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池征遥精短小说十篇(之一)

池征遥精短小说十篇(之一)

 

作者:池征遥

 

夸猫

 

大清早,妈妈就把邻居阿姨拦在家门口,兴奋不已的唠起了家中猫咪的事。

妈妈:“我家的猫咪小花在我们家已经生活了两年了。虽然它是一只普通的家猫,但经过我们精心培训,它能做很多事情,让我们吃惊,也让我们更加喜欢它。”

阿姨:“你简单说说好了,我还有事要去做。”

妈妈:“我家小花会开门了。我们家的门是一扇推门,小花会用前爪拉门把手,然后用力推门,推开门进入房间。这让我们很惊讶,因为猫咪通常是不能开门的,但小花却做到了。”

阿姨:有这么神奇吗?

妈妈:“还不止于此,小花还学会了拨电话。有一次,我们家的电话响了,小花就跳到桌子上,用前爪拨动电话机,结果电话就停止响了。我们当时都惊呆了,没想到小花竟然也会拨电话了。”

阿姨:“这猫真聪明呀!”

妈妈:“这还不算稀奇的,它还会说话呢。虽然小花不会说人话,但它会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候它会发出很高很尖的叫声,表示不满或者惊讶。有时候它会发出低沉的咕噜声,表示满足或者舒适。这些声音让我们更加了解小花的情感和需求。”

阿姨:“我说你怎么那么喜欢猫,原来它智商很高,有这么多的乐趣!”

妈妈:“更不可思议的是,小花学会了玩游戏。我们家有一个互动玩具,可以让猫咪追逐和抓捕。小花非常喜欢这个玩具,它会用前爪按下按钮,启动玩具,然后追逐和抓捕。它还会用自己的方式玩游戏,比如把玩具扔到空中,然后跳起来抓住它。”

阿姨:“你家的猫比我家小宝儿子还聪明!”

妈妈:“我家的小花还学会了帮忙做一些小家务呢,比如拿东西。它会用前爪拿上东西,送到我们手中或放到台面上。”

妈妈滔滔不绝,充满了成就感,弄的阿姨连话都插不上。

停了好一会,阿姨才喃喃地说:“你家的小花真可爱,养的这么好,可与现实版的猫鼠游戏来一比。但让我费解的是,你过去老是嫌弃你家小宝笨、智商低、反应差,你就没想想办法?”

妈妈:“教了不少就是效果差。”

阿姨:“你把训练你家小花的经验传授给我,让我去教教我家的小宝,或有裨益!”

阿姨最后的话让我妈妈瞠目结舌,也让我羞愧无地自容。

……

 

聪明的甜甜

 

一尘真的把女儿培养的越来越优秀了。

这几天,刚满九岁酷爱学习的女儿甜甜,连续给妈妈提了好多稀奇古怪的问题,俨然成了“博学多才的少年”。

在放学的路上,甜甜问妈妈:“您知道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吗?”一尘佯装不知,反问道:“说来听听!”

女儿拉开了话匣子。

“史记中说,周幽王昏庸无道,无所不为,甚至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居然下令点燃烽火台,引来各路诸侯朝拜。正当各路诸侯如临大敌,惊慌不已的时候,褒姒却忍不住笑了起来。周幽王看到这样做,可以博美人一笑,就频繁用这招戏弄诸侯,久而久之,各路诸侯再也不相信烽火通信了,以致最后国破家亡。”

甜甜说完后顺口反问道:“是真的吗?”

一尘亦反问道:“这个还能有假。”

女儿一脸疑惑地看着妈妈笑道:“你仔细分析,这是不真实的。首先,各路诸侯距离都城有远有近,古时候交通不方便,只有骑马出行,点燃烽火台是为了发出军情警报,各路诸侯赶到也要至少好多天时间。其次,西周时期并没有烽火台,那时候是用战鼓传递军情信号的。所以,这个故事可能只是个传说而已。”

“甜甜学会动脑筋思考问题了!小小少年还有知识点!”一尘连声称赞。

女儿回到家中做完了作业,又说道: 凿壁借光也是不真实的。”

“哦,宝贝又有高论?”

