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掀开命运的石头

掀开命运的石头
——简评原上草诗集《青藏诗旅》

 
史映红/文
 
相识原上草是在博客上,相知原上草是因为文字和诗歌,还有共同对青藏高原浓浓爱的情结,犀利的文字,灵动的表现形式,深邃的哲理,悲悯的情怀,愈挫愈勇的性格。这些元素,当你读了原上草的作品,就会非常自然的呈现在你的脑海。收到《青藏诗旅》,正是天寒地冻的三九,即使在三九寒天读阅他的诗作,仍能感觉到他对生活的热情、性格的热忱和对青藏高原、文字的热爱,持久而浓烈。下面从四个方面做简要赏评。
 
原上的风景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很多人很多次问起那一片神秘土地,很多次我的回答不尽相同,有时说苍茫、博大,有时说质朴、厚重,有时说广袤、神秘,其实说它什么也可以,但的确又不能准确表达。记得刚到青藏高原,正好是隆冬,寒冷、亘荒、树木萧萧,我们一行满眼凄凉、气喘吁吁。但在高原呆久了,就会喜欢它,雪山、蓝天、白云、草原、寺庙、湖泊,最主要的是藏民族的质朴与厚道;曾在西藏高原工作生活20余年的我,人回到内地,似乎把心留在青藏高原了,它像一株格桑花一样,在青藏的土地上已经扎根,在青藏的风中悠然摇曳,在青藏的阳光下绽放。我有一位喜欢摄影和绘画的战友,经常画画,一画就是青藏的元素,我笑说你为何不画其他东西?他说:“拿起笔满脑子就是青藏,画其他东西根本找不到感觉”。
原上草在高原生活工作近20年了,他心中的青藏,眼里的青藏又是如何?诗集《青藏之旅》中很多诗行都告诉我们了,来看《走进藏北》:“天地苍茫,一派寡黄,一阵阵罡风先是纠集力量∕在藏北天马行空疯狂的叫嚷,远处的雪峰∕参悟了佛事,以持久的耐力闪着沉默的冷光∕是谁藏匿了动人的鹰笛,是谁按捺住了悠扬的拉伊∕是谁甩动抛石麻木地赶着牛羊∕又是谁将双脚浸泡在雪中默默地眺望∥每当我嗅到极地死亡的气息和召唤∕都会以急促的喘息助长罡风的气焰∕当飞鸟的双翅草屑一样,在我心空划出一道道伤痕∕幽兰的天空下。我深深地感到∕这些草芥一样卑微的生命,终于使我读懂了藏北的灵魂”。这里有天马行空的罡风,有闪着冷光的雪峰,有双脚浸泡在雪中默默地眺望,也有鸟雀划过心空的伤痕,苍茫、洪荒,但又不缺少生命的倔强;在青藏生活久了,如果你去很多高海拔无人区,一只走失的小羊,一头如塔的野牦牛,两三只匆匆飞过的鸟儿,向阳处几苗悄悄露头的小草,都让人敬畏,感叹生命的不屈。再看《远离都市的海北》:“远离都市的海北离草原最近∕离草原最近的日子人心宽广∥远离都市的海北离雪山最近∕离雪山最近的日子灵魂干净∥我在这里过着牧民的生活∕我听惯了德毛、加通、呛通之类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来自藏语∕乡下的日子离土最近①∕离土最近的日子人心厚实”。是的,青藏不同于都市,都市的人们在楼群、车流、人海中脚步匆匆,表情僵硬,即使面对八旬老人摔倒,你不知道他是真摔还是讹人;偶然碰到一张微笑的面孔,你不知他到底要坑蒙拐骗,还是真的热情;人与人之间缺失了最起码的信任,大家都穿着一件无形的防护衣,紧紧包裹但又人人自危。在青藏高原就不一样,这里人们像青藏的天空一样,清纯澄明,像飘荡的白云一样,洁白无瑕,他们笃定诚信、敬天爱人,时时刻刻都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一种摆脱尘俗、超越时空、进入永恒之境的宗教情怀。
 
