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史映红微诗评(之二十)

史映红微诗评(之二十)

 

雪中的布达拉,心中的布达拉

——浅析陈跃军诗作《雪中的布达拉》

 

作者:史映红

 

  给跃军的文字写一点读后感的时候,就想起过往的很多很多来,首先想起的自然是文字和诗歌,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就知道跃军,虽然一直未能谋面,但在《西藏日报》《西藏文学》《拉萨晚报》,以及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文艺频道上,我们的文字经常是邻居。那时候我们年龄都不大,跃军更小我不少;游弋青藏,行走高原,抒发情怀,歌颂家国是我们创作的基本范畴。

  约二十年前,忘记什么渊缘我们见面了,他的外表在我的想象里应该是戴着眼镜,温文尔雅,说话文文诌诌,细声细语;见面却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身材魁梧,言谈豪放,性格耿直,无拘无束。跃军的文字隽永飘逸,洒脱从容,超凡脱俗,并且多产,这些年先后出版散文集《触摸玛吉阿米的笑》,诗集《飞翔的梦》《用心触摸天堂》《我在雪花上镌刻你的名字》;主编作品集有《相约西藏去放牧》《西藏情缘》《格桑花开——藏地诗人十人行》《感悟山南》《诗美山南》《许你一世格桑花开》等。

  二是让我一直感动的是跃军在工作和创作之余,一直致力于西藏诗歌的交流与联络,他就是纽带与中枢:先后创办了西藏文学论坛,香巴拉文学网、老西藏网,发起成立了“扎西德勒”网并任站长;建立了“格桑花开”文学公众平台,编辑《格桑花开》民刊,担任中国诗歌网西藏频道站长;多次为区内外文朋诗友撰写序言、跋文和评论文章,乐此不疲;朋友们获奖或作品集出版,他比作者自己都高兴,这就是跃军,以前是,现在也是。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致力于西藏诗歌推介、推动和传播的另一个人,那就是诗人萱歌,她于2014年创建“雪域萱歌”读诗平台,每周一期,朝来暮去,寒来暑往,她和她的精英团队已经坚持、坚守了近十年,推出“雪域读诗”已超过405期,期期精彩纷呈,年年赏心悦目,对数百位诗人和评论家作品进行了发布和展示。引领了西藏的读诗风尚,成为了西藏的一个文化品牌。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这没什么”,我想问问这些人,在当下很多人秉持“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大环境下,在很多人“见利益就上,遇困难就撤;见好处就上,遇责任就躲;见名利就上,遇危险就跑”的意识和想法里,你又为周围的人做了什么?

  返回到作品第一节,诗人用“拥挤的舞台、最美的舞者、唯一的观众、疯狂地跳一曲”等词句,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宏阔、精美的视频,这个视频,雪是大的、急的、紧的,遮天蔽日,莽莽苍苍,铺天盖地;下雪天是美的,“每一朵雪花”左右摇摆,上下翻转,闪转腾挪;这些婀娜多姿的精灵,这些“最美的舞者”,把天地连起来,把人与自然连起来,把潜伏于我们内心的童真与童趣激发起来,让我们忍不住想融入其中,把舞姿展现给“唯一的观众”。诗歌泰斗艾青在《诗论》里说:“诗人的脑子对世界永远发生一种磁力:它不息的把许多事物的意象、想象、象征、联想……集中起来,组织起来”。这一节,跃军就很巧妙地把“天空、雪花、舞台、布达拉、舞者”等意象“集中起来,组织起来”。场面宏阔,气势恢宏,动态描摹逼真是本节的显著特点。

  大雪之后的风景雕栏玉砌、美轮美奂,雪域高原、圣城拉萨雪后的景致描写,诗人并没有使用精美绝伦、出神入化的词语,仅仅一个比喻:“到处都是冰清玉洁的睡美人”,把雪后拉萨的纤尘不染,清幽静谧,银装素裹刻画得形象逼真、生动到位。

  清幽静谧是短暂的,喧嚣与沸腾、忙乱与纷扰才是生活的本真。“我听到喊疼的声音”,道出了诗人对冰清玉洁、冰壶秋月景致的迷醉,对平静安宁、清幽静谧环境的眷恋。

  “有人在默念经文”,属于青藏高原和天上西藏特有的文字就出现了,雪天的宁静,雪后的美景越来越乱,越来越斑驳,越来越喧闹,这是现实的存在和必然。但这里人们的内心依然单纯质朴,慈善宽宥,敬天悯人,这一美德在他们的内心一直驻留着、延续着、传承着。

  我记得跃军曾有言:“每一个字,都是情与爱的歌唱和灵与魂的共鸣。春夏秋冬、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一切的一切就像一条潺潺的小溪,流淌在字里行间”。我相信这是他的诗观,来自他的心灵,从自由、飘逸、真挚,进而到饱满、深致、遒劲,这样的长短句,不仅仅只“流淌在字里行间”,也必定会流淌在广大受众的心里。

 

  作者简介: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