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发星:30年来四川诗潮史纲

 
《存在》诗刊‖发星:四川,中国诗歌发动机
——30年来四川诗潮史纲 (末定稿)

 
 
发星
 
简介
发星,60年代人,彝族,四川大型民刊《独立》《彝风》主编,在《诗刊》《星星》《诗歌报》《蓝》《新大陆》等发表作品。有诗入选《中间代诗全集》《中国民间诗人20家》等。编辑出版有《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大凉山彝族年轻一代诗人15家》、《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等。倡导建构“地域诗歌写作”。重要作品有《“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群”论》《四川民间诗歌运动简史》《地域诗歌写作诗学论纲》等。
 

       
  四川,中国诗歌发动机
  ——30年来四川诗潮史纲   
 
  文/  发 星
 
  一、发动机之主要部件
 
  1、80年代:
 
  A、
 
  1985年7月创办于成都的民刊《中国当代实验诗歌》(扬顺礼、雷鸣雏,编委:李亚伟、陈乐陵、何小竹、陈代续等编辑),1985年6月创办于重庆的《大学生诗报》(尚仲敏、燕晓冬主篇)为标志,中国现代诗潮中心由北京转移到四川,以这两种民刊上代表文本:A、《中国当代实验诗歌》——“源头与鸟”(栏目):廖亦武《巨匠》(上部)、江河《悬棺》(第三章)、周伦佑《狼谷》(组诗之三)、石光华《结束之遁》(组诗选章六首)、宋渠、宋炜《人碑》、杨远宏《极光》、杨然《走出黑洞》。“草神之舞”(栏目):李亚伟《老张和遮天蔽日的爱情》《苏东坡和他的朋友》《生活》《星期天》《女友》《妻子》、何小竹《巴国王》(组诗)。“后现代风景”(栏目):万夏《袅王》(选章)、张枣《何人斯》《四个四季-春歌》《四个四季-夏歌》、柏桦《光荣的夏天》《下午》《秋天》、郭力家《纤维》(外一首)、杨黎《十二个时刻和一声轻轻的尖叫》、胡冬《朋友们》、马松《我们流浪汉》。B、《大学生诗报》:尚仲敏《关于大学生诗报的出版及其它》《卡尔马克思》,燕晓冬《第101首诗》,于坚《作品39号》等,引发第三代诗歌初潮,此前1985年1月创办于成都的民刊《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主编:万夏,副主编:杨黎、赵野)仍以崇尊“朦胧诗群体”为膽,但四川诗人先锋姿态己露,以此期民刊上的代表文本:“亚洲铜”(专栏):江河《悬棺》。廖亦武《情侣》、石光华《呓鹰》、宋渠、宋炜《静和》、黎正华《卧佛》、牛波《东皇太一》、周伦佑《带猫头鹰的男人》、“第三代人诗会”:杨黎《怪客》《中午》、张枣《苹果树林》《深秋的故事》《十月之水》、张小波《冰大板》、赵野《夏之河》(选章)、马松《咖啡馆》《生日》、胡冬《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女人》、李亚伟《我是中国》《硬汉们》、万夏《黥妇》、郭力家《遗嘱》。“女诗人”(栏目):翟永明《女人》(选章《预感》《七月》)、刘涛《影子》《裂钟》《黑风衣》、李瑶《生命树》《失恋》“夏之海”(栏目):柏桦《震颤》《悬崖》《表达》、钟鸣《进入》《反射》、孙文波《钟,敲过下午七点》“诗窗”(栏目):《整体主义与诗人》,《莽汉主义诗歌》等为证。在《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之前的1983年1月,由“成都市大学生诗歌艺术联合会”创办的《第三代人》第一次历史上为“第三代”命名,《第三代人》具有历史命名意义,但其文本还不具备开一个时代的先锋语势与探索创造。
 
