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潍柴之光耀海外

11


潍柴之光耀海外(报告文学)

 

作者:许晨

 

一  潍柴大视野

 

“我们潍柴一直有一个发展理念,就是要打造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董事长早就说过:未来的潍柴必须是一个国际化的潍柴,一个多元化的潍柴,还是一个创新性、开放型的潍柴。”

“太好了,请您具体讲一讲吧!”

“好的,请看大屏幕……”

这是几天前,我到潍柴动力采访企业文化负责人时的场景。

正值癸卯兔年深秋季节,西风乍起,黄叶飘零,大自然进入了清冷萧瑟的季节,可在现代化的潍柴动力工业园,一排排高大宏伟的车间里,一栋栋宽敞明亮的科研楼中,依然是那样热火朝天、井然有序地忙碌着。置身其间,振奋不已。

早在十几年前,“潍柴动力,凤凰大视野”的广告语就如雷贯耳了。那是潍柴动力与凤凰卫视联手打造的一档介绍历史人文的专题节目,深受人们欢迎。只听这句广告词,观众就觉得激情澎湃,也感受到潍柴动力的发展大格局。如今,我们更是近距离真切地看到了“潍柴大视野”。

在这里,关于“绿色动力、国际潍柴”的感人故事太多太多了。可以说,潍柴集团就是一部典型的国有企业改革史、奋斗史。而我却对其中的“走向海外大博弈”情有独钟,这不,此次就是专门前来深入了解个中情由的。

十分荣幸,笔者受到了潍柴动力企业文化负责人等朋友的热情欢迎,专门抽出时间,在小会议室里,结合PPT演示文稿,简要而生动地讲述了“潍柴走出去”的来龙去脉:从海外贸易起步、全球产业布局,到国际化发展的“三驾马车”——海外项目、本土化制造、国际化品牌带动,“多拳合一,重拳出击”、海外并购融合等等。潍柴企业文化负责人是一位“老潍柴”了,成熟干练,十分了解本公司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且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一边用荧光笔指着大屏幕上播放的图片,一边如数家珍地讲述着:

“实际上,我们潍柴对这种国际市场的理念,认识很深刻。1987年潍柴成立了一个外贸小组,经过努力,三年后潍柴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成立进出口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大改革大动荡,潍柴濒临破产,只有进出口公司是挣钱的。1998年,新领导班子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仅几年时间,潍柴就翻身了!2004年,潍柴动力在香港上市。为什么在香港而不是内地?因为香港是一个国际资本市场,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走上国际化道路。你看,潍柴领导人当时的眼光就很超前了……”

随着这位企业文化负责人声情并茂地讲述,仿佛在我们面前描绘了一幅幅“潍柴出海记”的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娓娓道来,时而犹如大江东去,乱石穿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时而恰似小桥流水,叮咚作响,清澈见底,惊鸿照影来。

“弹指一挥间,旧貌换新颜。”过去那个亏损三个亿的潍柴,一跃成为了中国动力的旗手,在香港H股上市,迈出了“国际化战略”步伐。新班子早已不满足国内行业纵横了,而是将目光牢牢锁定在国际大博弈的战场,谱写了叱咤风云的“海外并购三部曲”——

 

 

 

二  试水“博杜安”

 

马赛,位于地中海沿岸,是法国南部美丽的海滨城市。历史悠久,风光迷人。早在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志愿者奔赴巴黎保卫革命政府,在行进的路上高唱《莱茵河战歌》。激昂的歌声鼓舞着他们为国家战斗,这首歌后来成为法国国歌,被称为《马赛曲》。

这里地势山峦起伏,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东南濒地中海,水深港阔,无急流险滩,万吨级巨轮可以畅通无阻,是法国也是欧洲重要的商业港口。渔业、运输业和旅游业都十分繁荣,码头上豪华游艇和运动帆船比比皆是。

就在此地,潍柴动力打响了“出海记”的第一炮:一举收购融合了具有百年历史、专门生产高端品质船用发动机的法国博杜安公司,震惊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同行业,从而使原本只在国内颇有名气的潍柴走向了世界舞台。令人刮目相看。其间包含着一个一波三折的传奇故事——

早在100多年以前,马赛港生活着一位渔夫,名叫博杜安,打渔之外,他还爱好摆弄机械,干脆开了一家小工厂,生产钟表。现在马赛市区圣母大教堂里面的大钟,还是当年老博杜安制作的。同时,他依然以打渔为生。那时已有了机帆船,博杜安自己做发动机。“突突突……”跑得又快又好。邻居们纷纷前来购买,就这样慢慢发展起来。

1918年正式成立了博杜安公司,老先生十分热爱这个行当,专注于研究发展,工艺技术不断提升。二次大战前后,成为全球三大船用发动机生产商之一。然而,他的后人们却兴趣不大,只好交给基金公司管理经营。而金融企业的注意力在资金流上,一旦遇到经济风浪,就要设法“跳船”逃生。时至2009年,欧洲再次出现了金融危机,博杜安公司资金链断了,面临破产。

“每一次危机,都是优势企业大发展的好时机。潍柴要抓住产业、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利用充足的现金流和资本运作方面的优势,在‘冬泳’中抢占先机。”

