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游铜仁碧江缘
——读郑子的《灿然时光碧江缘,始于铜仁乘远帆》
作者:梁成琛
“山有序,水韵言,阅茶园。人生徐记,功名千年。遥寄溪水涓,世事漾头圆。风烟简启古恋,八仙过海奇观。四面麟羽飞俏燕,精卫填海攀三岩。——读郑子的《灿然时光碧江缘,始于铜仁乘远帆》
作者:梁成琛
桃花雨,牡丹风,别之恋。垓下项羽,情眷楚汉。世代部落徐,传奇日月眼。浮鱼海棠巡游,幽雅仙境美典。策马书海九尺剑,万里仰望山海关。
秋长忆,晨光绚,情爱间。点点星辰,凡人伟岸。深沉别绪心,茶山云水烟。千里竹林挚恋,一片乡情忘返。曲藜小桥照夕烟,流云万象彩色端。
画鸢喧,源是缘,茶福园。生于春末,芬芳长岸。林深诗路长,累土育大山。人心清静品鉴,春色秋光冬暖。灿然时光碧江缘,始于铜仁乘远帆。”
这是郑子近日写的一首诗篇,诗人备注:“2020年12月1日,与同事王美彪导演、黄琦制片人在贵州铜仁进行纪录片创作采风,12月5日16时41分(周六)修改于中国科技会堂第十三届新媒体节全国科技新媒体年会活动中。”
显然,诗人在繁忙的活动中,不忘对几天来在贵州铜仁进行纪录片创作采风活动中的观感,以诗歌的形式,畅舒胸臆,将旅游的感受和盘托出。
我读过诗体小说,今读郑子的这首诗歌,却是在读一篇诗体游记。
一般说来,诗体游记是指诗人在游玩时候的所见所闻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文字。诗人身在贵州铜仁,看了铜仁的山水,不禁发出由衷地慨叹:“山有序,水韵言”。山是铜仁的根,水是铜仁的魂,锦江孕育了铜仁这个“仁义之城”。铜仁是一个被山怀抱的城市,一个被水滋润的城市。穿城而过的锦江孕育着这方美丽富饶的土地,将城市装扮得如诗如画。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水墨山水画卷,伴着千年流淌不息的锦江徐徐展开。
锦江,古名大江。发源于梵净山西麓贵州省江口县德旺乡太子石,由江口县东北流向东南,至闵孝转东流,经铜仁市,至漾头乡施滩出省界,入湖南省,以下称辰水。
诗人命题为“灿然时光碧江缘,始于铜仁乘远帆”。在铜仁碧江区,诗人品着铜仁的茶,想到“阅茶园”——“人生徐记,功名千年”,“遥寄溪水涓,世事漾头圆”。
漾头为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下辖的一个镇,一个具有现代和传统双重面貌的水边小镇。漾头在铜仁城东南约28公里。车到马岩,即沿锦江而下,经九龙洞,再走十余里就到了。漾头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人们的旅游、休闲、投资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漾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瓦屋河和锦江分别从两个方向流来,把漾头环抱着,在漾头交汇。瓦屋河比锦江浅得多,弯弯曲曲,不涨水时轻言细语,分外温柔。漾头的对岸不远处就是湖南,渡船沟通着两岸的相互往来。这时候你可以到河滩玩,运气好还可以找到朱砂石,那是从万山冲下来的——我就捡了几块,石头上星星点点的朱砂晶莹耀眼,甚是喜人。如果涨了洪水,她就如一匹未经驯服的脱缰的马,奔腾着,呼啸着,气势威猛,大有雷霆万钧之势。锦江的水平缓但很深,只能坐在船上游玩。即使是涨了水,也只是波涛暗涌,不似瓦屋河的暴怒。不过那一个接一个的漩涡告诉你,这时候她已经有了脾气,不能任你坐着船在她上面戏耍了。当地人把漾头叫做漾头司,那是因为漾头曾经是长官司的司治所在地。元至元十四年在漾头设施溪漾头长官司,明洪武十七年为施溪长官司司治之一。考古学家还曾经在漾头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要看漾头全景,必须上东屏山。东屏山自然在漾头的东面。东屏山有观音洞,深不可测。洞外古木参天,泉瀑飞泄,清风怡人,置身于斯,神清气爽,烦恼登消。古时候在观音洞外建有三层阁楼式庙宇东屏山寺,清光绪年间远来的香客武某前往朝拜时曾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诗篇:“东屏山寺锦屏开,对照山湾大小回。右边长虹泯流水,左盘小蚊引青苔;目观漾头金球坠,耳闻钟声玉杵来。翠壁苍松悬古刹,清风明月照禅台。”
登上东屏山寺,漾头风光尽收眼底。瓦屋河蜿蜒曲绕,泛着粼粼波光;锦江相对静谧,波澜不兴,宛如一条宽大的碧绿玉带。漾头这时候才露出了本来面目,只见她紧挨着锦江,蔓延成一条狭长的江边小镇,现代楼房和传统木屋交相辉映。河对面,是一畈彩色的田园,有黄有白有青,黄的是油菜花,白的是萝卜花,青的是肥田草,还有漾着水的田则泛着亮晃晃的光。田园上方是漾头火车站,恰在湘黔交界处,时有列车从山中穿洞而出,发出欢快的呜鸣声,顺着锦江向湖南驰去;或是从锦江下游呼啸而来,穿过山洞,奔向铜仁城。
