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精微而诗性的书写

精微而诗性的书写

——读褚福海《泊心港》

 

作者:翁衡临

 

  欣闻苏州作家褚福海的散文新著《泊心港》出版,我第一时间求索一本,昼夜拜读,爱不释手。近几年,褚老师不仅涉猎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和评论,更是在散文创作方面突飞猛进。他的散文篇篇佳作,句句珠玑,不仅细致入微,而且意境优美,充满诗性。

  “延绵山脉中植着我的根,浩渺氿水里漾着我的魂。”“散点式构图、多层次浮雕、平面化修饰,立体感强,透视效果佳,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我只知晓,我的童年之路,是铺面晶莹雪花的:我的记忆星空,是缀遍飞舞雪片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如此诗意的表达,读来如沐春风,如饮清泉,让人心旷神怡。

  而要做诗意的表达,固然少不了想象力,褚福海是一位颇具想象力的散文家,不仅篇中的文字具有想象力,有的篇名也独具想象力。如《湖畔的风儿会唱歌》《做尾五堡湖的鱼》《花绽凿口下》等,让人一看到篇名,就有一种想读的欲望。

  《短歌长韵吟江南》《时如沧海书为帆》《溪畔涟漪绽异彩》《清蒸淡煮别有味》《纵横驰骋点线间》,看见众多如是篇名,你是不是也觉得诗意浓浓。甚至会让你产生联想,觉得作者可能是位清丽的江南女子,要不然怎能想出如此隽秀诗性的篇名。由此也可看出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好词美句仿佛信手拈来。不过,功底深厚不假,信手拈来非真,作者行文极为严谨认真,他是把写作当作一项事业在做,务必精益求精。所以每推出一篇佳作之前,他都是再三地斟酌推敲,从结构、意象、气韵的设置,再到语言、素材的应用,皆是如此。

  本书题材丰富,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在素材方面,褚老师更是下足了功夫。他特别注重细节描写,所以写出来的文字不仅能打动自己,也能打动读者。而细节的把握需要用心观察,铭记于脑,只有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做到。毕竟细节都来源于平凡的生活,需对生活有良好的敏感度。而褚老师正像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红孩在序言中所说,他“有着很好的对生活的敏感度,能够及时发现生活中的亮色,这个亮色就是散文的魂,就是散文的神。”

  正如本书所描写的对象一样,多是普通老百姓,有位卑身微的伐竹工,有无私奉献的“傻老头”,有默默无闻的磨刀匠等等,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看似庸常,却满怀希冀,个个劲头十足,日子过得充实且幸福。褚老师的功力在于,能把一个个普通人物写活,写得有血有肉,仿如自己相识多年的知己或邻里,感到亲切随和。不仅容易勾起读者的情绪,让读者也想认识那些平凡而温暖的人物,也让读者更加热爱生活,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褚福海也是一位如此温暖的老师,他不仅自己潜心写作,且经常无偿帮助他人,让一些文学爱好者或业余写作者,在文学的道路上能够相对顺畅一些。他真诚善良,爱心满满,这些正是成为作家不可缺少的因素。记得他曾说过:“结构是筋骨,细节是肌肉,意象是血液,语言是肌肤,思想是灵魂,情感是体温。”不难看出,作者对写作深有感触。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粥养苍生》《伐竹工》《长浜人》等都是这样的佳作,读来如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主人翁,过着质朴无华的幸福生活。

  作者几十年来一直身居苏南,写的多是江南的美景人物,而童年是迈不过去的槛,何况童年尚有那么多快乐又难忘的回忆,所以文章的跨度也有几十年。在作者眼里,无论是小时候生活的宜兴张渚,或者如今身处的昆山菉溪,都是自己喜欢的佳地,风景优美,人杰地灵,鱼米之乡,生活富庶,让人好生欢喜。也许得益于江南水乡的滋养,作者用他的神来之笔,为我们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无论是美景或人物,都鲜活在眼前。

  读罢全书,我掩卷沉思,依然没有从书中走出来。俗话说,开卷有益,读完褚福海老师的《泊心港》,你一定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江南的好风光,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作者简介:翁衡临,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中华文学》《神州文学》《中国文艺家》《都市》《长江文艺》《渤海风》《速读》《青年文学家》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