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这样的青春不平淡


这样的青春不平淡
——读《北京平淡故事》
作者:郭开敏
 
近日,著名网络文学作者修源的《北京平淡故事》一书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在青春文学大行其道之时,这本虽然没有太多名家推荐的纪传体文学小说,却带着作者鲜明的个人气质,以一种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冷静清醒的态度,为大家展现了一个并不平淡的青春,带给读者别样的人生体验与感悟。
 
相信很多人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主人公江城,一个来自三线小城的普通青年,来到北京上大学。一如当初的我们,那些少年维特式的困惑、煎熬,那些一连串无解的问题、情感的纠结,那些不知对错却不得不做的一个个选择,都曾如此相似地出现在我们的青春里。
 
江城过年回家,父母的碎碎念;江城加入照顾老年人的社团,参加公益活动,陪老人聊天;为考雅思而艰难奋起,苦苦读书;最后毕业散场时强装乐观——很多片段如此真实地浮现在读者面前,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当然还有青春里的《栀子花》和她的浅浅微笑,经历过,才知道学会“分别”也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除了走心的青春情怀,《北京平淡故事》更多的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逆向反思。
 
故事里的江城有一点丧,有一点颓,甚至是冷漠。他更愿意冷眼旁观,习惯用锐利的思考切开虚伪的社会,对现实难免会显得玩世不恭。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这个城市的友好与蛮横都很极端,在很长一段短时间内,小城青年都尝试着与这个城市交流、沟通、适应,甚至妥协,以便达成某种默契,和谐相处。”
 
所有这一切都在青春期角力着、抗争着。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江城的挣扎。他想成为一个独立的成人,他追求爱情,却无法体悟爱情的真正意义所在。他是一个梦想家,迫不及待地想要成熟,却不知道青春的未来在何方。也许读完本书,很多人会重新梳理、反思青春的意义。对于江城来说,青春是一个儿童与成人之间痛苦的过程,是儿童时代的消逝和对成人状态的适应。从这种意义上说,实际上青春对大多数人并不存在,它不是一个人生的时期,而是两种状态的过渡。在江城看来,成长意味着适应环境,或者更准确地说,青春是没能适应的过程。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在与青春渐行渐远的时候,才开始回望它、怀念它。初历社会的人,难免对青春有一种“后知后觉”的悔恨,然而生命的列车时刻向前,所有的过往都变成经历,成为以后人生的铺垫。
 
青春需要祭奠,最好的祭奠就是我们的成长。当羽翼渐丰,逐渐长大,回首过往,心里会多一份从容与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