潍柴人走出国门出击海外,目标瞄准了法国百年老牌“博杜安”。他组织团队一番调研谋划之后,认为这家公司的产品包括16升大马力柴油发动机、齿轮箱、传动轴和螺旋桨等,正好与潍柴当时12升柴油机形成互补,通过它可提升自己在高速大功率船用发动机方面的技术,并挺进欧美市场。

收购博杜安需要付出近300万欧元,相当于三千万人民币。对于这样一个只有200多人的小公司,而且不知未来能否顺利经营下去,还是有些风险的。所以,在潍柴高管办公会讨论时,果不其然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有的甚而言词激烈而尖锐:

“这一招太不靠谱了,虽说收购资金不太多,但远在海外,人生地不熟,弄不好买来也干不好,这钱不就打了水漂了?”

“是啊,咱放着好日子不过,干嘛去趟那个不知深浅的浑水?万一失败还可能拖累自己,就成了让人唾骂的败家子!”

面对一边倒的摇头,主持会议者没有马上反驳,而是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然后向时任发动机总设计师提出一个问题:“这样吧,如果让你开发16升以上的柴油机,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总设计师想了一下,报出了一个数字:“资金充足,团队有力,五年!”

“五年?我看就是开发出来,再加上试验磨合、市场验证,至少要用上10年!如果并购成功,我们的产品就一下子打破了壁垒,技术融合省了一大步。再说,这也是一次试水,为真正走向国际化积累经验。这个百年企业的员工不到200人,要是我们连这么一个小厂都管不好,以后就不要搞什么国际化了。要知道:一家企业只守着门前一亩三分地,是没有出息的,也是做不大做不强的!”

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终于把大家说服了。

中国潍柴人昂首挺胸地来到了法国马赛,一番唇枪舌剑,台上台下斗智斗勇,战胜了多家外国竞争者,以299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博杜安公司,计划尽快注资恢复正常生产。

这一来水到渠成了吧,不料节外又生枝:当潍柴接收团队走进博杜安大门时,竟然遇到了一群高举着标语横幅的法国工人,举胳膊呼口号,阵势着实不小。开始,有人听不懂法语、看不明白法文,还以为是欢迎呢,只是看到人们的表情不对,一脸的愤怒,翻译一说才知晓牌子上赫然写着:“把中国人赶出去!”

呵呵!原来虽说这家法国企业规模不大,且已经数月发不出工资来了,可先进的欧洲工业文明积淀,百年企业的发展历史还是使他们感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面对来自亚洲、曾被欧美“小瞧”的中国人,还是有一种莫名的自傲和怀疑。尤其8家工会出面组织领导,更是助长了示威者的气焰。

来势汹汹,可他们碰上的是有胆有识有实力的潍柴人。看着刚进厂就遇上的“下马威”,带队者展现出了沉着冷静的大将风度,不慌不忙地与工会代表谈判。说来说去,这些法国工人并非故意闹事,而是心怀担心与忧虑:

“你们用什么办法,能把百年博杜安做好?我们可是几代人都靠这家工厂吃饭呢!如果办砸了,那就全失业了……”

“再说,你们会不会把技术、设备拿走,搬到中国去,就把法国的工厂关了?”

这些担心不是多余的,此前有家比利时公司前来收购,条件之一就是不要原来的工人,全部聘用他们新招的员工。对此,接收者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现在我们重申:潍柴接手后一不裁人,二不降薪,原有各项福利待遇不变。包括按时休假!”

真的?没听错吧?会场上一阵骚动,人们情绪缓和了许多。

紧接着,潍柴人话锋一转:“我们也提一个问题,现在博杜安亏损严重,你们工会能不能给企业带来订单、资金和新技术?”

“这个……”几位代表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片刻,看看无人回答,他提高了嗓音,掷地有声:“潍柴能够给博杜安带来想要的一切!我们将投入500万欧元恢复生产,帮助博杜安升级产品,潍柴出口的欧洲订单也交给你们来做!”

“哗——”人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声浪犹如身边的地中海海水一样,大潮翻涌。会场上的气氛多云转晴了。很快,抗议牌子悄悄收了起来,示威人群偃旗息鼓散去了。

这仅仅是开始,具体工作中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毕竟是两种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惯。出资买下一家工厂不难,如何管理经营使之迎来新生就不容易了。潍柴人在公开场合不愿意使用“并购”这个词汇,而是用“战略重组”来代替。他们常说:国际化首先是文化的交流融合,取长补短,方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为了让“老外”们真正了解潍柴,认识中国企业,他们接连组织博杜安几家工会、管理层和工人代表跨海渡洋,前来东方大国潍柴总部参观走访。在著名的“国际风筝之都”,这些蓝眼睛、黄头发的戴高乐同胞们受到了盛情款待,看到了先进整洁的动力车间和赏心悦目的风筝大赛,品尝了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地方名吃“朝天锅”,一个个眼界大开,纷纷竖起大拇指:

“想不到、想不到,中国好,潍柴好,不愧世界一流的企业!”

