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寂静世界的回声——读梁亚军的《画像》有感

 诗歌是心弦上的舞蹈。优秀的诗歌作品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苦难和欢乐,幻灭和梦想,喜悦和挫折,折射着自己精神层面的尊严和追求,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怀,能叩击读者柔软的心灵,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升华。读梁亚军的诗集《画像》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掩卷沉思,就有类似的想法和感受。
 梁亚军,陕西省岐山县人,“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入选者之一。1982年生于秦岭脚下的岐山县蔡家坡镇鸡坡村,命运坎坎坷坷。幼年丧父,17岁因病又耳聋,被退学在家,遭受命运的逆袭和寒流。但是,这个外表清秀的青年,毅然接受了寂静的世界,与书为友。他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诗歌作品,阅读开拓了他的视野,也打开了他用文字向这个世界发声的窗口。他的情感细腻如丝,想象力独特,诗歌无疑是他表达心声的最佳方式。短短几年,梁亚军先后在《诗刊》《星星》《延河》等国内文学报刊发表诗歌近百首,并屡次获奖。他以3年六次登上中国诗歌第一刊《诗刊》的骄人成绩驰名陕西诗坛,被誉为陕西诗坛一匹黑马!
 《画像》共收入梁亚军近年来诗作148首。分别为耳聋记,故乡辞,画像,周颂四辑。读完这本精美的诗集,感觉《画像》,是梁亚军用一枝灵动的笔,为命运多舛的人生画像,为温暖的家乡画像,为浓浓的亲情画像,为岐山这块周易之地画一幅意境深邃,内涵丰富的山水画。
 《耳聋》辑,是向无声世界的挑战和宣言,是向流血的伤口缝合,是向惨不忍睹的命运宣战
 《听障》《母亲也慢慢学会一些手语》《未接电话》《耳聋记》等25首,无疑是记录自己在突发性耳聋后的茫然失措或者说遭遇晴天霹雳之后的生活片段以及深刻感受。突发耳聋,无疑是悲伤,让人无法承受的。但梁亚军的笔下,平静的叙述,幽默的表达,在悲伤的情绪上开出了最绚丽的花朵。让人读后,疼爱又怜惜,流泪而为这个坚强的青年而鼓掌加油。
 如果说《听障》是诗人向无声的世界呐喊,那么《母亲也慢慢学会一些手语》,是叙述母亲对儿子听障后的积极回应,没有一丝抱怨,没有任何回避。在积极地面对现实,这首诗读后,让我泪流满面。母爱是伟大的,尤其在儿子遭受厄运后,一个母亲,用顽强和爱来愈合儿子身上的伤口。“母亲也慢慢学会一些手语/但简单笨拙的手势/根本无法触及她的内心/这就使我更加相信/她给我说的话/有多少胎死在腹中/又有多少卡在了喉咙/被说出的那些/它们也没有更好的命运/最终都变成了一个个硬物,一枚枚苦果/一再的让她噤声,忍受/在疼痛中咬住自己的舌头”这首诗把一个母亲用笨拙的手势,和儿子艰难交流的情景画了出来“此时无声胜有声”,让人眼眶湿润。这就是这首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能打动人心,能让人内心共鸣。
 如果说《未接电话》,是诗人在听障后,只能用手机短信和亲人、朋友交流,接不上电话,有自责和遗憾,那么《耳聋记》是深层次叙述自己耳聋后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这首长叙事诗有四十节,每一节都是一个心灵小故事。这首长叙事诗是对生命的深度拷问,犹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没有深刻的心灵体验,是写不出这么灵性的诗歌。如果说苦难是一口深井,那么诗人梁亚军在用木桶,一桶一桶往外提出,饮后,化成诗歌的甘甜,让人回味生活中美好和苦涩。
 《故乡辞》辑,是远离家乡,对家乡深情的记忆和怀念。笔调是温暖的情愫,笔锋下是绚丽的花朵
 《雨夜》《春耕》《春天短句》《故乡辞》等30首诗歌,精巧别致,构思新颖。“雨在下。一只被草叶染绿的手∕在黑暗中摸到了墙上的灯绳∕灯下,大伯被雨水清洗的脸∕仿佛一块黑亮的瓦片,在灯光下∕一闪,就又走到了屋子外面∕牛房在院子前面,要走过去∕他的脸,将要被雨水再清洗一遍∕他的脸,我知道,被一双大手∕摸了一把,已经饱含汁液”《雨夜》这首诗歌,是一首淡雅的乡村风景画,寥寥几笔,就把雨夜大伯去喂牛的情景,栩栩如生描绘在读者眼前。这首诗,更像一幅简笔画,着墨不多,但玲珑剔透。“外面的风,我要叫它春风∕外面的雨,我要叫它春雨∕风吹了一天,我知道它在忙着招魂∕雨下了一夜,花粒和草种在地下叫门∕仅仅只是弹丸之地,再加上几声鸟鸣∕就能让这个春天的灵魂,在这个小镇附身”《春天短句》这首诗,清新明丽,格调高雅,有童诗的韵味,让人读后拍手称奇。
