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
作者:安谅
“你们和老师他们玩一把吧。”在棋牌院的活动室里,徐副院长盛情地向明人和梁国建议。这个活动室精致小巧却很敞亮,只有三张方型牌桌,来者皆为嘉宾。周末,雨天,楼下活动大厅有上百号人在参加官方组织的比赛,棋牌院在楼上还特意安排了两处雅间,供嘉宾们自由玩乐。
打的是掼蛋。这些年风靡全国各地,其架势,绝不逊于当年雀牌的恢复流行。据报道,它已被列为智力竞技比赛项目,也就是说是光明正大,上得了台面的游戏,因此趋之若骛者众,从不碰雀牌的明人也时有操练,为的是练练脑子,上了年纪,阿尔茨海默症状的忧患,在心中多有盘旋。朋友介绍,地区棋牌院,是一个最合适的去处。
那位被众人敬称为老师的男子,长得高高大大,留着花白的板寸头,肤色净白,那眸子里透着一股子精明。方才在各自茶叙时,就听闻那老师对另外对他一脸仰慕的男子说,他写的那本掼蛋一书,好几位北京的大领导都要了他的签名本。那神情流露出一丝光耀和骄傲。明人和梁国相视沉默。他俩都算是初学者。明人年前倒写过一篇上万字,题为《掼蛋》,却是短篇小说,人物故事乃重笔,还末发表。自感与那位老师教科书般的书籍不敢相比。
一张牌桌上,那位老师和他的仰慕者(据说是老褡裆了),已相对而坐。只等对手入座,来一个瓮中捉鳖了。明人心有怯意,梁国更是老鼠见猫一般,畏缩不前:“我,我就不打了,水平不行……〞,梁国初学,没打过几回,这一次明人和他搭档,也是大姑娘坐花轿——第一回。老师他俩笑微微地看着他们。没其他人了,明人梁国不应战,他们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徐副院长怂恿着明人。明人一想,和高手过招,也是难得机会呀,人家不嫌你们档次低,愿与你们操练,是多么可贵的姿态呀,反正又不赌什么,来这本就是为了学习提高的。
明人定下心,说服了梁国,他们坐上了牌桌。梁国连谁先出牌,一张同样的牌,最多能打几张,都忐忑地向老师他们问了好几遍。足见他的紧张不安的心态。他是明人的老部下,之前都不敢与明人搭档,怕打错牌,明人会生气。现在是逼上梁山了,他颇有四面楚歌之感,压力山大呀!
不得不说高手就是高手,他们打得配合默契,节奏分明,下手干脆,势如破竹,明人和梁国连着几付,抵达不住,他们几次双双被擒。甚至他们最后留着哪些牌,老师都说得一点不差。他们记牌的功夫不小呀。不一会儿,对方就连跳几级,打到J了。明人暗暗盘算,也让梁国狠狠打,两人一使劲,竟也连扳多回,每回虽只关了一家,但小步慢跑,也迅速攀升到了J级。有一回,是梁国先捷足先登了, 明人逮住了那位老师。最后自然是明人他们输了这一轮,但差距并不悬殊,他们并未被打惨。
那老师点评了一句:“你们俩还几乎没有配合。”他的搭档显摆似的跟了一句:“配合是讲究牌语的。〞明人正咂摸着,第二轮再战启动了。
巧的是那老师的搭档接电话去了,徐副院长顶替上阵。他自谦初学不久,是读着老师的书练的。但开局,他就一马领先,拔得头筹。老师表扬了他,徐副院长笑着说:“是老师教授有方。”他透露,老师前两天刚为他们开过小灶,讲过课。明人和梁国好生羡慕。他们完全是自学的, 算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不过,这一轮,明人他们发挥不错,与对方相持一阵之后,他们八磅大锤钉钉子,稳扎稳打,一路高歌猛进,将对方甩远了,登顶在望。老师扔了牌,说:“不打了,没趣。”
徐副院长也不得不扔下了牌。明人和梁国却恋恋不舍。看一眼老师的脸色,无精打采,缄口不言。他们也得弃战了。
末了, 明人还是向对方表示感谢,向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
出了门,鿄国高兴地说:“还是老师呀,最后没打好,不愿做败将,这有点小家子气啦!”
明人说:“不能说高手不过尔尔,牌运七分,技术三分,我们后面牌运好些。人家能和我们这等人打,已算开恩了,我们学到了一些技术,还提振了信心,不是吗?〞
梁国连连点头:“对对,和高手过招,很值!”
安谅,“明人”系列小说《高手》已刊《新民周刊》2025年总第1323期。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