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古诗词形式的现代汉语表达
——我的三十年歌词路与思
作者:丘树宏
近日,因为策划组织创作一个香山建县870周年的大型组歌作品,与文友们聊了一些的歌词创作的问题,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了解歌词创作的基本规律和要求,特别是第一次比较集中地回顾和思考了个人的歌词创作历程,心得还不少。今天特别整理记录下来,估计会对同行们有一些参考和启发作用。
●从珠海航展主题歌开始歌词创作
1974年,临近高中毕业的时候,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居然突发奇想,写了一首《毕业歌》,还竟然自己谱了曲,居然还胆敢送给语文老师,申请批改。老师用红笔写了一段话,意思是你也忒大胆了,写歌词,尤其是谱曲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还是要扎扎实先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才行。
老师的“批示件”,我现在还保留着,依然保留着的还有当时看到批语时的那种心理阴影。真的,老师的批语吓倒我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读大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后的一段长长的时间里,我都不敢碰歌词半个字。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到珠海,大大加热了珠海改革开放的热度,我也被调到珠海西区挂职。火热的生活让我打破了将近二十年的沉默,就斗胆尝试着写了一首歌词《雁落平沙》,广东著名作曲家杜鸣谱了曲还做了一个小样。这,应该是我正式介入歌词创作了。
而真正的创作,则是1996年的珠海首届航空航天博览会,因为我的诗歌创作在珠海已经小有名气,珠海的作曲家陶景陶老师特别邀约我为航展写主题歌,于是我们就联合创作了珠海首届航展的主题歌《蓝天的盛会The Bulesky Carnival 》。那一年,这首歌的旋律经常在珠海的上空飘荡,在珠海的大街小巷飞扬。这个时候,我对歌词的心理阴影才完全消失,歌词创作的心,也随着这首歌曲,随着珠海机场一次次升空的飞机,一次次飘荡起来。
●从《辛亥革命》主题歌走向创作高潮
从此,我除了诗歌创作、人文社科研究写作之外,又开始有了一个新的爱好,那就是歌词创作。一直到2011年,我要负责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协调工作。那时候我创作了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其中一首歌词《世界潮流》被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选中作为主题歌。这个电视剧的主题歌其实原来已经制作好了,只是导演看到我这首歌词后,毅然放弃了原来的,而改用我这一首,说简直是天造地设、舍我其谁。歌曲由奥斯卡音乐奖获得者、华人音乐家苏聪作曲,著名男中音廖昌永演唱,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后,又在全国各地播放,一时间《世界潮流》的旋律响彻中华大地,还在全球华侨华人中形成了广泛影响。
紧接着,大型历史电视剧《下南洋》又邀请我写主题歌。我用客家山歌的方式创作了《阿妹寻哥洗琉琅》,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后,这一首歌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获得了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2020年1月6日,央视的《记住乡愁》第六季开播特别节目,又邀请该剧主演童蕾和刘立出场演绎这首歌曲。
同样是2011年,我的大型组歌《孙中山》在南方日报整版刊发后,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列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重点文艺项目,组织省内最著名的五位音乐家作曲,六位歌唱家和广州交响乐团共同演绎,搬上了音乐舞台。至今,《孙中山》已经由国家文旅部、国务院台办等几个部门推荐到海内外演出十多场,并在央视等播放,获得了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影响甚大。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进入了歌词创作的高峰期,信心爆棚,作品频出,收获满满。一是零星的歌词创作。