  B、 
 
  1986-1988年,以民刊《汉诗:二十世纪编年史,1986》《汉诗:二十世纪编年史,1987-1987》(主编人:万夏、石光华、刘太亨、宋渠、宋炜、张渝。执行编辑:宋炜、刘太亨;《非非》(1-4期)(主编:周伦佑,副主编:蓝马、杨黎、尚仲敏等);《巴蜀现代诗群》(主编人:廖亦武。特约编辑:何小竹、周忠陵。美术编辑:梁益君);《女子诗报》等的创办与持续推动,以及上面许多探索的文本与理论,横空出世,就在中国诗界引起巨大争议与影响,而由此形成的“莽汉”“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非非主义”“四川七君”“大学生诗派”“女性诗歌集团”等在“1986现代诗大展”(《深圳青年报》《诗歌报》)“中国诗坛1989实验诗集团显示”(《诗歌报》)上集体亮相,更是将这种巨大影响推到了又一个更高的层次与平台,同时也是以四川诗人为代表的“第三代诗歌大潮”在全国的泛滥的高潮时期。可以说,1985年后,现代诗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四川,其实是“朦胧诗潮”的死亡到“第三代诗歌”诞生的一个自然诗歌生态发生学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在《中国当代实验诗歌》《大学生诗报》这两个伟大的民刊上,后来的多个四川群体,由此分流,但在“第三代诗歌”这个大潮中合融,形成不同个性的诗歌美学探索,他们的文本与理论都是中国现代诗歌上巨大的创造,至今无法超越,成了80年代特殊时期的艺术奇葩 。更有甚者,如“《汉诗》群体”,以及后来分流的“整体主义”及“新传统主义”则在中国传统汉风的现代创造上走上一条风险刀锋之路,可以说在百年现代诗潮中,他们重造汉风的激情与勇气,30多年后依然让人敬佩与值得学习,向这一时期的经典文本致敬!
 
  C、
 
     1986——1988诗歌经典文本:“莽汉”(李亚伟《中文系》,马松《无题》,万夏《青油灯》,二毛《女朋友》《他和烤鸡》,胡玉《决斗》等)。“整体主义”(宋渠、宋炜《下南道》《大日是》,石光华《梅花三弄》等)。“新传统主义”(廖亦武《三城》,欧阳江河《天鹅之死》《公开的独白》。“非非主义”(杨黎《对话》《撤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周伦佑《第二道假门》《鱼形花瓶》《远足》,蓝马《水银张开的夜晚》《茶道》《音色》,何小竹《梦见苹果和鱼的安》《菖蒲》《鸡毛》,吉木狼格《出门》等)。
 
  D、
 
  1986——1988理论经典文本:周伦佑《变构:当代艺术启示录》《第三代诗论》、蓝马《前文化导言》《前文化系列还原文谱》、周伦佑、蓝马《非非主义诗歌方法》、廖亦武《艺术札记两篇--关于{死城}》、李亚伟《莽汉手段》、巴铁《巴蜀现代诗群》、欧阳江河《西尔维亚,普拉斯与死亡玄说》《关于现代诗的随想》、肖开愚《我房前的简单石径》《中国第二诗界》、宋渠宋炜《导书》{《作为生命存在的诗歌》-意图:1985}、石光华{《东方的抽象,导言》--提要:整体原则}《整体主义缘起》、何小竹《蛮鱼之路》、杨黎《穿越地狱的火车-论第三代人诗歌运动(1980-1985)》、《先锋诗歌四人谈》(巴铁、李亚伟、廖亦武、苟明军)、敬晓冬《突破白天进入黑夜》、尚仲敏《内心的言辞》、雨田《骚动的巴蜀现代诗群》《死去的中国诗人》等等,这些特定时代的天才们的理论文字如其诗歌一般井喷式的爆发奔驰,形成四川诗人在诗歌与文论上两座黄金之塔,这些焰火烧燃的文字有上百万之多,光是一个《非非》的四期,相关文论就有数十万,还有“《汉诗》群体”,更是文论汪洋;这是中国与世界诗歌史上从来没有的,自80年代以来的出版整理没有完全呈现川人80年代的诗歌与文论,这是一座诗歌巨矿,等待诗歌献身者们开挖。同时,在边缘之地的大凉山,在产生了《非非》的周伦佑、蓝马、吉木狼格等诗人的同时,也产生一个世界上独有的以女子写女子编专发女子现代诗的《女子诗报》(晓音主编)为主体的“女性诗歌集团”,这些都是80年代才有的诗歌胜景,他们都是中国诗歌风潮车轮上不可或缺的真正的原创的发动机,引领着全国的诗歌流向与运动焰火的腾升与熄灭。
 
