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映红微诗评(之八)
作者:史映红
羌塘的魅力
——浅析曹杰锋作品《车过羌塘》
苍茫的羌塘,广袤的羌塘,高耸的羌塘,神秘的羌塘,你能想象到的对羌塘的印象和定义,我认为诗人曹杰峰都写出来了,具体体现在两个意象上,一是“如果凌晨四点了,还不想睡”这一句,谁都知道,绝大多数中国人,绝大多数正常人,凌晨四点的时候都在酣然入睡、养精蓄锐;为何有人此时此刻却“不想睡”?其原因当然是因为“车过羌塘”,诗人对此时的心情、心绪、心境刻画,把羌塘的美轮美奂、特立独立、与众不同加以表现。二是“你可以用羌塘草原的月光/给自己洗洗脸,我就不信/千万滴深秋的泪,汇到一起/还不能在高原九月,淹没嘶鸣”。清冷、明亮、悠远的高原月亮,衬托出大地的寂静、清幽、广博,在天地间如此冷寂、广袤之地,生命是渺小的、个体是卑微的。任何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是多余的;任何争争吵吵、功名利禄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视为滑稽可笑。这一小节的写作,本人是喜欢的,诗歌意象使用恰当、妥帖;表现手法灵活、巧妙。诗人把“车过羌塘”时,内心的震荡与激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应了当下一句流行语:“如果你太看重当下的生活,那就去一趟西藏吧!如果你不太看重当下的生活,那就马上去一趟西藏吧”。
“铁轨孤独得,像两条冻僵的蛇/一条,在月光下闪着远古的光芒/一条,在泥土里翻着先祖的呼吸”。随着阅读的继续,能看到诗人内心的震荡与激越还在继续,诗人辽远的诗意想象还在继续。曹杰峰把两条铁轨,想象成两条冻僵的蛇,形象而逼真;高原的空寂、空旷,那曲的苦寒、清冷就写得十分到位、恰如其分。而“一条,在月光下闪着远古的光芒/一条,在泥土里翻着先祖的呼吸”。诗人用诗的方式,讴歌人类的伟大,梦想的成真,智慧的无穷,奇迹的创造;把人们改善生活、改造自然、向远向高向美的执着、坚持和磅礴的力量展露无遗。
作品第二节,诗人通过对吴承恩古典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和故事梗概的简洁描写,阐明和诠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任何伟大的成就,任何经得起历史和时间考验的成果,必须用成倍的汗水和锲而不舍的坚持才能取得。“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先贤之言,古人之语,大智若愚,大道从简,一位优秀的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智慧的人,而一个真正智慧的人,也应该是生活的强者,是自己生活的掌舵者、探道者。
与其说这一节是描写景物之诗、生活之诗,而我更愿意看作是励志之诗,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的锤炼磨砺;没有“狂野的羌塘草原”漫漫征程、茫茫大野;“没有经历过苦难”,那么“请不要轻言收获”,有理有据,层层递进,精辟合理。
第三节,不管在诗意表达上,还是意象传递上,相比前两节,应该容易把握和理解,诗人用“羌塘、藏羚羊、玩得很爽、枪声、大眼睛、道个歉、贪婪、羞愧、止住了脚步、自生自灭”等词句,给读者诸多信息,本人理解最少有两个启发。一是表达了诗人悲悯与善良的天性,散发出一种人性的光泽与温暖。二是弥漫着,或者说被植入了“和谐”之理念:那就是大自然的事,让大自然去解决,作为人类的我们,应该坚守不贪婪、不侵入、不掠夺的态度,达到顺其自然,物竞天择,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目的。这是人类生活的方式,也是大自然的生活方式,更是二者最好的相处方式。
曹杰峰的这首作品既有景物描摹、生活感悟,又有现实诊判,思想顿悟,耐品、耐嚼,读着有味道、有收获。
车过羌塘
作者:曹杰锋
如果凌晨四点了,还不想睡
你可以用羌塘草原的月光
给自己洗洗脸。我就不信
千万滴深秋的泪,汇到一起
还不能在高原九月,淹没嘶鸣
铁轨孤独得,像两条冻僵的蛇
一条,在月光下闪着远古的光芒
一条,在泥土里翻着先祖的呼吸
它们都是穿越时空的高贵
此刻,我想给洪荒敬个大礼
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
都被师徒四人,踩在了脚下
