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地域诗歌写作”理论

“中国本土现代边缘野性诗学”探索 
 
 
“地域诗歌写作”理论
发星   著
 
写作时间:2000.7-2015.7
 
目录
 
一、原创理论
 
地域诗歌写作小辞典(一)
地域诗歌写作小辞典(二)
地域诗歌写作小辞典(三)
地域诗歌写作论纲之一---“诗歌野性美学”的形成与探索
地域诗歌写作论纲之二--自然山林生命原力背景与写作的重要性
地域诗歌写作论纲之三----论“地域写作”的自然性与必然性
地域诗歌写作论纲之四---“自然现场写作”论
地域诗歌写作论纲之五---山林劳动诗学初解
地域诗歌写作论纲之六---地域群山诗歌书写
地域诗歌写作论纲之七--情性论
地域诗歌写作论纲之八--走山诗思
地域诗歌写作论纲之九-原性诗学浅解
地域诗歌写作论纲之十--灵写诗学浅见
 
二、原创理论随笔集
 
地域诗歌写作释义
地域写作是人类共有的写作方式(修订版)
第三空间断想
写作气脉的踩住与摘果
地域写作的空间构成
地域诗歌写作新四学
密林中叶子碰响的声音
地域诗歌写作四大精神品质
创作手记
地域诗歌写作的最初提出与构建
宽阔辽远的马场
应自信与清醒的两个问题
注解几个关键词
地域写作之我见
我们存在的理由与自然原则
山地诗歌(或地域诗歌)散论
历史与诗歌之缘
地域诗歌中诗人文化现场感的重要性
粗糙
性的原粗自然生命力与诗歌语言的精气
告诉自己与朋友们
黑色血液
“黔南诗群”气质(一)
沉静  沉静  再沉静
是乎可以这样认为
——论蛮性家族的渊源与现在态势之一
我们必须露出河岸的黑石
——地域诗歌展示态势素描
在金黄的阳光中抓出钙铁
——地域诗歌语言特色与精神向度之一
中国“地域诗歌写作”为什么出现在大西南
强烈的精神家园意识
——地域诗歌的特性之一
不须回归  我存我山中
——地域诗歌的特性之二
在银雪与金黄阳光间确立人的定位
——论地域诗歌写作的人文意义
史诗巨制与文化渊源阐发
潜行于大西南谷地的豹
原生性爱感觉在地域诗歌中的作用与意义
“黔南诗群”气质(二)
超越性别的混沌野性
地域·乡村美德·人类最后一片灵魂栖息的净土
散章
由来与国内参照系
国外参照系与唤醒华夏文明体系
少数民族文化中潜藏了华夏文明动人闪光的原素文化
复王耀东先生
不能沉溺神性因素太多
固守与“拿来”
民刊中的“互混互碰之美”
现代性溶铸了他们语言的双重特色
自觉地顺应时空观念
躺在巨大的“民间”——大地
地域场景给出
诗歌与情欲(原创力)
诗歌的驱黑功能
诗歌是自由奔放的精神形式
巫灵者日记
仪式的形成
板栗与彝族现代诗
浅谈三人诗
 
三、史料
 
地域诗歌写作发展简史(200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