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猜疑(小小说三题)

猜疑(小小说三题)

 

作者:甄西同

 

上午,办公室杨没来上班。

老李说:“现在年轻人就是不着调,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真是的。”

大刘说:“也许杨家中有事,给主任请过假。”

“就算是给主任请假,也该给咱办公室人员说声,打个电话总可以吧。”老李接着说。

“就是,这是不把您们老同志放在眼里。”一旁孙幸灾乐祸地说。

“到底杨干什么去了?”

老李、大刘、孙猜疑着。

“算了,算了,快给送水公司打电话,要两桶水,要不中午没水喝。”老李对孙说。

“哦。”孙不情愿地答道。

主任走进办公室,说:“接县里通知,全县为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决定下午组织人员进行一次全县卫生大扫除,各单位务必抽出人员参加这次活动,经与领导沟通,从咱们办公室抽出一名人员,你们看谁去合适?”

主任走了,大家面面相觑。

大刘站起来扭扭腰说:“这几天腰疼病又犯了,疼啊。”大刘有腰间盘突出症是人所共知。

老李年事已高,年底退休。

孙心里打着算盘,突然手机响了,是主任打来的。

“小孙快来我办公室一趟。”

“哎。”孙高兴地答道,飞快地跑了出去。

眨眼功夫,孙回来,对老李、大刘说:“主任安排下午去市里报送材料。”

老李、大刘怔住了。

“要不,咱俩抓阄?”大刘话说出又有些后悔。

老李说:“这样吧,你在家,我去。”

“还是我去。”大刘有些不好意思。

“还是我去......”

说着,杨走进办公室。

两人眼前一亮,见杨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咋了?火急火燎的。”老李问。

“没咋的。”杨说。

待杨坐定,大刘就把主任安排下午打扫卫生的事说了一遍。

杨二话没说答道:“我去。”

老李望望大刘,大刘看看老李。

下午杨参加卫生大扫除活动。

一日,一帮人敲锣打鼓来单位,一中年男子手持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见义勇为英勇无畏,舍己救人品德高尚”字样,落款为某某村某村民。

那天早上,吃过饭的杨骑车去上班,突然听见一阵哭叫声,闻声望去,见前方沟渠上,一位中年妇女在大声哭喊着:“快来救人啊。”

杨紧蹬几下自行车,快步跑到沟渠,见深水中一小孩不停地挣扎,随时有沉入水底可能。杨急忙跳进沟渠里,将小孩救上。

原来这小孩一大早跟着奶奶来庄稼地,奶奶只顾拔草而忽略了孙子。

杨用手机拨打120救护车并护送到医院,孩子父母来到,他才悄然离开医院。

回家后,杨换上衣服,来到办公室。

老李提前退休。

大刘因病写了申请报告,不再上班。

一年后,杨经组织部门考核被任命办公室副主任。

 

都是数字惹的祸

 

一上班,刘就把昨天晚上撰写好的一篇乡长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交给新来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主任长得胖乎乎,满脸桃花,眼睛眯成一条线说:“刘,真有你的,一晚上就把这份万余字的发言稿写出来,不简单,我没来之前,就听说你的能力,是写材料的好手,堪称乡里‘一支笔’。”

望着主任,刘沾沾自喜,这样的材料对自己来说,就是轻车熟路,乡里大、小汇报材料和领导们各种会议发言稿不都是这样写的吗?

看着看着,主任脸上没了桃花说:“一些数字怎么没填写?”

刘答:“这些数字是留给领导填的。”

主任心领神会,脸上又堆满桃花说:“这一点我跟你学习。”

第二天,主任把材料交给乡长。

乡长立即召开政府联席会,就全乡生产总产值达到XX万元,其中农业产值XX万元,畜牧业产值XX万元,人均收入XX元等这些数字进行研究。最后一致同意,再向其他兄弟乡镇取经的同时,问问他们是如何填写这些数字的,在数字最高的乡镇中,咱们乡再拔高些。

当然这个任务由主任去完成,主任又把任务交给刘。

刘三下五除二,通过熟人电话联系几个较好的乡镇就数字报表进行沟通。在确保数字无误的情况下,向乡长进行汇报。

乡长像喝二两酒似的,不知不觉哼起“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

一个礼拜,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在县礼堂召开。

乡长西装革履,面带笑容坐在主席台上。主任和刘也参加这次会议。

按照顺序乡长发言。

主席台上乡长慷慨激昂。台下掌声雷鸣。

会散了,县电视台和几家新闻媒体围住乡长,就发言中几个问题对乡长进行采访。

一记者问:“乡长,咱们全乡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不仅在全县乃至全市都是上等水平,作为一乡之长你是怎样带领群众发展的?”乡长刚要回答。另名记者又问:“咱们乡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产值XX万元,光大牲畜就超过X万头,据说咱乡人口才二万人,人均饲养2.6头,这数字真实吗?”