假如狂野的羌塘草原
能变成神,从大唐到西天
吴承恩的故事会继续吗
我站在路边,等执着的油灯
在暗夜里眨眨眼睛
西游的故事好像还没有结束
因为大雁塔,每走一步
朱红的脚印就会发出叹息
那片草原呢?草原上的风呢
是呀,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
请不要轻言收获
说起羌塘,就不能不说起藏羚羊
据说它们最近玩得很爽
我谨代表已经死去的枪声
向所有清澈如水的大眼睛
郑重地道个歉!作为人类
我为曾经的贪婪而感到羞愧
好在还有这个高度,4500米
让一些心急的繁华,止住了脚步
人间有些感动,天性怕风
就让它在月光里自生自灭好了
那些渐行渐远的温暖,让人怀念
流动的力量
——浅析董磊诗作《珠姆温泉 •走过千年路》
认真品味董磊作品《珠姆温泉•走过千年路》的时候,突然脑海里就浮现出诗人严力在《水不撒谎》里的几句诗:“水不撒谎/遇到低处就往下流/遇到天冷就结冰/遇到炎热就蒸发/水不撒谎/水没有撒谎的才能/它的自然就是才能/人类需要许许多多的掩饰和克制/需要文明/文明就是创造撒谎的技巧”。继续阅读的时候,脑际还浮现出这场席卷中原大地的暴雨,巨流滚滚,铺天盖地,屋陷房塌,那些被卷入滔滔洪峰里车辆,就像无数个你追我赶的小小的火柴盒,你能感受到水的力量,自然的力量,流动的力量。
言归正传,诗人董磊在第一二节写作中,开门见山,就使用排比的修辞方式,分别用“一滴水/深憋一口气”和“一股泉/凝聚万滴水力量”加以排比。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何尝不是这样?即便是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这些巨大的河流,这些影响和左右人类发展历史以及进程的河流,最早的成因,最初的源头就是某一座雪山或冰川融化的一滴水,就是某一片草甸渗出的一缕清凉,聚沙成塔,聚少成多,万涓成河,形成万马奔腾的气势,巨雷过顶般的声响;一路高歌猛进,一路澎湃汪洋。
第三四节的写作方式与一二节基本相似,比如第三节“巨石上划开口子/清泉喷涌而出”与第四节“破了禁锢/争来自由”。由静到动,由慢到快,快到“震天一声吼/长长吐出心中气”,快到“行走四方随心所欲/孩童般撒欢”。诗人以这样的方式和角度写水,写最初的水,写流动的水,写越来越大的水。在诗情和诗蕴的把握上,在语言和视角的切入上,能看到诗人左右权衡、反复斟酌的痕迹;这种写法并不好把握,处理得好能让人印象深刻,处理不好很容易显得流俗庸常、陷入平庸;显而易见,董磊在这方面把握得比较好。
第五节应该是这首诗的点睛之作,“不服石硬/滴水穿石趟出一条道/不认天命/顶烈日冒寒风我命自硬”。这一节最少有两层意思:一是诗人对水的赞美,《老子》里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另一层意思是对坚持、坚守的称颂,大儒朱熹曾言:“‘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大意为:不会背诵的文章,反复诵读就可以记住;不能深知的道理,细细思考就可以领悟;但是惟有不立志的,根本就没有办法可以挽救。
在前五节里,董磊在诗行里充溢着满满的哲理意蕴,他能在“小”的物象里承载比较大的道理、大的气象;细品慢读,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后面的三节,与其说是诗人描写“一滴水”“一股泉”“一条道”,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奋斗之路,也可以看作是人类历史发展之路,挫折、曲折,坎坷、不平;所有的艰难险阻、激流旋涡注定要遇见,弱者自然是折戟沉沙、偃旗息鼓,强者自然是激流勇进、愈战愈勇。诗人在这几节诗歌语言的走笔上、节奏及意蕴的把控上,以及对诗歌内部能量的展现上,声势并不磅礴浩大,棱角并不尖锐分明,但却有一种生活的气息,大地的气息,缓慢而浓厚。
这是一首轻灵精干的诗,是一首节奏明快的诗,是一首禅意弥散的诗,生活的秘密,奋斗的感悟,成功的奥妙,人生的真谛似乎都有涉猎,但又不尽然全是。突然想起一位前辈所言:“诗歌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而真正进入另一个人的内心,几无可能”。是的,一首作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其实,这也就是我们阅读的目的,读诗的目的。
珠姆温泉•走过千年路
作者:董磊
一滴水
深憋一口气
蕴藏在岩层中
等待惊天石破
一股泉
