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诗歌协会诗歌调查问答
(回答者:吴常青,2015年4月25日)
我个人对漳州诗歌的了解
一、漳州诗歌近三十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著名当属道辉高举新死亡诗派的大旗,杨金安、安琪、林茶居、阳子、蔡佳坤(海顿)、老皮、阿里、何如、康城、临风等等人纷纷参与,影响了漳州一大帮诗人。从平台来看,道辉阳子主编《新死亡诗选》、大型诗选杂志《诗》,还有安琪和康城联合主编民刊《第三说》(之后安琪北漂),老皮独立主编民刊《诗歌蓝本》,这是2010年之前漳州诗歌最主要的三大平台,主办者都是国内比较有名的诗人。此外,漳州本地诗人们居然常常容易忽视的还有官刊,漳州《闽南日报》的九龙江副刊,多年来也一直编发大量漳州诗人的诗歌作品,印象中编辑主要有杨西北、林斌龙、苏衍宗、陈小玲等。
从近五年的时间段来看,漳州诗歌还是以道辉新死亡诗派最持久坚忍,每年都主编诗刊《诗》等,出版个人诗集,举办各种诗会、笔会、朗诵会,道辉以及他的诗歌、诗歌活动已经成为漳浦县的一张文化名片,他引领、关照了漳浦许多本地诗人的出现。漳州《闽南日报》的九龙江副刊,近年来编发的诗歌也涌现出许多新作者。2011年,康城、阿里、许海钦、楚雨等人发起组织漳州市诗歌协会,康城担任会长,会刊《0596诗刊》,吸引了许多潜水或失联诗坛的70后诗人重新出现。此外,老皮主编《龙海文学》和《诗歌蓝本》,唐镇河主编《漳江文学》,平和黄荣才主编的《柚都周报》等,以及新近的《东山文艺》,都是不可忽视的诗歌媒体平台。官方的漳州广播电视报也偶尔发过诗歌,更早的《漳州青年报》也编发很多漳州诗歌作者的作品。其他各县宣传部主办的《乡讯报》也有发表诗歌作品。
当下的网络文化、自媒体文化发展,还极大推动了漳州诗人的诗歌活动与影响力。康城、楚雨、南闽老茂、高羽等人都长期担任第三说、先锋艺术等等网络诗歌论坛的创办人、版主,得到较高的网络知名度与认可。2014年还产生了漳州的微信公众号诗歌平台,目前主要有吴常青2014年下半年起主编的《水仙花诗刊》、老皮2015年初主编的《诗歌蓝本》,以及一些个人公众号。
二、当下漳州诗人,以居住漳州本地为基本考量依据,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从写作年限、发表刊物级别、诗坛影响力等几个方面来看,主要有道辉、阳子、老皮、黑枣、康城为主(目前居住外地的漳州籍安琪、巫昂、沈鱼、林茶居、子梵梅等人在国内知名度都非常高),还有于燕青、简清枝、沈国徐、楚雨、阿里、南闽老茂等知名度较高,还有居住市区的林平良、吴常青、林仕荣、许建鸿、陈志彬、洪武子、谢华章、温天山、张朝晖、朱亚圣、陈丽榕、叶中、周和清、钱进、刘玉忠等人,漳浦新死亡诗派的何如、临风、洪文生(维他命)、林朝明、柳小黑、陈旺泉、林衮、海顿,华安的高羽、蒋江华、曾平顺、李涌钢,东山的刘黄强、林舜亮、马锦绣、许海钦、沈舜欣以及吴金娜、高永川、林赛银、陈凤君,龙海市区的吴顺发(边离)、雪玲珑、苏水梅、文雨、翁墨宸,长泰的阿里、梁石庆、陈海容、叶舜祺,诏安的沈国徐、沈少英、米兰、温桂端,云霄的唐淑婷(她的微型诗歌全国有名)、林朝辉、方文达、方志勇、卢美莲、何欣航(是省内外有名气的中学生小诗人、小作家)、汤立群、詹士元、朱谊深,这几个诗歌大县都很活跃。其他县区比较活跃的,平和的许少梅,南靖的黄绍南(秀水沥阳)、张燕能、张凯娜,角美的林国军,龙文的郑季华、肖静舒。
特殊的还有著名小说家青禾老师,诗歌作品也经常发表。此外,还有特殊情况,漳州诏安的张奇斌、壁虎(胡碧福)、刘小龙,曾经代表漳州诗歌的一个个高峰,在国内高端刊物发表过作品;诏安吴淑平,平和的卢一心、赖俊杰,云霄的唐镇河、唐常明,华安的杨小雨等人,早些年都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目前新诗写作少见发表。
上述漳州诗友,就我有限的知道获得全国诗歌大奖、看过或者拥有其个人诗集的主要实力诗人,有道辉、阳子、老皮、黑枣、康城、安琪、子梵梅、于燕青、吴常青、林仕荣、许建鸿、林平良、洪武子、谢华章、张朝晖、朱亚圣、临风、洪文生(维他命)、林朝明、柳小黑、陈旺泉、林衮、高羽、李涌钢、刘黄强、林舜亮、马锦绣、许海钦、吴顺发(边离)、阿里、梁石庆、陈海容、沈国徐、唐淑婷、林朝辉、何欣航、许少梅、叶中、刘小龙、卢一心、唐镇河等。以我目测所知,《0596诗刊》创办至今,刊登过的漳州诗人至少60以上了;云霄《漳江文学》刊登过的云霄本地诗人,居然就至少20个以上,可见漳州诗歌创作力量。
