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缅怀与守望


【李犁《烹诗》节选】 超境篇:缅怀与守望
 
 
《海燕》主编李皓推荐语
 
近年来,诗人出身的李犁成为中国诗坛最为炙手可热的诗歌评论家。
他区别于学院派的教条、故纸堆和引经据典,他区别于草根评论家的无厘头、情绪化和无原则。
他的评论语言自成一家,一语中的,深入骨髓,诗化的表述堪称美文,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诗人们所追捧。
他的评述文字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对初学者有指导意义,对已经成名成家的诗人有醍醐灌顶的警醒、提携。

 
 
缅怀与守望
 
李犁/文
 
好诗人是一个对诗歌心怀敬畏的诗人。诗歌之于他们不单是一种文学样式,而是永远钟爱仰望甚至膜拜的女神。这让他们的写作变得谨慎严肃而纯粹。在他们的头上有一个标杆,他们在努力使自己的写作向它接近。向上,再向上,直到脱离平俗混杂的庸常生活,进入到一个没有尘埃又听不见杂音的纯净又宁静的境地。这是他们追求的诗歌高度,也是诗人人格的焕发。诗人通过写作让自己人生诗歌化,也把诗歌融化在自己的人格里。这是一个理想的人生,也是一个真实的诗歌大梦,诗人们为此努力着,这使他们的写作充满了英雄色彩和道义关怀!
 
所以我们在这样的诗歌里读到一种追索和追忆。追索是对理想和真理的探寻,以及对不理想现实的诘问和思考;追忆是对被时光掩盖的那些美好品质和思想的缅怀和守望。前者追求思想和力量,像铁,沉实黝黑,这是思考的形状,理性的结果;后者清澈微明,草色,像春天山坡上发出的草芽,这是感觉和感性自然呈现的结果。我个人比较偏重后者。因为我喜欢不由自主的东西,没有什么比自然更美。这也能显现人天性的魅力,从中可以看出人心智的神奇和深奥。
 
但不论哪一种写作,都需要诗人写作时精神集中,似乎要把身心全部与诗歌融合,让读者分不清是写看见的景物还是自己的心灵,譬如这首《白雪君临大地》:“白雪君临大地/爱情抵达内心//无数只白色的蝴蝶/在节日的天空翻飞/而你说/我只看见两只/一只在你的心里/一只在我的心里……”
 
白雪,爱情,诗歌。三者至真至纯至美,融为一体。这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是诗歌中的最高境界,它指主体与客体弥合,情思意融为一体。这说明作者是一个对诗歌沉醉的人,他的心灵肯定比雪花更透明更美,不然他就不会在一场平常的飘雪中发现诗意和美。而且从中可见诗人对诗歌始终保持着一种敬仰和期待。像对待理想,虔诚而执着,渴望走近但绝不亵玩。
 
这一切源于爱。热爱点燃激情,激情让诗人把自己变成一团火,让诗人不顾一切去爱人类爱万物爱艺术。而爱和激情又让诗人产生不可遏止的创造力,让诗人在那些冷漠的事与物上敲出诗意来,让诗人在那些平凡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所以不论是四季的转换,还是亲人的重逢,抑或是一场细雨,几只闯入视野的动物,诗人都从中看见美,并将他们引入诗歌。
 
能否遇见诗,关键是你心里有没有诗。而一个随时能遇见诗和美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一个干净没有灰尘的人,也只有纯净和宁静的心灵才能保持对事物的灵敏度和敏锐力。而且诗人通过写诗不断地净化灵魂,这无疑是对心灵的一种保护和滋养。敏感的心让他们的写作充满激情,而诗歌又使他们的心灵纯洁和美好。这种相互促进的过程,让诗歌变得更纯粹更锋利。譬如这首《羊群经过城市》:“一群羊/在秋日的午后穿过大街/把乡村最后的气息/留给城市……其实羊群/只是这个城市的偶然过客/身怀城市疾病的我们/无意挽留/只是在羊群走过的地方/久久不能离开”。
 