再来看另一首佳作《柴达木》:“天边的荒凉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内心∕远古动物的行迹,在隐秘的岁月中十分诡异∕一些低矮的植物,头顶细碎的花朵∕在寂寥的漠风中,只轻飏着笑脸∥我坐在一处被风雨随意堆起抑或扒平的坟茔前∕听沙土下深埋的白骨,诉说生命的潜规则∕然后,久久的凝望着既深邃又浅显的天空∕打算今后只想做一个头脑简单的人∕简单到柴达木盆地的一朵细碎的小花∕在隐秘的岁月中,只轻飏着笑脸”。非常喜欢这首诗,不止是诗人语言的灵动与活泛,更在于他富有哲理的深情感悟:“打算今后只想做一个头脑简单的人”,“简单到柴达木盆地的一朵细碎的小花”,“在隐秘的岁月中,只轻飏着笑脸”。在滚滚红尘,芸芸众生,尽显人间百态,奸佞算计、挑拨离间者有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者有之,溜须拍马、上跳下窜者有之,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者有之;其实生活很简单,只是我们想的太复杂,做的太过火,很多人锱铢必较、争名争利,生怕自己吃亏,假以时日,再去观察,那些看重小名小利、常常寸步不让者结局大多不妙。在青藏高原的怀抱,那里的阳光月色,那里的碧水清风,那里的风马经幡和神山圣湖,的确会时时拂去我们心灵的尘污。
 
内心的悲悯
 
我一直执拗的认为,一个好诗人,一个好作家,不一定要前呼后拥、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不一定天天上镜、露脸,甚至不一定著作等身,而是看他和笔下的文字有没有良知,有没有低处的呐喊与呻吟。阅读原上草的作品,就能让我们一次次感动,甚至泪水涟涟,来看《农民兄弟》:“此刻,我十六岁的小兄弟呲牙咧嘴∕错位而僵硬的表情,在唏唏声中一阵阵惊痛∕两截鲜血浸透的断指,找不到原来的位置∕我的小兄弟强咽下打转的泪珠∥我的小兄弟吃力地掏出一部旧手机∕向父母轻松报过平安之后∕一再叮嘱小妹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我的小兄弟不断摸着快要掉下来的泪珠∥冰凉阴湿的观察室里,我的小兄弟过于疲劳∕熟睡的憨态,忘记了躯体中走失的骨肉∕这是一次多么宽松的休息日啊∕我的小兄弟忘记了来自心尖上的疼痛”。“十六岁的小兄弟”、“错位而僵硬的表情”、“两截鲜血浸透的断指”、“一部旧手机”、“叮嘱小妹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些句子,这些词语,这首并不长的诗,让我们看到一个农家孩子寻梦路上的悲惨和懂事,看到两截骨头断后痛在身上痛在心上的无奈,看到底层生活的艰辛和随时随地潜伏的危险,看到城市的冷漠人心的冷漠,也看到作者的善良与大爱,诗句平铺直叙却又碰触心灵,让读者唏嘘不已。再来看《观西班牙斗牛》:“一对锐利的犄角引起一片人声鼎沸∕两只惊慌的眼睛死死盯着那块∕红色,背面是一处命运的沼泽∥一对耳朵没有听出一丝杀机∕当那柄锋利的长剑刺入你肩骨间的巨大缝隙∕你在雷鸣的掌声中轰然倒地∥为奖赏斗牛士高超的杀戮技艺∕将你闲置的双耳作为这场游戏的最高奖励∕似乎在昭示一个血淋淋的真理”。面对一个久负盛名的传统,面对一片狂热的、人群的海洋,不能不说这些是错的,最起码应该说是不人道的、不公平的,一边是手无寸铁的公牛,一边是刀锋锐利的长剑和一团红色的欺骗,这里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古罗马斗兽场,人与人、人与兽、兽与兽,可以尽情杀戮、撕咬,血肉横飞、惨叫凄绝,场外的人麻木地观看、嚎叫,一个个像注入了鸡血。我不知道一些人的快乐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和终结上,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光的倒流?
 
