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一部动人心魄的宏大乐章


一部动人心魄的宏大乐章
——许晨《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读后感
                                   
         王彦平/文
 


        这是一部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宏大乐章。当我沉浸在作家许晨的报告文学著作《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时,总是产生如此强烈的、发自肺腑的感叹。

        犹如倾听一部宏大的乐章,在整个阅读过程里,我从开篇的“人类的极地探索”,经历了人类探险南极史上“伟大的悲剧”的忧伤、沉痛;继而体验了大明王朝“郑和船队”一度的辉煌带来的短暂振奋;陷入了史上明清时期统治者“断绝海路”“闭关锁国”陈旧观念产生的久久的忧愤;转而为新中国伟大的海洋战略、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而感动、振奋乃至读到尾章“海洋上崛起的‘中国龙’”时,对深潜英雄们油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对不屈的中华民族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是对于“蛟龙”英雄群体的纯粹高尚、无私勇敢、智慧坚韧精神情感的深切体会和感动,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种心灵的震撼。感谢这部厚重大气的作品,带给了我久违的、如此真切的、久久难忘的美好体验。
 
        我的眼睛也不止一次地湿润过,不止一次因为感动,而停顿下来,回过头去,重新回味那些感人的乐章——

        66岁的老专家徐芑南,在退休6年后,毅然放弃国外的舒适生活,重新披挂上阵,任职“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 74岁了还亲赴海上参加试验,一干就是整整十年!600米、1000米、3000米、6000米、7000米!中国载人深潜每前进一步都有他的足迹汗水,他的梦想随着潜水器的下潜,不断深入到更蓝更深的海域。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到鬓发染霜的古稀,从普通的潜艇兵到世界级潜水器的总设计师。深潜,是贯穿徐芑南整个人生旅程的唯一主线。这位可敬的“老帅”,带领着中青年科研人员,在大时代中续写深潜传奇,成就了事业的深度和人生的高度……

        总指挥刘峰,大洋协会的开山“元老”之一,质朴正直、坚定不移。他既像一位镇定自若的将军,又如同一部大片的总导演,负责整个潜水器从设计制造、材料经费到培训人员、海试验收等工作,上对科技部、国家海洋局、大洋协会、重大专项领导小组,下对分布在全国的各路攻关大军,横向各有关单位的联系协调,以及国外合作的谈判与签约等。他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忘我工作。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总舵主”。

        吴有生,一流的水弹性力学与船舶力学专家,婉拒英国伦敦布鲁纳尔大学答辩委员会博士的试探挽留,“祖国需要我,在国内我还有许多没有做完的研究”,学有所成后报效祖国的信念从未动摇,回国后,他用省吃俭用省下来的120英镑,买了6个当时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加速度传感器,送给702所做实验用。在他带动下,我国终于有了一支颇有国际声望的水弹性力学研究队伍。

        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同样谢绝国外高薪聘请,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担任实验部主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主动放弃担任所长职务,全身投入研发,体现了科学家的本色胸怀。当某些人“官本位”思想还盛行之时,他的选择令人钦佩。

        中国第一代潜航员,叶聪、傅文韬、唐嘉庚,他们吃苦耐劳,意志顽强,严谨自律,勤奋刻苦;以顽强的毅力、拼搏进取的精神,承受了各项全新而严格的培训,最终成长为具有健康的体魄、稳定的工作情绪、平衡的心理状态、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的深海工作者。

        于航教授讲话温文尔雅,一派学者风度。他在西方生活多年,仍然坚定地持有“中国护照”,他在欧洲研究的是海洋地质学,时刻关心着国内的海洋科技事业。在我们的7000米载人深潜水器中,他倾注了满腔心血和全部热情,极力推进,给予了巨大的无私帮助。从开始的起航,到50米海区,再到300米海区,于教授一刻不停地严要求、抓细节,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安全方面,他都发现不少问题,迅疾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成为现场指挥部和各部门不可或缺的“海神”。试航员第一次下潜深海总会担心的,于教授及时站出来,亲自带头下潜,以身示范,极大鼓舞了年轻的试航员。这就是一个生活在海外、始终心向祖国的科学家的情怀!他以全部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与整个海试团一起,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的最宝贵最壮丽的篇章之一。

        还有刘心成、刘峰、徐冠华、徐秉汉、王飞等专家、船长、船员……他们报国尽职,不为名利,默默奉献,都以潜水器的研制试验大局为重,表现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无私的为国服务的情怀。

        我最难忘我们的两艘海监船,海监74、海监72,大义凛然捍卫试验海区,为了阻止一艘大吨位外国船进入试验区,它们毫不畏惧,全速冲上前去,在远大于自己的外轮面前寸步不让,宁可自己粉身碎骨,也绝不允许外轮损伤我们的试验母船和潜水器!两船虽小,但具有气吞山河的气势,那情形、那气势一如当年民族英雄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吉野一样,一往无前,势不可当!那句“目标吉野,冲!”犹如在耳。这是炎黄子孙的血性,中华民族的精神!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

