成行,柳条在微风中摇摆,蝉子在柳林中有节奏地咏唱;水塘里的水清澈见底,水面上泛起一层涟漪……

 

  12、陶府饭厅(夜、内)

  当天晚上,陶氏兄弟备了丰富的晚宴为陶洪父女接风洗尘,兄弟二人的妻小也全部出席作陪,像一家人那样亲亲热热,频频举杯,有说有笑,彼此叙旧,激情满怀。

 

  13、陶家陵园(日)

  陶洪牵着陶三春前往老父老母坟上叩头祭奠,陶龙、陶虎准备了若干鞭炮,足足燃放了半个时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云霄。

  村民们得知二十年前的陶洪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女儿,男女老少们便纷纷前来围观看热闹。

  陶洪和陶三春端端跪在两座坟墓前,左坟墓碑文上刻着:先父陶鼎晟之墓;右坟墓碑文上刻着:先母陶刘氏之墓。

  坟墓前摆放着祭品,燃烧着香蜡。

  陶洪向父母叙说了许多二十多年的离别之苦,跪在父母坟前放声痛哭了一场。

  陶龙、陶虎两家妻小也跪在坟前,跟着一起啼哭。

  许多围观的村民也跟着流泪。

  祭拜完毕,陶洪擦干眼泪,跟认识和不认识的乡亲们一一打过招呼,还有几个从小跟他一起长大的村民,抱着他激动得又说又哭,说够了哭,哭够了又说,双方都有说不完的离别话题。

 

  14、田间地头(日)

  陶龙、陶虎带着陶洪父女参观祖上留下来的田地,一群男女正在收割后的稻田里种胡豆和油菜,有的在旱地里种小麦。

  众人见了陶氏兄弟,连忙直起腰来打招呼。

  陶虎忙把陶洪向这些人介绍道:“这位便是陶府主人陶老爷陶大将军,大家赶紧过来见过礼。”

  众人一听,放下手中锄头,赶忙跑过来一起跪在陶洪面前磕头

  陶洪赶紧一一扶了起来,连声说道:“各位乡亲快快请起,不必行此大礼。感谢大家的辛勤劳动,把我们陶家田地经营得这样好。”

  陶龙对那些人道:“大家赶紧下地吧,从今以后要好好听陶老爷的话,陶老爷一定会善待你们这些下人的。”

  众人异口同声地道:“谢谢陶老爷,谢谢二位管家!”随即下田劳动去了。

  陶龙在田间向陶洪介绍说:“陶府有男佣十六人,女佣十二人,经营着五十八亩水田和六十五亩旱地。每年产稻谷、小麦以及杂粮数万石。那边地里还要种萝卜、白菜、冬瓜、南瓜、葫芦、茄子等各种蔬菜,还喂养大小生猪七八十只,水牛六条,黄牛八条,鸡鸭无计其数。除了我们两家和府上佣人吃一部分外,其余粮食、猪牛鸡鸭和蔬菜全部背到镇上去换了银子,全部封存在无人知晓的地下室里,这二十多年的收支两本账簿记得清清楚楚,晚上向老爷一一细作交代。”

  陶洪欢喜不尽,对陶氏兄弟赞不绝口。

 

  15、菜地(日、外)

  一行人边说边来到了几块菜地里,萝卜、白菜长势良好,冬瓜、扁豆挂满了树枝,脸盆一般大的南瓜满地爬。

  陶三春兴奋得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不停地向陶龙陶虎问这问那,二人对她的提问百问不烦,有问必答。陶龙还向陶三春介绍一些四季耕种的农业知识,她听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一群鸭子在荷塘里追逐戏耍;

  一群群鸡公鸡婆带着它们的儿女们在收割的稻田地觅食;

  两条大黄狗躺在树荫下困懒觉,猪圈里几十头猪,至少也有七八十斤重了。

 

  16、陶府客厅(夜、内)

  陶龙兄弟二人抱出自陶洪离家后二十多年间的所有账簿,并对陶家所有房产,包括田里地里的庄稼,室内家具、炊餐用具、生活用品、生产工具,以及猪、狗、牛、羊、鸡、鸭、粮食等一一进行了详细交代。

  陶洪满心欢喜,极力夸奖道:“你们兄弟二人将陶府管理得如此井然有序,请你俩留下,继续经营管理陶家庄。”

  陶龙陶虎齐声道:“谢谢老爷!”

