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不治自愈

 徐教授是一家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这天接诊了这么一个病人:50岁上下,身体消瘦、皮肤松弛、面色蜡黄、皱褶啷当。由此断定,他原先是个胖子,是急剧瘦下来的。一问,果然。三个月前还200斤上下,现在只剩120斤。
 病人自述症状:恶心、厌食、盗汗、心悸、烦躁、无力、虚脱、压抑、好像是心衰、肾衰、呼吸等全身衰竭,不久人世了。
 教授首先想到了糖尿病:“早饭吃过没有?”
 病人说:“今早老婆买了油条、做了玉米粥。我一看,不知怎么就联想起了大便,别说吃,连昨晚的饭都吐了出来——哇哇的啊。”
 教授当即开了化验单,要他做个血糖检查。不一会儿,病人回来了,一看检验报告,才四点几。不但排除了糖尿病,还低血糖呢。又怀疑胃癌、肝癌、肠癌、淋巴癌等,都无显著特征。在病人反复恳求下,一股脑开了几十个检验单,不仅有尿、血、便、心、肝、肺等常规项目,还有腰子、肚子、尿泡、甚至前列腺等特殊检查。动用了透视、X光、B超、CT、核磁共振、内窥镜等所有手段。光这些项目就让病人整整忙活了两天。
 第三天,病人把所有检验单都拿了来,教授一个个仔细看:所有项目正常,这狗日的简直可以当宇航和深潜员。教授按40年临床经验把自己知道的病名一一对号入座,又查阅了大量中外文献,一点结论都没有。
 既然肉身没毛病,肯定就是精神方面的,教授建议病人去神经科或精神病医院,病人说:“都去过了,到这儿来还是他们推荐的呢。他们一致赞扬您是咱市首席专家、医学泰斗。”
一句话激发了徐教授攻关克难的雄心壮志,何况病人这么虔诚。教授的专家门诊费是100元一次,这人已接连七八次了。
 就在诊断毫无进展之际,一个意外情况带来了转机。
 这天,教授正向病人询问有关家族病史、有无个人经历突变和巨大精神刺激等情况,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徐教授是研究生导师,这天正好60岁生日。老伴几年前去世,唯一女儿又在美国留学,自己挺孤单的。学生们体谅老师,摆了一桌宴席给老师祝寿。
 教授满口谢绝,学生也很固执,说菜已点好了,大家都等着呢,不来就辜负大家了。
 一看快12点了,教授对病人说:“几个学生请我吃饭,一块去吧。”
 本是客气话,没想病人接了茬:“我去合适吗?”意思是很乐意。
 教授说:“没什么不合适,小孩子们胡闹,不在乎多一个少一个。”
 病人喜出望外:“我去我去。”
 包间里坐了十来人,除了几个学生,还有院科领导和好友。
 开宴后,惊人一幕出现了:病人如同打了兴奋剂,精神特别饱满,情绪分外亢奋。应对得体、妙语连珠,而且颇有酒量,不仅敬教授的酒主动挡驾代喝,还用100毫升的玻璃杯打了通关。胃口好得出奇。教授暗中留意,仅春饼裹鸭片就吃了二十来卷。看着看着,教授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第二天,病人再到门诊,教授劈头就问:“你是不是领导干部?”
 病人说:“几个月前还是某局的局长。”
 教授问:“现在呢?”
 病人说:“撤了。”
 教授又问:“为什么?”
 病人不好意思地说:“我当大小领导已经20多年了,习惯在饭店吃喝。中央下了廉政八条以后,本想暂时收敛收敛、避避风头,但一见饭店就像犯了毒瘾浑身哆嗦、口中流涎。甚至见到街上跑的狗、天上飞的鸟都眼冒绿光,恨不能生吞活剥。实在坚持不住,就暗中加入了一个秘密吃喝会所。没想还让纪委查出来了,因此被撤了职。”
 教授说:“如果不吃不喝难受,在家做几个小炒喝几杯不就行了。”
 病人说:“不是简单的吃饭、喝酒问题,而是食欲酒量需要气氛烘托。作为下级,向上级恭敬;作为上级,受下级奉承;同级和朋友则像仇人相见一样眼红拼命。没这场面,再好的酒菜也难以下咽。”
 听了这话,教授不由肃然起敬,也十分同情和怜惜这些领导同志们:都以为享乐奢侈仅仅是思想作风问题,又有谁知道他们正饱受病魔折磨?这是辛勤忘我工作落下的大病啊!仅靠教育整顿还不行,还必须给予必要的医学治疗,早日解除他们的痛苦。
 他想,应该研发一系列戒酒戒馋药物和针剂、开办诊治专科,也可考虑用伽马刀切除脑体上的成瘾病灶等。但目前只能用控制癫痫的药物暂时替代。教授有了治疗方案,病人却不来了。
 又过了几天,徐教授到某宾馆看望一位来本市进行医疗巡诊、学术交流的北京专家,意外在楼下宴会大厅门口遇见了病人。只见他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看起来十分精神。从关心病人和不耻下问的角度,教授特别想问明白:谁治好了他,用了什么药?
 病人喷着酒气、得意洋洋地说:“我们一伙儿下台的前领导,自发组了一个团,自掏腰包、轮流坐庄,这一吃一喝,啥病也没了,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