“历史故事说,古时候那个叫匡衡的人,自幼酷爱学习,但是家境贫寒,家里买不起油蜡,点不起油灯,到了晚上想看书却漆黑一片,无法专心学习。于是,他就在邻居家的墙壁上凿了个洞,这样就可以借光看书学习了。故事虽好,但不科学。你想啊,首先,匡衡家里都穷得叮当响,哪还有能力盖房子,更别说有像样的墙壁了,这连墙壁都没有,他从哪儿凿洞去呢?其次,匡衡家里既然那么贫穷,那就一定是跟他家境差不多的人做邻居,怎么可能有个富人家的邻居呢,这也不符合逻辑啊,可见这个故事确少理论依据。”

没想到,第二天,在上学的路上,甜甜又继续了她的话题:“镜子救母也是没有边际的。故事里面说那个爱迪生从小就爱动脑,很聪明。但你细想就有破绽了。故事说他母亲有一天突然肚子疼得满地打滚,等远道而来的医生终于赶来时都已经快要天黑了,一检查才发现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为了抢救病人,只能就地做手术,但是房间里的光线太暗,急得大家团团转。这时候,爱迪生灵机一动,就想到了用家里的大镜子反射光线的办法,最后用镜子聚光做完了手术。这故事说的有些离谱。首先,爱迪生再聪明,他还那么小,在紧急情况下大人都想不到办法,一个小孩子不可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其次,就算他真的能想出来这样的办法,镜子反射出来的光只有一束只能照亮某一个点,不可能照亮一大片更不用说一整个房间了;更何况那时天已快黑了,哪有强亮的光,这不科学。然后就是,时间不对,爱迪生救母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记录是在1885年,难不成他也能穿越时空吗?”

一尘闷圈了,恍然如梦:“这是我的女儿吗?”

小宝贝把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后生可畏,令她刮目相看!

一尘戏语道:“好闺女,你说咱母女俩是真的吗?”

甜甜说:“那还用问,必须是真的。我们俩可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好母女,这感情是嘎嘎的好啊,哪能不真呀?!

母女俩哈哈哈,一路欢乐时光。

女儿去上学了,妈妈也去上班了,又是美好的一天。

 

奇遇

 

周末的早晨,走进美丽的兴庆公园,微波荡漾的湖水和满面含笑的花儿以最热烈的方式欢迎我的到来。

忽听身后有人说话声:“百花未凋零,一见香如故,原来有你光顾。我让你留住!今天又相逢,再走旧时路,不知你的感觉如何?”

我转过身,发现一古装年轻女子衣着长衫,不知从何时何地走来。她孤身一人,目光紧盯花丛,或俯身或站立,缓缓而行,口中念念有词,身旁并无他人。

我自语道:“错以为是你在叫我。难道我是遇见了仙女不成。人比花更美,堪称一花骨。”

兴致索然,我放慢了脚步,还想听她再说些什么。

只见她向前几步又念道:“这已是盛夏了,你们仍在争奇斗艳,竞相怒放,惹得我心旌摇曳,思念如雨,又翻衷肠。”

我心里忽然产生了共鸣,情不自禁话语脱口而出:“这花草真美,风姿绰约,千娇百媚,令人陶醉。花儿再美也比不上你的貌美。”

真没想到,她竟然接上了我的话茬:“原来我也真的美,仙女一般,与水相映,与花相随。美的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谁了。”

我被她的言行惊呆了:“这世界真奇妙,这是我过去在小说和影视剧里才看到的场景,今天竟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故事并未完了。

我继续走在她的前面,后来干脆停下了脚步。

只见她还在左顾右盼,一步一缓,边行边吟:“是什么让行人停下了脚步,蝴蝶不愿离去,鸟儿停止了翱翔,荷叶张开了笑脸,柳条翩翩起舞,芦苇在湖边摇晃,生命停止了呼吸。原来是我的绚丽,美的奉献,才有这么大的魅力,倾倒了大自然。”

 

关爱

 

昨天,古城西安一大早就下起了大雨, 我在买菜的路上看到了暖心的一幕。

有几只流浪猫蜷缩一团在街边花园的篱笆墙下,显然浑身已被雨水淋湿了,冻的瑟瑟发抖。

就在这时,一位老者突然从花园大门口迅速跑到猫咪们的面前,打开手中的伞撑在了它们的头上。猫咪们不知所措,一下四处散开逃离了现场。

老者站在原地观察了一会猫咪们的行动,然后把撑开的伞放在了路边,冒着雨跑回到了花园大门口处。

不一会,奇迹发生了。我向老者惊呼:“您看,猫咪们好像知道了什么,一个接一个的小心翼翼地回到了伞下。”

老者看到此情此景,非常高兴地咧开嘴笑了。

他朝我说:“动物是有生命的也是有灵性的,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保护它对它好。可惜今天我只带了一把伞,风雨路上应该多备一把伞,总会派上用场的。这也是积德行善,多点关爱,多点人文关怀,社会就会多点温暖。”