  2、90年代:
 
  A, 前期:1990-1995。
 
  1989年是个历史的分水岭,但在先锋诗探索上,诗人用黑石般的诗及民刊回应了黑暗时代的空洞与无义,1990-1995年,“非非势力”分成四股办了四种不同朝向的民刊,这是非非及四川现代诗的迷神之光,一是1990-1991年,杨黎、尚仲敏、蓝马等组稿编辑印出《非非作品集》二辑,二是1990年8月,由海灵主编的《海灵诗报》,三是1991-1992年,谢崇明主编、周凤鸣等助编的《21世纪中国现代诗人》,三是1992年,周伦佑第一次复刊《非非》并提出“红色写作”。《21世纪中国现代诗人》面向全国先锋诗人,对于因1989年事后全国诗潮的沉陷,《21世纪中国现代诗人》起到了当时团结与继续推动中国先锋诗歌的重要连接作用,并已证明在80年代《非非》这个先锋溶炉中出来的诗人都具有审时夺势的诗歌先锋承担性与独立性,如后来影响极大的所谓“民间写作大咖”于坚的作品《作品105号》《给小杏的诗》就发在第一期上,“中国口语大咖”伊沙,其代表作《饿死诗人》《墓志铭》《结结巴巴》等就作为出道之作发在刊物第二期上,还有梁晓明、南野、肖沉、洪烛、扬春光、张修林、汪抒、非亚、岩鹰、于贞志、扬然等(这个名单很长)先锋诗人的作品都发在上面,足见该刊的编辑水平与先锋探索性是当时全国可说最前沿的,而1992年周伦佑复刊的《非非》,更是具有整合全国最先锋势力的文本与理论的集大成者,这里只将此期发表的部份诗人及评论家名单写在这里:叶舟、陈超、梁晓明、南野、刘翔、邱正伦、扬远宏、欧阳江河、于坚、周伦佑、王小妮、翟永明、海男、唐亚平、芒克、杨炼、唐晓渡、西川、耿占春、王家新、邹静之、雨田、伊沙、潘维等,《刀锋二十首》《致敬》等经典作品在上面闪光,就只有周伦佑的编辑雄才,才能将这些中国诗人的重要者们尽聚《非非》。
 