“要不,咱乡可申请黄牛之乡?”一连串地提问,乡长招架不住。

人群中不知谁说了句:“要是申请下来,可有牛皮吹了。”

人们哄堂大笑。

乡长脸上挂不住了,走到主任和刘面前狠狠将手中材料摔在地上。

主任愣住了。

刘更委屈:“这能怨我吗?”

 

一棵枣树

 

张三去镇政府把李四告了。

原因是李四家栽的一棵枣树树枝伸到了张三家院子里。

张三和李四家的宅基地紧挨着,刚分到手时,宅基地上什么都没有,只是一块空地。

李四老婆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棵有锨杠粗的小枣树,栽在两家宅基地中间。后来两家宅基地盖房子,那棵枣树小,长势慢,谁也没在意。直到有一年,枣树开始挂果,才引起李四注意。他和老婆偷偷用皮尺丈量过宅基地,发现枣树身子长在自己宅基地,只有几个小嫩枝伸在张三家院里。李四心里头踏实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枣树渐渐长粗,枝繁叶茂,伸在张三家的枝条也挂满枣,结出的枣皮薄个大,嚼在嘴里嘎嘣脆响,每年结的枣少则十几斤,多则几十斤。还可以拿到集市上换钱。

李四说:“枣收下来送给张三家一些,毕竟是屋挨屋邻居。”李四俱内,老婆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

李四老婆说:“树是咱栽的,又是咱管理的,只是几个树枝伸在他家院里,又没影响到他家什么?给他是情分,不给是本分,再说了,他张三盖房子时往咱这边凑了凑,又给谁说了?”

李四无语。

每到秋天采摘枣的时候,又红又脆的枣很是诱人。有时李四老婆去张三院里捡枣,没提出让张家人尝尝,引起张三两口子不满。

一次,正值枣树开花,张三孙子在枣树下玩耍,被枣花引来的蜜蜂蛰了一下,疼得孙子嗷嗷大哭。张三老婆闻讯,抱着孙子去了李四家。李四老婆见张三老婆气势汹汹来问罪,脸上挂不住说:“这能怨我吗?蜜蜂又不是我家养的?”

一听这话张三老婆更是气中带怒,不由分说放下怀里孙子与李四老婆争吵起来。

从此两家产生隔阂。

七月枣,八月红,中秋前后打枣。

正是采枣时节,红彤彤的大枣挂满枝头。张三孙子望着馋人的大枣,口水流下来,非要爷爷摘几个尝尝。经不住孙子哭闹,张三在树上摘下几颗,被李四看到,虽然李四没吭声,却把这事告诉老婆,老婆二话没说,跳进张三院里伸手把张三孙子手里的枣夺回来。

张三见状,认为李四太能欺负人,竟与小孩一般见识,抓起院中一根木棍冲着李四老婆砸去,被围观邻居拦住,夺下木棍,避免一场事故发生,两家怨恨更加深了。

有一年,张三搬来梯子理直气壮爬到树上摘枣,原因是枣树虽然长在你李四宅基上,但枣树的枝子伸到我院里,影响院里采光,要不你李四把枣树砍掉,要不在我院里枝子结的枣有我摘。

李四多次去张三家,阻止张三摘枣,可张三振振有词。

李四老婆是难缠的角,村人有目共睹。

不愿服输的张三自持缠不过李四老婆,跑到镇政府把李四给告了。

镇政府派人去张三、李四家调解,效果不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就这样,每到枣子成熟,张三、李四各自收各自院里的枣。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精神文明的不断加强,渐渐张三和李四思想发生了变化。

邻里不睦已被众人耻笑,张三和李四走在街上,总感觉背后有人指指点点,影响了子女婚姻大事。

张三和李四自愧不如,感觉自己做的不对。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正赶上县、乡开展“五好家庭”、“好邻居”评选活动。

张三和李四坐不住了。

一天李四将枣树砍掉。

两家好如当初。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