同时,潍柴人也尊重学习法国方面的长处,融合双方优势形成合力。短短几年,就将博杜安从严重亏损的泥潭中拉了上来,由原来每年只生产70余台发动机,直线上升到100台、300台、500台,翻了数倍。从一个西欧小公司,一跃成为世界大品牌。13年间博杜安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3倍,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事实证明,收购博杜安,这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典型的花小钱,办大事,而且一举迈入了高速船用发动机领域,获得了技术、品牌和市场份额。潍柴高管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从原来99%的反对到后来100%的赞成。

不用说,这给了潍柴人极大的信心,也积累了走向国际化的经验。几年后,瞄准机会,有勇能谋的潍柴团队再次出手了。

 

三  智取“法拉帝”

 

法拉帝游艇,是意大利法拉帝集团旗舰品牌,为全球46尺至88尺机动游艇设计、制造及销售之行业翘楚。如同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工业创立一样,这家公司成功的开端也是安静地、几乎秘密地进行。1968年,意大利人诺贝托·法拉帝和亚历山德罗·法拉帝兄弟决定:振兴家族生意——除了销售知名造船厂的游艇以外,也制造自己的游艇!

兄弟俩开发的第一个船型就是传说中的“非洲热风”:一艘由普通钓鱼船改装而成的游艇,既舒服又可靠。它为法拉帝游艇的成功之旅写下了第一章,并引导着法拉帝一步步走向今天——成为世界上最享有声望的游艇制造商之一。他们为游艇设定了新的世界标准:打通会客舱与船尾甲板的折叠窗;建一条直通向飞桥的内部楼梯等等。随着法拉帝产品在国际赛艇项目中屡有斩获,声誉迅速从意大利扩展到整个地中海,接着是美国和全世界。

目前,法拉帝集团拥有2800多名员工,22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造船厂,共67.3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其中19个造船厂位于意大利,2个在西班牙,1个在美国。旗下拥有9大顶级游艇品牌。其中,丽娃(Riva)、法拉帝(Ferretti)、博星(Pershing)和博川(Bertram)4个品牌,位居全球10大游艇品牌之列,成为皇室、明星、富商巨贾的最爱。

作为顶级奢侈品,法拉帝的广告语一度是“买一艘法拉帝(游艇),送一辆法拉利(跑车)”。其中,丽娃(Riva)品牌诞生于1842年,是游艇界最悠久、最昂贵的品牌之一,被公认为游艇中的“劳斯莱斯”。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主演的电影《热情似火》,就出现过它靓丽的倩影。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游艇业进入不断下滑的状态,法拉帝公司同样陷入了收入持续减少、利润下滑的困局。勉强撑过一年后,法拉帝背负了巨额债务,银行不再提供贷款支持,眼看债务到期,再还不上钱,企业有可能被债权人分拆变卖。

已经70多岁、须发皆白的创始人诺贝托·法拉帝,不忍心眼看着辛苦创立的品牌烟消云散,拖着疲惫的身躯四处寻找资金,希望能够延续下去。不料,欧洲乃至世界经济风云动荡,一些财团犹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要么耸耸肩膀两手一摊:爱莫能助;要么趁机压低价格企图转手倒卖,均让法拉帝高层失望至极。

这时候,福音传来,一家中国企业“脚踏七彩祥云”出现了。这就是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自从2009年,潍柴第一次尝试海外试水,将法国博杜安公司纳入麾下后,发现它生产的大部分发动机配装到了游艇上。“与其给人家配套发动机,还不如干脆进入这个大市场。”潍柴人又一次产生了“大胆”联想。恰逢中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收购一家游艇企业为海洋经济服务,正当其时。

为此,潍柴派员先后走访了包括卡兰奇(Cranchi)在内的全球前20家游艇公司中的17家。但这些游艇公司要么规模太小、要么背景复杂,并非理想的并购对象。直到2010年发现了搁浅中的法拉帝,潍柴人眼前一亮。一边想卖,一边想买,本来是可以谈的生意,结果却遇到了不小的阻碍。

2010年,在香港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潍柴负责人提出想收购法拉帝:“这是一次抄底全球最大豪华游艇制造集团的契机,也是潍柴从投资领域向消费市场的一次转型,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次机会。”

如同上次收购法国博杜安一样,一开始就遭遇到股东的置疑。进入投票阶段,在场23名股东,21人投票反对。潍柴人毫不气馁,坚持认为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来可以利用法拉帝游艇的知名度和完善的销售渠道,为潍柴进入消费市场领域做铺垫;二来游艇的发动机是重型高速高端发动机,与潍柴的业务匹配度高,能完成潍柴在高端发动机方面的布局,转型海上高端动力。

不管怎么说,股东们丝毫不为所动。

哎哟哟,这可如是好?别看潍柴人自带一身“霸气”,历来争强好胜。“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这是他们的名言,实际上还是很讲民主的,大家思想不通就不强求,而是想方设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2011年6月,他们特意将潍柴动力战略研讨会选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会上,专门安排参会股东代表参观法拉帝下属的几个工厂,并且登上豪华游艇游览海上风光,享受了一番贵宾待遇——

沐浴着落日晚霞的余晖,“泛舟”在波光粼粼的海湾里;时而走上飞桥式的甲板平台,习习海风如同少女的发丝掠过脸颊;时而手端斟满红酒的高脚杯,凭窗依栏眺望远处的水天一线。每个人都亲身感受到了顶级游艇带来的愉悦与震撼……

