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桃花江
杨远新:美人窝里美人多
——读《请阳光审判脊背》
作者:杨远新
自古以来,读作品,即读作者,但到了当今时代,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如其人已经不是普遍规律。文,归文;人,归人;文与人,两不相符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这也就使得文人形象一落千丈。品读萧骏琪的乡下市井人物系列,这点上不仅没有让我失望,而且给了我重塑文人形象的信心。
首先,作品表现的内容让我感到亲切。单讲作品中的那些地名,就令我陶醉。武潭、马迹塘、大栗港、筑金坝、三堂街、灰山港、羞女山等等,这些市井人物成长的地方,于我而言,耳熟能详。早在上世纪50年代,桃江、汉寿,同属益阳专区,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分属益阳、常德专区。他的老家是桃江,我的老家是汉寿,两地唇齿相依,同一条江水滋润,同一朵彩云辉映,一个在金牛山南,一个在金牛山北,不是山这边的女儿嫁过去,就是山那边的女婿招过来。一挂鞭炮响两地,一碗米酒醉三代。1971年我参加工作时,在汉寿党政机关、文化教育和企事业单位,有不少的桃江人,有的是我的领导,有的是我的老师,有的是我的同事,有的是我的文友,有的还曾与我有过相恋的苗头。在我成长的环境里,人们每当讲起沧浪水,就自然要提到桃花江,两水血脉相连,谁也切割不断。所以每当这些熟悉的地名从骏琪的作品中跳入我的眼帘,我就止不住浑身热血沸腾,仿佛从沧浪水乘船驶入了桃花江,两岸的美景美人令我应接不暇。
骏琪尽管定居汉寿20年,但由于他生于美人窝,长于美人窝,对美人窝里的美人依然是那么中情,那么熟悉,100多个市井人物信手拈来,基本是一篇讲述一人。
通读之后,很多人物已在我脑海里安家落户。爱家庭胜过爱自己生命的小不点,勤劳朴素永不服输的宾嗲,开创坛子菜事业的雪妹,制做打白糖的张春华,扑火英雄汪海军,一代拳王刘中,基层法官谢卫东,空中雄鹰温伟彬,宇华农庄庄主张梦南、胡学苏夫妇,京湖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小林,桃江县友良家庭农场场主赵稳军,农民园艺师龙元勋,捕鱼能手璩义和等等,都给我留下印象。当我细读他们的事迹时,有的令我心头一颤,有的使我眼睛一亮,有的甚至让我掩卷沉思,我为他们的命运叹息、不平、愤怒。我为他们不向命运妥协,不向困难低头加油。我为他们改变自己的同时改变周围环境,改变外部世界自豪。“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发射出人性最绚丽的光芒!”骏琪的这个感叹是千真万确的,也代表了我的心声。
这是一座人物画廊,其中可圈可点的很多。
对于教师刘建训,骏琪笔下勾画出的形象很特别:“刘君很苗条,他体重应是我的一半吧。偶尔走在大街上,真担心忽然有一阵风会把他刮走。”但他的行为却与此形成很大的反差,留给我深刻的印象。“某天,邻县双峰一个流里流气的青年闯进学校,无理取闹,并大打出手,欺负学生。当时,该校卢老师上前制止,可此人非但不听劝告,反而要打卢老师。这时,及时赶到的建训二话不说,冲上去把此人打倒在地,并义正言辞地把他教训了一顿,然后将其驱逐出了校门。”可见,正义战胜邪恶,靠的并不是核武器。一个人,无论凡人,还是高人,只要具有吞天吐地的英雄气概,哪怕对手再凶狠,也能战而胜之。
李胜虎这个人物很有特点,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在父母的逼迫下好不容易读到初中毕业,接下来死活不肯读书,那干什么呢?拆解启电宝、什么赚钱,他就做什么。发财后,慷慨支持公益事业,还救人于危难。娶了美丽妻子,生了双胞胎女儿、还有可爱的儿子。这个人物形象给广大农村青年,甚至包括城市青年以启迪:人生成功成才的道路千万条,就看你脚下怎么选择,目光如何锁定?与李胜虎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胡树仁,某种程度而言,他更是农村青年的典范。他15岁时,全年级200多人,9人考上高中,他是其中一个,但由于家境 贫困,他不想加重母亲的经济压力,毅然放弃升学的机会,回家务农。