  还有就是1989年至1992年,民刊《阆苑》及《名城文学》(李文明主编,袁勇执编,编委:朱杰,鲜知知),在报纸的自由之焰上将中国先锋诗歌激情撕裂开来,“中国1991年组诗、长诗、诗剧大展专辑”(蓝马长诗《需要我为你安眠时》、马永波长诗《献给父亲的挽歌》、哑石长诗《发言:流水和石头》、冉云飞长诗《献给纳尔逊,曼德拉》、雨田长诗《麦地》、杨然长诗《夜之瞳》、伊沙诗选《饿死诗人》等7首等),历史上第一次在海子、骆一禾死后在民刊上作的两人最有份量的纪念专号:雨田回忆史文《死去的中国诗人》,袁勇《完成生命、超越语言--读海子、骆一禾诗及其它》,以及海与骆的代表诗歌互刊(海子《太阳》{诗剧选章},骆一禾《玖瑰的中心》等),以及张修林重要文论《指向文化本身--评尚仲敏兼谈第三代诗歌》、叶橹文论《诗追求什么》、程光炜文论《陈述呈现世界》等,1992-1994年,袁勇策划,文康、冉云飞、朱杰、邱正伦、张修林、哑石等编委的民刊《诗研究》《诗歌创作与研究》出刊,延续着《阆苑》《名城文学》的先锋姿态,除刊发编委成员作品外,伊沙、马永波的作品大量刊发,这说明袁勇的编辑慧才与诗歌理想主义的互融的完美与动人,以上这些足以说明当时四川诗歌及其民刊,还是中国先锋诗歌的重镇中心,可说是许多诗人心中的“圣地”。可以说,像于坚、伊沙,马永波等这些当下最有地位与影响的诗人,在90年代的四川有重要影响的几个民刊上都发表有大量作品,那是他们写作过程中,出道之初重要的提升点与帮助者,他们应向四川这些民刊及编辑者们深深敬意,并在其诗歌回忆史文中作为重点提及,如果他们遮掩历史,或切断历史,那这诗人的份量就出现了偏离与空幻,这是光阴者说的,四川诗人的胸怀如盆地一样宽远无垠,容天下英才雄才。
 
  B、后期:1995-1999。
 
  这一时期主要以民刊《诗镜》《终点》《知识份子》为代表在全国影响最大,而1997年以书型印刷方式出刊的《存在》诗刊已显丰厚的锐力(1994年以电脑打印、复印本方式创刊。主要同仁:陶春、刘泽球、谢银恩、索瓦、梁珩、吴新川)。《诗镜》是《锋刃》(湖南)《诗研究》(四川)两个民刊的合刊,也只有四川诗人具有这种将两个省份的刊物及诗人合在一起的团结精神,想起2003-2004年,我与贵州诗人梦亦非两人将各自的两个民刊合办为《独立,零点》出了两期,开创了《独立》最灿烂的篇章之一,两期,怪啊,《诗镜》也是两期,《诗镜》当时是孙文、吕叶、袁勇、哑石、史幼波等诗人的聚力,这本刊物让哑石、史幼波、蒋浩、孙磊等诗人成名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1997-1999年世纪末,这本民刊是除福建道辉主编的《诗丛刊》之外最有先锋性与整合性的大成者。范倍主编的《终点》1999年第三期是个高度,刊发了安琪、小海、马永波、欧阳昱、黄梁等有名诗人、评论家的作品。《知识份子》是老威主编的一个介入性与诗性等结合的一个综合民刊,办了两期后停办,但其厚重的历史与政治思想命运关切等份量,除了诗歌史外,应在思想史上写下重沉一笔,它是特殊时代的一个介入与探索思想社会问题的重镇,虽然它出现只有很短的两年时间,是世纪末年轮大换转机时的一次诗性自由拚杀,虽然充满悲怆,其义就是眼泪深处回响的盐铜之鸣;老威的长文《黑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地下文学野史》及哈维尔、威塞尔、唐晓渡、徐敬亚、马永波、冉云飞、周忠陵、雨田、汪建辉、蒋浩、陈勇、苟明军等这些作者名单,足以说明这本民刊的某种特珠的探索性。
 
  3、新世纪17年(2000-2017):
 
   17年的四川诗潮首以连续创办20年以上的四川三大民刊《非非》《存在》《独立》为代表,三大民刊皆有流派(群体)性质,在国内影响极大,《非非》第二次复刊,首倡“体制外写作”与“介入写作”,它集合当下最有先锋性与冲绝性的诗人群体形成后非非黄金时代(周伦佑、孟原、蒋蓝、陈亚平、陈小蘩、龚盖雄、雨田、童若雯、袁勇、邱正伦、董辑、蒋晓韵、梁雪波等),周伦佑主编的《非非》30年不断裂的诗歌先锋探索前沿品质及民刊创办的坚忍精神,在国内外皆属绝世而超拔。《存在》在“存在三雄”陶春、刘泽球、谢银恩的合作下,已持续创办23年,已形成独异的“存在诗学”及其群体(田一坡、索瓦、梁珩、曾令勇、吴新川、胡马、张卫东、朱杰、李龙炳、华末眠、陈建等),另《存在》“新世纪十年巴渝诗歌大展”等专辑的推出,显示延续80年代诗歌交流整合精神的前膽性。
 
