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高贵的文学坚守——张镭散文简评

 七月流火,八月秋风。雨花台下,桂花飘香。夜晚的灯下,我读着宿迁作家张镭的随笔:《神往一种生活》、《跪着的疼爱》与《月光下的小屋》。三本文集,156篇佳作,让我于“尘埃滚滚”的“生命迷思”中,聆听了一曲“大地的箫声”。在一种“梦,或者幻觉”的重温中,感悟着“诡异的命运”,感叹着“阿容的忧伤”,感慨着“人生是一部荒诞剧”。

       张镭,这位长期生活在苏北小城的作家,多年来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个性化写作。他在书中写的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他关注的却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关注现实,直面人生,是张镭随笔的一大特色。与市场上流行的一些写身边琐事、写明星绯闻的小散文不同,也与一些大而无当的大散文有别,他关注的始终是黎民百姓的息息相关。从吃饭问题到医疗卫生、到教育、到城市管理,从恼人的春节到人口问题、到“性开放”与“娱乐至死”、到人们的生存、婚姻与死亡,几乎所有问题,在他的文章中均有涉及。不仅仅是现实,还有与现实千丝万缕的历史。古今中外,上下左右。一直以来,他总是将目光投注于毫不起眼的角落,在探知社会的痛感神经中有其独到的见解与思考。正视人性,见证人性,呈现人性。在一种充分个人化的叙述中,他发出的是他个人的真实的声音。

       在一个文学被边缘化的时代,在名家们纷纷放下身段迎合市场需求的媚俗中,张镭坚持站在独立不移的文学立场,独立地面对国家境遇,独立地面对社会历史,独立地面对文明世界中的人类生存困境和人性困境,在爱与痛的坚守中张扬着思想的旗帜。

       张镭的文章,不止一次地尖锐地触及历史与现实、人生与生命的永恒主题,且总是给人以一种灼热的痛感。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自己高贵的文学形态的坚守。对于他的文章,一些出版社的编审们认为文字虽然不错,但敏感的部分太多,许多现象不能如此揭示。编审们要删改的,正是他认为是自己文字中最精彩的部分。他没有屈从,一次次放弃了已经到手的出版机会。他认为,精神的卓越性与独到之处是一个作家的灵魂,真正的作家应当拒绝成为市场的附庸。

       在精神价值的创造中,文学是体现广度的,历史是体现深度的,哲学是体现高度的。而张镭的散文随笔,则是这三者的综合。正如山东林少华所云,先生在文风上是卓绝于文坛的。文字幽玄、深邃;文辞绝不温吞,直来直去;心灵烛照的光泽,似晨曦一般穿射进精神的洞穴。

       在世俗的潮流中,张镭坚持了他的心灵原则,没有与这个社会中的某些阴暗面同流合污,是非常难得的。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惊醒一些人,而不要被这个时代的浪潮所“默杀”!

       真正的文学是深入人心的艺术,其本质是悲剧性的。在这个充满权力、战火、高科技、市场化、生态失衡的世界上,唯有有思想的文字能够把人从漠然和偏误中惊醒,使人类的精神获得弥足珍贵的深刻、澄明、自由、安慰和超越。

       只要人类存在,文学就不会消失。

       针砭时弊,针针见血。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个性鲜明,铮铮风骨。张镭的文章,让我看到了一个作家的良知、责任与担当。
 
 作者简介:张晓阳,江苏沭阳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南京市雨花台区作家协会主席,著有诗文集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