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花落花开

花落花开(小说)

 

作者:谭昌乾

 

  我是上官星云,家住在月亮镇的北端,上班的单位在月亮镇的南端一个叫大冲坝的地方,中间是S436省道。从家里去单位是由北往南,从单位回家是由南往北,我在南来北往的日子,花落花又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幸考上一个师范专科学校,我读的是政史系。90年从学校毕业,到教育局报到等待分配。开学前夕,也就是825日,到教育局去咨询分配去向,管人事的老雷说,经研究你到月亮中学去,那里差一个历史老师,正好专业对口,派遣证直接发到学校。去学校报到,校长说,欢迎你加入。你来了可以先适应一下。开学之前,我在月亮镇转悠。

 

  当时的月亮中学称为县三中,属于初高中混合型学校。分配了有地方可去,我高兴得很。回家告诉老汉,他说:“有点像是发配充军”。因为别人都是进县城或是去到距离县城较近的学校,而我去的方向却与县城背道而驰,翻过几个山就到云南了,按照大人的理解是去了烟瘴蛮荒之地。我倒是没觉得有啥不妥,毕竟有个地方可去嘛。

 

  从考上学校到参加工作,至少改变了像上一辈人在家日晒雨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生活状况。常想,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验的是一种惬意,实际生活中的农耕则更多的是艰辛和劳苦,青少年时代的农耕生活给我留下了太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岁月如梭,来来去去几十年,不知不觉就这样走过来。

 

  月亮中学1973年开始筹建,到2014年,县内学校布局调整,最终与镇中学整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月亮中学始建,本着不占耕地的原则,选址在原红星村坟山土埂上,当时师生人数不多。后来学校规模扩大,发展起来就感到促狭,最终选择并校到大冲坝镇中校址。上级先后划拨土地80亩,建教学楼、宿舍楼、周转房、食堂和修运动,面积足够,只是从三中校区到镇中校区距离远一点。以前我在三中校区,家离教学楼比较近,听见上课铃声响走进教室也不迟,我在三中校区上班 24年。合并到镇中校区后老早就要赶去等待,基本是早出晚归,至今近十年。粗略一算,每天南来北往,来回大约四公里,一年52周,每周上班五天,一年大约走1040公里,十多年就差不多是10400多公里,真是不可细算。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加油站,哪个朝代都有,培养教育学生,一代又一代。我们学校原来是县立中学、办初高中。初中一直存在,高中先办普高,后改办职高,升级为省立职高,再改办县立普高,几经变换。有过辉煌,有过阵痛。学生层面无论普高职高均有考上大学,比如南大、重大、中青院、川大、川师大、宜宾学院等,有的发展得还比较好。后来生源减少,布局调整,高中不再办,只办普九初中,县立中学同镇中两校整合,结束一镇二校内卷的历史。老师层面,有同事坚守教学岗位几十年搞成名师骨干的,有停薪留职下海经商搞发达了的,也有发展得一般的。命运没有定数,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教书或经商,好和不好,从经历上说都已经过了,至少丰富了人生阅历。建校几十年,师生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一届又一届。走向社会后,从政的有厅级干部,从医的有专家学者,从商的有企业大家,从军的有将校官佐,当然也有走向反面的。校小社会大,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成功的也有失意的不一而足。

 

  我初到校,总务主任安排我食宿生活、教导处安排我任教的课程,校长说,你当高九三级一班班主任,锻炼锻炼,慢慢融入这个群体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我说咋个安排咋个做,没问题。

 

  人到此地,户口就迁移到此地,派出所上户口,地址是月亮镇牌坊街。这已经是我户口迁移的第三站,前两站分别是,出生时户口上在玉皇观老家出生地,读师专时按照要求迁到宜宾安阜好供应口粮,毕业离校迁回到分配单位所在地。那时粮食还是供给制,一月二十八斤,每月到粮站去买回交到学校食堂。食堂再配置菜肴,煮熟给我们吃。 

 

