笤帚疙瘩
——说段往事
作者:姜正本
一个民办教师,居然当上了校长?是他学识多,发表过教学论文?是他教学水平高,公开课获过奖?是他教学成绩好,拿过学区统考成绩第一名?是他有让人心悦诚服的领导能力?都不是。是因为他的弟弟当村主任。
家里有直系亲属当村干部的民办教师都能当上村小校长?是。巴不得,发现一个提拔一个。
一天晚上,建设小学的教室塌了六间,两个教室。多亏塌在晚上,如果塌在白天的上课时间,师生伤亡严重,镇教育办马主任是非被撸了杆子不可!可教育不会生钱,拿什么修?马主任有仙人指路:任命坤昊为校长。坤昊当上校长,一天时间村里就把教室修好了。神不知鬼不觉就把这次事故瞒了过去,马主任塞翁失马还荣登改造危房大能人光荣榜。
孙亦宁还是看不起坤昊这个人。坤昊教语文,经常读错音写错字,数学只能教到二年级。
坤昊教学不怎么样,当校长绝对是一把好手。因为当校长用不着教课,还能把马主任侍候得滋滋润润,和马主任称兄道弟做人上人。美中不足的是校长要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带领教师学习政治。政治学习时,坤昊读报纸,教师记,这是年终必查科目,马虎不得。
读着读着,孙亦宁插话说:“病入膏肓的‘肓’读‘huang’,不读‘mang’。”
大凡当了领导的人,脾气都见长。坤昊生气地说:“报纸在我的手里,你怎么知道那个字读‘huang’?”
孙亦宁也很执拗,竟拿着字典走到坤昊面前放到桌上说:“你自己看吧。”坤昊不识字,拼音还是认识的。
一个小小教师竟敢把堂堂校长弄得下不来台,找死啊你!坤昊生气地拍了桌子,说:“每人抄两页,散会!”
以前的手下败将,经常请教这请教那的老同学,本来这次孙亦宁也想帮坤昊,没想到当了官就像变了一个人!孙亦宁没报纸可抄,他直接把自己构思的一篇教学论文腹稿写在了上面充数。以前他也这样做过几次,从没出过事。这次,坤昊发现了这个秘奸,大喜。他把孙亦宁的政治学习笔记上报到教育局。幸好教研室主任看这篇论文挺好,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在语文教学杂志上。孙亦宁解脱了。
教育局折腾民办教师真是费尽了心机,每个寒暑假都要安排几次考试,如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心理学、教育学等等。每次考试合格发一个证。少一个证被视为不合格教师。
这个暑假考的是教材教法,通知下得很明确:教什么考什么,合格与否作为整顿教师队伍的主要依据。
考的内容很广泛,面面俱到:小到一个字的结构、笔顺、字义、读音,声调(孙亦宁就是在那次备考时学会背字典的);大到阅读、写一篇千字文等。孙亦宁准备得特别用心。
孙亦宁翻出语文12册教学参考书一点一点仔细地看,主要内容用毛笔抄写大字版,挂在卧室四周的墙上,醒了就读一遍背一遍。
一校之长,不必参加考试;坤昊逃过了这一劫,要不,他连证也考不出来。
出题、监场、批卷由招生办组织,具体工作由久经沙场的最高学府的老师操作:步骤和考纪与考大学雷同。
考试前一天,坤校长发准考证。这天天气闷热,老师们都挤在办公室里,个个热汗直流。孙亦宁最后拿到准考证,考试科目:数学。按说他教的是语文,怎么能考数学呢?这就是揭校长短的报应吧。孙亦宁是一位把面子看得比命重要的人,他宁肯吃哑巴亏,也不愿承认受人欺负的现实。他把准考证揉成一团,塞进屁股后面的裤子口袋里。他中了枪,流血过多,抖抖索索瘫倒在桌子底下……
翌日,鸡还没叫头遍,孙亦宁轻轻敞开门,像做贼一样,左右扫视了几个来回,确定没人才鬼鬼祟祟地跨上自行车飕飕离开这该死的村庄。他要趁黑独行57里路赶到县城参加考试。路上他在想,如果因考试不及格被辞退,会落下滥竽充数的笑柄,不如和仇人痛痛快快干一仗,找回面子,此后,老死不相往来。不过,现在的路还没走到尽头,他仍不死心。
孙亦宁竟然考了73分,他又从死人堆里站了起来。
学校进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不允许学校收取学费,可地方没钱,靠什么办学?答:勤工俭学。
新学期开学正是除花生的季节。花生值钱,就让小学生到地里翻弄土坷拉倒花生吧。
哪块地里多,小学生就往哪块地里涌,什么犁过的、耢过的,就是站在地里的花生,他们也敢去薅。学校收入颇丰。
同学们的脸晒黑了,身体健壮了;衣服溻透了,同学们仍乐呵呵的,走起路来更加有劲了。
煤老板告诉孙亦宁:“坤昊刚拉走一车阳泉煤块,上了公路左拐,不知送哪里去了。”
孙亦宁摇头摆手,装聋作哑起来。
有些还没薅完花生的地块被学生薅了去,有些还没有复收完的地块被学生倒了去,他们就找村委管一管这事。村主任安抚说:“就算为我村的教育,做点贡献吧。”村里不管,他们就去镇里讨说法。
第二天,马主任送说法来了。他说:“我们学校领导有方,勤工俭学抓在了勤字上,收入不错,今后还要再接再厉,捡玉米,倒地瓜……”
马主任批评了有些老师不顾大局、不听从校长领导、消极怠工,不利于学校工作的顺利进展。
临走,马主任留下一句狠话:“就是我安插一个笤帚疙瘩在这里,他的话,你们也要唯命是从,坚决执行”
从此,坤昊又多了一个头衔:笤帚疙瘩。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