从漾头顺着锦江而上,十来里就是旅游胜地九龙洞。在那里除了看溶洞奇观,还可以登观音山,上莲台峰。从另一边的瓦屋河上去十来里,则是古色古香的客兰寨和司前畈漫无边际的油菜花。从瓦屋河与锦江的交汇处沿江下去一公里,就是险恶的施滩。如果乘渡船过河去,再过铁路,步行几里路即可到半坡田、爆木山、杜庄等地,可看穿洞、白羊洞、老狗洞,那些洞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奇观。
到漾头来,尝尝漾头河里的鱼虾,看看漾头的山水,就等于你给自己疲惫的心洗了一个痛痛快快的桑拿。
铜仁碧江区有合法宗教场所达11处。该区原道教活动场所(城隍庙)座落于城区中南门,有上百年历史,后因多种原因遭到损毁。为满足道教信众的宗教生活需求,该区将历史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并根据《宗教事务条例》有关规定,将城隍庙迁址于4A级风景名胜区——大明边城景区内。道教在我国有二千多年历史,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主张“尊道贵德”、“崇德向善”,对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现实意义。道教神话故事在铜仁民间的影响极大。有的旧书摊上可以看到铜仁火柴八仙过海连张。铜仁有的合院影壁墙上还有八仙过海砖雕。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钟离权隐居终南山,遇到东华帝君和华阳真人,传授给他长生、剑法、炼丹和洞晓玄玄之道,最终在崆峒山得到玉匣秘诀,成了一位仙人。张果老背负一个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度人,启示人们做任何事情,尽量要考虑全面,思前想后,不能只是一味的瞻前顾后。韩湘子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出家,隐居于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铁拐李一根助拄跛足,常背一葫芦,据说里面装有仙药,降到人间时,专门用来治病救人。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有了道术和天遁剑法,斩妖除害为民造福。何仙姑受吕洞宾点化成仙。蓝采和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升云中,抛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曹国舅志在清虚,不慕虚荣,不喜富贵,隐迹山岩,穿戴平民的衣帽,顿悟道之真义。正所谓“风烟简启古恋,八仙过海奇观”。
从铜仁的地理坐标出发,溯其渊源,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元朝初年,有渔翁在锦江大小江汇流处巨岩下捕鱼时,从水底捞出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尊铜像。据此,朝廷设铜人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巨岩称铜岩,明朝参议蔡潮在铜岩上题刻了“中流砥柱”。明永乐十一年(1413)平定思南、思州两宣慰司后,于铜人建立铜仁府,改“人”为“仁”。铜仁作为连接贵州、云南通道上的节点城市,将建成商贸、旅游核心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特色食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铜仁自然环境幽美如同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宁静如同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素有“永恒的净土”的美誉,亦是全球不可复制的“养生天堂”。
蜿蜒环绕在碧江城区的大小两江,与锦江竟天然地构成了一个篆体“梵”字。源出梵净山的大小两江,分别从东西两面流向碧江,在城区汇合后称为锦江,将碧江城区一分为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铜仁的神秘、古朴和绚丽。“弥勒道场”梵净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1618年,明万历神宗皇帝朱翊钧派钦命僧重建“金顶”众庙宇,赐封梵净山为“众名岳之宗”。 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因铜仁而相得益彰。 铜仁,因梵净山而闻名遐迩。