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底层的生存镜像

底层的生存镜像
——简评韩芍夷的小说集《一个人的空城》
 
作者:原上草
 
  这部短篇小说集是被纳入“国际作家系列丛书”(海南卷)出版的,说明策划人站在国际的视野和视角对中国每个省的作家进行了遴选,最终由纽约商务出版社推出。从选题来看规格很高,入选很严。韩芍夷能入选,作品自有她的内在价值。
 
  正如封底的一段文字所说:“小说把视点对准都市生活中的底层人物,他们的情感碰撞,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从容的叙述和鲜活的细节中展示,平民情怀和人文关怀一以贯之。书中,作者以女性作家的细腻,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颇见功力。”这段话已经对她的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我在断断续续、零零星星的阅读中,重新认识了韩芍夷。她文字的阳刚之气,浓烈的文学品质,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准确度,都深深的吸引着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韩芍夷是鲁院的同级学员,她来自海南省海口市,是一家文学期刊的编辑部主任。她平时说话细声细语,似风吹杨柳,轻柔曼妙,委婉动听。总感觉天空那怕吹来一叶草茎,都会将她打翻在地。但她的文本却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对他小说的另一个亲切感就是题材。这本小说集收录的12个短篇,都是反映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生活境遇,甚至还有更早先的一些生活片段。这些作品给那个时代留下了变革中底层民众的生存镜像。不论在变革中还是旧有的生存环境中,人间的亲情、爱情以及充满浓厚色彩的乡情,在韩芍夷的作品中,呈现的十分饱满,那怕是悲剧,写的都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味。让人读后总有一种“关怀”在其中,不论是终极关怀还是人文关怀,一个作家只要对现实生活给予关照,给予探究内在的肌理和微妙的千丝万缕的因果,都会呈现出令人反思的作品。
 
  社会总归是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生存状况都有它的环境根基为依附,作为有社会属性的人类而言,所有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离不开时代的大变革。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演变,都会给生存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带来阵痛,带来内心的裂变、情感的无所依存和生存的茫然。
 
  韩芍夷深知这些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作为一个有良知和仁慈的作家,她给自己的作品人物尽力赋予了矛盾纠葛后的一种仁爱和谅解,更深层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包容的善良心态。像在《一个人的空城》这篇小说中,主人公苏琴挤上开往火葬场的公交车,她是去送三十年前抛弃了她的恋人林宏的。她此刻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所有城市的景象,在她眼里空无一物,跟她的心一样空荡。苏琴陷入了深深的愤懑的回忆——
 
  “这个要了自己初夜的男人,这个抛弃了自己的男人,怎么还有脸站在自己面前。空白过后,一些情景从记忆深处翻涌,那些话,那些触摸,那些思念,那些等待,还有从宝贝到抹布的跌落,都是星星之火,云集在胸腔燎原之势只需一个火引。”
 
  可是,当这个早已苍老的人带着自己的老婆,从东北再一次执意要回到他当年服役的海口时,他的内心是复杂的,因为他始终眷恋着心中的恋人。他要向苏琴解释当年接到上级命令调任他去某个军事部门担任军官,必须要与苏琴分手的内部情况,因为苏琴有海外关系。当年的政治形势,最终拆散了一对相亲相爱的恋人。她叛离父母的劝说,放弃了工作,一心随他北上逃离了海口。他内疚的心一直没有平息过,但他又不能与她通信联络,断然决绝的赶她回了老家。苏琴的旧情与现已破碎的第二次婚姻,使她心如刀割。她还要承受林宏老婆雪梅眼光里的警惕与敌意。
 
  作者在结尾写到:“‘他患的是胃癌,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一定要来海南,一定要在这火化,还要把一半的骨灰撒在琼州海峡......’雪梅给她打电话时,泣不成声。”
 