  那时粮站曾经是个相当红火的单位,掌握着我赖以为生的粮食供给。我同事的父亲在粮站工作,着实令人羡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国家放开了对粮食地管控,粮站的效益也就差了,直至最后解体,同事的父亲就成了下岗工人,后来在学校附近开了个小卖部自主经营。我是到小卖部买东西时认识同事的父亲的,认识同事的父亲后来就认识阿容,阿容是他女儿,我娶了他的女儿为妻,他就成了我岳父。

 

  结婚的时候到乡民政办去办结婚证,办证的同志比较热情,登记后没多久就得到了证。领证的时候还提醒我,生小孩要到计生办办准生证。那些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小孩要依照计划审批。第一个小孩三岁后,准备生个二胎,早些年阿容的户口在农村老家,符合生二胎的条件,去办了一个二胎准生证,怀上了我们很高兴,多个孩子多个伴嘛,一心等待孩子降生。没成想那年阿容出麻疹,情况很严重,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后,咨询医生是否对胎儿有影响,医生说那是肯定的。根据她的经验,生下后胎儿很可能有后遗症,建议引产。权衡再三接受医生建议,引产。第二个孩子没来到世上,有点遗憾。第二年再去办二胎准生证,政策变化已经办不到了,当时的说法是一对夫妻只要一方有工作就只能生一胎。一个孩子有点少,长大成家后如果对方也是独生子女,将来负担就有点重,要负担双方四个老人,如果发展得不好,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将是艰辛的。唉,前几年可以生二胎,年岁大了不安全,只好作罢。我们终究就只有一个孩子,子女保险系数就不太高,毕竟人生的意外谁也说不准,我们生怕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我岳父家的大儿子前些年开车滚下悬崖,被发现时已经生命不在,就是个例子。担心归担心,其实也无法。总不可能天天放在手掌心里吧?

 

  孩子满过五周岁需要读幼儿园,联系老师让她读大班,第二年好读小学。老师觉得她小了不方便管理,不想收她,好在同事的爱人在幼儿园旁边的小学上课,托她联系一下方才入读,熟人好办事。后来读小学比较顺利、初中到我们学校就读,可直到毕业,都没轮到我教她,我没上他们班级的课。

 

  后来阿容开办了个幼儿园,需要当地片区教办和县教育局审批、办证。教办是那个时期片区学校的管理部门,诸多的事项需要联系,好在经办的同志都是比较正直的人,基本没经历什么磨折,感觉世界上总是好人多。那时国家允许社会力量办学,阿容的幼儿园办得比较红火。

 

  2008年阿容参加教育局和人社局组织的民办代课老师公招考试,如愿考转为正式公办老师,找到一份工作,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直接影响今后家庭生活质量,其时阿容已经39岁了。曾经有八字先生测算说,39岁有喜,是个转折。我本不信,但确实喜事一件,冥冥之中好像遇上幸运之神。

 

   当老师,职称评定是个大事。2000年评中级职称,名额只有一个,多人竞争最后我幸运得评。2007年评高级职称,县立中学老师需要职称计算机C级考试合格才行,我有科合格,有科得59分没过关,失去机会;2010年条件够了,有更优秀的同志参评,再失去机会。当所有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学校合并高级名额已经超限,看来已经没什么希望了,2019年峰回路转,又划来两个名额,幸运得评,距离评中一已经二十年,真是悲喜参半。悲的是评个职称干了二十年,不知是否是个例?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呢?喜的是毕竟评上了。自我感叹的是,有的事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尽量把工作干好随遇而安就好。有名额时条件又不够;条件够了名额又没有了。名额有条件也够,竞争的人多,可能性就变得比较小,优中选优方可胜出。这几年名额有了,有的同志条件又不够,名额还用不完。总体上说足踏实地,干出成绩,把自己变得优秀卓越,抓住机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人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点不假。

 