着力打造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以梵净山景区为核心,以梵净山环线旅游公路为纽带,以江口黑湾河、印江团龙、松桃冷家坝为支撑,辐射铜仁市、江口县、松桃县和印江县,构建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把梵净山景区建成5A级国家重点景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四面麟羽飞俏燕,精卫填海攀三岩。”铜仁人正以精卫填海的执着、愚公移山的气度与凤凰涅磐的豪迈,用“追赶跨越”的铿锵脚步,改变着铜仁的空间结构,刷新着铜仁的历史记录,续写着铜仁的美丽诗篇。铜仁,依托一山(梵净山)、两江(乌江、锦江)、四文化(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的独魅。 铜仁正是凭借在“一山两江四文化”底蕴,力推的“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文化形象品牌,逐步赢得了世人的认可,知名度与美誉度与日俱增,先后斩获了“中国西部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铜仁市德江县高山乡洋山河峡谷景区景源丰富,风光旖旎,不仅具有一般峡谷的自然景色,还有天坑群、溶洞群、绝壁、奇峰等自然景观洋山河五彩水天麻养生国际渡假休闲旅游区,地处德江县高山镇南部洞门阡梨子水西侧洋山河天坑群沿着峡谷西侧呈带状分布几乎平行峡谷走向,包括桥上天坑、三岩阡天坑、马家天坑、大坑坨天坑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桥上天坑和三岩阡天坑。
“桃花雨,牡丹风,别之恋。”
最美贵州说桃源铜仁。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忽逢桃花林……”,所以武陵和桃花林并有了等同的说法,而在铜仁地区境内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也就是最高峰,最高峰就是武陵山脉之源,也即桃林之源,加之铜仁的风景优美,故称铜仁为桃源铜仁。铜仁万山区瓮岩、瓮背、江屯等地的桃花开得正盛,春风拂面。万山看桃花,十里醉春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瓮岩村又名“桃花寨”,位于万山区大坪乡,走在乡间小道,放眼望去,一簇簇粉嫩的花朵在树梢间轻轻摇曳。每年的春天,桃花寨500亩桃花相继盛放,犹如一片“粉色花海”,令人沉醉。走进桃花寨,看那满园桃花竞相绽放一片片、一簇簇,灿若云霞,林中暗香浮动,美不胜收。
铁柱山位于贵州省玉屏县县城城北15公里,朱家场镇东面,一岩从一山丘凸起,如铁柱擎天,高耸云霄而得名。此山岩侧有一石洞,名仙人洞。洞中清泉四时不竭。洞内由石岩自然成两层,上层平坦宽敞,弓行而游,内有燕窝饰壁,蝙蝠飞。底层有台阶,台阶而下上面干爽平整;内有石凳石桌,深处有美丽动人的石乳柱,人可立行,内有三维道,壁上古今游客题诗依稀可见,借景抒发游览之美;洞中清泉,四时不遏,饮而清纯。明代,山上即有寺庙,叫团岩寺。素有尼姑居住。寺周松竹掩映,景色宜人。明清时,香火兴隆,为远近闻名的佛地,香客络绎不绝。其秀丽景色,文人墨客,多有题咏。登上山顶,方圆可望数百里,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清末民初,匪寇猖獗,兵火频仍。当地农民于山上,洞内设囤居住时久,以避匪患。至今古囤残垣犹存,使铁柱山倍增风采。抗日战争期间,朱家场曾以此山命名为“砥柱乡”,以表示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铜仁玉屏千亩牡丹花开铁柱山。玉屏朱家场镇铁柱山中药材基地,只见地里的油用牡丹争相怒放,纯白的花色让铁柱山看起来更加圣洁。微风吹过,油用牡丹随风摇摆,应和着青绿的铁柱山。
郑子是徐州人,他深知“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由是发出“垓下项羽,情眷楚汉”的慨叹。我想,郑子一定是游览了铜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物古迹,才会有“垓下项羽,情眷楚汉”的慨叹。铜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十大景点——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沿河南庄旅游景区、霸王谷景区、鲤鱼池、“蛮王”洞,、淇滩古镇、王坨峡温泉、乌江古纤道、黎芝峡、洪渡古镇。