  苏琴听到这里,她放下了一切,包容了一切,化解了一切。一切都归于平静了。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临终》更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当身患绝症的迪克孤零零地躺在医院的重症病房,却没有一个人去探望他时,他在临终时绝望至极。到底是这个与他拧巴的世界病了,还是自己病了呢?迪克是单位的技术尖子,有学问、有骨气。他坚持一切都有原则都有方圆规矩,他严格遵守这些法理和规则。他办事经渭分明,公私明确,不图富贵,不低三下四,宁愿清贫,丝毫不敢另辟蹊径。由于他的死板,妻子出走了,领导、同事、兄弟相继离他而去,他成了孤家寡人,谁也见不得他,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孤独而死。这个书呆子在想,是原则错了?规矩错了?还是自己错了?值得令人反思。
 
  在迪克奄奄一息之际,作者这样写道——
 
  “天气真冷啊!他素来是惧热不惧寒的,他现在的手脚正在逐渐冰凉。他与这世界的关联已气若游丝,只稍一挣脱,就永远地与这个世界做了彻底的了断。这个与他总是相拧着的世界啊!他的灵魂飞出躯体,到处飘飞,他仿佛看到妻子、兄弟、同事正在向他走来......”。

  迪克多么想融入这个世界,融入亲人、兄弟、同事们之间啊!可他活着的时候,总是融不进这个世界。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
 
  一个作家除了写生活的现状和境遇,更明智的是写出的作品要让读者有更深层面的思考和反思。
 
  在这些作品中,《倾听咖啡屋》更是揭示了变革之中,一个灵魂无所依附,无所倾诉的生存遭遇;《彩民肥壮》的快速致富梦想遭到破灭后,妻子的温暖开导和包容,重新让肥壮认清了生活的道路;《二手阿健》面对生活的细心节俭,最后得到了恋人的理解,无不心酸;《城市无梦》中残疾人浩的生存命运以及《戏迷椰香》和《断摸》中,小说人物在地方文化背景衬托下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写的敢爱敢恨,栩栩如生......
 
  我们常说,小说是生活的横截面,是琐碎的生活在作家心灵提炼后的再次呈现。一个作家对生活深入深浅的程度,决定着这个作家挖掘生活底蕴的能力;一个作家的人格情操、思辨才华、对人民和生活的热爱程度,决定着他作品的魅力和人格魅力!
 
  韩芍夷的作品充满了厚度,充满了机智和睿智。对底层人物的生存命运充满了人文关怀,使读者能感受到她宽阔的胸襟和一个作家怀揣的温暖的良知!她本人多次获得海南省文学探索者30强称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海南省文学双年度作品一等奖和第二届“海南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我为同学的丰硕成果之欣慰和高兴!
 
  原上草简介:
 
  原上草:本名赵元文,曾用名雪粒子,当代作家诗人。甘肃武都人,现居青海藏区。曾从事过农民轮换工、合同工、车间团支部书记、工段长、生产车间党支部书记、公司党委委员,报纸文艺编辑、文工团编剧,文学杂志编辑、执行副主编、主编,文学创作员、公务员等职。1999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2009年先后就读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11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第四届中国文联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2018年10月鲁院全国基层作协负责人培训班、2019年5月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藏族地区)文艺骨干培训班,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青海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青海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青海省昆仑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文联第六届六次、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十三届委员,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代表,全国第十届文代会代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海北州作家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金银滩文学》杂志主编、《西部诗报》诗刊总编、主编,青海深观诗群主要成员,环球出版社特约编审。曾参加第一、二届青海湖诗歌节和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嘉宾)、全国第二届青年作家、批评家高峰论坛。书法作品先后在《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长治日报》(为其题写副刊刊名)《青海旅游》《祁连山报》《金银滩文学》《西部诗报》《西海文艺》《中国东乡族》等报刊杂志发表和推介,并被韩国沃川文化院博物馆及馆长姜求贤先生收藏,并被一些作家、诗人索存。《原上草诗选》被美国、秘鲁、墨西哥、越南的当代诗人 、翻译家、汉学家收存。
  