  人吃五谷杂粮,就会生病,生病就得住院。医院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正常情况下没人想进医院,但有时不得不进医院。进医院,延缓生命,进去了出来就是两种结果,一种好了,一种去了。岳母就因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检查,系癌症,医治一年终究无救,隔几年小姨妹也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无非活在世上的时间长点或短点,看得开就放得下。古代的皇帝吃仙丹企图长生不老,不是一个也没有成功吗?有些病医生也爱莫能助,曾经一位同事平时特爱锻炼,坚持不懈几十年,突然有天不适进医院,检查是脑栓,出来后偏瘫了,经过康复锻炼勉强倚靠拐杖走路。有人就开玩笑说,你锻炼了个寂寞,但也不否认锻炼的作用,偏瘫或许是个偶然,但偶然中又有必然。比如那位同事特爱喝酒,每次不整上两三杯,轻而易举不下桌子。医生说他是酒害的。酒是好东西,有量居之,适可而止,舒经活血有益健康,喝多有害、麻痹大脑、刺激神经。看到有的人因喝酒致病,或喝醉酒走得东倒西歪,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有的同志说,不喝酒生活中少了许多乐趣,诚然如此,也没必要一定要把自己灌醉啊!酒友说喝醉的人是不认为自己会醉的。我特别佩服医生的心态好,看淡了生死,也有可能看得多了已经麻木、就波澜不惊熟视无睹了。

 

  世事变幻无常,像经营站曾经是相当红火的单位,当初我家堂哥师范毕业在一个乡镇中学教书,看到经营站一度红火,很是羡慕,千方百计设法调到那个单位去卖肉开票,后来随着改制,单位破产而失业,调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有句话叫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确是有几分道理。慢慢人生之路,各种坎坷谁能算得准呢?这样或那样都是一种选择,选择无非是一种舍弃,有舍有得,有得有失,不可能什么都占齐全,想明白了就释然了。有些选择可能没有更改的机会,自己得承受。

 

  我每天吃喝拉撒,农贸市场、商场、超市、批发门市为我提供了生活用品。农贸市场最早提供的都是原始的瓜果蔬菜,粮油米面、后来有了大棚蔬菜,季节性就不再那么明显,春夏秋冬都有新鲜蔬菜,我在蔬菜食粮品种多样可以选择的时候,又多了一些担心,反季节蔬菜食粮吃了是否有利于健康?担心归担心,最后我还是要吃,不吃我又能吃其他啥子呢?很多毛病都是吃出来的。生活条件艰苦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病人,现在生活环境条件好了发现病人特多。举个例子,我刚到此地,人们吃点粗茶淡饭,几万人口也没看见几个偏瘫之人,几十年过来偏瘫就有几十个。因此平时尽量吃得清淡一些,不吃或少吃大鱼大肉,那些年生活紧张不容易吃肉,人变得特别馋嘴,喜欢吃大肥肉,多添加点油荤,那是身体需要。而今清淡平和才是生活的健康本色,再简单也需要购买,购买就要用钱。营业所、信用社事关经济,我存钱取钱,打理生活,把日子过好我得与他们打交道。有时到别处办事就需要吃酒店住旅馆。酒店、旅馆是过客驿站,我吃过住过,来来往往都只是暂时的场所,非久居之地,但多少也是要花钱的。我在月亮镇居住多年,基本情况还是了解的。

 

  月亮镇曾经是个商旅福辏之地,当然其发展有个过程。初期仅仅是个小镇,除一般商品买卖外,就数煤炭产业兴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后来煤炭产业调整停产歇业,挖煤工人无事可做就到外地打工去了,小镇一时显得萧条。后来开采页岩气,取代煤炭成为生活主要燃料。随着大批外地气田工人和家属的到来,需要生活消费,餐馆、旅店、超市增多,又带动小镇发展,小镇被列入新区建设规划,由小镇升格为县域经济副中心城镇。政府发挥职能,领导城镇正常有序运行,供电所、气站、水站,作为企业,事关人们生活所需,水电气价格高低人们都得接受。市场调节,价值规律嘛。

 

  从迁来此地开始,就与当地建立起这样那样的关联,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像驻足经纬网点上的一只小鸟,我动经纬动。

 

  太阳东升西落,我自南来北往。

 

  四季轮回,花落花开。

 

2023415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