三、其他诗歌活动方面:
1、漳州校园诗歌有力量。2012年,闽南师范大学开始举办“漳州诗歌节”,迄今已三届,邀请国内以及港澳台许多著名诗人来访,对漳州诗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闽南师范大学除了著名的诗人安琪外,还有笔者印象深刻的水牙,以及近几年国内有名的林宗龙,还有正看好的刘文西、胡炎峰等人。闽南师大已经开办“作家班”,相信会有更多年轻的好诗人涌现。漳州职业学院等高校也都有自己的文学社,社刊以及一批年轻诗人。
2、漳州诗歌评论,就近一、二十年来说,笔者印象最深的还是道辉、安琪、康城、老皮。活跃网络诗坛的南闽老茂、高羽等人也在诗歌评论赏析活动中相当有名。目前,道辉的诗歌理论已经上升到哲学思考,连续出版了几本书。漳州市诗歌协会的批评主将是闽南师范大学的任毅教授,还有诗歌协会的木木春(长泰教师)。此外,高羽、林仕荣、吴常青、刘黄强等人在2014年底参与海峡都市报的微信公众号诗歌点评活动中,刊发多次,比较活跃。
3、漳州诗歌当下存在的几点局限——
主要还是缺乏官刊平台、缺乏官方组织诗歌活动,而道辉的漳浦诗歌活动得到政府支持很多,但是地域局限明显。市诗歌协会非官方组织,经费不稳定。其次是从正式媒体发表情况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还不多,特别是这两年重新写作的一批70后诗人、80后诗人,更需要这样的发表认可。第三,就诗歌民刊、民间活动来看,道辉的《诗》、康城的《0596诗刊》、老皮的《诗歌蓝本》还更多的体现诗人个人风格与个人运作,也无法走出诗歌象牙塔,漳州本地一般读者认知不足。第四,漳州的诗歌活动、交流日益增多,但是诗歌写作者越来越需要自我沉静下来,好好阅读,好好思考,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这方面,漳州诗人的进步速度还是不够快、不够明显。第五,漳州的诗歌高手相对比较追求自由,缺乏抱团打造漳州诗歌品牌的意识或自觉行为,比较讲究个人写作修为。这不是缺点,但是相对来说,制约漳州诗歌整体影响力。
对国内外诗歌的阅读和了解。比如阅读过哪些诗集,诗作
我从1988年左右开始,早期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后开始,接触最多国外的是拜伦、雪莱、泰戈尔以及俄罗斯的诸多诗人诗作,国内的主要看过艾青、郭小川以及《诗刊》、《星星诗刊》上刊登的诗人诗作。过后因为写作的断断续续,刊物、诗集的阅读都是泛泛而读,受益不深。
新时期的诗人主要是舒婷、席慕蓉、汪国真、海子等人。2012年以后,主要阅读了漳州诗人康城、安琪等人的诗集,以及道辉、老皮、黑枣、冰儿,以及诗歌协会的高羽等人的诗集,开始了比较自觉有意识的写作阅读。近年的打算是在泛读的基础上,重点研读西方现代有代表性的先锋诗人诗集,国内的诗人目前我个人兴趣受接触了解局限最想重点研读大解、盘妙彬、李南、韩文戈、大卫以及省内的巴客、鲁亢等等。
对当代诗歌写作的了解和认识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的心态越来越难以把控自我。诗歌写作,从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抒情诗、赞美诗,到当下比较关注自我的下半身、口语诗、等等,非常混杂,非大阅读与大阅历难以辨析透彻,个人认为官方刊物《诗刊》、《星星诗刊》、《人民文学》、《十月》、《青年文学》等主流媒体发表的作品,还是基本可以看出大体上的诗歌写作某种程度上的各种流行风格。网络上的各种博客、论坛、微信公众号,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要么倾向短平快的精致好诗,要么集束炸弹方式深挖某题材、某角度,我觉得都很值得写作思考。
