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奉献与抵达


奉献与抵达
——《新世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书评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诗歌记载,大致可以追溯到印度的《吠陀本集》,其分为《梨俱吠陀》、《婆娑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阔婆吠陀》,这部诗集属于印度人民的集体创作,生成于吠陀时期,使用比梵语更为古老的语言;吠陀意味着知识与学问,其第一本《梨俱吠陀》的产生,早于我国的《诗经》约三百五十年,《诗经》收集了我国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首诗歌。《吠陀本集》,《诗经》和《荷马史诗》(约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构成古代文明的重要诗歌遗产。中外诗人们感受在传承和超越之间的精神拉扯,几千年间存在一种不变的驱动力,在诗歌写作中不懈地追求:在趋新、趋真、趋美的各个向度有所创新与拓展,这是否构成了先锋性特质的精神摇篮?
 
诗人、评论家和翻译家程一身在序言中对先锋的词源,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文学流派的崛起,以及其后对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关于诗人们在写作中,某种程度上把先锋性当作积极创作与开拓精神,业已化为自觉,也做了不同样式先锋姿态的梳理。当我手捧这本诗集并细读的时候,感受到它异质性的吸引,内涵的丰富和精湛性,在当今出版业发达的时代,林林总总的诗歌选本和汇总选编纷呈耀眼夺目的格局中,《新世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依然脱颖而出,我忽然觉得标签变得不重要,这取决于视角和定位中的某种趋向和侧重而已。
 
这本诗集在我看来,除了文本的高质量之外,有两个特点格外引人注目。首先是通常的诗集,往往注重对诗歌的呈现,诗人则是处在相对无言而退其后的状态。本书中,编者的匠心在形式感方面的体现为,在诗歌文本之前,把诗人的样貌、手写体诗歌的字迹、简介和导语以“空降”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读者更明晰地了解到诗人作为文本创造者的鲜活生动的温度,其后的阅读,仿佛是在诗人体温的导热管之中延续下去,这里“诗与人”和“人与诗”之间,排序的挪位,对读者来说心里层面是否会出现更真切的体会,还有待确认,至少充满了新意。在诗歌文本的展现之后,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众说XXX”栏目,此时诸位诗人从各自的角度,表达对所涉及到的文本的认识和评价,以此方式呈现了一种诗人们相互之间横向的合力。众所周知,诗人恐怕是这个星球上栖居着的最豪爽不羁,虽个性奔放却又重情义爱结交的一类人群了。诗人们之间知遇和激赏的佳话,以诗相赠、以酒助兴,互撕或捧场也都是人性的某种体现与放大。毫无疑问,新世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一书中,诗人们相互的评论,构成了很多的精彩,既有助于读者了解诗歌,也证明一个事实:诗人中蕴藏着真正的诗歌评论家。
 
对我来说,诗集中相当一部分诗人是知晓或较为熟悉的,在过去几年间会时常阅读他们的作品,也有一些是通过此书,领略到他们的魅力所在。我以为书中最沉潜厚重的诗歌文本,当属杭州诗人晏榕的散文诗:《之一谶语与狂欢》、《之二伪装之城》、《之三缓慢的时针》。这些长诗选段文学性极强,精神内涵的开阔丰富和繁复的思考与理性辨析,与语言澄澈明晰而独到的表达,构成了一种完美与高度。我过去在微信和诗人晏榕有接触,读过他一些诗歌评论文章,然而如此精彩的诗歌,我是在这本诗集中读到的。这只是一个例子,高春林和其他一些,先前不很熟悉的诗人,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我较熟知和欣赏的诗人们,在此就不罗列了。篇幅的原因,我在此各举一个例子,来佐证此书的精彩。诗人孙慧峰在评论诗人侯马的诗歌《蚯蚓的歌声》时这样写道:
 
