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村庄是乡愁的驿站——读高建新《走向自由的村庄》

       村庄是最朴质的心灵家园,它承载着乡土中国的记忆,停留在乡愁的驿站里,以温情往事、温馨场景温暖着游子的情怀。

       作家高建新对此深有体会,他在沪宁高速公路旁的河湾村长大,对衣胞之地充满感情,尽管河湾村在建设大潮中消失,但他情深依旧,以浓郁深沉的笔触,撰写汇集成《走向自由的村庄》一书,用以纪念远去的河湾村。

       《走向自由的村庄》推出后,广获好评,并获得第七届冰心散文奖。该书共分为4章,收录了48篇回忆性文字,既有对往日乡村生活的追述,也有对父老乡亲的追忆,同时,书中还选配了数十张与河湾村有关的照片,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加了全书的可读性。

       村庄不在,但却永远存入了作者大脑记忆的芯片,在开篇《再见,最后的村庄》一文中,作者从河湾村地理位置及村民四季的生产生活进行了全景再现,在文章收尾处,作者对村民“被城里人”的状态感到纠结,农民有了崭新的生活,各方面条件提高了,可却有着种种的不习惯,“何时又能挽回我们的失落呢”。作者的忧虑和反思,同样也是当前城市化进程当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

       高建新的散文,情真意切,诚挚感人,《惊醒二妹子》以写给远在天堂二妹信函的形式,回忆了早逝的亲人。困苦年代,4岁的二妹采了一根黄瓜,在小河中洗黄瓜时不幸落水,从此与“我”阴阳两隔,值得痛惜的是,大妹在19岁时又因病逝世,两个胞妹的痛失,使“我”时常在梦境中见到她们的音容笑貌,她们犹如凤仙花一样,虽然渺小,但也该是具有清丽之风的鲜活生命,不该沾染上悲凉和辛酸。在血浓于水的亲情面前,苍天纵然残酷,但也不可阻止至爱亲人在岁月的光影中与“我”相伴。

       人生如戏,但也有《假戏真做》的时候,为了追求拆迁中利益的最大化,村庄的周大妈和老伴钻起政策的空子,通过假离婚变为两家人,为尽快拿到新房,周大妈又和王姓老人假结婚,结果王姓老人因嫌“辛苦费”太少,又不肯离婚,以致周大妈全家心神不安、鸡犬不宁。看来,人生在世,如果为了物质而去投机取巧,那幸福说不准就会从身边溜走。

       入选《201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的《推山鬼》一文,描绘了一个坚守土地的农民——“推山鬼”的形象,早年为了保护村庄免遭劫难,他大胆地跟东洋鬼子捉迷藏,他陪伴村庄经历了抗日、解放、土改、农村合作社、人民公社,后来到了村庄拆迁时,他难免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高兴,因为他可以亲眼目睹京沪高速火车从村前驶过。通过“推山鬼”身上发生的多个故事,能感受到一个淳朴农民的爱国爱乡之情,他的形象,不由让人想到画家罗中立笔下那幅生动感人的油画《父亲》。

       《走向自由的村庄》既是庄重的记忆散文,也是真实的历史记叙。这些散落在字里行间的魅力村庄和风土人情,不仅为研究乡土中国提供了绝佳的范文,同样也会引发读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作者简介:李晋,江苏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