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文学》与“全国短诗大展专号”
作者:张德明
每年第12期,都会推出“全国短诗大展专号”,这是《湛江文学》积极打造刊物品牌、不断扩大刊物影响力所采取的重要举措。这样的举措实施五年来,《湛江文学》在当代文学界已经赢得了较好的口碑,其全国性影响力正在逐步形成。
《湛江文学》创刊于1983年,由当时湛江地区两家公开发行的刊物——《湛江文艺》和《港城》两份期刊合并而成,迄今已有三十八年的创办历史,为当下中国地市级区域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公开刊号的文学类期刊。《湛江文学》一直走纯正的文学之路,为地方文学的发展和湛江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刊物也并不局限于刊发本地创作者的文学稿件,在大力推动区域文学发展的同时,还能辟出大量版面,来推送国内作家的优秀作品。近五年来每年的第12期推出的“全国短诗大展专号”,已经成为了广大读者了解当代诗歌实力与现状的重要窗口。
与以往相同,《湛江文学》2021年第12期照例是全国短诗大展的专号。所不同的是,在这一期专号上刊发诗作的诗人数量比以往任何一期都要多,而且其来源地也更丰富,还不乏当代诗坛活跃的实力诗人。同时,他们的诗歌各具风格,各有特色,其审美品质也相当不俗,能给人带来不同凡响的艺术享受。我对这一期出现的诗人和诗作进行了粗略的观察和统计,发现一共有96位诗人出现在这一期上,这些诗人分别来自于除澳门、台湾、香港之外的国内其他近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陈广德、郭建强、亚楠、艾子、蔡旭等,都是当代诗坛上充满活力、具有突出创作实力和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优秀诗人。
这一期刊物的栏目设置也颇为用心。“大江潮”“行天下”“时光廊”“新红颜”“人间道”“诗家园”等栏目,既有确切的题材和内容指向,又不乏富有弹性和张力的韵味,还洋溢着某种诗性的色彩。比如“大江潮”栏目,推出的是代表当代诗歌潮流的几位名家的近作,这些作品语言精美,内涵丰富,情感丰沛,如大江之潮一样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审美冲击。再比如“人间道”栏目里的诗歌,多属于当下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描述与感悟,散发着人间情味,并不乏富有深意的生活之思。
地方性文学期刊应该如何创办,才能既不失去本土特色,又能产生全国性影响力?这是一个值得办刊人深入思考并积极探求突破方案的重要问题。据我了解,国内有几家地市级文联主管的刊物,如宁波的《文学港》、大连的《海燕》等等,都是办得相当不错的,除了地方政府加大力度的支持之外,刊物编办者一直把刊物定位为全国性的层次上、大量吸纳国内优秀作者的精品力作,是这些刊物成功的关键。在我看来,坚持每年推出“全国短诗专号”的《湛江文学》,已经走在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它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