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颂》《郙阁颂》《石门颂》摩崖石刻,被称为“汉三颂”,为后世辞赋家尤其是书法家所推崇,享誉海内外。其中,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嘉陵江西岸的《郙阁颂》,原石高171厘米,宽126厘米。碑文19行,每行27字。全文分为颂文、颂词、颂诗三部分,纪述了东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甫阁栈道的事迹,文辞优美,是一篇绝佳的汉代美文。清代万经评其书法:“字样仿佛《夏承》而险怪特甚,相其下笔粗钝,酷似村学堂五六岁小儿描朱所作,而仔细把玩,一种古朴、不求讨好之致,自在行间。”
《郙阁颂》全名《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从原碑拓片看到,其刻造时间是“建宁五年二月十八日癸卯时”;介绍文章、词条也说“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笔者经过认真考证,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原碑书写的年号有误,介绍文章、词条是以讹传讹。现辨析如下,以正视听:
一、东汉灵帝刘宏朝,使用“建宁”年号仅有四年。
查阅《中国历史纪年表》(2004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作者万国鼎)关于东汉灵帝刘宏朝,使用“建宁”年号仅有四年,始于公元168年,止于公元171年,172年已经改为熹平年号。也就是说,不存在“建宁五年”一说。
二、《耿勋碑》的刻造时间是另一个有力的佐证。
今甘肃成县西狭东段峡谷(距《西狭颂》约1.5公里)处的北侧岩壁上,存有《汉武都太守耿勋碑》,刻造于“熹平三年四月廿日壬戌”,也就是174年。此摩崖石刻从另一个方面确凿地证明,于熹平二年(173年)来武都郡担任太守的陕西扶风人耿勋接替了原太守李翕。这个史实说明,公元172年已经改为熹平年号,是为熹平元年。
三、《郙阁颂》原碑年号书写错误原因辨析。
综上所述,《郙阁颂》的刻造时间应为熹平元年。今人将年号搞错,情有可原,为何当朝之人也将年号写错呢?笔者推测,或许因为天高皇帝远,碑刻竣工时变更年号的圣旨还未从首都洛阳颁发到武都郡吧?《西狭颂》与《郙阁颂》二者刻造的时间相隔八个月。也就是说,从《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的碑刻全称,及其刻造于熹平元年(172年)这个时间点来看,重修郙阁栈道时,李翕仍在武都郡太守任上。《西狭颂》与《郙阁颂》都是歌颂李翕政绩的摩崖石刻,其书文内容是要经过他本人审阅才可以刊刻的,《郙阁颂》之所以出现“建宁五年”的错误,说明太守李翕此时还没有接到朝廷变更年号的圣旨。
作者简介:娄炳成,男,甘肃省陇南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担任过陇南地区文联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从事文学创作近50年,在报刊杂志、文学网站发表小说、散文、戏剧、红学评论、文艺评论等作品300万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