“世代部落徐,传奇日月眼。”徐福系2000多年前秦朝有名方士,曾受秦始皇之命两次出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第二次出海时,在全国各地征集军士和童男童女数千人,东渡日本一去不返。因此,日本的裕仁天皇、前首相细川护照、羽田孜等都自称是徐福的后裔。徐福出行时,年纪36岁,在故土已有子嗣,祖居今江苏榆赣徐福村,后一支迁至江西临川青泥,历12代,又分支于明嘉靖年间迁至铜仁。到铜仁第四代(徐福第59代)徐以暹(1606年~1699年)参与南明政权反清失败后,为躲避清朝诛戮,逃到铜仁六龙山脉深处开辟庄园,《铜仁府志》称之为“徐以暹别业”。 茶园山庄坐北朝南,分左(长房)、中(景山第)、右(南州第)三院,占地20000多平方米,明(朝)风(格)突出,气势宏伟,楼宇已毁,旧址尚存。徐以暹著有《茶山十景》借景抒志,后编入道光年间《铜仁府志》,又选编在同治年间贵州诗人莫友芝等人的贵州明代诗选《黔诗纪略》中,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铜仁徐氏是徐福后裔,徐福后裔茶园山庄是铜仁的一个景点,位于城东17公里锦江南岸,六龙山脉北端漾头茶园山村寨内,是一座集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古文化山庄。自然景观有千嶂岚光、云阁钟声、铁鹏展翅、楠洞飞泉、玉屏松月、紫燕巢岩、幽涧花香、莲池鸳鸯、古树藤罗、竹杆凌霄等著名的茶山十景。
千百年来当地百姓把梵净山称作“大佛山”,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梵净山有一大奇观——万米睡佛、又为佛中佛,佛头三个、座佛两尊,寓意“五福临门”,而且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极像大肚弥勒仰天躺睡。上半部分一分为二,由天桥链接,两遍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晨间红云瑞气常饶四周,人称红云金顶。以红云金顶日月升天为中心,以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觉庵群星满地作接引。红云金顶与月镜山之间,正殿承恩寺与四、五卫星殿堂形成犄角之势,拥拱绝顶二佛。铜仁地区梵净山景区红云金顶位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红云金顶,山峰直立高达百米,上半部一分为二,由天桥连接两端。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人称红云金顶,谐“鸿运金顶”。状若飞天游龙,又似佛手二指禅,更像人类的生命图腾。根据其形而又称“天下第一峰”。攀铁索而上,四面悬崖峭壁、一路古庙摩崖,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三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德不报”四个大字。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铜仁最高的山峰,老金顶又名“月镜山”,据说在月朗之夜,山上的岩石会出现“月镜”现象,十分神奇。虽然老金顶是制高点,又有“月镜”神像,但相比起红云金顶和蘑菇石来说,外观并不出众,再加上梵净山不能留宿的规定推出之后,奔赴老金顶观看梵净山日出的人也不复存在,便日渐落寞。而除了梵净山日出之外,红云金顶和老金顶所看到的景观大致相同,人们便选择了更加省力的红云金顶。老金顶更适合体力弱的人攀爬,因为这里较为平坦,红云金顶需要手脚并用,挑战更大一点。如果想要体验爬山的快感,在攀登上老金顶的路上有一处“一线天”,也十分壮观,而且更加安全。层层石阶被夹在两座巨大的岩石之间,红色的岩石被岁月雕琢,层次分明,颇为壮观。
“浮鱼海棠巡游,幽雅仙境美典。”铜仁境内鱼类品种较多,分布广。野鱼多。天天待到空调房里,脑壳都要被吹晕了,周末时间,约上三五好友,或者带上一家人去户外转一转,找条小河沟,站好阵型,围追野生河鱼!铜仁经济鱼类主要有:草鱼、鲤鱼、链、鳞、饵、蝙、刺鱼巴、小口自甲、稀有臼甲、华镀、花蝇、蛇筒、领须筒、台湾伊领细、宜宾细、泉水鱼、棒花鱼、麦穗鱼、翘嘴红鲍、瓣结鱼、黄鳞 、黄鳝、泥锹等37种。这些鱼类分布广,数量多,是主要的捕捞对象,渔获物产 地高,经济价值大。铜仁江口:冷水鱼养出“热产业”。
铜仁有绚丽的海棠。铜仁市西府海棠海棠基地,海棠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梗长2-3厘米,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无毛或偶有稀疏绒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萼片比萼筒稍短;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雄蕊20-25,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绒色,比雄蕊稍长。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洼隆起;果梗细长,先端肥厚,长3-4厘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策马书海九尺剑,万里仰望山海关。”