  1986年迄今先后在《人民日报》《诗刊》《文艺报》《西部散文家》《民族文学》《当代汉诗》《星星•散文诗》《星星》《诗林》《诗选刊》《延安文学》《草原》《都市文学》《上海诗人》《绿洲》《西藏文学》《浙江作家》《诗江南》《时代文学》《漳河文学》《西北民族大学学院报》《作家报》《中外诗星》《甘肃文艺报》《飞天》《青海湖》双月刊 《青海湖》单月刊 《青海湖•视野》《绿风》《雪莲》《山东诗人》《西北军事文学》《天津文学》《椰城》《甘肃诗人》《青海作家》《黄河文学》《华夏散文》《火花》《江南文学》《中国诗歌》北京《地铁诗人》《长江诗歌》《华东诗刊》《环渤海诗刊》《驼铃》《东南亚华人经济导报》《北都文艺》《甘肃文艺》《群岛文学》《陇南文学》《西藏青年》《东晋风诗刊》《康巴文学》《中国东乡族》《长治日报》《西部诗报》诗刊《河北文学》《兰州文苑》《文艺之窗》《都市生活》《世纪诗刊》《中华风诗刊》《中华诗报》《榆林诗刊》《音乐人》《牧笛》《江南时报》《星火》香港《中国文学》香港《黄河诗报》诗刊、香港《荷花》美国《新大陆汉语诗刊》《甘肃日报》《民族诗刊》《青海日报》《贵港日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白银文学》《柴达木文学》《青海诗人》《海南文学》《华语文学》西北地区诗展《开拓文学》《西海都市报》《西宁晚报》《甘肃工人报》《青海经济报》《诗书画印报》《陇南文学》《中国有色金属报》《草原•绿色版》《大众文学》《中国魂》《先锋诗报》《民族日报》《嘉峪关日报》《海东时报》《兰州青年报》《天水日报》《陇南日报》《甘肃广播电视报》《甘肃民族文学》《广场诗刊》《瀚海潮》《青海黄南报》《祁连山报》《青海文化》《长江诗报》《白天鹅诗刊》《三峡诗刊》、重庆《广场诗刊》《中国汉诗》《黄河三峡文艺》《岷州文学》甘肃省电台以及新浪网读书频道及全国各大文学网站等100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话剧小品、歌曲、舞蹈文学台本、大型文艺活动解说词等作品千余篇首。
 
  曾获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全国征文三等奖、《中国作家》杂志散文二等奖、《诗刊》优秀诗歌奖、《飞天》优秀诗歌奖、青海省首届青海湖民族文化年会三等奖、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文学艺术创作奖(政府文艺奖)、长诗《百年情结》(220行)获青海省委党校“迎香港回归”全省大赛一等奖、陕西《女友》杂志“情人岛”全国爱情诗大赛二等奖、中国文化部批准举办的中华“八喜杯”诗歌优秀作品奖、《武汉诗坛》优秀诗歌奖、中型舞蹈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获青海省文艺专业调演三等奖,青海省首届文学期刊“优秀编辑奖”,青海省第二届文艺评论三等奖,首届民间鲁迅短诗特别抒情奖、第一届“新轩辕杯”华语诗歌大赛三等奖,中国小说学会“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二等奖,主持主编的《金银滩文学》杂志先后荣获青海省第四届优秀文学期刊奖、2015青海省期刊研讨会暨第三届青海德隆文化艺术节优秀期刊奖、《西部诗报》诗刊荣获良好奖等二十多项奖项。诗歌《机器》入选中国第二届(西安)诗歌节展览作品。散文《沉默的母亲》荣登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提名。
 
