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芝麻开门

 县组织部的股长刘波被安排在桃村乡的老树夼村蹲点扶贫三个月,没想到一去就吃了个“闭门羹”。本来村委会有三间屋,两间通着的屋子里摆了几张桌椅板凳扩音机当办公室,剩下的一间就单独用门隔开留给蹲点干部当宿舍用。可现在当宿舍的这间屋子却被锁上了,而且还锁了两把大锁。
 送刘波去的乡长呵问村长:“怎么回事,啊?”
 村长吞吞吐吐,半天才说清楚,原来上回林业局的小李走后这门就不知被谁上了一把锁,第二天又有人上了一把锁。乡长训斥村长:“这是要抢村委会啊?找锤子,把门砸开!”村长脸红脖子粗的去找锤子了,乡长对刘波说:“你不知道,这村就是有些人太刁歪,上两次来的蹲点干部都被他们挤兑跑了,你先看看,不行也老早回去,别在这遭穷罪。”乡长说这话的时候,声音故意放的很高,刘波看见围观的村民一脸不屑的样子。
 村长跑回来了,举起锤子就要砸锁,刘波阻止他:“别砸了。”乡长说:“不砸你睡哪?”刘波说:“天也暖和了,我就睡办公室吧。”乡长不解地看刘波,刘波低声说乡长:“民心,我要民心。”
 乡长走了,临走又叮嘱刘波:“受不了就回去,反正这破地方……”
 晚上,刘波就睡在了办公室,几张桌子一对,硬板床一样。睡到半夜冻醒了,想起白天的事,刘波心里明镜似的:这是村民对蹲点干部有看法。他早听说了,前两次来蹲点的干部三天两头往家跑,什么事没给村里做不说,倒吃了村里好几百块钱的饭。刘波不干这蠢事,蹲点是干什么的?说是帮助村民,实际是在帮自己。自己的老领导,现在的齐副县长早透话了,下乡苦上三个月,回去就什么都容易了。老领导的话,不是随便说说的,刘波心里明白着呢,苦死,也得呆上三个月。而且,越苦结果就可能越好。
 以后几天里,刘波就在村里蹓哒起来,和村里人拉拉,到山上走走,他发现其实这村里的人还是很不错的,他要问点什么事,还是有人愿意为他解答的。他走了两天,发现这村子里山多地多,家家都是种粮食,地在山坡上,又上不了水,靠天吃饭,种了也没什么好收成。刘波就问村民:“你们为什么不种苹果呢?”刘波的老家在有名的苹果之乡山东栖霞,那里的农村几乎家家都种苹果,日子过得很是富裕,所以刘波自然就想到了种苹果。村民听了,嗤之以鼻:“种苹果?怎么种?谁来买?”一句话说得刘波红了脸,是呀,这里的人谁会种苹果呢?他们恐怕见都没见过吧。但刘波毕竟是从机关出来的,他的机智在机关也是出了名的。他灵机一动,信口开河起来:“这个种苹果呢,其实不难,收入还高……”刘波轻而易举地就把话题转移到他的强项上来了,口若悬河地讲了一通,但对不对他并不知道。不过他不担心会有什么破绽,因为他看见村民们已经被他描绘的美好前景给吸引住了。他接着又天马行空,信口开河:“我有个同学在县里水泥厂,我看咱们村南山的石头有些像他们用的……”
 傍晚,刘波回到村委,看见村长还有好多村民都在办公室,走进去一看,竟发现那间做宿舍的门打开了,门上的两把锁上还挂着亮晶晶的钥匙,他的铺盖卷也被搬进去在床上铺好了。见他有些意外,村长说:“刘股长,村里人都说你是真心为村里干事的……”刘波说:“我没干成什么呀?”村长说:“不用干成什么,你只要心里有大家,我们就满足了。”
 晚上,刘波躺在舒服的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村长的话让他羞愧难当,这些善良的村民啊……他再也躺不住了,翻身爬起拿起了电话。
 两天后,刘波的弟弟和同学来到了老树夼,临走时拿了些土样和矿石。几天后弟弟和同学都给刘波来了话。弟弟说,老树夼的山坡地非常适合矮化红富士苹果的栽种,桃三杏四果五年,五年后每亩果园可收入两万元,是现在种地的十多倍。他们愿意无偿提供树苗和技术支持,待苹果有收成后按三七分成。刘波很高兴,但老同学检测的矿石却不合要求,这让刘波有些灰心,不过老同学来村里时却发现了一个刘波没注意的东西──条活。这里河套子盛产藤条,而村子里的人大多用这条子编织各种条活自用,同学说完全可以组织起他们编织一批工艺品在城里出售,城里的事他来联系。
 树苗很快就运进来了,村民们把果苗在专家的指导下种到了地里,空闲的人就编条活,运到城里居然大受欢迎,很快就有了收益。
 转眼三个月的时间就到了,乡长来接刘波回去,刘波正在山上和村民们商量从南山水洞里引水灌溉坡地,见了乡长,村民们知道刘波这是到期了,就都不说话了。刘波看看村民,对乡长说:“你先回吧,我给部里打个报告,等把水渠修好了我再回去……”
 报告打上去,齐副县长打电话来骂:“你小子犯了哪根筋?我这里把位置都给你安排好了,机会可不是总有的!”
 “谢谢领导……”那天,村长正请刘波喝酒,刘波喝的有点大了,他对齐副县长说了很多,其中一句他是这么说的:“……当那门上的锁打开时,我觉得我心里的锁也被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