翻阅《贵州古代史》:唐贞观(公元627年—649年)年间,沿河县的官舟、唐代建有永佛寺,寺内铜佛有二,高九尺,罗汉九十四,钟声皆千余年物。位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王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长官司驻地。宣德至嘉靖年间经苗王石各野、龙达哥、吴不尔、龙西波、吴黑苗等长期经营逐步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外围的“王者之城”。王城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分为东城和西城。原有城墙2000余米,面宽四尺,底宽六尺,高九尺。有4个城门,城内有11条巷道,巷道内有11道寨。
大明边城是贵州开“史”的地方。贵州这片古老神奇的化外之地,直至元末明初,还是由大小一百余个世袭罔替的土司统治,公元1413 年,明成祖朱棣缘“砂坑之战”开“土”归“流”之先河,废除思南、思州二宣慰司,设铜仁等八府,委派流官治理,并最终建立第十三行省--贵州,从此,贵州这边“化外之地 ”展开了和中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接轨的新篇章。
边城,立意于铜仁地处黔、湘、渝三省边界,一直以来都是古代文人、官吏流放、避难之所,著名的苗疆边墙“南长城”也从这里开始,可称“边关之城”。明朝时期随着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湘楚文化与当地五溪古文化在铜仁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城文化。“大明边城”即由此而得名。大明边城景区位于铜仁市锦江河畔,东距凤凰60公里,西距梵净山8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大明边城景区以明“史”为据,以明“文化”为内涵,以明“军事”为主脉,以地方特色为背景,致力于明朝以来贵州600年历史文化的挖掘,集 “吃住行游购娱” 及 “休闲、养身、体育、影视” 等为一体,全力打造一座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景区内容丰富的综合主题文化景区。
铜仁山奇、水灵、谷美、石秀,处处成景;瀑布、溶洞、峡谷、湖泊、温泉,比比皆是;置身铜仁,犹如走进了一幅幅神奇旖旎的高原山水画卷。独一无二的好生态,自能孕育出独一无二的铜仁美景。在云端起舞、凭伞翼翱翔,还有攀岩、山地自行车、马拉松、漂流、滑草……“户外运动天堂”释放的多彩活力激情四射。在铜仁,一切都在这片净土之上升华。心灵也随之净化,纯洁而美好。“秋长忆,晨光绚,情爱间。点点星辰,凡人伟岸。深沉别绪心,茶山云水烟。”
碧江区六龙山乡拥有西南片区最大的原始竹林,具有“西南竹海”之称。辖区共有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原始植被完好,优良的生态环境让整个乡拥有原始竹林13万亩,由于自古以来当地人自觉守竹护林,使得全乡只有3900余亩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的2.7%。由于长期控制砍伐,这片原始竹海生态至今未受到人为破坏。六龙山乡依托茂密的竹海,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给当地人带来了独一无二的财富。
铜仁碧江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东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与湘、渝、鄂三省相邻,与铜仁市万山区、江口县和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省凤凰、麻阳、芷江等区县相邻,总面积1012平方千米。2011年,贵州省县级铜仁市撤市设区,更名为新设立的地级铜仁市的碧江区,有“黔东明珠”之美誉。碧江雨水充足,野生竹笋大量上市。铜仁13万亩原始竹林“变身”称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政府通过这种方式来带动农民增收,最关键的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竹林打造成旅游景点,把竹笋打造成旅游商品,把六龙山做成一个避暑休闲养生的一个地方。相传铜仁在立夏时节吃竹笋的习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当这个季节,碧江区六龙山的竹笋就会大受欢迎。