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诗城勃郁汇新篇

诗城勃郁汇新篇

——读沙克《诗意的运河之都》

 

作者:荀德麟

 1


  大运河的乳汁哺育了淮安,使淮安成为英杰名贤辈出、文胆诗豪联袂的城市。从“兴汉三杰”之兵仙神帅韩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历代王侯将相数不胜数。在文言文,在诗言诗。放眼古今的淮安,有“汉赋鼻祖“枚乘及其子枚皋,有“建安七子”之一陈琳,有“俊逸鲍参军”之鲍照及其妹鲍令晖,有“大历十才子”之一吉中孚,有“长笛一声人倚楼”之赵倚楼,有《罗唝曲》作者、令“行人无不涟泣”之女诗人刘采春,有“以道义文章显于东南”之徐积,有“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有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有乾嘉学派的杰出先驱、《古文尚书疏证》作者阎若璩,有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山阳医派的杰出代表吴鞠通,有博通经史的一代学者潘德舆、丁晏,有“嗣响杜陵”的著名诗人、古文大家鲁一同,有甲骨文“三堂”之一的大学者罗振玉,有一代全才、《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清之际,诞生于淮安并一直以淮安城为中心的全国著名文学社团——望社,其大家名流云集的活动历时约四十年之久,从而为淮安赢得了“诗城”的盛誉。由此反观诗人沙克把自己专写家乡淮安的诗集,命名为“诗意的运河之都”,既切合淮安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切合这部诗集所涵盖的内容,可谓独具匠心,有天衣无缝之妙。

 

  《诗意的运河之都》共收录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20年约40年间所创作的吟咏大淮安的新诗313首,堪称洋洋大观。作为“运河之都”的一员,作为运河之子的沙克,秉持四十年的诗笔,辛勤地不知疲倦地耕耘,这是对家乡何等深沉的爱恋!

 

   《诗意的运河之都》,按内容分为人文风光篇、家国记忆篇、田园情怀篇、城市影像篇、精神故土篇5个部分,每个部分59-64首不等,涵盖了“运河之都”淮安的方方面面,从历史、现状到未来,从自然山水到历代名贤,从古城遗址到建设新貌,从荒僻村野到千年都会,从物质的更替与怀旧到精神的传承与刷新,都进行了精心的探索、架构与雕镂,形成一条长长的河床般的廊道。正如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为《诗意的运河之都》所作的序言所述,沙克是在“用诗歌的方式为一条河流——大运河立传”。可以说,《诗意的运河之都》为淮安诗城增添了具有立体感的新砖瓦、新雉堞、新色彩。

 

  在这些诗篇中,诗人既有置身于“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激流中的澎湃心潮,又有跌宕起伏的理性思考与自我取向。四十年跋涉于“诗意的运河之都”,四十年弄潮于浪漫的诗歌长河,溅起了多少绮丽的浪花,定格了多少历史的镜头。例如:人文风光篇中的《大鸾》《春天的黄昏》《韩信在乡》《安东魂塔》《大赋之马跑断千年梦》《问李煜还有几多愁》《大师魂,两段京腔的码头》;家国记忆篇中的《记忆的网》《怀里的祖国》《祖和父,镰和锤》《我的中国梦》《四十年的窗》;田园情怀篇中的《欢聚》《乡下小路》《走不尽河堤》《花布谣》《空巢》;城市影像篇中的《轮子》《女人心》《芭蕉扇,棕绷床》《广场上人多如毛》《不知隔壁邻居是谁》《停车场》《手机里过春节》;精神故土篇中的《希望》《一滴水切入土中》《一条大河》《领行的河流》,等等,都是一读就给人留下印象的好诗。


  这些诗,诚如诗评家张清华所言:“一部深入河流的诗歌,必然蓄满了生命和时间的丰富样态,其中的语言艺术,思考和情绪,既服从着生存和流淌的需要,也呈现着自我方式的深度、力度和向度。在沙克《诗意的运河之都》这部诗集中,真实而真诚地容纳了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的传统元气。事实的和精神的河流交汇着,生育、造化着城市与村庄,被过往的每一段‘当代史’各取所需地进行认知和运用,赋予其文化符号的功能和象征意义。大运河就是这样的历史灵魂物,附着于诗人沙克的生命自觉中,指使他辛苦地劳作、幸福地写作,当他完成大运河及其关联事物的诗意构成,也便完成了一段自传式的现代性航程。”

 

  沙克在四十年的不断探索中,经历了朦胧诗、现代诗、后现代诗等几个阶段。我是写中华传统诗词的(偶尔也写点新诗),所以,就个人喜好而言,对于沙克那些朗朗上口的新诗,譬如《桃花岛》《城市民谣:半年没上街》等等,读后印象更深。如果那些充满哲理的内涵蕴藉的诗,也能多一些韵律、韵脚,广大读者定会与我一样——更喜好。

 

  作者简介:荀德麟,格律诗人,辞赋家,文史专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淮安市诗词协会主席,著有多部诗集、辞赋集及文史著作。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