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 ——毛梦溪音乐专辑《我们在这里》欣


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
——毛梦溪音乐专辑《我们在这里》欣赏
 
  作者:朱玲
 

  所谓诗人,就是能够察于甚微而敏于极处,从平常的生活里发现异质,从事物的表象与内核或者从与之交集的土壤里发现特殊的光源,发现美,并且为这种发现提供语言。
 
  多愁善感是诗人的共性,因此诗在携带着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生活因素的同时,也携带着诗人自身的眼界、悟性、品格与精神情怀。真正的诗人,都具有悲悯之心,有着无限的向上、向善、向美的品质和情怀。诗在诗人的灵魂之中闪电一般的形成,向世俗劈开一道裂缝,某些光源,就不自觉地破壁而出,并散发能量。这种能量能让瞬间成为永恒。
 
  身份不俗、文学造诣颇深的毛梦溪,当然也不例外。他生在依山傍水的湖南山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贵州毕节市的市长助理兼金沙县的县委常委、副县长,现任民进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无疑,他热爱着那一片生养自己的湖南乡土,热爱那一片曾让自己投入身心的乌蒙大地,也热爱着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大量的诗与歌,都是写乡音乡情,写在触动灵魂的每一次不期而遇和不胜荣幸。相遇,热爱,感恩,悲悯,就是他诗意的源泉,写作的原动力。
 
   毛梦溪不但博古通今,精于文理,文字底蕴丰厚,而且对诗书画颇有偏爱,因此字里行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些许痕迹。集诗书画于一体,糅古典与现代诗风于一脉的诗词格调,雄浑又清奇,高贵又洗练,典雅而绚丽,柔曼且自然。颇能观古今于须臾,挫万物于片言。
 
  《我们在这里》,我们在哪里
 
   心儿在支嘎阿鲁,精彩演绎明天的憧憬;青春在花海鹤乡,尽情放飞燃烧的激情。我们在这里,我们在这里,在乌蒙大地,金山玉水地穿行……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胜荣幸。我们在这里,或许只是清风一缕,但真心已在,在乌蒙大地砥砺前行。
 
  这些带着哲学视野与生活气息的诗句,来自毛梦溪的“同心工程”之歌《我们在这里》。这首歌曲,词曲优美独特,歌声婉转清脆,可谓空灵优美,堪比天籁。它是沉淀在心底的声音,充满一种发自内心的豪情与博爱。
 
  “‘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胜荣幸。’能听上这样词曲优美的歌声,我感到不胜荣幸!”,“好美的意境,词曲十分优美,太好听了。”“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动人旋律。”“沉淀在心底的歌声。”“这歌写的充满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情与博爱”……《我们在这里》传到网上,诸如此类的短评不绝于耳,不久便有了一百余万听众。贵州诗人张开云不无感慨地说:“感动人心的歌,只有自己亲临体会,才能从血液中流出……”
 
  《我们在这里》是从凯里到金沙几小时一路放歌,是唱着《我们在这里》在乌蒙大地青山绿水间穿行,甚至去世前还在为他所帮扶的乡镇筹办音乐会的已故音乐人郑建安老师,留给我们最为珍贵的财富和最为动听的旋律。《我们在这里》在各种演出中都颇受欢迎。在凯里,在金沙,在贵阳的现场,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播放,还有2015年12月4日由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在庆祝民进70周年文艺晚会上的演唱,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年毕节人,一生毕节情。毛梦溪曾在毕节挂职一年,有“洞天湖地”“花海鹤乡”之称的毕节试验区已经融进了他的生命。当然,歌中的“我们”不仅仅是指他们这些挂职干部,更多的是指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号召下,以及以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前往试验区参与扶贫攻坚的人们。毛梦溪说:“我们必须为他们歌唱,唱出他们的大美心境。有了真心、有了真情留在那里,就一定会生根,就一定就会成长,就一定就会花开不断……”

  有人说,世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自我,二是自我所面对的一切。毛梦溪正是在自我的意识之中,触碰感觉自我,抑或社会生活,生命体系以及精神层面和人文情怀等诸方面带给自己的震撼和冲击力,并在这种感觉里提纯接近理性的东西。
 
  来到并生活在乌蒙大地,无疑是此生的不胜荣幸,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与自己有了必然联系。“或许我们只是流星一雨,但真情已在,在乌蒙大地上同心同行。”柔曼自然的语境表达,不仅呈现诗性高贵阔远的向度,而且彰显低调、深沉、淳朴、敦厚的文人品质,和扎根乌蒙,改变乌蒙的决心。这一刻起,也许毛梦溪在自我面对的一切之中,找到了生命的支点与发射点。他把身心放在乌蒙大地,随时准备发放出自身诗性的光和热。
 
  这样的路走到山外,还要有多久多长,祖祖辈辈都在渴望,幸福的生活与梦想。泥泞的山路,拖住了日子和希望谁不想改变摸样,找一个方向……我背条大路回故乡,再苦再累也要扛;我背条大路回故乡,让山里山外一个样。
 
  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底层劳动者心声的诗句,来自毛梦溪的公益歌曲《背条大路回故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贵州省织金县鸡场乡鸡坡村核桃寨的村民杨文学,带着儿子在贵阳当“背篼”(民工),并把自己在贵阳当了8年“背篼”换来的13万血汗钱全部用在家乡的修路上。他的事迹感动了亿万中国人......
 