觉得道辉说的“词语至上”还是很有道理,语言一定要与众不同,“有话不好好说”。主题题材的把握,则根据个人的阅历理解与兴趣去把握自己可控的内容为好,精耕细作,挖地三尺为好。
就个人体会来看,正常的写作(剔除天才诗人外)必然经历过好几个初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转折点,需要写作者自己掌控方向盘,自己感悟、顿悟,自己学会打通任督二脉。当然,有贵人的一而再再而三点拨更好。写作是个人的精神奋战,一定别完全依赖别人,因为你要表达的恰恰就是你自己的感情、你自己的发现、你自己的理解。
知道国内哪些诗人诗作
很多很多,特别是诗歌刊物、诗歌网络已经可以略知很多的诗人诗作了。诗集来看,我自己主要是拜伦、泰戈尔、艾青、舒婷、海子,以及安琪、盘妙彬等。由此可见自己的诗人阅读还是非常狭隘与单调,有意识的放开阅读。
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赞同安琪说“每一个人只要写出独属于自己这一类人的悲欢也就行了,时代其实就是由无数不同类型的人和事构成,你写出一类人和事,你就为时代注入了这类人和事的血液。”个人认为,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思想轨迹,以小见大,就可以某种程度上把握住自己生活的时代,诗歌就有接地气的可能。诗歌不反映自己的感情,它的时代性也是可疑的,或者极为隐蔽。
诗歌在网络上流传,比如微信朋友圈,比如一些朗诵,现代诗是否从边缘化走出来?现代诗在公众里的形象是不是还是疯子和精神病人?
现代诗在自媒体时代,会很接近大众。但是,也必将受到更多的苛刻与挑剔,好诗越来越难,因为人心浮躁太甚。
现代诗通过网络、自媒体,会容易被大众认识,确实有走出边缘化的变化,但是其实真正的好诗,大众未必能够完全理解与欣赏透彻,也需要行内专家解读与大众媒体的互动结合,让好东西得到更多的传播和解读。
有很多国内的行为艺术派的诗人,做法极端,我并不欣赏,他们也确实容易被误解为精神病做法。但是,真正好诗应该会引导大众追求真善美,会触动大众感情的软肋,会得到心里的热爱的。现代诗应该是慰藉我们精神病症的中药,或者西药,或者补品。
对诗歌的认识。当下的生活需要诗吗?
诗歌是我学生时代至今的爱好、兴趣,随着时光的推移,它已经是我形影不离的精神伴侣了。借助诗歌,我体会到语言的美好魅力,也借助诗歌,我去表达,去说出自己的发现,去倾诉自己的情感。我爱诗歌,没有诗,我的生活肯定还在,但是内心一定是沉默、郁闷、痛苦。
诗歌与传统和西方的关系?
作为一个中国人,哪怕当下最流行西方现代诗歌的各种写法,我还是坚信作为一个中国人,传统文化一定还有太多太多我们无法发现、把握、表达、表现的美好。要把自己以及当下的生活、社会,写进诗歌里,传统是必须的。同时,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又必须顺势而为,多了解西方现代诗派,吸取喜欢,吸取精华,化为己用。
你觉得怎样可以提高诗歌鉴赏与写作能力?
我认为,漳州诗人道辉、安琪以及诸多诗长前辈多次对我说起的以下方法就很好。一是加强自身文本建设,强化诗歌语言训练,语言不创新“母宁死”。二是多读名人名作,精读细读,反复再三的读,甚至树立标杆,模仿学习某人某派也可以。三是多交流互动,有贵人点拨。四是加强自己的阅读写作的深度思考,不固步自封,不放弃自己追求。
小说的厚重可以很好地展示壮丽的社会图景复杂的人性纠葛和作者的人性关怀。诗歌也应有精巧和厚重之分——篇幅上的和思想上的——它们的使命又是什么?
诗歌是文学写作的文本体裁之一。仅仅是之一。但是诗歌肯定也具备了其他体裁的基本要素与功能。就此来说,它们的文学使命都一样可能。
国外,但丁的《神曲》等著名诗篇,就可以说是“很好地展示壮丽的社会图景复杂的人性纠葛和作者的人性关怀。”,当然诗意的虚构与想象更明显,但是也更直接触动人。诗歌作为精短文学的主要载体,在篇幅上肯定不如中长篇小说,不如当下流行的长篇散文,但是,诗歌天才的出现,如果有熟练操控诗歌语言、篇幅的天才出现,也许一切皆有可能。
漳州诗人道辉、安琪都写过很好、很引人注意的长诗。
备注:以上内容,特别是诗人成就方面,局限我个人的信息获得,仅供各位诗友参考,不足为凭。过世的诗人不在议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