   2015年,陶春建立微信平台,先知先觉切入现代信息传谋,使四川诗歌在现代科技上延脉生花,开出一代胜景。发星主编的《独立》身处大凉山偏地,虎视中心,20年来已形成“地域诗歌写作群体”(梦亦非、湄子、黄漠沙、郑小琼、阿索拉毅、鲁娟、麦吉作体、吉克布、西域、孙守宏、高亚斌、苏文健、黑惹子喊、西雅、嗄足斯马、比曲积布、孟晓雨、马海阿晶嫫、吉木里呷、吉克喜珍、吉布日洛等)及“少数族裔现代汉诗平台”,“中国民间诗歌运动史料整理平台”等。同年,诗人易杉主编、创刊的《圭臬》,作为一个52岁的民间诗者结晶的诗歌理想,三期《圭臬》已足以使其成为当下四川一份实力民刊,令人拭目以待。另外,民刊《芙蓉锦江》《终点》《屏风》《元写作》《诗边地》《人行道》《此岸》《灵》《飞鹰》《或者》《零度》《圭臬》《四川诗歌》等在三刊之外多角度多层次的创办(还有《诗歌阅读》、《诗歌风赏》等多个微信平台),显示民刊与诗歌的不同自由性与丰富性,它们形成17年四川诗歌潮流的灿烂群星,这种民刊及诗歌的先锋性及诗歌群众的密集性,当下只有四川,唯有四川,能配称“诗歌发动机”与“诗歌首都”美名。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3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川诗歌地理》(主编:李永才。执行主编:陶春、易杉。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碧碧、发星、胡马、金指尖、刘泽球、李永才、李龙炳、彭毅、凸凹、陶春、王学东、向以鲜、谢银恩、易杉)一书,主要由李永才、陶春联络敲定运作民间资源(资本)来整合四川诗歌,显示一种胸怀的大局,这本地理是川人抛给诗界的又一炸弹;而正在编辑审理中,即将面世的《2007——2017中国诗歌版图》(名誉主编:尚仲敏。主编:李永才。副主编:刘泽球。执行主编:陶春、易杉。编委(排名不分先后):尚仲敏、李永才、陶春、发星、易杉、李龙炳、凸凹、蒲小林、金指尖、刘泽球、向以鲜、周瑟瑟、赵卫峰、谭克修),则将中国诗歌编辑话语权向四川转移,这一切莫不是四川诗歌作为中国诗歌重镇地位的吸引与证明的有关力证,这就像30多年前在民刊《中国当代实验诗歌》上,诗歌中心由北京到四川的转移,这种神遇又一次降临川地,诗之幸也。
 
  二、形成发动机重要部件之地理因素:
 
  1、 大西南地界上纵横着亚欧板快与印度洋板快相撞后形成的横断山脉山系,这些山系雄峙、纵横、交错、延亘,藏灵隐魂,数千年来,是华夏亡朝遗民,以及各种源根文化的存留之地,边缘、边地、亡族、少数族裔、发配、移民、逃亡等社会与历史因素,形成其文化特质上的动运、跃奔、激情、野性、大气、抱团、聚集、义侠等精神品质,就是这些精神品质,使其在百年现代诗史的后半个世纪的80年代,遇机了时代的浪潮,以自办的民间诗刊为依托平台,涌现了多股集中的影响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与进程的民间现代诗歌潮流。
 
