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史映红评论(之三十二)

史映红评论(之三十二)

 

又到四月

——浅析萍儿诗作《四月•辞》

 

作者:史映红

 

  提到四月,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我想有人会想到花,春天枝头绽放的第一朵花,孤单、美丽的让人心痛,但更多想到的是层层叠叠、挤挤挨挨的花,无数的花结成花的海洋。有人会想起绿,青草的绿,树叶的绿,碧水的绿,田野的绿,大地的绿。有人会想起风,柔柔的风,暖暖的风,徐徐的风,携带着花香的风,夹杂着燕子舞姿的风,让柳浪万般妩媚的风。有人还一定会想到爱情,是的,公园里的漫步,树林里的徜徉,草地上的缠绵私语,河边湖畔的浅吟低唱。

  “在树林里丢下尖刀与诗句/你持续阴郁,也保持晶莹/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谈到生活时依旧火热”,美国小说家、诗人卡佛曾有言:“一个作家要有面对一些简单的事物,比如落日或一只旧鞋子,而惊讶得张口结舌的资质”。我在上文就说过,四月是属于花的四月,属于绿色的四月,四月是属于风的四月,还属于爱情的四月;最好还应该属于歌声或者诗歌的四月。但不应该是属于“尖刀”的四月,“尖刀”一出现,同样让我“惊讶得张口结舌”;看到这个词,你不能不想到伤害、想到疼痛,你不能不想到分别或者不辞而别。

  “春风是利器,刺破仅余的虚妄/人声渐盛,树形已成/不需要阳光”,这个“虚妄”是什么?是记忆深处的一句话?是不经意间的一个承诺?还是多年前向着太阳或皓月时一个庄严的海誓山盟?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曾有言:“诗歌的职能最终只有一种作用:深深地沁入我们的精神圣殿——那里有灵魂最彻底的隐情和孤独——帮助我们实现在内心深处揭示人生本质的愿望”。我想,这个“虚妄”,就是诗人萍儿“灵魂最彻底的隐情和孤独”吧。

  “回到童年/经常打量的这个世界/确信早春幼稚/犯过与成年人一样的错误”,“童年”无疑是人间最美的四月,万物复苏,春意萌动,花蕾初绽,初绽在明媚的春天;强烈的好奇心,懵懂的心态,纯净的眼眸,反复又“经常打量的这个世界”,它精彩纷呈、多姿多彩,它斑驳陆离、错综复杂,但又注定是波谲云诡,甚至暗流涌动。

  好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情绪宣泄,也不是歇斯底里的呼唤,它的情感之流是清澈的,缓慢的,舒展的,甚至是毫无波澜的,一切都自然而然,一切都恰到好处。这首诗真正达到了诗歌抒情的本真和本质,醇厚但不浓烈,幽怨却不消沉。

  “远望至高最美/更多的空,更多/不值一顾的世间万物/”,读到这里,突然就想起著名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一句话:“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从这几句诗行里就看到诗人萍儿的“放下”,放得决绝而彻底,至此,我相信诗人一定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这首作品朴素、干净、清冽,意象朦胧,意蕴含蓄,初读似乎难解其意,但当你反复吟诵就会发现,诗作的意境之美和它的超凡脱俗,不信,请你试一试。

 

四月•辞

 

作者:萍儿

 

  在树林里丢下尖刀与诗句

  你持续阴郁,也保持晶莹

  这么多年过去了

  你谈到生活时依旧火热

  春风是利器   刺破仅余的虚妄

  人声渐盛   树形已成

  不需要阳光

  众神读完所有的暗处

  回到童年

  经常打量的这个世界

  确信早春幼稚

  犯过与成年人一样的错误

  远望至高最美

  更多的空  更多

  不值一顾的世间万物

 

  作者简介:

 

  萍儿:香港诗人;香港艺发局文委会主席、作家联会执行会长。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