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一曲壮怀激越的黄河英雄儿女的抗战悲歌

一曲壮怀激越的黄河英雄儿女的抗战悲歌

——简评郭军平长篇小说《黄河英雄儿女传》的艺术成效

 

作者:传凌云

 

  早就听说军平写了一部小说,数月前更是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小说出版的消息,国庆节前夕,军平来到渭南办事,专门送来了他的新著《黄河英雄儿女传》说要开研讨会由衷地替他高兴,替渭南文坛的生机勃勃而高兴。一册在手,一时竟难以放下,认真阅读、思考再三,个人感觉:若要总结该书的取得的艺术成效,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写作题材方面,精准地在红色的、战斗题材中选择了黄河西岸的黄河儿女——陕军的抗战故事。题材的主旋律,宏大视野下的小视觉给自己和本小说找到了在文坛上立足点。

 

  二、体裁的选择和自我突破给郭军平的写作找到了新路径。

  郭军平本身以散文,或者说教育散文见长,这次涉猎小说,且还是这么大篇幅的小说写作,勇气值得敬佩。可以预见,此后他也许还会有其他作品(含小说)让人注目。

 

  三、塑造了一系黄河英雄儿女鲜活的形象,完成了长篇小说塑造人物的使命。本书塑造的人物有:郭飞、韩诚、孙司令、赵军长,女性角色如牛头岭的二当家韩晓梅,国军孙司令的女儿玉茹,这两个人物虽多有相似之处,但也栩栩如生。还有反面人物:虎头岭的穿山甲、薛半仙,国军中的反派人物秦一鸣等。

  这里有两点让人印象深刻: 

  (1)郭飞,这个正面人物、主角,他,武功高强,擅于狙击、轻功,会飞檐走壁,不但正面、积极抗日,且不乏智慧和忠诚,对爱情忠贞、理智的国军将领英雄形象。 也许作者受国军孙军长等儒将形象影响,郭飞的成长也是以儒将的形象出现,人物极具有文人和诗人情怀,文中即使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丰富的联想,也处多处引用诗词,因而人物有血有肉,形象比较丰满内心丰盈。 

  (2)书中对国军的描述,比较客观,充分肯定了抗战中的功绩,人物也比较正面,具体体现在风陵渡的战斗,这一战,有三方参与:陕南游击队、韩诚民间抗日队伍、国军。其中前两者陕南游击队、韩诚民间抗日队伍战前曾有过沟通、约定,而跟国军没有,但在三方配合中,每一方都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使命和所能肩负的使命,尤其是当时的国军将领,善于发现战机,寻找苗头空子,陕南游击队与韩诚民间抗日队伍这边刚打一打完鬼子撤退,国军就迅速抢占阵地把风陵渡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掌握在了中国军队手中,配合得天衣无缝,决策果断,效果明显。这是亮点,与其他反映国军形象的作品不同。这种良好的配合,还发生在蒲赵战役的时候:其时,民团成员韩诚兄妹先带人回蒲州城老家侦察,叶剑政委派其他民团战士便衣配合。他们随机应变,灵活巧妙、配合作战,最终深入敌穴,抓获伊藤、黄平、董万头等日伪头目,战斗打响后,叶政委、郭飞分别带领抗日民团、国军秦一师大部队,先后在蒲州、赵伊城多点配合,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收复了蒲州,取得了蒲赵战役的胜利。

 

  四、完成一曲壮怀激越的陕西冷(楞)娃——尤其共产党领导下,在国共合作大背景下的——陕西冷(楞)娃在黄河西岸、中条山上的抗战悲歌。小说没有把关注重点放在中条山战役后期国民党大军的溃败,而是把它作为尾声,以郭飞、韩诚兄妹等人的活动成长为线索,从小处、无人处挖掘,落笔,书写了当时或许甚至当下仍没有被人足够关注的共产党人、抗日民团在抗战中的重要积极作用。小说基调明亮,斗志昂扬,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读来令人振奋。

 

  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是中华民族绕不过的历史记忆,不论当初是悲是喜,不论曾经哀婉还是壮丽,都不该被忘却。对于距之已近百年、正安享着自由民主和平盛世的今天的我们来说,更是如此,郭军平以满怀的激情,生华的艺术之笔作了很好的尝试。

 

  郭军平,陕西渭南、澄城走出来的实力青年作家,教师作家。著有散文集《诗意语文》3本和大量的散文及编著,还有今天我们面前的正在研讨的这本长篇小说,斩获了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杜鹏文学奖等奖项,取得了骄人成绩,我们期待并相信他能有且一定会有更多更好、引人注目的作品出现。

 

  作者简介:传凌云,笔名,云川儿,诗人,作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专委会主任,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等。著有诗集《紫色苍茫》《对镜》,散文随笔集《迟到的阅读》等,诗作刊发于《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飞天》《陕西日报》《延河》等。多次获全国性诗歌创作大赛奖项,入选多种重要选本、志书。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