  从生活深处挖掘诗意,毛梦溪以真诚、谦和、感恩、悲悯的心态观察世界,以一个低层人的心理反应作底片,让更多人看到了部分人生活的负重与朴实的高贵,也看到社会的某些不足,因此笔下的每一个字,都能成为底层劳动者最强烈的发声。体察、关爱、悲悯,不单单是个体问题,更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与共同品质。
 
  呈现即是让读者去觉醒的手段。通过具体的事物,给人们展现一个社会截面,从而得到更好的社会认知并产生社会效应,这也是毛梦溪的诗域扩张的一种潜在的、衍生的力量。
 
  《唤一声江南》,那叫一个美
 
  一支长篙乌篷轻漾,青山绿水绕过白墙,秦淮灯影唱一曲流觞,绿了柳岸醉了时光。一折纸扇吴歌深巷,晓楼烟雨剪影在窗,百转柔肠唤一声江南,惊了水乡醒了念想。
 
  “我烟雨依旧的江南,我绿意盎然的江南,淅淅沥沥深深浅浅,仍是我魂牵梦绕的模样。”《唤一声江南》,江南之美,美得纤尘不染,甚至美成一种禅。古往今来,那些文人墨客无不对江南产生无限眷恋。仿佛江南自身就具有多愁善感永不衰老的青春气息,带着缠绵幽怨的爱情因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提及江南,便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她湿漉漉的模样,想起有关于她的乌篷船、青石板、雨巷、油纸伞。
 
  有人说,写诗形同谈恋爱,起笔的那一刻,就已把自己融入其中,动了情的诗作才能给予人最好的感觉。毛梦溪既有成熟稳重的文人风范,也有多情浪漫的青春情怀。这首歌词,深深浅浅的几笔,就描出一个古意绵延、柔美多情的江南。
 
  “我烟雨依旧的江南,我绿意盎然的江南。”一个“我”字,缠绵悱恻,暗含多少爱?多少痴情?像写给谁的情书,有那种似是而非、若隐若现的感觉;让人看一眼心跳,再一眼沦陷……
 
  越曲抚不平一湖涟漪,袅袅的江南漫过苏堤,还有轻抹淡染的胭脂,梦一般的眼神顾盼流离。烟柳牵不住青石逶迤,婷婷的江南一袭罗衣,还有清香淡雅的茉莉,绸一样的身段随风飘逸。
 
  还有“嫣然春愁,乌篷依依,吴侬软语,打湿郎意……你这江南江南奇女子,婉约在唐风宋雨的诗词里。”(《江南奇女子》)毛梦溪笔下的场景,总是清晰又朦胧,似乎近在眼前,又恍若隔世。或浓或淡的文字线条,片段性的镜头穿插,立体而动感。
 
  就像我们都熟悉的歌曲《纤夫的爱》,闭上眼睛都能感觉那种活生生的画面来。而毛梦溪的着笔更趋于水墨色彩,不是把所有的境况写得密不透风、水泄不通,也不是过于直白,失去诗词本具有的含蓄性。而是,浓淡之间,情就显山露水。他更多的留白,留给想象,这样就使得自己的歌词具有浓郁诗意和浪漫情感的繁衍空间。
 
  不仅仅是提到的这些,其实毛梦溪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具有这种含蓄、优雅、缠绵、内敛、柔软的风韵与水墨色彩,就仿佛总有那么一双水汪汪的眼晴,看着你,还“说”着话,瞬间就掳走了你的心,让你倾倒在那片刻的凝视里。
 
  《十面青山》,青山依旧在
 
  一溪流水,十面青山,你逶迤在乌蒙和娄山山脉携手的地方。清水塘茶冷水河畔,你的容颜映现云水苍茫。眉间赤水,足下乌江,你行走在过去与未来时光相逢的路上。东汉遗韵回沙酒香,你的岁月雕刻世代梦想。
 
  这首《十面青山》寥寥120字,写尽了贵州省金沙县(原名打鼓新场)的天文地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笔锋一转:“且留心,慢回想,伟人当年,英明遥指打鼓新场……”就是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带出来的却是一场不小的风波------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期间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当年自遵义会议以来红军领导层在军事路线原则问题上的一次重大分歧。