这就是未来人们的生活,这就是明天潍柴的产品。抚案静思,感慨万千,大家理解了潍柴集团的良苦用心,重新讨论收购法拉帝的提案时,再无置疑声音,一举顺利通过。

随后,经过与“老外”三轮协议的签署,本以为马上就要成为法拉帝的新主人了,天有不测风云——对方一直主导谈判的CEO诺贝托·法拉帝,就是那位古稀之年还在奔波的创始人之一,却在从潍坊赶赴印度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劳累,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病逝了。整个重组戛然而止。

祸不单行,这时潍柴才发现,法拉帝的债务纠葛远比想象的复杂。虽然这位“创始人”拥有法拉帝75%的股权,但因为先前曾有两轮债务重组且均以失败告终,公司实际上已被苏格兰皇家银行、橡树资本和意大利银行等债权人托管。这意味着等于“白谈了一年”,再次启动,谈判从“一对一”变成了一对三。

“这些资本玩家个个都是谈判桌上的老滑头,每句话你都要仔细分辨真假。”经历了此前的教训,潍柴人有了自己的心得,无需强攻,智取为上:不管对方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时间的天平不在他们一方,一旦法拉帝集团破产,所有债权人都要承担巨大损失。投资者不用着急,耐心等待时机。

果然,法拉帝破产清算的大限临近了,三家主要债权人越来越坐不住,如果没有人接盘,到时候能拿回多少钱来还不好说。他们主动找到潍柴门上。火候到了,2011年底,潍柴公司分别把苏格兰皇家银行、橡树资本和意大利银行的谈判代表请到香港,安排到不同酒店,且三方都不知道另外两方已到香港。

一连七天的分别谈判,并购重组在逐步进展。谈完债权、股权,还得再与管理团队谈判。可是,这家世界顶级豪华游艇的管理团队,平时都是与王室贵族抑或顶级富豪打交道,根本看不上来自东方的企业家。谈判开始,一位法拉帝高管翘着二郎腿,从不正眼看人。

然而他不知道,潍柴人早已将他们的软肋了如指掌,并且酝酿出了一招制胜的方案。

“法拉帝不愧是顶级品牌,长期以来领导世界游艇潮流,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据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一个梦想,就是拥有一条法拉帝游艇。这是近百年西方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的完美结晶,也是包括在座各位付出心血的可喜成果。你们辛苦了!潍柴集团非常认同这种企业文化,在某些方面要向法拉帝学习。”

一番由衷的“高帽”,让这些高管十分受用,一个个正襟危坐、洗耳恭听。谁知,正当他们听得热血澎湃时,潍柴人却话锋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的危机:“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法拉帝风光不再,已经到了破产清算的最后时限。如果没有重组方的收购注资,各位高管手中原本价值7000万欧元的股权,就会被银行低价拍卖,最终将分毫不剩……”

“啊?你说得不错,这正是我们非常担心和忧虑的啊!”

“是啊,难道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手中的股权竟然全都成了废纸?我的上帝啊,这可怎么办?!”

听到如此一说,犹如扎心之针,刚刚还自矜自傲的鼻孔朝天的高管,竟然失去理智地崩溃了,一头趴在谈判桌上,当场大哭起来。看清了现实,接下来就好谈了。最终,潍柴集团与他们达成了一致。

2012年1月10日,山东重工潍柴集团战略重组意大利法拉帝集团的签约仪式在济南正式举行。根据协议,潍柴集团将通过1.78亿欧元的股权投资及1.96亿欧元的贷款额度,共计向法拉帝投资3.74亿欧元,获得75%的绝对控股权。同时,“胆大心细”的潍柴人还留了一手——剩下的25%股权,由债权人通过债转股外加2500万欧元的形式获得。

这样一方面防止他们拿钱就跑,同时避免了收购企业的未知风险,毕竟没人愿意拿自己的钱去堵窟窿。如此这般,潍柴团队将闻名世界的老牌游艇企业——意大利法拉帝,拿到了中国人手里。

哈,此次潍柴仅以不到峰值价值五分之一,成功抄底收购曾经高高在上的游艇业巨头,这在全球金融界和游艇界都引起了轰动。后续,他们又增加到86%股权,并经过换帅、变革、融合,短短几年,法拉帝就全面扭亏为盈,营收从过去的不足3亿欧元,发展到了6.5亿欧元,复合增长率超过22%。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近4000万欧元,跃居全球游艇行业第一位。

一些媒体异口同声赞叹道:“濒临破产的‘游艇界劳斯莱斯’,被一群造柴油机的中国山东人救活了!”

又是一年芳草绿。2022年3月31日,位于维多利亚湾畔的香港联交所,一片和谐欢乐气氛,身穿笔挺西服的企业家、金融家和政府官员们济济一堂,喜形于色。上午9时30分,“当——”,一记锣声响彻全场:意大利法拉帝集团在香港挂牌上市了!