《蚯蚓的歌声评论》
 
满篇都是非口语的意象叠出的句子,有点博尔赫斯。
 
“那把发声器官和裹尸布合为一体的正是蚯蚓”这一句很精道,精道到使前面平行的对蚯蚓习性特征的介绍一下子有了价值。法布尔的味道,但是比法布尔精炼多了,法布尔太啰嗦,有点以庞杂当乐趣。
 
——孙慧峰 (诗人、评论家)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评论。再选一首诗人魔头贝贝的短诗《桎梏经》,它符合许多人心目中好诗的标准,一方面脚踏实地,另一方面又要出其不意地云雾飘绕。
 
《桎梏经》
——魔头贝贝
 
地球外亮着一盏
监视囚犯的月,
埋掉般吹拂,空气的铁丝网。
在走向新生的垂死前
哑剧中的无期徒刑,在睡梦中千姿百态。
 
七点多妈妈打来电话。
不要熬夜啊。空调别开太低啊。
少抽烟啊。仿佛瞬间的假释。
仿佛安静
漏了馅,周遭的蝉鸣。
 
凌晨两点值班室外灯光下三只小猫
默默吃树根旁我倒的剩饭菜。
然后我离近了它们跑了。黑,黑白,白。
远远地,它们的回望
把我的镣铐,蹭出轻薄的温柔。
 
作为这样一本精彩诗集的主编,李之平的付出,是什么样的概念呢?一般人恐怕难以想象:我谈及了他人眼中的一种“上蹿下跳”。诗人安琪在一篇文字中谈及,作为此书的基础,2015年之平曾在微信公众号《华语实力诗人联盟》,搞了一个“新世纪十五年优秀诗人巡展”的专辑,之平以主编的身份策划与运作,在持续两年多的时间内,从排兵布阵、催稿定稿张罗招呼,统筹协调以及必要时安抚性的思想工作,大部分诗人的导语都是之平亲笔撰写,这其中的心力和体力的投入与承受的压力,很难以言表。我们在交谈中提及,倘若不是热爱诗歌,没有内在持久的驱动力,是不可能推动如此大型的活动。当然我也发问,是否把精力用在个人文本的确立上,是更明智的选择?之平的回答,从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她有丰富的汲取,以及在与诗人们的交往中,得到很多温暖的支持。此诗集是以众筹的方式获得资金,有些诗人也因此而止步,这构成视野的某种局限,但是决然没有影响到《新世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的影响力。
 
诗歌对人类精神的纠正与引导,其光芒来自星星点点,看似单枪匹马的诗人火炬手,他们时而孤影沉寂,时而汇聚成为汹涌澎湃的波涛,发出雷霆和娟草絮语之间的一切词。
 
陈依达   上海

2018—4—10
 

作者简介:
 
陈依达,五十年代中期出生于成都,籍贯安徽,现居上海为瑞士籍。曾任工程师、德文翻译(机电、医疗领域)。诗歌入选《2008—2009年中国最佳诗选》(周公度编)、《诗林》、《诗生活年选2012卷》(长江文艺出版社)、《亚洲文学季刊上海卷》(韩文、英文)、《新诗1》(上海文艺出版社)、《诗歌月刊》2014年女诗人专辑、《中国诗坛》、《新诗3》等刊物。

 




欢迎关注
“李之平主编《新世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
让我们一起感知那些文字流于身体的温暖
 

点击左侧微店二维码
进入微店购买
《新世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李之平主编《新世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
 

作者:陈依达
来源:华语实力诗人联盟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DQ3NjE4NA==&mid=2650389088&idx=1&sn=e2bf46b3c18d8b0304bf0c36e83a4870&chksm=8342d597b4355c8183b9041ff14d11d7c1fd79074f4e18915a15611ece71bb99e07638d7ff16&mpshare=1&scene=1&srcid=0411zgQfO7094WmykJsMNIhy&pass_ticket=hHKL8oTTqb5RogRVKiQ9Yy4vBPc33pjTo1k0eoXt1XwYy12DcmPPYsy6WlBP5DD3#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