  陶洪吩咐陶龙陶虎道:“你兄弟二人安排杀猪宰牛,大摆宴席三天,遍请了全村男女老少。”

  陶龙陶虎齐声道:“好,我们马上去做准备!”

 

  17、陶府院坝(日、内)

  陶府院坝里摆放着十几桌宴席,每桌都坐满了陶家村的男女老少。

  陶洪端起酒杯给村民们一一敬酒,席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陶洪还对大家说:“我得知村里因春天大旱收成不好,没有小麦、油菜、胡豆种子,冬粮种不上,明年春夏又要闹饥荒。”

  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呀,陶将军。我们正为此事愁得一筹莫展呢!”

  陶洪对大家说:“乡亲们别着急,我已吩咐陶龙陶虎到村里挨家挨户调查登记,每家有多少地,需要什么种子,全部由我无偿提供。若我们陶家现成的种子不够,便让陶龙陶虎到镇上购买,分发到每家每户手里。待来年收成好了只如数还回种子,若收成欠佳,也就颗粒不要了。”

  村民们一片欢呼,一位长者感动地对众人说:“陶将军,陶老爷是陶家村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我们尊称他为陶员外好不好?”

  众人异口同声道:“好,好哇!”

  长者端起酒菜杯,兴奋地对众人说:“请大家都端起杯,共同敬陶员外一杯!”

  众人端起酒杯来,人人都是一口干。

 

  18、田间地头(日、外)

  陶洪带着三春在田间地头向老农们学农桑、习耕读。

 

  19、河坝上(晨、外)

  陶洪带领陶三春在河坝上练习剑术,不少村民在此围观,还有几个小伙子还远远地跟着学习。

 

  20、陶府院坝(夜、内)

  陶洪在院坝里指导陶三春练习刀枪棍棒等各种兵器。

  陶龙陶虎也在一旁跟着学。

  陶洪停下手中兵器,对陶龙道:“我不仅要让三春习农耕学武艺,还想请人辅导女儿琴、棋、诗、书、画,不知能否请到一位满意的好先生?”

  陶龙说:“柳林镇一位颇有学识的中原人氏,姓姜名怀祖,据说是姜子牙的后人,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是让他随时怀念祖先的意思。后唐时期的进士,庄宗一度想重用他,他却厌恶乱世,带着家小隐居到了终南山柳林镇,办了一个私塾,声望很高,不仅当地发财人,就连商南县的县太爷也把孩子送到他的学校去接受教育。”

  陶洪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道:“我明天就带女儿到镇上去拜师!”  

                      

  (未完待续)

4

 

  远山简介:作家、编剧、导演。中润海天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原中国电影文化发展中心影视部主任、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铁道兵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乡土文化研究会顾问,上海东方电影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七十年代末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发表出版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800多万字,其中多篇部获奖并搬上了银幕和银屏。著有长篇小说《扬雄外传》、《陶三春传奇》、《巴山女红军》、《铁血巴山》、《青山遮不住》等,中短篇小说集《远山在呼唤》,散文集《远山的红色记忆》。其中长篇小说《扬雄外传》荣获第二届河北文艺彩凤杯二等奖、长篇小说《陶三春传奇》荣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图书永久性收藏在浩然文学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为四十集电视连续剧《陶三春传奇》题写了片名;长篇小说《巴山女红军》荣获第二届河北文艺彩凤杯一等奖,长篇小说《铁血巴山》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小说特等奖;中篇小说《丐儿传奇》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小说一等奖,中篇小说《远山在呼唤》荣获《今古传奇》杂志2017年度一等奖。

  1985年步入影视圈,先后编导各类题材的影视剧四十多部,其中多部获奖。

1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