碧江区六龙山乡的原始竹林里,竹笋有10多个品种,竹笋到了生长“高峰期”,由于乡里举办拔笋节,引来大量游客纷纷踏足拔笋。清雅的竹林,颇丰的收获,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三五成群相约采采竹笋,呼吸新鲜空气,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郊外旅行。竹园初秋依旧绿,脆笋秋出展丰收。竹笋,就是大自然馈赠给世人的珍贵礼物。秋笋,不生于春而生于秋,餐秋风,饮秋露,寓圆于方,洁白如玉,品格高贵;她们脆美鲜香,做法多样,既可以清洁肠道,又可以养生健体,是“笋中之王”“竹笋之冠”。她们以其稀缺的特性、高贵的品质、丰富的营养,当之无愧为笋类家族最珍贵的明珠,是笋中的“茅台”。
澎湃的乌江滋养着这里的土家特色文化,秀美的锦江照映出这里的人杰地灵;磅礴的武陵山脉孕育着数百万铜仁儿女,神秘的梵净山是这里奉献给世人的礼物……流云万象,烟波浩渺,远山如黛,村枕碧流,高原山水、曲径通幽。铜仁名族风情园,竟然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让人仿佛走入梦中桃源。铜仁云舍村,号称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村最出名的就是龙潭,龙潭水很清澈干净,龙潭水是深蓝色的,传说通地下深河,是云舍村人主要的生活用水。虽说是小溪小水,正是小桥流水人家,一种风情别致的观赏点,四处都浸润着清新怡人的中国风。轻松散步其间,仰望天空,惬意处令人心旷神怡。正所谓:“千里竹林挚恋,一片乡情忘返。曲藜小桥照夕烟,流云万象彩色端。”
“画鸢喧,源是缘,茶福园。生于春末,芬芳长岸。”
铜仁市万山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航空、高铁等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非常便捷,同时拥有适合风筝放飞的气候条件和足够开阔的比赛长地。五彩风筝,放飞蓝天;丹砂王国,绿色崛起。2016年3月26日,第12届世界风筝锦标赛暨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西南赛区贵州万山)选拔赛在铜仁市万山区欢乐世界演艺中心举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1支风筝队,和国内的31支风筝队同台竞技。风筝节当天,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热闹非凡,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次盛会以“风筝牵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主旨,充分展示了铜仁市的时尚、活力、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通过风筝节进一步塑造和提升铜仁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更好地带动铜仁文化、体育、旅游和经贸发展。
铜仁是“抹茶之都”,江口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盛产茶叶的好地方,所产茶叶茶多酚、氨基酸含量较高,非常适合生产优质抹茶。走进贵茶产业园,到抹茶产品展示区,谌贻琴还饶有兴趣地品尝了抹茶生巧等新颖产品。抹茶既可以喝,又可以吃,还可以用于食品添加。抹茶是将覆盖栽培后采下的茶青鲜叶经过复杂的工艺制成的超微粉,是迄今为止最新鲜、最营养的一种茶品,其对于茶树种选择、种植覆盖、生产都有非常严格和专业的要求,中国茶行业具备该生产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铜仁计划在未来成为抹茶产业的全球生产之都,2018年9月,铜仁举办了中日韩三国茶文化交流会,也是一场抹茶的盛会。
铜仁的茶产品是比较多的,由于铜仁松桃一带的气候、土质都是无污染的,加上云遮雾绕的特性,很利于茶叶树的生长。其中松桃绿茶有着翠绿的颜色,泡开后清香能够持续很久,据说经常饮用此茶还可以抗辐射、降脂防癌等等,还有减肥之类的的功效哦;当然,铜仁的茶产品还有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藤茶、石阡苔茶、泉都碧龙茶等,这些都可以买一些回去,用于馈赠亲友好友,也是一种不错的礼品。
郑子的贵州铜仁之旅,饱览了铜仁的山山水水,“人心清静品鉴,春色秋光冬暖。灿然时光碧江缘,始于铜仁乘远帆”。诗人从北京到贵州铜仁,从游者到思者,以生活体验坚守着诗歌这块阵地。对铜仁自然发自内心的诗意热爱,将个人体验与诗思构成了一篇优美的诗歌体游记,其创作诗歌的内在情感与思考,颇具诗学实践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