传奇还在续写着。时隔仅仅15个月,法拉帝集团这艘超级游艇带着昔日的荣耀返航本土——意大利米兰,2023年6月27日上午9:00(北京时间下午3:00),潍柴集团旗下意大利法拉帝集团在米兰泛欧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意大利米兰泛欧交易所与中国山东潍坊潍柴集团总部以视频连线方式同步举行仪式。

这是意大利法拉帝集团继2022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再一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实现了“香港+米兰”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双重上市,开启了法拉帝集团“欧洲+亚洲”双核并进、走遍全球的新篇章,并且再次创新了全球资本整合的新路径。

潍柴集团领导人站在远离万里的中国山东潍坊的总部,身边是几台先进的大马力发动机,通过视频连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法拉帝上市后,我们将把握全球的战略性机遇,推进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潍柴集团作为全系列、全领域发动机的全球领导者之一,现已准备好了全系列高速游艇动力系统产品,将在法拉帝各品牌游艇实现配套应用,在产业协同中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价值回报。”

而在米兰交易所现场的法拉帝集团CEO格拉斯,致辞说:“2012年,所有的投资者对法拉帝都嗤之以鼻。那时候法拉帝的商业模式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从中国山东来的潍柴公司,看到了意大利投资者没有看到的机会并立刻把握住了。我们今天能完成这个成就,正是因为他们富有远见的战略……”

紧接着,意大利旅游部部长丹尼拉·桑坦切表示:“今天法拉帝集团米兰上市,对意大利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是意大利人倍感骄傲的日子。法拉帝集团是意大利在全球的大使,凭借经典和悠久的品牌,讲述着意大利历史,体现了意大利人的能力和智慧。我们要感谢中国潍柴集团,是他们给法拉帝注入了巨大活力!”

“哗——”,掌声雷动,他们说出了许多法拉帝投资者、经营者、诸多员工以及意大利人的心里话。

 

四  点亮凯傲塔

 

马不停蹄,乘胜前进。

在当下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里,有多少描绘与时间赛跑的形容词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似乎都不足以表现潍柴一班人的急迫心情与迅疾行动。就在他们将法拉帝游艇公司收入麾下不久,智慧而敏捷的目光又盯上了德国一家著名的企业集团。

2012年8月10日下午四点,在意大利米兰王子酒店的二楼会议室,一场注定轰动全球的并购谈判正在秘密进行。庄重而整洁的大厅内,一张红色的长桌前坐着对峙的双方。一边是重组方:中国潍柴控股公司团队;一侧是股东方:全球两大顶级投行——被称为“金融海啸背后操纵者”的高盛集团和“杠杆收购天王”KKR集团。主谈人名叫德比利。重组标的主要是:全球第二大叉车企业德国凯傲集团旗下的林德液压。

事实上,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谈了半年之久了。从台面上的唇枪舌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到私底下的称兄道弟、试图以情软化僵硬的对手。可以说,双方都是谈判高手,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你摸我的底牌,我探你的路数,虚实结合,软硬兼施,谁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这次并购起源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大软肋——高端液压技术缺失。液压件相当于人的肌肉。一辆50米高的云梯消防车,伸缩支撑主要靠液压系统。曾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中,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开着挖掘机,表演开酒瓶盖、抛篮球进筐等复杂的动作,全都凭借“液压”的功劳。

为此,工程机械行业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得液压件者得天下”。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各种机器设备的功能高下,更关乎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多年来,全球高端液压技术被德国博世、日本川崎和德国林德等少数企业所垄断。中国企业生产的高端泵车、装载机、叉车等所用的液压系统完全依赖进口,行业大部分利润只能拱手让人。

一心致力于民族企业崛起的潍柴集团,早就对此耿耿于怀了。如今发现在欧洲金融海啸中,德国凯傲集团包括所属的林德液压遇到了危机,正在寻求资金拯救。真是天赐良机,他们立即杀向了新的并购战场:只要将林德液压拿下,就能去除长期卡在中国企业脖子上的沉重枷锁。

然而,海外并购之路荆棘丛生,既是智慧的比拼,更是对人的意志和智慧的考验。在谈判期间,潍柴人私下请主谈对手德比利喝酒、吃饭,再带个小纪念品,谈谈个人交情。可后来发现:这些土办法用在他身上根本没用。前一天晚上还搂着肩膀,碰着酒杯,喝得兴高采烈,第二天回到谈判桌,对方仍旧言辞激烈、寸土不让。

有些国内企业家在海外并购时,往往只派出分管副总和中介机构,自己躲在幕后遥控指挥。潍柴不同,负责人总是直接出马,亲自操刀。有人问其理由,他们说:“只有这样才能直接站在一线,用最短的时间决策、调度人员、配置资源,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

是的,经过一系列海内外并购,他们的谈判经验和技艺得到了历练,把握分寸,掌控节奏,几乎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就在那个火热的8月,尽管是坐在装有空调的会议室里,由于双方拉锯战已持续了十多天,此时又到了这天下午四点多,阳光从落地窗斜射进来,谈判人员大都无精打采,甚至有些焦躁不安了。当听完潍柴代表一段争辩后,高盛欧洲区主谈代表竟极不耐烦了,有失风度地冲着对面吼了一句:“bullshit(胡说八道)!”