 《故乡辞》是一首组诗,层层叙述乡音和亲情,乡音是游子听到故乡物语的第一感受,亲情是游子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情愫。游子如风筝,故乡总牵着长长的细绳,时不时,勒紧一下,让人魂牵梦萦。
 《画像》辑,是对父母和亲人,以及生命中遭遇到的人的素描,或浓墨重彩,或工笔简约
 《悼金粉》《给贝多芬》《我常常念着这些好听的名字》《母亲本纪》等27首,风格迥异,艺术手法有明显的提升。
 《悼金粉》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歌,也是梁亚军诗歌树上的一颗金苹果,耀眼夺目,让人忍俊不禁。“姐姐,现在我要和你说说外面的春天∕说说一朵桃花,说说你桃花一样的脸∕说说那些柳叶,嫩绿的时间∕说说这个你曾停留的人间,说说你比春天∕还短的一生啊——二十八年∕我都想好了,姐姐∕去年我叫你姐姐,今年我和你同岁,明年你就是∕我的妹妹。我希望时间是快的,老的∕就像我如果再老一些∕我都想好了,姐姐∕你就是我的女儿∕让我想起你,就老泪纵横∕让我想起你,就把自己当作一捧搁在世间的骨灰∕有手,已经握不住笔∕有嘴,喊着你的小名∕让我想起你啊,姐姐∕就像一个老父亲,又老了一寸”。这首诗歌发表在《诗刊》,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好评如潮。这首诗歌犹如一弹琵琶的女子,“大珠小珠落玉盘”,丝丝扣人心弦。诗以情动人,这首诗歌,比拟的修辞手法娴熟运用,为诗歌也增添不少艺术感染力。
 《给贝多芬》这首诗歌,有励志的意蕴,是通过贝多芬的故事在激励自己,天下成大器者,必经一番磨难。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晚年听觉完全丧失,毅然坚持音乐创作。“我感到隐忍的力量,就是把一切苦痛∕都咽下去,就是在沉默中化悲痛为力量∕痛苦无法驯服你,你像一头狮子∕音乐里有你的痛苦和永不妥协的力量∕就像两根尖针,紧抵着人们柔软的心窝∕但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哦,贝多芬∕仰望你就像仰望一座高山∕我有两只听不见的耳朵,它们长在∕我的身上,就像两对干枯的翅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贝多芬激励自己,克服耳聋带来的种种不便,顽强地生存,用一枝笔画五彩斑斓的图画。
 《母亲本纪》是长篇叙事诗,母亲在父亲离世后,与诗人相依为命,在诗人不幸耳聋后,更是为诗人付出了许许多多旁人无法想象的艰辛。这首诗歌浓墨重彩刻画一个异常坚韧的农村妇女,丧夫后独撑一片天空;在儿子遭遇人生低谷后,用爱的涓涓细流,温暖受伤的儿子,让儿子树立生活的信念。《母亲本纪》无疑是含泪而歌,是饱含热泪为苦难的母亲所写的传记。这首叙事诗,情感真挚,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
 《周颂》辑,是对岐山地域文化的解读,诗歌大气磅礴而有深度
 《周颂》辑选录了10首地域性诗歌,这些诗歌是诗人在艺术道路上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写作风格大胆突破,是对地域性文化,历史资源的一种诗意解读和回应。其中,《周公旦赋》获“凤鸣岐山”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这首诗歌有思想深度和内涵,获奖是实属名归。
 读书则口浊,读《画像》,似听雅士弹琴,琴音袅袅入耳;读《画像》,似观赏一素描高手,在画人生百态;读《画像》,也似品一杯茉莉花茶,清香淡雅,韵味悠长……
 
 作者简介:王国栋,陕西省作协会员,曾获2014年陕西省“奋进文学”优秀奖,现工作于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由西安出版社公开出版《轻弹岁月》《素描时光》两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