我与国内许多的作曲大咖合作,包括《弯弯的月亮》的李海鹰、《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刘长安、《迎风飘扬的旗》的姚峰、《幸福山歌》的姚晓强,还有杜鸣、蓝程宝、崔臻和、金旭庚、桑雨、连向先……。二是大型作品创作。至今,我已经创作了大型舞台音乐类作品二十多个,一些作品搬上舞台演出。这些大型作品,分别与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马来西亚槟州交响乐团、珠江交响乐团,以及台湾、澳门的交响乐团合作。我与著名歌唱家戴玉强、莫华伦、幺红、沈洋、谭晶、王庆爽、唐彪、崔峥嵘、杨岩、常安、吴哲铭、刘颖、张学樑、刘罡、蔡静雯、李白和张朝夕夫妇、马来西亚茜拉等,与著名指挥家谭利华、林大叶、张国勇、夏小汤、景焕、陶文华、王军等都曾经有过合作,真可谓名师荟萃、星光熠熠。这,与其说我是在与他们合作,倒不如说我是在做他们的学生,在他们得指导下,我除了获得了项目的成功,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音乐知识,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
由于《世界潮流》和《阿妹寻哥洗琉琅》的成功,那时候的我创作非常勤快,更十分的自信,觉得写歌词没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写着写着,我自己却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也有音乐家朋友曾客气地提醒我。后来,我加入了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认识了更多的音乐人、尤其是词曲作家,比如晓光、叶小刚、徐沛东、谷建芬、付林、陈小奇、车行、陈洁明等等。其中有一次我专门坐下来,正正式式的请教陈洁明老师,他手把手将歌词的主题、结构、语言三大创作要素讲给我听,使得我一下子茅塞顿开,整个的身心都进入了歌词那美丽绝妙的天地之中。应该说,自此之后,我的歌词创作才真正走上了感性加理性的道路上,进入自由的王国,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写歌词的规律搞明白了,一切就都好办了。因此,近十年来,我的歌词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除了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外,大型交响史诗《南越王赵佗》、大型交响清唱剧《咸水歌》顺利公演,包括大型的电视艺术片《英雄珠江》,都在央视或广东电视台播放,目前已经在央视等播出或演出歌曲近百首。歌曲《我们的孙中山》《华侨,中国桥》《完美之梦》,以及《更上一层楼》《初心》《中山是座山》《千百年》《家国梦》《我是大马,我是中华》等在全球华侨华人圈中广泛传播。
通过歌词创作及其利用,我走出了仅仅在诗坛交流诗歌的小圈子,从而走向了更广阔的民间和社会,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受众,大大扩展了文化影响力。
●写歌词其实就是用现代汉语写古诗词
歌词创作探索三十年,感想多多,这里只想集中地谈一个基本也是核心的问题,那就是,许多人以为能写现代自由诗,就能写歌词,或者认为凡是自由诗都可以谱曲。这是不对的。有的自由诗可以,但多数不行。可以这样说,就现代诗歌来说,好的歌词肯定是好诗歌,但好的自由诗不一定是好歌词。
在我看来,现代歌词创作,其实就是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写古代诗歌。这个古代诗歌,包括了从《诗经》开始的所有诗歌形式,秦汉古风与乐府诗、唐代格律诗、宋词、元曲,都在其内。因此,建议喜欢写歌词的人,一定要好好学习研究一下古诗词。其实,古诗词多数都是可以演唱的,或者就是要求作为歌词用的。比如乐府诗、宋词和元曲,所有的诗词都属于按既定的曲子“填词”。它有固定的章节结构和句式结构,整首歌词的结构和句子、词语都相应整齐,讲究押韵、对仗和韵律,语言响亮简明凝炼,风格多样,容易传唱,容易听明白,还要求主题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当然,现代歌词的要求已经不像古诗词的要求那么严格,更不会像格律诗那么苛刻,但基本的要求还是要坚持的,比如押韵,不一定要求用古韵,可以用现代语言的韵脚,但还是需要押宽韵的。
当然,一切都有例外。有一些现代歌词,甚至是非常优秀的歌词,可能并不是这样的,但所谓例外,也就是很少数的情况。
综上所述,自由诗相对比较好写些,因为它太自由了,基本上可以写到哪就到哪。但歌词就比自由诗难写多了,因为它的要求和框定比较多、比较严格。也许正因为如此,现代歌词才显得那样的可爱、可贵、可敬。
2022年4月8日于中山灵感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