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张德明赏析施施然诗歌

 
萧红
 
张德明赏析施施然诗歌《呼兰河》《在萧红故居》
 
呼兰河
 
施施然
 
落日就悬在呼兰河上
波光那么瘦。可媲美
你单薄的肩胛骨
 
因为孤独,长成蝴蝶
在泥泞中缓缓地飞
 
它飞了那么久。比你
逃走的一生还久
九月。当我穿过你记忆的生死场
它还在原处
 
"我们都有一个苍老的前身"
"我们都有一条呼兰河"
 
不动声色地流淌。那么慢
心事一般的重
就像你皮肤下青细的血管
因为饱含热泪与战栗
而微微地起伏
 
张德明赏析:《呼兰河》是诗人行走萧红东北故居的精彩诗意写照。真正的行旅诗,或曰纪游诗,通常都不是风景的照相式翻拍,而是在人间谙熟的风景或故事里安插上自我的心灵表达,换句话说,表面上看是在抒写行走处的风土人情,其实是要言述自我心声。比如这首《呼兰河》,诗人首节述写呼兰河上的落日:“落日就悬在呼兰河上/波光那么瘦。可媲美/你单薄的肩胛骨”,以动词“悬”和形容词“瘦”来凸显落日的寂寥和落日映照下的呼兰河的沧桑,将呼兰河的孤独之状加以艺术的彰显,结束处又用“媲美”一词引出“单薄的肩胛骨”,引领人们将眼前之景与那位写出《呼兰河传》的孤独的才女作家联系起来。而这一切景物的设置和出场,都是诗人将自我情绪输入其间从而生发的美学结果,诗人对女作家萧红的忆念和追思,其实也是对自我生命的某种喟叹和品味。人生的独特意义,正在这些富有情绪的诗行中悄然敞现。
 
在萧红故居
 
施施然
 
喇叭花依旧嫩嫩地开
鼓足了全身的紫
幼童趴在纸窗户上
三十年的大雪都下在了老墙根底下
姨娘绸衫皱了
暴躁父亲的头发白了。堕落的爱人
又和别的女子好上了。豆油灯下
钢笔尖在纸上沙沙响
婴儿只来得及
闷哼一声,就随马桶的流水
消失了,匆匆地,一个时代
都随着流水去了。不相干的人替你回来
到处看了看,按住胸口的疼
 
张德明赏析:相比《呼兰河》,《在萧红故居》是换一个角度来追思女作家,自然也是从新的视角书写内心的悸动。“消失了,匆匆地,一个时代/都随着流水去了。不相干的人替你回来/到处看了看,按住胸口的疼”,结尾处几句,既是对所有诱人的点化,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描述。而所谓“不相干的人”表面上是直言访者与故居主人的无亲无故,事实上又说明了访者对此处的向往和流连,当他(她)在观览之时,联想箫红悲凉的短暂一生,忍不住“按住胸口的疼”,他(她)与故居主人显然又发生了无法回避的关系。本质上说,一切事物自身并无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人类赋予的。从个体存在哲学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人和人之间也并无多少相互关系,所谓关系都是从彼此的心灵中产生出来的带有情感血丝和命运符码的东西。因此,对施施然这些旅游诗,我看重的不是它如何真实再现了观览之处的绮丽风景,而是它如何艺术地显示了诗者内心,如何借助诗句让无形的生命得到有形的居留,让流逝时光中某些意义瞬间切实地留存下来。
 
张德明,文学博士,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新世纪诗歌研究》《百年新诗经典导读》《行文流水为哪般》等论著和诗集,曾获星星诗刊年度诗评家奖。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诗人、画家,中国作协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出版有诗画集《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等4部,曾获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河北省政府文艺振兴奖、中国十大女诗人奖等,诗作被译为英、法、瑞典、阿拉伯、罗马尼亚等多国语言发表,国画作品多次入选画展或被收藏。
 
原载《中国诗人》2018年第2期
 
作者:施施然 张德明
来源:作家网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VxeqHIy2LG4QTBngJIup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