再看作者写给玉树地震不幸罹难孩子们的诗,《孩子,都回到雪山里去》:“孩子,你们前晌还在教室里吵吵闹闹∕一转脸,怎么就都佯装睡着了∕是在回想阿妈香甜的早餐∕还是准备集体逃出校园∥都醒醒吧,别再睡了∕快收拾你们散乱的手臂和腿脚∕从今天起,给你们放一个漫长的假期∕孩子们,都回到雪山里去”。从这首诗作里,我们读到了人生的不易,命运的叵测,即使是小小年龄的孩子、甚至蹒跚学步的婴儿都要面对,我们读到了诗人人性之善、情感之真、心性之纯;这是生存与死亡、肉体与灵魂的对话,是心灵的感应,是无奈地祈福,在大灾大难和生死面前,诗人用他善良的文字和诗行,把一切善良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都凝聚了,抒发了,倾诉了,达到最高点。
 
纸上的身影
 
读原上草的诗作,映像深刻的是他对人物的描写,简洁的文字,直观的切入,恰当的比喻,这些历史上的人,现代的人,身边的人,就次第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活灵活现,生动具体。来看《三闾大夫》:“阳光迷醉在楚国的天空∕朝野上下星光灿烂,颂歌如潮∕鹰犬们忙于离间,新王的宫殿建在云端∕大臣们一派晕眩∕旧王在遥远的秦国死里逃生∥在楚国的土地上,惟三闾大夫∕要用剑仗缝合大地的裂痕∕一柄高举的青铜剑∕在浩浩的楚国是那么的孤立无援∕你将锋利剑刃,刺向蓝天∕刺得内心无比隐痛∥凋零的心落叶样随阴风踉跄至湘南∕汨罗江在内心翻腾激荡∕你佩剑高歌,全身冒着烟火∕在疮痍的楚国大地上,一颗干净的心∕经受着鹰犬们的无端蹂躏”。朝堂之上,从来不缺烽烟,歌功颂德、颂歌如潮者有之,拍马溜须、笑里藏刀者有之,精心算计、忙于离间者有之;而三闾大夫,远在楚国,心系社稷、忧国忧民,一生忠烈,他手持青锋,想缝合大地的裂痕,却屡遭恶人陷害,投江自尽,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三闾大夫的悲剧,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人,皇权之下的人。但是历史似乎总有规律,那些奸佞的臣子、春风得意的鹰犬,或早或迟,下场基本上一致,先先后后也会进入汤锅,终老者寥寥。继续来看《在鲁院想起先生》:“在鲁院想起先生,常常想起∕那剧烈的咳嗽声,想起那夹着烟卷的手指∕迷茫的烟雾中火光闪动∥想起他以梅的姿态,在风雪中∕掏出一根根火柴,来不及等待绿叶出场∕就先让寒冷把自己擦亮,先生举着∕一束束光芒,呐喊着在黑夜里歌唱∥在鲁院想起先生,常常想起∕那剧烈的咳嗽声,每当深夜来临∕我都会被一阵阵隐隐的咳嗽声∕把灵魂咳疼”。一个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线条就出现了,一个身穿灰色大褂、低头沉思的身影就出现了,一个傲霜的雪松、一盏黑夜的明灯就出现了,一个手握投枪、骁勇无畏的战士就出现了,并且栩栩如生。作者在鲁院写先生,本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契合,是一缕无尽的怀念,更是一代接一代对先生精神的传承。
 