  2、 川蜀地处边缘,远离中心,天府之国,独特地理气候形成物产的丰富,可依此独立成王,挑战中心。
 
  3、 大凉山、阿坝、甘孜三州有两个远离中心的边缘,一是地理上的,二是族群上的,所以他们的挑战应更纯粹而冲绝,自身的原族的纯粹个性的文化原色力量在其语言中黑色跳荡(“彝族现代汉语诗群”与“藏族汉语诗群”)。4、成都周边地处盆地,如一元(圆)始之处,又如一嵌进西南大地之巨阳,此阳富积烈火量能,宽宽伸延蜀地物产丰茂,又湿湿滋女之肤皮春嫩,夏日炎炎,如磨火焰之阵,久积阳量,一旦有裂奔之机便洋洋冲奔豪迈不挡,盐铁汗铜这些灵鸟便高飞天空,形成巨阵,此川人之宏气。另边缘三州,有原族野旷,依山依水,另存荡风,与平地联结混血,依然野钢硬硬,为中国少数族裔代表诗系,如西昌,多种文化汇集,独特西昌文化,侠、野、豪、文皆有源根,共结一树,灿烂众芳。
 
  二、形成发动机重要部件之历史、传统因素:
 
  1、 汉文化传统文脉延传:自汉朝伊始,中原战乱,汉风西流,汉迹存积,移民文化在儒道佛等文化的交混中,形成众峰独立众融的生存态势,如:北宋时二程入蜀时,正是三十六、七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周敦颐也入川行迹,在四川南充蓬安游学访友。其它儒道佛等皆有大师行迹在蜀内闪亮,所以在南宋在浙江亡灭时,汉脉主流支柱在蜀内存根,三苏的崛起就是明证。二程入蜀是融合三教,后民国抗战西迁,同样在国难时读书人不忘整合传统文化,这些历史存迹印于石岩光阴,所以后人一定沐湿骨吸,入血入魂,我们就不难理解八十年代“《汉诗》群体”的复活古脉之志了,因为只有诗歌这种自由灵性的方式在一定的语言中将历史浓缩并精化,最后成为神异之鸟,飞在精神天空,唤醒你的根魂之园中落满月迹与原石的落叶,这是世间的致美雪纯。
 
  2、 古诗脉:({汉朝}卓文君、司马相如当泸酒诗——扬雄汉赋——{唐}李白、杜甫双星诗迹——{北宋}三苏崛起——{明}扬慎——(晚清}尊经书院。
 
  3、 民国诗脉:川人叶伯和在胡适之前就已开始新诗写作并1920年5月印行诗集《诗歌集》——川人王光祈、周太玄、曾琦等1919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会”——川人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等在上海成立“浅草社”- 1921郭沫若出版《女神》——何其芳《汉园集》《预言》《夜歌》——“清华三杰”之曹葆华《寄诗魂》《灵焰》等--抗战伊始,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全国大批文人西迁,造成川内文气流交冲撞繁荣,这种文脉一直到抗战后一直在民间延传流香,如诗人覃子豪、商禽等皆在这一时期得到初磨,后在台湾得已诗盛中天。(二、三部份资料引用王学东兄文史《四川:百年中国新诗的“半壁江山”》,在此致谢)
 
  三、形成发动机重要部件之主流当下因素:
 
  1、 建国后,入川的诗人雁翼、顾工、孙静轩、高平等,与川内诗人傅仇、梁上泉、高缨、张永枚、杨星火、陈犀、唐大同、陆棨、张继楼、扬山等形成一个“巴蜀诗人群”,1957年,《星星》创刊,作为中国两大诗刊之一发生影响。
 
  2、 80年代时期,流沙河主持的《星星》与现代诗潮合融发展,在主流上积极推动诗歌运动(《台湾诗人12家》出版及“朦胧诗人”入川记等)。
 
  3、 2004年,梁平执编的的《星星》举办“21世纪中国诗歌大展”,这是继“1986现代主义诗群大展”后,时融18年,川人川刊的又一次借助主流公开诗歌平台进行整合激荡中国诗歌的雄心壮志。
 