         还有感人“蛙人”冲级队,他们精心陪伴 “蛟龙”,不顾一切为“蛟龙”保驾护航,在狂风恶浪中毫不畏惧,与风浪顽强搏斗,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幕。

        太多太多的感人的场面!一次次深海试验,一次次排除万难,一次次壮举,一次次成功!所有的征战大洋的“蛟龙”勇士们,都为了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为了炎黄子孙海洋强国梦,携手并肩在一起,汗水洒深海,热血沸大洋。他们以高尚的品格,自我牺牲的精神,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群体。

        作品犹如一首大型交响乐,讴歌了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把我带进了跌宕起伏、浩瀚无边的大洋,带进了“蛟龙”英雄们深远美丽的精神世界。我的心灵一遍遍倾听着作者粗犷而细腻的,柔和而深情的,富有质感与温度的乐章,我感受到了整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人类永恒存在的美好崇高的情感——探索、理想、进取、国家情怀、生命追求。

        我情不自禁背诵了作者充满激情的这些句子:
        “是谁说,这是崇尚金钱没有激情的年代?
        是谁说,这是贪图享乐缺乏理想的社会?
        不!这是‘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的体现和弘扬!
        他们肩膀上承担着建设海洋强国的重任,
        心胸里荡漾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这是一部厚重的海洋历史与文化的交响乐章——

        自古,自由就是个让人眼睛发亮的词,人类正是通过逐渐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锢,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世界发展潮流如此,我们必须站得更高、更远、更深。“第四极”,正是这部作品所要向我们展示的海洋最深处的极地探索。它如同一首浩瀚乐章,展现着中国载人深潜器从“横空出世”,“吹响深海集结号”,到“科考开门红”,“海底3000米五星红旗在海底飘扬”,“马里亚纳海沟世界纪录7062米” “一声‘龙吼’惊大洋”的动人过程。十年磨一剑!中国深潜为实现宏伟而壮丽的“中国梦”已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整个过程跌宕起伏,时而庄严,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紧紧牵引着我的精神。

        作家许晨在描述“蛟龙”深潜的过程里,始终不忘引导我们回望历史烟波——

        “呼啸的寒风如同饥饿的野兽……”,这漫天肆虐的风雪世界,地狱一般的南极点,科学探险家英国人司格特,“要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最终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致悲壮覆没,五名英雄长眠在茫茫冰雪中,这是探险世界“第一极”的“伟大的悲剧”。作家引导我们回顾第二级北极、第三极珠峰的探索故事,了解自古以来人类前仆后继的探索壮剧。这个过程如同粗犷沉重的旋律,一次次刷新我们的故我经验,一次次得到更高更壮美的精神享受。

        作家向我们深情陈述了“华夏海洋梦”——从远古的潮音中听到了两千年前秦始皇东海深处的慨叹;从“郑和”们的遗憾中窥见大明帝国虚幻的满足;从洋人的坚船利炮、中国近代历史的斑斑血泪中,反思洋人的海洋观,促国人意识到失去海洋的民族,也将失去家园……作家这样写道,“世代传承的黄土文明、耕读人家,为华夏大地披上春华秋实的盛装,却忽略弱化了那并非遥远而是近在门前的蓝色世界——海洋!”,作家忧患于国人历代观念陈旧,如实陈述外国对于海洋的充分认识,其历史陈述和殷切的现实呼唤,都以富有文学品质的方式呈现给了我们。

        这是一本历史海洋文化知识完备的书,是一部海洋极地探索的厚重之作。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评论家李炳银说:“这些年比较厚重的反映海洋文化的作品尚不多见,正值我们举国上下强化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之际,出现《第四极》这样一部海洋题材的长篇纪实作品,令人感到十分高兴。”
 
        这也是一部构思巧妙的乐章——

        毋庸置疑,“蛟龙”号的研制试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历史、文化、科学,方方面面,错综交杂,范围广大。我作为一个爱好写作者,深知构思创作的艰难。然而,作家许晨构思极其精巧。他把自己的现场见闻与海洋文化历史,分两路齐头并进,使作品呈现出结构之美,如同一部宏大、辉煌、奇妙的贝多芬交响乐。

        乐章在开篇的“序章”缓慢引入,然后第一章“我随‘蛟龙’去探海”,第三章“‘蛟龙’公众开放日”,第五章“钻进‘蛟龙’过把瘾”……有序推进。另一支主旋律是第二章“华夏海洋梦”,第四章“神秘而诱人的海底世界”,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两路主旋律分头演进,直至“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和“一声‘龙吼’惊大洋”——这是这部乐章的高音高潮!