我们没法断定这是诗人看见羊群后的即时写作,还是追忆往事中的一幕情景。但是诗人能够把这群衣衫褴褛的羊队伍引进诗歌,并上升到对都市和时代的关怀,显然需要一个诗人敏锐的眼睛和厚重的思想。好的诗歌乃至文学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思想是诗歌的灵魂。这首诗歌的价值在于反省。羊代表着人和世界最初的原始的那些品质,譬如真、善、温良和朴实。那么我们这些被都市异化忘记了来路的人群,粘了满身的铅华还保留多少最初的真诚纯洁和朴素呢?因此这首诗歌就不是简单的追忆和怀旧,而是一把鞭子,抽在我们的灵魂上,让我们警醒和清醒。
 
一个好诗人需要对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关心。这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胸怀。诗人对诗歌的敬仰和热爱不只是个人的偏好,更是一种信仰。而最高的信仰不是自我的救赎,而是对大多数人的启蒙乃至于拯救。诚如《草地•白马》写得这样:“一匹白马/孤独地站在草地上/不吃草 也不奔跑/只静静地祈望着什么/草原 少女/或者驭手//这小小的草地…… 为什么只轻轻一瞥/就再也无法从心底/拂去你的目光/冷艳 高贵/洞穿……一匹白马站在草地上/等待花朵/踏花归去之前/谁的缰绳在把你羁绊/最后的王子/走不出自己的影子/就永远别想成为诗人”。
 
走不出自己的影子,就永远别想成为诗人!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诗人敞开胸怀的一种方式,或者是诗人给自己写作设定的方向和坐标。这也是对所有诗人的一种鞭策。但是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我一直被诗歌中的气息笼罩着,这气息让人有点伤感有点孤独还有点骄傲和牛逼。这被作者称之为“孤独的王子,永恒的王子,最后的王子”的白马总得象征点什么?——青春爱情真理,还有宁可碎骨也绝不堕入凡尘的凛然和纯粹?!
 
但我觉得这白马更应该是诗歌,是诗歌在当下的境遇和永远让人仰望的品质和姿势。即孤独又永恒,即使无边的冷寂也无法遮蔽它的沉香和高贵。而追求她的诗人就是这个时代最后的王子和骑士。
 
诗人就是这样的王子,他们对诗歌无怨无悔地追求正是诗人对这种境界的慧悟和接近,诗歌是他们的精神出口和人生信仰,是他们灵魂质量真实地显现和人格魅力的全面曝光。在与诗歌相近相融的过程中,诗人的心灵也因此变得和诗歌一样博大、柔软、淡泊和干净。所以不论诗人遭遇到多少伤害和打击,在他们耸立于红尘之上的灵魂里始终“相信激情  相信诗歌  相信  爱”。
 
(文中诗歌引自李皓的诗集)

 
 
有想了解全书内容者,请登录淘宝,搜索此书即可购买,定价39元,网购27.30元(含邮费)。


 
李犁简介:
 
父母起的名字是李玉生。辽宁人。就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美学研究生班。上世纪八十年开始写作诗歌和评论。2008年重新写作,评论多于诗歌。出版诗集《大风》《黑罂粟》《一座村庄的二十四首歌》,文学评论集《烹诗》《拒绝永恒》,诗人研究集《天堂无门——世界自杀诗人的心理分析》;有若干诗歌与评论获奖。为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辽宁新诗学会副会长。


 
作者:李犁
来源:文学大连
本期编辑:刘佩劼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E5NjAxMQ==&mid=2652907542&idx=2&sn=e847918f05cd48bcc3c0e2bff53b1c93&chksm=800d7b52b77af24405e507db6aae2517b2922554f8cf36120fb553b93c33b6bf095bd4f3c7de&mpshare=1&scene=1&srcid=0912gyM3Cy1nSfBJxkchAqII&pass_ticket=3xj8cIcGc5A6x4XiwEvdCWnWlDCaZeT0uf%2Bq0%2BU4zGP76B7NJCqgb%2B1vV3qAKwrB#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