凝聚万滴水力量
厚积薄发
迎来破茧成蝶
巨石上划开口子
清泉喷涌而出
震天一声吼
长长吐出心中气
破了禁锢
争来自由
行走四方随心所欲
孩童般撒欢
不服石硬
滴水穿石趟出一条道
不认天命
顶烈日冒寒风我命自硬
走啊走
走了千年路
走出自己的路
少了激进多了沉着
见惯风霜雨雪
习惯孤独寂寞
千锤万击不乱脚
挥涛斩波飞叶落黄沙
送落日伴星辰
走过千年路
走过坎坷路
似火温热永恒如初
举重若轻或高远旷达
——浅析陈人杰诗作《月亮邮戳》
2017年10月29日上午,一封来自首都北京的信让雪域高原、让隆子县和玉麦乡沸腾了,这不是一封普通的信,而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写来的,内容如下:“卓嘎、央宗同志:你们好!看了来信,我很感动。在海拔 3600 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边境高原上,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钦佩。我向你们、向所有长期为守边固边忠诚奉献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你们这些话说得真好。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十九大刚刚召开,党将带领各族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玉麦这个曾经的“三人乡”,一定能建成幸福、美丽的小康乡,乡亲们的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不少人应该知道,在西藏山南隆子县玉麦乡,民兵桑杰曲巴边放牧边戍边达34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两个女儿卓嘎、央宗在父亲带领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一边放牧,一边守护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神圣领土。父亲经常教导女儿:“如果我们搬走,这块边界就没有人了”。他们始终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半个多世纪来,父女巡逻、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把五星红旗挂遍每一条山间小路,践行“再苦再累也要守护好祖国的每寸土地”的庄严承诺。由于他们贡献突出、事迹感人,卓嘎和央宗姐妹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等众多荣誉、并被评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等。
这首精致的作品仅10行,不足百字,却包含着大气度,诗人陈人杰用“扎日神山、九座雪峰、九个星座、大经轮叶片转动、春风吹开”等词句,描写西南边陲的辽阔,景色的旖旎,诗行像西南边疆的空宇般洁净,洗净铅华,不施粉黛。同时诗人还描绘出一幅边界少有的和谐场景,比如“九户人家的小镇、九支谣曲、九个良宵、快乐的孩子、感恩、泉涌、春风吹开雪莲花”等;丰饶辽远、牛羊游弋、草长莺飞的边地气息扑面而来。颠覆了人们对高地边界的一贯认知:铁马冰河、枕戈待旦、横刀立马、荷枪实弹等。
陈人杰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既不炫技,又不苛责,舒缓的节奏,隽永的词语、不愠不激地倾吐,传递出边疆的安宁稳固、国防实力的强大、边民的崇高自信、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场面;尽显名家风范。
其中“九户人家、九支谣曲、九个良宵、九座雪峰、九个星座”等排比词句使用,给读者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印象极其深刻。
月亮邮戳
作者:陈人杰
玉麦,九户人家的小镇
扎日神山下,隆子、卓嘎、央宗姐妹
九户人家,九支谣曲
九个良宵,九座雪峰是快乐的孩子
大经轮叶片转动
九个星座是感恩的泉涌
春风吹开雪莲花的时候
我给你写信
信封像雪一样白
上面盖着月亮的邮戳
作者简介:史映红,男,汉族,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