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吐火女神》读后


扣人心弦的现实主义力作
 ——杜卫东长篇小说《吐火女神》读后
 
  程树榛/文


《吐火女神》杜卫东/著
 
  这是一部以股市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写得惊心动魄,读起来扣人心弦。它以股市为人生舞台,通过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中国21世纪之初,演绎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活剧。
这是杜卫东同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说是出手不凡,一鸣惊人,是他文学生涯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我和卫东相识已久。在我和许多文学界朋友的印象中,卫东是一个工作狂,有“拼命三郎”之称。因为,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极端地负责任”。近40年来,他在文学界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在几家很有名气的刊物中,他是一个“带头羊”,跌打滚爬,全身心地投入,使它们一个个起死回生,受爱于读者,被誉为创办刊物难得的人才。不仅此也,在创作中他也是一位快手和多面手,于繁忙的工作中,他还抽空写作了大量的杂文、散文和报告文学,结集20多部,《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收有他的多篇作品。而他创作的报告文学,题材多样,笔锋犀利,才思敏捷,在许多评奖活动中获奖,为识者所称道,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羊城晚报》、《南方周末》、《中华工商时报》和《新华文摘》、《中华文学选刊》、《报告文学选刊》等重要报刊竞相转载。所以,人们通常把他称做报告文学作家。
 
  但是,他写小说的才能却鲜为人知。当我一口气读完他的《吐火女神》时,我在深深的激动之余,为他的成功而倍感高兴。在当前面世的长篇小说中,这实在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说它难得,是因为在我所看到的以股市为题材的作品中,很少有人像他采取这样巧妙的视角切入主题:通过一个模特儿的坎坷悲惨的遭遇和她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把当今股市中某些残酷的不平等的竞争与种种投机般的巧取豪夺,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编织出一个完整的扣人心弦的故事,读起来让你荡气回肠,不忍释手;掩卷沉思,又让你感慨万端,浮想联翩;强烈的批判意识,蕴涵着深挚的人文关怀;凡此种种,都表现出作者构思的缜密和良苦匠心。
说它是佳作,首先归功于作品结构的严谨。纵观全篇,虽然贯穿着几条伏线,但读起来却是浑然一体;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矛盾冲突,跌宕起伏,就像许多溪流,越过山林和田野,最后汇成一条大河,汹涌澎湃,流进海洋。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又一特点,它的主要人物都呼之欲出。许非同的正直与迂阔,柯小雨的纯情与痴迷,辛怡的贤惠与迷幻,以及金戈的阴险与毒辣,汪海的贪婪与狡猾,特别是这些人复杂的心路历程,都写得恰到好处,分寸也把握得很恰当。他们的性格特点,都不是作者刻意叙述出来的,而是通过情节和细节的演绎自然显露出来的,因此,他们的音容笑貌在读者的心目中不知不觉刻留下来了,就像在大脑的那个特定的屏幕上洗印出来,驱之不去。
 
  语言的优美和流畅一向是杜卫东作品的特色,这个特色在这部长篇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管是写景、抒情,还是状物、叙事,作者都能够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刻画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特别是对景物的描绘,给读者以亲临其境之感;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完全使用符合其性格化的语境,入木三分地凸现其内心世界,表现了作者对语言的高度驾驭能力。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常常把历史典故,世俗俚语,了无痕迹地融会在故事情节中去,化为作品的有机组合,这又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这与当下某些作家为了表现其知识的“渊博”,生硬地旁征博引一些生僻的或外来的“哲理”和“逸趣”,使作品变得疙疙瘩瘩的怪状,成了鲜明的对比。
 
  注重作品的可读性,历来是杜卫东创作和办刊的理念与艺术追求。他一向认为:一部作品、一本刊物,是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市场上能否畅销,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其可读性是属于第一位的。如果一部书它的文字像天书那样让人难以破译,无论作者自称多么高明,媒体炒得多么热闹,读者也是不买账的。当然,可读性也不能像当下某些专用“下半身写作”的作家那样招徕读者,这些文字垃圾,或可红极一时,但最多是昙花一现,决不会留传多久的。卫东主张的可读性,如他经常声言的那样,是“曲高和众,雅俗共赏”,符合中国作风,民族气派,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我是非常赞成他的这个主张的。他的这部作品,正是实践了他的艺术追求。书中故事情节曲折复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高潮迭出,拿起来便想一口气读完为快:充分说明作品的成功,说明作者在努力实践自己的艺术主张中所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种努力,实在是难能可贵。其实,讲究作品的可读性,也正是一个作家对读者负责的表现,否则,你捧着那种谁也看不懂的“杰作”,怎么去“贴近群众”呢?这部作品在2004年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今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再版,证明了这部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吐火女神首版时,我在衷心祝贺卫东取得的可喜成绩时。也指出该部作品并非十全十美,如果主题思想挖掘得更深一些,生活面铺展得更广一些,人物关系扭结得更紧一些,那就更加完美了。但瑕不掩瑜,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可以找出不足之处;我完全相信,作者会认真总结这部作品的得失,在新的创作中更上一层楼!我的这个预判在前年得到了证实,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的洋洋75万言的长篇小说《江河水》再一次显示了其深厚的创作实力。
 
  卫东正值盛年,无论在思想上、创作上、生活阅历上,都趋向更加成熟了,再加上他的勤奋与好学,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我相信,他一定还会创作出更多的与时代合拍、与人民同心、为读者所喜爱的精品佳作来。我们殷切地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