张德明、詹显姣都是有特点的人物,张德明该求学时,因家境贫穷而辍学,南下打工,几经挣扎,致富梦破灭后,回到家乡创业,凭借坚持和所学新的知识,最终走上富裕之路。詹显姣则为家乡建一座跨江大桥而奔走呼号。两人都有着诗人梦、文学梦。
这些市井人物中,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当数他最亲近的人。他的外公外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友媠娘。
专注于写人物,这无疑是选准了一条正确的文学之路。“我笔下的乡土人物都很平凡,平凡人说平凡人的事,让天下平凡人在平凡的低层闪烁不平凡的光芒。”动机和目的都很明确。也正因如此,骏琪坚持写了六年多的乡下市井人物,这需要非同寻常的毅力,无比顽强的精神才能做到。他主动书写乡下市井人物,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并不是某协会,某团体,某机关派给他的任务,也没有被列入重点扶持题材,也没有被列入定点体验生活,更没有被列入签约作家,也就是说,与名、与利没有丝毫关系。但他就是要写他们,这是因为他与他们同样生活在最底层,心相连,情相通,就像桃花江的碧波绿浪,前波连后波,后浪接前浪,处在同一生存线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思乡亲们所思,他想乡亲们所想,他爱乡亲们所爱。不像那些身处高位,怀揣扶持资金和五花八门的补贴,在某主席、某主任、某秘书长的陪同下,往乡村、社区,走马观花一圈,回到别墅,一部获奖作品便横空出世。是否反映了底层的真实生活?是否说出了人民大众想说的话?是否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只要名家联袂推荐,献上一大堆溢美之词,下三烂之作,也成了精品力作。骏琪写乡下市井人物的作品肯定享受不到这些殊荣,唯独能够得到的是乡亲们奖赏的一包劣质烟,两个荷包蛋,最多一顿粗茶淡饭,外加几杯自酿的稻谷酒。
骏琪让我了解这些市井人物的同时,也让我对当今农村有了更全面地了解,更深刻地认识。触摸到了农村跳动的脉搏,听到了农村踏进的足音,也似乎看到了农村未来的曙光。
骏琪对生活现象的表达,既显示出入微的洞察力,也显示出高度的概括力。“那时,香烟是上层人物的专利,被烟薰得微黄的手指才是身份的象征。”“农民们都会在自家自留地里种上或多或少的旱烟。待长成后,细细地切成烟丝,曝晒干后,裁一小块长方形纸条,小心翼翼地捏上一小撮烟丝,纳入纸中卷成喇叭状,然后,擦燃火柴点燃,美美地吸上一口,让烟雾从口鼻中徐徐吐出,眉舒了,眼开了,便觉天下的享受莫过如此。”这引起我的共鸣。我年轻时就是这样植烟,这样抽烟的。
再看:“翁妈(桃江人对奶奶的称呼)耳聋,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板壁,好多年没听见过雷响。与人对话时基本看口型和一些手势,多少年的无声世界练就了让自己把别人的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但毕竟也有猜错的时候,这时,来人只得用认为更加精确的口型和手势再重演一遍,如果这次懂了,则皆大欢喜,还没弄懂只能不厌其烦地继续,可这种情况几乎没有。”
他也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凸显人物的精神世界。“媠娘所在的组里有一个神经病老人,整日疯疯癫癫,生活都不会自理。组长决定每家送一天两餐饭,轮到媠娘送的时候,她总是用一个特大号饭钵,满满打上一钵饭,再加上丰盛的菜,给他送去。”
过去只知道桃花江是美人窝,现在才知道桃花江的美人特别多。这些美人不仅仅是凭桃花江水滋养的绝佳容颜让人眼睛一亮,更重要的是桃花江水浇灌的美丽心灵所释放出的敢为天下先的言行令人钦佩不已。美人窝名符其实。
我这里必须直言的是,用独特的艺术形象这一标准来衡量,骏琪在刻画人物上还值得下大力气,花大功夫,特别要避免流水账,离泛泛而谈越远越好。
詹胜文这个人物,应该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可以写,也应该写出感人的一面。可现有的描写太粗略,思想深度上缺乏深挖。
华胡端也是个有特点的人物,从桃江到深圳当保安,又从深圳回到桃江开小卖部,现已成为当地首富。他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典范,最实际的表现就是热心公益事业,只要是为乡亲们做好事,他都会率先解囊损资。可以说其人生经历,宛如桃江山水,其人格品性,好似山中南竹,水里坚石,遗憾的是对他的描写仍然停留在平铺直叙阶段。