  1935年3月10日,林彪发急电给军委,提出消灭驻守打鼓新场一个师的滇军。对这一建议,毛泽东坚决反对,但朱德认为可取。前敌司令部发生了分歧,毛泽东建议立即召集军委会议,张闻天同意并主持召开了20余人参加的会议。由于大家绝大多数主张进攻打鼓新场,并一致通过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决定。毛泽东为了顾全大局,还是连夜设法说服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缓发作战命令,于3月11日开会重新决定集中全力打击周浑元纵队以实现战略目标,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可能。这就是“打鼓新场风波”。
 
  “打鼓新场风波”虽然未能立刻统一红军领导层的认识,但随后鲁班场之战的失利,正是从反面证明了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就像一幅怀旧版的沧桑水墨,清晰又朦胧的把一轴浩大而沉重的历史拉开,推远,再拉近,再推远;就像一帧枯涩的书法,曲折而惊心动魄的烽火硝烟就在他落笔的轻重缓和之间,跌宕起伏,若隐若现;又似乎像一种无形剑,出于无声而有声,使于无形而有形,总可以扯着你的眼神心境,让你跟随境况而起伏不定。
 
再看毛梦溪笔下的娄山关:
 
  千峰万仞,雄词只须一阙。英雄落寞愈是壮怀激烈。漫道雄关,旗鼓重振,遍地狼烟,霜晨月下,那西风也是,真烈……娄山关,霜晨月,声豪迈,犹在耳,看今朝繁华盛世风生水起,娄山关上,已焕然一轮,新月。 
 
  毛梦溪最擅长的是那种婉约、缠绵、淳朴、自然的风格,但写起壮怀激烈的沙场场面来,如此令人刮目。当一段历史或浓或淡,断断续续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种时代感、距离感、沧桑感、紧迫感就突兀嶙峋。就像岳飞的《满江红》激越中藏着悲凉,悲怆中藏着力量。读后有某种无法言喻的惋叹与激情,久久不能平静。复活一段历史,实质上就是触及生命与生活的真正意义,唤醒遥远而被淡忘的疼痛,作为一种发奋的催生动力,才真正打开了诗性的本质。
 
  毛梦溪不但具有卓越的艺术天分,而且是一位阳光向上知识渊博的思想者,既堪称具有卓识才干的文人,又不愧为低调成熟的作家。总是能让自身的哲思、远见、卓识影响大众,从而得到正能量的传输。
 
  毛梦溪的歌曲,诗意缠绵,字里行间常浸透着生活的哲思和人性的光辉。国务院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抗抗称赞毛梦溪的歌词:“有真情,很美很顺畅”,“诗词功底相当不错”。著名作家、《语文报》副总编任彦均称毛梦溪的歌词是“当代中国诗或歌所缺少的格调”。
 
  对于毛梦溪的诗词评价,有的说他具有哲学意识,有的说他颇有禅宗思想,有的说他具有普罗米修斯式的亲和力,但也有的说他的诗作为歌词太过含蓄。著名诗人、词作家申林说:“我绝不认可有些人说的,毛梦溪的歌词过于含蓄、文雅、清赏。这个时代,如果一味地附庸市场,书写和歌唱同样会失去应有的价值。我更期待歌曲像月光和大海,神秘、纯净、辽阔,充满某种神圣引领的希冀。歌词应该在简约稳健的结构中充盈流动的气血,回荡着真实的情感。应该有真情的人文关怀,有微雕的表达,有时代的印记,有丰富的心灵。这样,才能立体、真实、灵动地呈现更多人梦中的月光。我们有限的教养也许不能给予生活在底层的百姓绝对意义的平等,而我从他的歌曲里听到更多的是倾听、关爱与理解。”
 
  我想,一个人的创作绝不是局限在某个风格特点上,他总会在不断地探索之中不断的进步。也许每一位评论家都只看到他其中的一面,还有更多没有发现的东西潜藏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就这本音乐专辑而言,他最大的写作特质是动情,用心、真诚、自然。注重于以形传神,似是而非。颇能把平面的语言,转化为立体画面,让读者直观视角上有一定的概念。
 
  有人说,一切艺术都通往音乐。正与毛梦溪的“诗源于歌,歌源于诗”观点不谋而合。如果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一种境界,那么这种境界的最高抵达应该就是乐的升华。音乐往往又为衍生一种画面、一种场境、一种氛围,或者一种精神力量和情感浓度,提供更好的腾飞空间。音乐与诗相互融合,相互弥补,相互催化,相互向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趋近努力,才得以腾升为无与伦比的艺术境界。
 
  诗书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