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映红微诗评(之二十一)
定格的村庄,或者牧场
——浅析咚妮拉姆诗作《甜茶的烟火》
作者:史映红
品读咚妮拉姆诗作《甜茶的烟火》,相信不少读者与我一样,脑际会不自觉地浮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怡然自得、安然恬静;浮现出“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唐•王维《渭川田家》)的村野风光、淡泊心态;还浮现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的其乐融融、安宁温馨。
品读《甜茶的烟火》也相信不少人脑际还浮现出一张接一张精美的、充满高原风情的图片,或者当下非常盛行的短视频,藏式的帐篷里,炉火升腾着、跳跃着,噼噼啪啪作响着,“甜茶”在火炉上冒着雪白的蒸气,散发着茶叶的清香和沁人心脾的奶香;年轻的牧民围火而坐,品茶闲谈,“阿佳”讲她的故事的时候,绘声绘色,如数家珍;“小伙”颔首迎合,欢笑应答;属于高原牧民人家和谐安逸、普通平常的生活被诗人描写得生动逼真。
“牧场草儿可青/泉水项链般围绕村庄”,显然镜头在切换,短视频还在播放,这熟悉的场景,和谐的画面,曾经到过青藏高原的人,长期生活工作于此的人们,在哪里见过?是在纯净辽远、美轮美奂的达古草原?是在一望无垠、一览无余的万里羌塘?还是山奇水美、秀色可餐的林芝谷地?
“牧场、草儿、阿妈、雪桶、兄弟姐妹、生命、乳浆、流淌四方”,阅读到这里,品味这些只适合高原和高原人民的词语,我想到了很多:天才作家路遥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感言里说:“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应该是全心全意满足广大人民大众的需要。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养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的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习主席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里讲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主席的殷殷嘱咐,谆谆教诲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指明了艺术创作的方向。咚妮拉姆的诗作《甜茶的烟火》没有高大上,没有凌空虚蹈,没有盛气凌人,就是写普通群众的日常起居,写牧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写他们的举手投足,让读者在品读过程中,觉得不遥远,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人间烟火,感觉就是在你我中间,让人可信可感,可靠可亲。
“佝偻在烟囱的阴影中/黑夜会在炉火中坦白”?“烟囱、阴影、黑夜”给人一种沉实、厚重、隐秘的感觉,而“炉火、坦白”又给我们一种热烈、向上、敞开的感觉,这种前后对照,前呼后应的修辞手法,不仅有着很好的朗诵效果,还有意蕴意境上的反差与跳跃。同样的修辞还在继续中,即“噼里啪啦”与“静默”,是的,世界是喧嚣的、纷扰的,也是幽静的、静谧的,就看一个人的内心如何看待和感悟。正如十九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兰波的两句诗写的:“只要我们按捺住焦急的心情/到黎明时我们定能够进入那壮丽的城池”。两相对照,异曲同工;给读者一个哲学、或者哲理上的思考与思悟。
结尾,在咚妮拉姆繁复的意象叠加里,一种思念,一抹牵挂,一个守望,一缕依恋的浓浓情愫散发出来,弥漫出来;将生命中的隐秘部分,将内心欲说还休的情感,给予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地巧妙处理,给受众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约美,朦胧美,一种意犹未尽的憧憬美,遐想美。
甜茶的烟火
作者:咚妮拉姆
甜茶在炉火外
缝补冷清
阿佳的故事
小伙的欢笑
装在记忆之囊
牧场草儿可青
泉水项链般围绕村庄
阿妈的雪桶里
我的兄弟姐妹
生命的乳浆
流淌四方
佝偻在烟囱的阴影中
黑夜会在炉火中坦白?
噼哩啪啦
世界在一滴血内静默
我们依偎着袅袅炊烟
彼此思念
在风的居所孤独
孤独中获得自由
作者简介: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3部,合著作品集3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经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