我禁不住好奇地问老者:“您平时常见它们吗?”“是的我每天都要给它们送些食物。”让我不由得又重新打量了一下他。”

从这里,我看到了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美。看着那雨伞下的猫咪,心潮翻涌,瞬间拍下了一组感人的画面。同时也在想,这些猫咪下一步该怎么办,又成了心中的悬念。

 

真情

 

日前,有一个年轻的游者,在贵州一少数民族景区遇到了大暴雨,眼看着山间小路被大水淹没形成了小河。

此时此刻,一位上山采药的老婆婆正路过这里为如何渡过回家而犯愁。

已经被雨淋湿了全身且已疲惫的游者见此情景,大声说:“婆婆别着急,我来帮您!”并迅速跑了过去,用尽全力背起婆婆渡过了河水。

不成想,过河之后,老婆婆不辞而别。游者心中思忖:“我好心帮你,你却连一句表示谢意的客气话都没有,就这样勿勿地走了!”转而又想到:“见义勇为,这是我应该做的呀,好汉应当有做好事不言谢的风度,这是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游者边想边继续往前赶路。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伙子骑马追上了他。将自己所乘的马、两件衣服和一大包干粮送给了他。

游者不解其意,忙问缘由。小伙子答:“我是刚才你背过小河那位婆婆的孙子。我婆婆是个哑巴,之所以匆忙离开,就是为了让家人前来报答您。”

     游者感激涕零,说不出话来。

 

眼光

 

某年月日,在某建筑工地上有三个工人在砌墙,有人问:“你们在做啥?”

第一个说:“没看到吗?我们在砌墙!”

第二个回答:“我们在建大厦!”

第三个回应:“我们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则成了该公司的领导者,上级称他俩:“有眼光。”

 

一只鸡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地处藏北高原的西藏那曲交通不便,还是一个物资严重匮乏的地方,能吃上一只鸡蛋简直就是一件稀罕的事。

这不,新婚妻子带来了喜讯:“亲爱的,我爸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只鸡蛋,给我们作为嫁妆。”

我闻之大喜道:“真难得,已经两年没有见过鸡蛋了。”

旋即,爱妻烧水煮好了鸡蛋拿到我眼前:“赶紧趁热吃吧!”

我怎能忍心独享,分开一半让给妻子道:“你也尝一点,解解馋,过把瘾。”

谁知妻子执意要我全都吃了,并说:“你是男人,身体更要紧,需要营养。”

就这样你推我让,把鸡蛋弄掉了地上。妻子大惊失色,眼角流下了晶莹的泪花。

 

找回峄县

 

一位学者在陕西旅游的大巴车上,遇到一位时尚老者同座聊天,很是投缘,下车前互问了姓氏、年庚、府上等套话。老者说他现居台湾,老家在山东“一县”。细问他一县怎么写,他说:“我不知道,我从来没有回过老家,连我的父亲都没有回过他也不知道,可能是一二三四五的一县吧。是我祖父从一县到这里的,繁育了我们几代人。”

学者想:“山东没有一县,可能是峄县吧?”即刻上网查询,果真只有峄县。峄,音yì,是山东旧县名,最早秦置,地处鲁南,现含枣庄市中区、峄城、台儿庄全部及薛城东部、山亭南部、苍山西南三镇、微山县韩庄镇,以及徐州市北境部分乡镇,建国后一直沿用到1960年。今有枣庄市峄城区。

再查《峄县志》记载,峄地设县,历史悠久,始战国时期。1958年11月21日,峄县治所迁至枣庄镇。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峄县建制,在原行政区域基础上建立县级枣庄市,属济宁专署。1961年9月,枣庄市升格为省辖市。

老者听了恍然大悟,异常激动地说:“就是因为这一字之差,有多次我们都想回老家寻宗问祖,但都因查无一县未能成行,现在我是知道了。”

老者马上给他的老爸拨通了电话,老人家回话说:“听说过就是在鲁南那一带,应该就是过去的峄县。”

父子俩大喜过望,一再表示感谢。他俩当即约好在山东济南相聚一块去峄县,找回魂牵梦绕那久别的故乡。

没过多久,老者打来电话告诉学者,他们父子已经回到了老家现在的枣庄峄城。

算起来老者七十多岁了,他的父亲还健在,应该有九十岁左右了吧!都到了暮年,还想念着故乡,这回他们真的实现了愿望。

感叹遇见了有心人,感叹现代网络!

