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春色与石头开花
作者:徐必常
黄彩梅女士是工科女,但舞文弄墨来,却从不让文科生。她最是乐于文学活动的组织。她组织了不少的文学活动,有采风,有讲座,还有研讨什么的。最近她组织成立了贵州省青年文化研究会,还把研究会的活动办得风声水起。她也乐于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文字赋予生活的诗意。就拿她最近出版的文集《石头开花》来说事呗,她这书一准备出版,大作家何士光先生亲自给她作序,我省著名文化学者顾久先生在序的结尾还对《石头开花》作如是评价:
“我认为:有感而发,朴实直率地把史地、人文、景观、乡愁等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抒写和编织,编织成了一幅活灵活现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的锦缎画卷,阅读之可享美与宁静,受益多多。”
而著名作家石英先生,为该书作了标题为《挚爱散文的可喜成果》的跋。跋中说:
“黄彩梅的散文,创作阅历虽还不深,但开局不错,势头颇健,令人欣喜。当今散文写作者很多,散文作品数量多得不可胜数,在这种情势下,如果作品少特色,则易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篇章之中,难得为人称道。因此,黄彩梅的努力认真不满足于一般化,便是非常可贵的了。”
大作家,著名作家,我省著名文化学者,对黄彩梅女士的作品是赞许的。这么说来,作为工科女的她,定然比好多作为文科生的要胜一筹。
黄彩梅女士的新著《石头开花》共分为五辑。这五辑分别是:第一辑杜鹃花开,第二辑石头开花,第三辑核桃之恋,第四辑冬日暖阳,第五辑随思感悟,全书共收入了72篇文章。文章以辑分类,明显是作者的匠心。比如说文集的开篇《杜鹃花开别样红》,写的就是去北京拜访大诗人贺敬之先生的事,文章笔墨细腻,读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文章一共有九篇,有《访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有《认识欧阳黔森》的情节和细节,还有《江口纪事》……辑在第一辑里。黄彩梅女士心细,行起文来如绣花,在提笔如提针的过程中,她小心翼翼,生怕哪一针下去,花没有绣好,却给底子无端扎出一些空洞。不过艺高人胆大,经过九篇文章的磨砺,到第二辑的文章里,就“飞针走线”、“行云流水”了。
收入第二辑石头开花的文章多半是写山水的,从自然山水风光到人文情怀。人终归是有感情的动物,写作者尤其是。在这一辑中,黄彩梅女士就以《石头开花》为题,大夸特夸她的家乡大方。当然,大方尤其值得她大夸特夸的,因为从作者如数家珍的文字中,彰显的全是家乡的美。作者还引用《大定县志》里面记载:“在瓜仲河流域九洞天的小渡口岩石上,每年四月,值雷雨之夕,必有蝴蝶数十万驻留于岩上孵卵,在阳光反射下,呈五色花蕊,至端阳后,则伏藏不见也。”不说别的,就是《县志》里记载的数十万只蝴蝶,就让人们产生无限的联想。我在省外参加活动,经常听人说贵州一步一景。在黄彩梅女士的笔端,多半是一景一文。她笔下的《奇趣的罗甸大小井》,《邂逅一场土家的锦绣霓裳》等文章,自然又给风景增添了新情趣。在有关从自然山水风光到人文情怀的抒写中,黄彩梅女士选择从家乡大方出发,走进巴蜀大地,探访三星堆遗址,走访滇缅边境的抗战老兵,到山东日照感受日出日落,每到一处,都用生动的文字记载。收入这一辑的作品,无疑是行走式写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写洋洋万言文字,既拓展了作者的视野,又磨砺和提升了作者的文笔。
第三辑核桃之恋是各辑中收入文章最多的一辑,总共收入了25篇。这25篇文章,书写的是一个时代丰富的生活画卷。这画卷既有山水画卷,如《亚木沟里的清泉》《楠木渡的水,沉静而流深》等篇什;又有风情画卷,如《兴义方舟文化的风水气场》《秘碉缩影》等篇什;既有劳动和收获的画卷,如《开坛啦》《五星村里的“顶呱呱”》《花茂村的农家小院》等篇什;又有友谊的画卷,如《千里之外品你》《我也跟着乐在其中》等篇什;还有人间大爱的画卷,如《倾情岁月,爱心涌动》……这画卷以文字的形式一一展开,犹如满眼春色扑面而来,一下就提升了人的情趣和作为文字传道该有的力量。黄彩梅女士在行文中很用心,她着力去记录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犹如种子遇上土壤和水,悄无声息地生长,从而让文章有着不一样的张力。
第四辑冬日暖阳自然与前面三辑有所不同和则重,这一辑黄彩梅女士着力于书写内心的感受,有点像“刀刃向内”作法。这些“刀刃向内”的文章,有写友情的,也有写亲情的,既有写生活的际遇,又有写内心的感受。写际遇生活的文章注重文采,写内心感受的文章却注重笔尖上的力道。自然文采和力道都得讲究火候,好在甘苦自知,火候什么程度最到位?也只有作者自己明白。作者在文章中谈笑风生,也抹泪,掩鼻而泣,还有长叹和短叹。不过这些都是生活原本有的味道,只是作者可能在某些地方“添了油加了醋”,在笔尖又弄出了别样的色,别样的香,别样的味道来,让品读她这些文章的读者,感觉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原来还有如此的“冬天”,还有如此“暧阳”的“味道”。
第五辑是黄彩梅女士对文学和人生的所思所悟,所以她给这一辑弄了个名叫“随思感悟”的标题。作者对这些随思随感明确了特定的载体,如“病毒”依附“宿主”。作者以周闻道先生的散文集《边际的红》为例谈《在场介入的写作》,有例有据,谈得头头是道。而在为李春梅《禅悟山水》写序中,借“禅悟的理”谈对好文章的看法,大多谈到点子上的。而在为石竹《聆听山林》的序文里,谈及人的性情,文章和酒,也很富道理。而在后来几篇读后感和观后感中,作者更是找到了情感依附的载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作者凭借着载体所思所想,都从载体中挖掘出了新意,悟出了新的“道”,看到了远方的“灯塔”,开掘出了新的境界。在这一辑中,有几篇文章算是整个文集的压轴,比如说《采风散文创作谈》《略谈采风文章的情绪酝酿》《散文写作之三关》,都是些干货,是能启发后学的。黄彩梅女士热衷于各类文学活动,这三篇“干货”,是有利于提升文学活动参与者,捕捉题材的能力的。
话说到这里该打住了,窗外春意盎然,虽然我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也没有说到点子上,好在却不会影响春天的面目,窗外仍旧是满眼春色。而说出所以然的,自然是黄彩梅女士文集《石头开花》本身,喜欢的读者会一头扎进去,自然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作者简介
徐必常:1967年4月生,男,土家族,贵州思南人,工程师,一级文学创作。198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创作涉及诗歌、小说、记实文学、评论等。出版诗集3部,长诗2部,长篇纪实文学1部。曾获中国土家族文学奖,贵州省专业文艺奖等奖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贵州文学院。
注:本文由史映红推荐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