在任何一个作家和诗人的笔下,有两个人,有两个也许很平凡的人,有两个甚至目不识丁的人,往往都会写到,那就是父亲母亲,父母亲也许根本就没有想到,那个小时候顽皮淘气的孩子,多年以后,竟然成了作家、诗人,用天下最美妙的词语写到他们,虽然他们不认识那些方方正正的汉字,但他们从别人言谈和羡慕中,的确意识到意义重大,接近神圣。来看原上草笔下对父亲的描写,《关于父亲》:“父亲的生肖属土,他犁被岁月板结的土地∕岁月犁他的前额,那些磨秃了的堆堆犁铧∕冷光里透露出炽热的本色∕父亲抚摸所有的铁木器具∕从春分惊蛰数到大寒小寒∕节气里摇晃着一株硕杆的作物∕手如麦芒如玉米樱子,眸子如籽粒饱满而明亮∕足趾如根,倾听先人关于雨雪的谚语∕秋后,他喜欢编出春播时的预言∕大话大过麦场,绘色绘声劲头十足∕一如耕地时,吆喝给耕牛听的歌∕婉转顿挫悠扬洗脸,揉合着方言中特有的韵味∕从这一山峁飞到那一山峁,阳光中音弦铮铮∕然后拍打视如孩子的牛驴,嘲弄扭掐我们的饥寒∥父亲这时睡熟了,我的诗歌正追随着他的犁尖∕深入土地,世纪之风无论怎样转向∕父亲,我们永远是作物部落里黄肤色的骄子”。从这些诗行里,我们看到一位躬身劳作的父亲,一位朴实木讷的父亲,一位汗水滂沱的父亲,一位一会儿看着骄阳如火、一会儿看着已经卷了叶子的禾苗、蹙眉叹息的父亲,看着很可怜,看着很瘦弱,看着很无助,看得我们心痛,他是原上草的父亲,也是我们大家的父亲,他们在沟沟岭岭间奔忙,在坎坎坷坷中拼命,在很多都市人不屑的目光下小心翼翼行走,他一生侍奉土地,把土地视为上帝,最后又被土地接纳,这就是憨憨的父亲、我们平凡的父亲。再来看《母亲的白发》:“那一丝丝一缕缕的白发,在风中乱飞∕所指引的千万条归宿,是千万种泅渡而来的光阴∕看不见的光阴中,我们只看到万物的更替∕时间终究守不住您内心的秘密∥您站在老屋旁的打碾场边,一截黑色的槐树∕槐花的一串串穗子,像经幡招回天边的魂魄∕那些浓密的黑丝,被霜雪一年年的无情涂染∕时光最终的背叛,指正着无数场风雨雷电∥也指向茫茫千里的苍凉铁路线∕我常年遭遇着一场又一场西边陲大雪的围困∕内心不断传来隐隐的雪崩∕那迷蒙的白雾,总罩着我湿漉漉的视线”。天下儿女,漂泊的路途往往太长,前行的脚步过于匆忙,以至于常常忘记回望,对思绪和精神都没有时间进行梳理,但是原上草意识到这一点,他用眼睛,用心跳、用手中的笔,对含辛茹苦的父母一生,对他们头上的白发、脸上纵横交错的沟壑,进行清点,进行深情描述和抚摸;这些文字像村口的石磨,像经历过无数次风吹雨打的老屋一样,朴实而憨厚,没有更多的华丽和点缀,却让我们在这些文字中生发出敬畏和感动,这些深情的呼唤,这些从内心深处释放出来的爱怜和善意,让我们动容。
 