翻译听后面有难色,一时语塞。潍柴带队人从对方表情中感到不是什么好话,压抑住情绪说:“说什么?直接翻!”哦,年轻的翻译只得把那句话如实转告了。

“啪”地一声,只见他拍案而起,将手里的一摞文件砸向桌面,连同前面的水杯蹦跳起来,里边的热水溅了一地。现场昏昏欲睡的人员被吓了一跳,一个个惊讶地不知所措。

“不谈了!”说罢,他愤怒地推开椅子转身就走。

一向优越感十足的高盛代表们顿时目瞪口呆,眼看着潍柴团队一个个离席而去。谈判中止,那位口不择言导致这种局面的人慌了神,赶紧追上去道歉:“sorry、sorry……”

可是潍柴人余怒未消,拂袖而去。

直到对方低下了“高贵”的头颅,表现出希望及早达成协议的诚意,潍柴团队才又回到谈判桌上来。原来,高盛、KKR此次出售股权是因为一场近乎失败的投资——

2006年,两大投行并购了德国林德集团剥离的液压、叉车业务,又将其他叉车厂整合进来,组建了全球第二、欧洲第一的凯傲集团。财务型投资者惯用套路是投资整合、包装上市,再高价变现退出。可2008年经济危机突如其来,凯傲2011年度净资产为-4.87亿欧元,还曝出了9292万欧元的亏损。根据德国资本市场的标准,凯傲要想上市只有降低负债率——要么再行注资,要么卖出部分资产。可高盛与KKR已被套牢,无意追加投资,只能出售企业。而潍柴是实心实意的大买家,他们拿腔作调,只不过想卖个好价钱。

潍柴团队对此心知肚明,适时出击,争取达到最佳目的。

可是,究竟如何在短时间内走出两大资本巨头设下的迷魂阵呢,想了半天,他们觉得只有从内部人中寻求突破,于是私下约见了几个将要跟随资产剥离出来的德方高管,开门见山又关怀备至地说:“重组之后,工厂还是聘请你们管理。从现在起,你们就是潍柴的人,我们要同心协力啊!你们看从未来企业运营角度说,哪些资产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方面有瑕疵、有隐患呢?”

听到未来的股东如此说法,几位高管立刻醒悟过来:是啊,虽说老板变了,但工作还要我们干,那就是一家人,企业发展好了个人才能好。他们当即转变了立场,为潍柴并购出谋划策,一一列举出了必要的资产清单。

“资产中打包出售的办公楼价格很高,看似是资产,实则是负债。因为那是一个文物保护建筑,象征着德国的工业文明,有着诸多使用的限制和维护的要求。尽管有政府补贴,但企业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维护修补。”一位财务负责人建议:“另外,我们一定要把现在的停车场收购过来,德国地皮很贵的,将来企业扩建,这块地就能用作新工厂的厂址了。”

“你说得对,我们就这么办!”

几年后的2016年7月13日,潍柴果真就将这块土地改造成了新工厂,省了一大笔重新购地款项。

当然,最能打动对方的还是整体并购方案。

“思忖了一夜,灵光一闪,我们琢磨出个方案:70%+25%+1。收购林德液压70%的股权,再买下凯傲集团25%的股权,加1则是凯傲在亚太的业务,潍柴具有主导权。”后来,潍柴人如此回忆,并坚信这个方案,高盛等投资行很难拒绝。

因为,这一方案不仅能帮助股东把林德液压的资产变现,还能以现金形式向凯傲集团注资,使后者重获上市的可能。在为KKR和高盛全身而退打开方便之门的同时,也为潍柴动力进一步增持留出了空间。

果不其然,潍柴动力凭借这一方案,在十多家竞购者中最终脱颖而出,以7.38亿欧元收购了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份和旗下林德液压公司70%的股份,战略重组了这家欧洲排名第一、全球第二大工业叉车制造商,成就了这场当时中德企业最大一起并购案。

林德液压拥有垄断技术,并购就必须将涉及的技术专利一并拿下。可是,此前林德液压只内供凯傲叉车,二者彼此不分。如今硬要将液压单独出售,首先就要分清400多个专利哪些是液压的,哪些是叉车的。私下里,潍柴团队达成一致,没有专利,林德液压就是一个空壳,收购下来也毫无意义。他们定下了一个目标,要把这400多项专利中80%握在手中。

基于对专利的重视,双方再次坐在了谈判桌的两侧,将400多项专利投射在一个大屏幕上,由林德液压研究院院长一项一项讲解、分析。双方定下了一项分割原则,谁的专利归谁所有。

可是,双方对第一个专利就争执了一个多小时,仍然未有定论。原来,液压与叉车本是一个有机整体,专利也从未分开研发,许多处于很难辨识的灰色地带。为了保证进度,双方每次遇到分歧较大的专利就暂时搁置,继续往下进行。

时间很快到了中午,潍柴人发现,前10个专利只有4个明确归属了潍柴,3个归属了凯傲,其余3个尚待讨论。这么下去根本无法达到获得80%专利的目标。同时,他们也发现,这个讲解分析的研究院院长非常关键,只要他的嘴歪一歪,关键的专利就可能轻松得到。