这次游子归来,对于那位老者来说,可能意味着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记忆和情感,也可能是永别,让人感动,将会给后人留下新的念想。

 

我操

 

不知道小沈啥时有了口头禅,动不动就说:“我操。”

他老婆早就提醒过:“你要文明用语,改掉这个坏毛病,否则迟早会闹出事的。”

果不其然,他老婆的话应验了。

一次,小沈去商场购物付款临了说了声:“我操。”年轻的收银员惊愕地问:“你骂谁呢?”小沈答:“我没骂谁呀!”紧接着又说了一声:“我操。”只见愤怒的收银员将物品砸向了小沈:“你这臭流氓,你操谁呢,回家操你姥姥去吧!”小沈慌忙解释道:“对不起,这是语误了。”赶紧道歉,但他随后又说了一声:“我操。”只见收银员跳出栏外,给了小沈一顿猛揍,并狠狠地教训道:“我让你再操!”

小沈强忍着疼痛,满肚委曲,尴尬地向着围观的路人说:“我这是怎么了?我…,刚说了前一个字,忽然停住,把后面那一个字咽下肚里了!”

 

忧伤那尊巨石文字

 

近日偶见一学者网上发图文称:“我深忧伤,那座广场上的巨石文字,如果将错就错地流传下去,它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该图文在我心中掀起了微澜。

经接触该学者方知,他在不久前有幸随同一弛名大学资深老教授应邀到银川讲学。步入该市火车站前广场时,迎面耸立着一块数人高的巨石,看似一道风景,十分引入注目,教授便走了过去,环顾一周,翘指称石为奇观。转而,又见他双眉紧蹙举起相机咔嚓连拍几张,呈现不悦忧虑之神态,大惑不解。

返回校后,他发现了教授拍的这张照片出现在了网上,但没有任何说明文字,更加好奇,详观良久,才发现其中端睨。反问教授:“这其中有问题吗?”教授点头称是。

原来这块巨石上刻着“賀蘭巋然,長河不息”八个大字。从字面上看,它所表达的是巍巍贺南山岿然不动、滚滚黄河水奔流不息的意思。

后经上网一查,原来这是出自“银川精神”中的词句,它指代着银川人的脊梁和灵魂;凸显着银川人的意志坚定、求真尚义的精神品质;透射着银川人包容豁达、开放开明的精神气质;展示着银川人开拓创新、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它耸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银川的窗口之地火车站前广场,可想而知其用意、其地位和份量都非同寻常。

老教授深感遗憾地说出了他的心里话:“这八个字中使用了四个繁体字,这是不规范一。尤其显眼的是“蘭”字写成了不繁不简的样子。繁体字“蘭”字里面是个“柬”而不是“東”。“柬”字如果要简写,就是“挑揀”的“揀”的简笔字“拣”字的右半边,而不应该是“東”字的简写“东”。这样乱搭配就是错字了,这是不规范二。“巋”然的“巋”字也是不规范字。既然用了繁体字,左下角是个止步的止,是不能用一提来代替的,这是不规范三。”

老教授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火眼金睛,一下看出了问题所在。

教授认为:“将重大要事刻于巨石上古今都有,一般都是名人书写名匠所凿。用巨石刻字做广告也不是新鲜事。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见仁见智的事,别人也不好妄加评议,人们喜欢就好。 但是这么大的一块巨石上,刻了八个字,繁简混杂,有两个还是错字,这样不符合规范的文字,不但会影响人们的交流,误导民众,而且会严重损害到我国文字使用的严肃性,肯定是审查不严所致。这么大一块石头,足有好几十吨重,开采不易,运来更是不易,理当珍重。有关方面应从善处置。”

鄙人详细浏览了图文后,亦感同身受,这不仅是文字,也是文化;不仅此地有,可能其他地方也有。诚望当地贤良从尊重历史文化的高端处理好类似问题,以正视听。

 mmexport1705514858903

【作者简介】池征遥,笔名水也,男,汉族,1956年生人。有在西藏、甘肃及非洲工作经历。退休前为《甘肃建设报》社长,现定居西安。拥有专业高级职称。长期以来与文字为伍,尤其酷爱文学艺术,且多有文章发表在国家、地方刊物,获得过众多奖誉。被多个国家级媒体评聘为评论员、研究员、文化学者、文学领域优质作者,入选中国名人录和世界文化名人名典。出版发行过专著专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