李忠宝,一个乡镇文化站站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在枯燥的文字中寻找一份感动,然后,在精心的整理之后,用一双朴素的手,奉献给人们。于是,人们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原来有那么多。这个人物同样有特点,但我总觉得还缺少了点什么。
法官谢卫东,其就学经历坎坷复杂,就连读个高中都是一波三折,受尽歧视与污辱,但他百折不回,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读完了高中。后来圆了大学梦,也完全靠的是他自己不懈地努力和追求。他的求学路艰难,他的求职路更是难于上青天。所幸这个时代除了凭关系,也还要凭本事。没有关系有本事,有时候也会受到青睐。所以他当上了基层法院的法官,而且成长为诗人。很多类似他出身的人,得志便猖狂,利用手中权力,贪得无厌,成了人民的罪人。但他不是,始终把公正放在心里,公平顶在头上,惩恶扬善,不办关系案,不办人情案,没办一起冤假错案。我以为这个人物可供挖掘的内容很多,可以刻画得血肉丰满。遗憾的是差那么一把火,使之炉火纯青。
还有为国损躯的空军飞行员温伟彬中校,本身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可惜没有把人物大海般的内心世界,和高山般的精神逐一展示。这样的人物,是社会的良心,是共和国的脊梁。应该大书特书。
救火英雄汪海军、拳王刘忠、宇华农庄庄主张梦南、胡学苏夫妇、乡邮员温建华(温伟彬的父亲)、秋明等,都是值得着重挖掘的人物。
我以为写好人物的关键,是探寻其内心世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都相隔两扇大门,如何打开这两扇大门,探知大门后面的真实情感,真实追求,这往往显示作家的真功。骏琪恨不得把美人窝里数不胜数的美人全部推到读者面前,这值得肯定和鼓励。但一定要规定自己,每推出一个美人,就把美人的美丽内心真实地展示给读者,让人钦佩的同时,受到震撼。我希望骏琪能把家乡美男美女对羞女山的挚爱,对桃花江的真情,编织成一首首昂扬激越的情歌,让水吟唱,让山传送,真正成为桃花江这个美人窝的一张文化名片。
对骏琪的这部乡下市井人物作品集,我说不出任何高深的东西。由于先天不足,只能谈一点肤浅的认识而已。至于对他本人的印象,留待以后彼此有了更多相互接触的机会,有了实质性的了解再说吧!
2022年2月12日初稿于18195号
2022年3月15日定稿于18195号
作者杨远新近照
作者简介:
杨远新,湖南汉寿县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理事,湖南省首届公安文学艺术协会秘书长、湖南省公安文联理事。迄今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18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春柳湖(全四部)》(与杨一萌、陈双娥合著)《百变神探》《爱海恨涯》《东追西捕》《拟任厅长》《红颜贪官》《春涌洞庭》,中篇纪实小说《特区警官》《惊天牛案》;中篇纪实小说集《中国刑警大扫黑》《中国刑警在边关》,长篇儿童小说《欢笑的碧莲河》《险走洞庭湖》《雾过洞庭湖》《孤胆邱克》,中短篇儿童小说集《落空的晚宴》,长篇报告文学《内地刑警与香港警方联合大行动》《创造奇迹的人们》《奇人帅孟奇》《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走进福山福水》等,2014年出版18卷本880万字《杨远新文集》。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首届一等奖、二届二等奖、三届三等奖、四届二等奖,文化部和全国妇联等六部委联合颁发的编辑奖、湖南省首届文艺创作奖、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奖等各类奖项58次。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