于是,他们按照先前的路数如法炮制,趁谈判间歇找到了这位研究院院长,推心置腑地说:“您是林德液压公认的技术专家,很受大家的尊重。未来林德液压的发展关键靠技术,作为股东也最为看重这一方面。技术专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生命,就是工人吃饭的饭碗。希望你能在专利分割讨论时,考虑未来所有工人的利益与企业的生存。”

还未把话完全说透,这位院长就分清了相关得失和利弊,瞪大了眼睛连连说道:“我明白了,请放心,接下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至此,潍柴动力继KKR和高盛之后成为凯傲新的主要投资者。同时,潍柴持有林德液压公司70%的多数股权,新公司主要是由林德物料搬运有限公司剥离出来的液压业务构成。其余30%的股份继续由林德物料搬运有限公司持有。在现有买入期权规定下,潍柴动力有权在凯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前,增持凯傲股份至摊薄后全部股份的30%。

除此之外,双方还达成共识,潍柴将有权在2013年6月30日之前或IPO完成后三个月内,向凯傲现有股东购买股票,进一步增持凯傲3.3%的股份。如果潍柴拥有33.3%的凯傲股份,各方将合作确保潍柴拥有任命监事会主席的权利。

在潍柴重组的众多国外企业中,文化差异最大的就要数德国的子公司。德国人有着世界上最严谨的作风,喜欢制定详细的计划和规则,严格恪守规章制度,按部就班执行。中国人却一向倡导灵活多变,鼓励创新突破现有规则。中德企业文化几乎处于两个极端。

2015年11月的一天,潍柴中方一位高管收到了一封来自子公司德国凯傲的电邮:“这是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的会议安排情况,请你确认。如无意见,按此执行。”

咦?竟然预先安排一年的会议,万一市场变化需要讨论怎么办呢?中方人员感觉不可思议。德国企业却习以为常,往往一次性制定出各阶段会议日程,什么时候研究什么问题,大同小异。有些重要会议即使中方董事、高管临时有事缺席,也按计划进行。

而德方CEO兼管的中国公司,时常接到中方这样的通知:“今天下午三点我们有一个会议,请您来参加。”瞧,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这就需要适应磨合、融会贯通。

每年10月份,德国凯傲主机厂就把第二年订单全部下到了林德液压。他们生产排期一向有条不紊,极少打乱生产计划;而重组之后,中国市场大多按月下单,订单常常来得突然、要得紧急,德国方面既不肯加班也不肯改变生产计划,只好看着到手的订单流失。

两种企业文化各有所长,可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彼此之间存在着戒备之心。按照潍柴人的设想,重组后将林德液压的技术引入中国,建设中国生产基地。可是,德方一开始却视潍柴是为“盗取”高端液压技术而来,特意规定——不许在中国建厂。

直到后来,潍柴为林德公司制定出“打造为全系列全领域、位列全球前两名”的战略愿景,又投资8000万欧元,帮助林德扩大生产规模——由原来的15万台提升至25万台液压件。这才将凯傲高管的误解渐渐消除。他们认识到:潍柴并非只是想拿走技术与利润,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产业投资者。

人的融合、文化的融合最终促成了潍柴母公司与林德液压产业的协同。随着双方信任度的提升,加之又受到中国市场的诱惑,2014年,德方人员主动向董事会提出申请:在中国潍坊合资建厂!

哈,一通百通,随着中国工厂的开工、产业协同的加深,又倒逼着一向按部就班的德国工人变得灵活起来,提出了“为成功而改变”的新理念,主动适应中国市场,有些德方高管还主动学起了中文。

一晃十年过去了,在潍柴动力的强力支持下,凯傲集团迅速走出经营困境,并于2013年成功登陆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2016年,潍柴助力凯傲并购全球领先的自动化仓储物流商美国德马泰克全部股份,品牌愈加响亮,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强大的潍柴动力,德国凯傲水涨船高,10年间营收从2012年的46亿欧元,翻番增长至2021年的103亿欧元,创下历史最好成绩。而潍柴动力入主德国凯傲,构建了全球领先的智能物流黄金产业链,也成为新的战略增长极。双方的整合发展,堪称中德两国企业合作共赢的成功范例。

2022年10月12日晚上,位于山东省会济南莱芜区凯傲叉车基地,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中国潍柴-德国凯傲携手十周年暨凯傲“中国第二故乡”济南总部点亮景观塔活动,正在这里盛大举行。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潍柴集团负责人,德国凯傲集团CEO等出席活动并致辞、共同点亮凯傲中国景观塔。

潍柴控股集团、德国凯傲集团管理团队代表,通过“中国济南主会场+德国凯傲总部”视频连线的方式,共同见证了潍柴与凯傲十年结硕果、再启新征程的历史性时刻。

潍柴集团负责人发表了动人心弦的致辞:

“潍柴与凯傲十年合作充分证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合作共赢对我们中外所有企业都有利!充分证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我们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利器!充分证明我们的管理团队已经具备了驾驭全球化经营的卓越能力!我们将全力推动凯傲集团成为全球行业的重要领导者,全力支持凯傲‘中国第二故乡’发展,为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性解决方案!”