  4、 2017年,两大国际诗歌节的成功举办:大凉山走出的诗人吉狄马加2007创办两年一屇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迅速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第七大诗歌节”,2016年6年,他在故乡大凉山(西昌)创办“西昌南方之路国际诗歌周”,沿用“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模式与资源。2017年9月,由梁平主持的“成都国际诗歌周”在成都成功举办,10月,由吉狄马加主持的“西昌南方之路国际诗歌周”又将举办第二届,两大国际诗歌节在一个省举办,这是百年诗歌史与世界诗歌史上没有的现象,这再一次证明川人创造诗歌宏志的雄心,以及国际间交流的重要性,不久的将来,川人将创造国际诗歌重镇之一:成都与西昌,这就像伟大80年代,这两个地方是那时的诗歌重镇一样,重新获得诗歌生命的创造与腾升。
 
  四、发动机之重要部件之民间不断诗脉及民刊精神的形成与传承:
 
  民间不断诗脉:60年代:1965年---成都地下诗“野草群落”就已活动,并手抄诗集传播--60年代后期,在攀西地区,周伦佑的诗以化名传抄传播----70年代:初、中期,周伦佑、周伦佐、王世刚(蓝马)、黄果天、王宁等形成“西昌地下沙龙群落”----80年代:《第三代人》《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中国当代实验诗歌》《非非》《汉诗:二十世纪编年史1986-1988》《巴蜀现代诗群》《女子诗报》等---90年代:《非非稿件集》《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非非》《阆苑》《名城文学》《诗境》《知识份子》《终点》等--新世纪17年:《非非》《存在》《独立》《芙蓉锦江》《在成都》《人行道》《元写作》《屏风》《圭臬》《此岸》《飞鹰》《大地》《零度》《或许》等,这是一根52年的自由诗歌坚硬如铁的精神之魂线。49以后以“四大现代诗地下发源地”:“北京、上海、贵州、四川”。只有四川是唯一没有断脉的发源地,四川没有断脉的一个重要人物之一就是周伦佑,他近50年来一直没有没有停止激进先锋写作,而在他发源的大凉山,他离开到成都后的二十年,发星主编的《独立》延续着民刊的血脉,这些都是天意自成的东西,同时也是历史风云际会的必然与偶然机锋,除大凉山外,“成都与内江”成了另两个重要的民刊发源大本营。当下,“大凉山(西昌)、成都、内江·德阳”构成四川民刊的重镇,特别是《非非》作为30年来国内国际先锋、激进、反主流标杠民刊,30年影响着众多民刊及诗人群体。
 
  综述,当下四川形成几大传统重要诗脉:A、民刊诗脉的不断诗脉。B、挑战中心、传统的不断诗脉。C、边缘虎视传统的不断诗脉(藏、彝)。D、《中国诗歌版图》--中国现代诗编辑中心之一的转移、形成。另外,几大重镇的形成:A、国际诗会重镇(成都、西昌),B、民刊重镇{成都——内江·德阳——大凉山(西昌)},C、当下实力诗人重镇(四川),D、彝族汉诗重镇{大凉山(西昌)}、F、藏族汉诗重镇(阿坝、甘孜)。以上都是唯四川独有,只四川独有,他们构成多层次多混血的诗歌潮浪,使四川这个巨大而充血的发动机永远响鸣在中国现代诗高亢而透明的蓝色天空。(待修订)
                               
  2017.9.21-25,大凉山普格县双乳山下
 
  (谢谢拉玛佐伊兄弟来交流得灵整合,谢谢! )

 

作者:发星
来源:存在诗刊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Y4NDAwNw==&mid=2652152640&idx=1&sn=024c4ea095b307ec687c5bfc7a49fc89&chksm=8b6dde48bc1a575e518a70b95bd501a0ffb3f5cfe7442f51abd263a064a2b53fe3b569abb031&scene=0&pass_ticket=G2vw4gN%2BFKVOITT3p5r%2FflFA6M92QJDFRQOkOMfnhMXfvlZV8QHCjBySB5o74ccZ#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