        全书从第七章开始,如同豪迈的战歌,读之明显有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风格。

        尾章“海洋上崛起的‘中国龙’”,意境延伸,气势恢弘、灿烂。犹如庄严、肃穆的圣咏旋律,华彩乐段,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

        这样一部鸿篇大作,以宏大优美的艺术手法,如此自如地穿插现场事件、涵盖历史文化,却并不乏对人物的特点把握与细节的敏锐捕捉,一切有条不紊,一切有迹可循,内容不失
浑厚丰润。读者在愉悦、激情的阅读体验中,自然而然对国家深潜的历史、现实、未来有了明确的认识。

        《第四极》也体现出作家许晨重视文体追求,重视了形式的智慧优美,个性独特。作品所反映出的极其用心的写作态度,深深触动了我。
 
        与作家许晨,我非常幸运的有过一面之识。那是2016年3月我随胶东昆嵛作家群的一次青岛之行。大家仅短短一小时左右的会面,席上聆听到他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谈到《第四极》的创作经历,大家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已然感觉到这是一位有担当,有激情而又真诚的作家。

        读《第四极》这部作品,我可以感觉到作家对祖国、对国家海洋事业的深情关注。其饱满的激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学识修养、健康积极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融入了其中。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家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灵魂高尚的人,一个具有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这样他才能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茫茫人海中识别各种人物形象,准确地把握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而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价值观,对于他的作品的完成和成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家许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家、艺术家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讲话精神,下定决心要克服种种困难,用手中的笔记录“蛟龙”号的来龙去脉,讴歌为其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科学家、试航员、组织领导者和船员水手们。在近六十岁的年龄时,以饱满的热情和更大的干劲,主动要求深入采访体验,参加前往太平洋海域大洋第35航次的科考工作。他珍惜自己作为中国作家第一人所得到的机会与殊荣。历时近两个月,航程9200多海里,经历了台风大浪的考验。他能吃苦,肯自我挑战,不断冲击创作的新高度!终于,历时四年后,他为我们奉献出了这本浸润着海风浪韵的长篇报告文学力作《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从许晨这里,我意识到,在当下多元社会对作家构成了多重挑战与考验的时候,作家只有勇敢投入生活,才能获取创作动力,并进行富有价值的文化审美。“贴着地面行走,文学才有生命力”,作家应当成为人民的同路人。

        作为一个作家,许晨的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创作精神可亲可佩!他正是我们年青作家们学习的典范。
 
        我真的很久没有因为阅读一部作品,而产生感动、震动的阅读体验了。不谈这部作品本身,关于阅读,我有了另外一些反思与反省。

        我是一个爱文学的人,可以说是读过很多的经典文学作品的。这几年,网络、微信的流行,使我的阅读内容也悄悄发生了改变。阅读内容无疑慢慢流于轻浅化、碎片式、鸡汤样,甚至难以避免地读到低劣化、模式套路化的文字。我看到有很多文章无节制注水,粗制滥造,良莠不齐,甚至简单的快感导向,以刺激人体“多巴胺”为归依,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读者的原欲。许多作品模糊冲淡了文学的伦理底线和社会责任,各种玄幻穿越神怪作品虚构的虚假英雄野蛮霸屏。

        而在《第四极》阅读中,我感受了真实的魅力!它促使我强烈意识到,作家的唯一责任是记述真实。唯有真实,才有感动,这是荡涤人类心灵的泉水,洗去你久积的灵魂里尘埃污垢,露出你原本天然美好的易于感动的天性。人类需要感动,需要这样的优秀作品来触动我们或许已经部分麻木的心灵,我们需要真实有力的好作品,需要以高尚美好的感情来驱赶灵魂里黑暗丑陋的魔鬼。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评论家李炳银在“序言”中写得非常好——“真正的文学,是精神文明信仰的追求,是时代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记录者和推动者。促进文明的发展,弘扬点赞高尚的精神情感和行为,永远会比不断的喟叹苦难与哀伤更加的重要和需要。”
这正是文学创作的意义所在啊!

        《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给了我“真正的阅读”与“有营养的阅读”。它从如此的高度,净化了我的灵魂,唤起了一个不问世事的女子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对于我,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第四极》这本书,必将影响到我今后的阅读选择和创作方向。一个作家,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人物形象推动社会前进,这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责任。我愿意追求审美和崇高,我愿意让自己处于对美好高尚的事物的感动状态之中。人活着,是需要一点精神支撑的,需要确立一个明确正确的精神坐标的,那么《第四极》这本书的出现,可以给我、你带来正确的引导!
 
 
        作者简介:

        王彦平,网名:王谢堂前的燕子,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崑嵛》杂志签约作家。曾获得过岱山杯海洋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七夕爱情作品征文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