  著有诗集《苦旅》(200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评论集《文学杂谈》(2005年青海人民出版社)、文学评论集《文学杂谈》增补本(2006年)、导游词集《在那遥远的地方》(编著、2007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小说散文集《低处的雪光》(2009年中国人民出版社)、文艺随笔集《精神的光焰---鲁院笔记》(2010年华夏出版社)、 诗集《原上草诗选》(2011年九州出版社)、《海北民俗》(编著、2012年青海民族出版社)、文学评论集《词语背后的灵思》(与人合著、2013年青海人民出版社)、诗集《青藏诗旅》(2014年收入青海省作协编辑的“青海青”文学丛书、作家出版社)、文学评论集《挣脱与回归——原上草作品评论选》(原上草选编、环球出版社出版)、文学评论集《镜像——原上草文学评论集、青海人民出版社》等12部作品。
  
  作品先后入选《2011年中国诗歌年选》(王光明主编、花城版)、《2007年年选书系——2007中国精短美文100篇》、《西部诗风暴》(人民文学出版社)、《世纪末散文选集》、《中外唯美文学经典书系---精美散文》、《西部诗选》、《青年诗人诗选》、《世界华人诗选萃》、《鲁十一文集:53人的驿站》、《西海都市报五周年文集---昆仑》、《1993年新星诗历》、《中国西部散文精选---新时期散文30年》、《新中国建立60周年青海文学作品选---散文卷》、《新中国建立60周年青海文学作品选---诗歌卷》、《2011当代诗卷》、《甘肃的诗》、《甘肃版图书评论集》、《我们在一起---青海百位诗人献诗汶川灾区人民》、《相约西藏去放牧》(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青海湖500期精品作品选——诗歌卷》、《青海湖500期精品作品选——散文卷》、《飞天60年典藏▪散文随笔卷》(敦煌文艺出版社)、《大陆青年诗人诗选》(香港版)、《中国网络诗选》、《中国首部微信诗选》、《陇南文学30年精选》、散文诗《沙岛五景》入选2013年散文诗年度选本《中国散文诗》2013卷、《青海文学十年精选》诗歌卷、评论卷;《青海当代诗人36家》、诗集《放牧的多罗姆女神》等近三十多种选集。
  
  先后负责编辑了诗集《青年诗人诗选》、《我们和玉树在一起》;文学集《海北建政50周年文学作品选》、“金银滩文学丛书”第一辑3卷本、《海北旅游文化丛书》(4卷本)、《西海作家丛书之一》(4卷本)、《西海作家丛书之二》(4卷本)、民俗集《海北历史文化丛书》(3本)、《西海作家丛书之三》(小说、散文、诗歌、评论4卷本)、“金银滩文学丛书”第二辑暨海北州农牧民作家卷2卷本暨索南才让中短篇小说集《存在的丰饶》,阴全武诗集《青稞垛》)、海北文艺人才库辞书《海北文艺家传略》、民间文学《海北民间故事全集系列丛书4卷本、《海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系列丛书之一》4卷本、《海北颂》口袋书臧汉文2本、《海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系列丛书之二》《海北人物风采录》1本、《旗帜:信仰的力量——记时代楷模廉福章》、《西海作家丛书之四》8卷本、《海北文化艺术丛书之一即《海北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海北歌曲集》、《西海作家丛书之五》5卷本、“金银滩文学丛书”三辑暨海北州离退休作家卷2卷本:丁向春中短篇小说集《古城轶事》、马世禄的《马世禄诗词画集》)、“金银滩文学丛书”四辑暨海北州离退休作家卷1卷本:王来峰短篇小说集《金星镇纪事》)、《海北州道德模范风采录》、《海北文化艺术丛书之二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海北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回顾与前行——纪念《金银滩文学》杂志创刊出版60期征文作品集》等60部书籍。个人辞条被收录《中国地方文艺人才年鉴》、《中国诗人大辞典》等典籍。2007年被海北州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公务员”、2008年被海北州评为全州先进文化艺术工作者、2011年被海北州委州政府评为全州双拥先进个人、2015年被州委宣传部评为全州先进文艺工作者、2016年被海北州评为“海北州优秀人才”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