闪烁的心灯
 
读原上草的诗作,会不时被一些富有哲理的文字所吸引,意蕴深远,寓意深刻,像登高望远,豁然开朗,像临海听潮,直抵心魄,我们来欣赏《想起石头》这首诗:“想起石头,是在河边散步的时候∕细细想想,就流泪不止∥按自己的方式,在河边的麦田∕在麦田簇拥的村庄,喜欢想一些周围的物体∕偶尔想起石头,便想起一位碰撞了几千年的汉子∕尽管过着流浪的生活,周身依然棱棱角角”。在嘈杂的尘世,在欲望的海洋,很多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用尽阴招险招,有过河拆桥的,有吃了谁家饭砸了谁家锅的,有锦上添花的,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光明磊落,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知我所说的这些人,可是作者笔下“碰撞了几千年的汉子,周身依然棱棱角角”?再来欣赏一首佳作《我们以墙的方式生存》:“我们以墙的方式,生存在墙与墙之间∕有的墙底基坚硬,便有加高的可能∕有的墙越活越矮,也并不奇怪∕我们在大地上争先恐后,希望墙裂开一个缺口∥我们以墙的方式生存,我们品尝相互围困的滋味∕有的墙因参悟而透明了,有的墙仍然加厚加高∕其实,我们谁也围困不了谁∕我们毕竟只是一堆会走路的沙土∕经不起岁月的剥蚀和风化∕我们在时间面前都会纷纷坍塌”。这是一首以墙寓人,及物抒情的作品,喜欢是因为这首诗紧紧与现实相联系,大家都知道,在当今社会,一些官员、富豪、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明星,高高在上,极为任性,飞扬跋扈,把权力和金钱玩到极致,胆大妄为,把自己驾驭在法律和组织之上,无法无天,好像这个世界容他不下,大肆挥霍老百姓的血汗钱,甚至草菅人命,其实到头来大家都是一样,“只是一堆会走路的沙土”,终究“在时间面前都会纷纷坍塌”。句句珠玑,入心入脑,何等通透、到位,让人叫绝和深思。
 
我仔细阅读了《青藏诗旅》的后记《一个作家的成长经历》,原上草16岁就中考落榜了,跟父亲务农,17岁去林场打工,年底工头跑了,无钱乘车,在茫茫大山里徒步20来个小时才回到家;19岁跟亲戚做小生意,赔了;不久又去林场干活,两个月挣了90元钱;20岁招工到铝厂当合同工,工作勤勤恳恳,业余时间报名参加写作函授班,并开始发表作品,后因铝厂烟气污染当地环境,当地要求解决本县农家子弟,被铝厂集体辞退回乡;23岁又以熟练工的名义招收为农民轮换工,期间边参加函授学习边写作,发表大量作品,94年被甘肃作协吸收为会员,加入党组织;31岁去青海海北铝业公司,正式转为合同制工人,期间参加好几个写作函授学习班,并完成了中央党校函授学习,拿到大学文凭;2006年考上公务员,2009年参加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高研班学习,2011年加入中国作协。辍学、打工、做小生意、合同工、厂报编辑、宣传干事、报刊编辑、主编,岗位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对文学的坚持和执着,26年来,在《人民日报》等100多家报刊发表1000多篇文章,数十次获奖;参与编辑、主编各类地方文化图书近50本,个人出版作品集11部,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学校”;另一位大师俄国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说:“黑暗也是一种真理”。而原上草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感叹到:“作家不是上大学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经受生活的磨难和锻造,一个人经受住了磨难,才能更为成熟的成长,才能抛掉内心的浮躁”。
 
记得小时候在门前费了很大的劲掀起一个石头,下面竟然有两三株小草,长期的重压和不见阳光,它弯了好几道弯,有些泛白,过了几天,发现它全身变为绿色,并挺直了腰身,枝桠展现得蓬勃而阳刚。原上草就是这样的一株草,经历过压迫和苦难、经历过屈辱和挫折,最后挺直腰杆,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章。他和他笔下的文字再次告诉我们:有坎坷就有通达,有苦难就有甜蜜,有黑夜就有黎明,有寒冬就有春风,春风拂过,我们相信,远在青藏高原的草早就郁郁葱葱了,点缀着青藏,点缀着大地。
①引诗人高凯诗句。
 
作者简介:
 
史映红:笔名桑雪,藏名岗日罗布,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甘肃庄浪,九十年代入伍进藏,已转业;居山西太原;在《诗刊》、《解放军报》、《文艺报》等发表诗文900余篇(首)。著有《守望香巴拉》《西藏,西藏》等诗集5部;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高研班。系中国诗歌学会、西藏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