如今,这座高24米、共6层的景观塔牢牢矗立在泰山脚下、黄河岸边,见证着中国潍柴牵手德国凯傲,擘画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愿景。随着出席活动仪式的各位代表一齐推动操作杆,景观塔瞬间通体闪亮,晖映天地,八个银光闪闪的大字闪耀在夜空里:同心聚力,璀灿前行!

 

五  雄狮立山巅

 

“我们在海外并购过程中走了三步,第一步通过并购先取得这些企业的控股权。第二步就是合资建厂,建研发中心。第三步利用潍柴的优势,加上他们的优势创新提升,实现双方共赢发展。我们走的这三步很清晰。”

“讲得太好了!我想,这正是潍柴人国际化成功的奥秘,可以说旭日之光耀海外!”

“好啊,旭日之光,你这个比喻很好……”

正在我们谈得兴致勃勃之时,这位企业文化负责人手机响了:一个预先约好的会议正在等待着他去参加,只好与我们握手告别。最后他说:博杜安已在中国建厂了,就在潍柴工业园里。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立即表示要去参观一下。

于是,在潍柴企业文化中心员工的带领下,我们走出洒满阳光的办公大楼,向不远处的博杜安发动机制造厂走去。虽说天气正在变冷,可是经过刚才的时光隧道,穿越海外、前往欧洲,沿着潍柴并购之路“海阔天高”地走了一圈,兴奋喜悦之情一直温暖着心怀。

走进“中国博杜安”车间大门,使我惊叹不已:高大明亮的厂房内安装着一排排整齐的机床设备,只听阵阵机器声,却看不见几个人影,全是自动化生产线。地板上分别漆着红绿颜色,行走区、工作区、加工部件区泾渭分明,清洁得一尘不染,几乎像镜面一样照见人影。

不由地,使我想起自己早年的经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不到16岁就作为学徒工进入一家机械厂工作,车间地上满是黑呼呼、粘糊糊的一片。别说工作了,只在那里走上一趟,鞋底上就沾满了油泥。时间不长,胶鞋就会被腐蚀了,像小船一样两头翘起来。如今,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什么是现代化的工厂,什么是国际化的形象,在这里就可见一斑。里里外外参观了一遍,潍柴博杜安(潍坊)公司负责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年龄不大,却已入职潍柴十多年了,是第一批进驻法国博杜安的中方人员。其间,他曾到潍柴在印度的工厂工作,2019年回来参与筹建博杜安中国工厂。

“是的,我回来主要负责这件事,能够在本土落地,就说明我们收购是成功的,建分厂的决策也很关键、很英明。本来我们早在2012年12月就成立了博杜安潍坊公司,试生产的时候一个月干十几台。感觉还可以,不如干脆建个厂。刚开始的订单还不是很多,每月生产200多、300台,但是幸亏建成了,我们现在一个月能干800多台。如果要是不建这个厂,是干不出这个产量来的。”

“外国工厂本土化,学到了技术,扩大了产能,真是一举数得啊!”我不由地赞叹道,同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咱们的产品,博杜安本部认可吗?”

“问得好!我们是2020年4月份投产的,正赶上新冠疫情,中法国际来往不方便了,每半个月和法国博杜安进行一个电话会议,交流生产和质量方面的信息,还拍视频给他们看。法国人对他们自己的品牌很有感情,‘你们能不能干好,别给我降低质量’。今年疫情结束,法国博杜安的管理人员可以来潍柴了,看到先进整洁的自动化生产线,和与他们完全一样水平的产品,就彻底放心了!

“我就说一件事:这次法国人集中过来,当着我们的面夸奖工厂办得好,可能有说客气话的成分。可他们回去后,对当地人也赞不绝口,感觉就不一般了!他们没想到我们管理得这么好,非常敬佩。你看,从那么一个不愿意被我们收购,甚至要把中国人赶出去的企业,到现在心服口服请我们办厂,甚至某些方面还有所超越,确实感到很震撼。”

是啊,这家潍柴动力率先并购、战略重组的法国博杜安公司,就是潍柴人成功地走向海外、称雄世界同行的典型案例。它标志着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中国制造业、华夏企业家已经屹立在世界之上、天地之间。

即将离开之时,我注意到厂房门前有一幅巨大的图片:蓝天白云背景下,赫然蹲卧着一台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如同一匹雄狮似地整装待发,跃跃欲试。潍柴动力,俨然就是群山之巅威风凛凛的雄狮。猛然,我想起了曾经叱咤风云的法国名人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惊醒过来,全世界将为之震颤!”

沧海桑田,风云变幻。经过一代代仁人志士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沉睡的东方雄狮早已苏醒,并且经过包括潍柴人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不懈努力,正在昂首挺胸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当然,我们追求得是和平崛起,是构建文明进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如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举行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2023年9月--11月写于潍坊、青岛

 1

2

本文作者许晨,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山东德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人民日报》《十月》《解放军文艺》等报刊发表许多优秀作品。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血染的金达莱》《真情大援川》《琴声如诉》等多部散文集和长篇报告文学。近年致力于海洋文学研究与创作,写作有纪实文学海洋三部曲《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一个男人的海洋》《耕海探洋》。曾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全国海洋文学征文大赛特等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中国梦”征文一等奖、泰山文学奖等奖项。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