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许峰组诗《盛夏五咏》赏析

诗歌理论研究

一一许峰组诗《盛夏五咏》赏析

 

作者:邹中海

 

  许峰老师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如果把诗歌圈缩小一点,在当代写古风古韵的诗人中,无论是作品的质量还是数量,他都是诗歌界的王者,没有之一。他的诗格调清奇,充满禅意,而且合乎“道”和“礼”,是当世少有的佳作。

  这组《盛夏五咏》(见《四季如歌》第五至第七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首,即《夏农》《夏蝉》《夏鱼》,可看作悲悯之作;后两首《夏荷》《夏冰》,则可以看作自然意识的写作。从广义上来说,自然意识写作也可以看作诗歌理论研究一一许峰组诗《盛夏五咏》赏析悯之作,因为以禅宗的观点看来,主张万物平等,万物皆有佛性,人与三界的精灵,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但为了便于表述,方便理解,我还是略有分层,和各位方家交流探讨。

 

 

  台湾诗人洛夫曾在一篇诗论文章中,把诗人和诗歌分为四个层次,他认为诗歌的最高层次,不但要具有宗教式的悲悯,也要有宇宙的胸襟。

  在高层次的诗歌中,总是表现出一种对人类命运、对大自然的一切生灵的终极关怀,这也是一种生命的觉悟,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怀疑与叩问。也就是说,诗的最高境界是悲悯,扩展而来,也是儒释道的最高境界。无论是禅宗的“阿弥陀佛”,或是道家的“无量佛”“善哉善哉”,抑或是儒家的“仁者爱人”,其实质精神内核,都是爱与善,都是悲悯之心。我们把“诗”这个字拆开来看,就是“寺”与“言”的结合体。

  洛夫是当代著名诗人,号称“诗魔”,在诗歌界的影响力自是不容置喙的。他与余光中、郑愁予、周梦碟、席慕容、三毛等都是华语诗坛的诗高峰,尤其是他和余光中,更是难分伯仲的101大厦。他的话代表着他的真知灼见,他以超过七十年的写作经验和生活感悟积蓄而成的观点,当然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但他同时也坦言,当代诗人大都停留在“梦幻式抒情”和“过分强调社会意识”这两个层面上,前者是自我陶醉式的浪漫,抒的是“小我”之情;后者就是“歌德派、假大空的老干体”,空洞,乏味,用词陈旧,鲜见真情,脱离了文学的本真和文学的艺术性。

  根据洛夫的这个定律原理,我对当代很多大诗人的诗进行了比对(小诗人不计在此类,比对的是享誉诗坛的名家),发现当代诗人中能进入三、四层的确实是凤毛麟角。放言之,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在中国诗歌界,不会超过一百人,或许有点伤心,但确是事实。诗人受环境、格局、见识、性格、个人修为以及和审美情趣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博学与努力,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诗人很难写出如艾略特的《荒原》、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等这样的充满神性又大气的作品,我也是认可的。但凡事都有例外,在当代诗人尤其是写古体的诗人中,我最推崇的就是许峰老师,他的诗立意巧,境界高,充满着对自然的敬畏和悲悯之心。比如这组《盛夏五咏》就是堪称完美的佳作。整组诗见他的主题诗集《四季如歌》,第一首诗是《夏农》:

 

  “夏日炎炎似火烧,不挡老农汗水浇。

  拼却一身黑炭翁,只为秋来抱丰巢。”

 

  这首诗描绘了在炎炎夏日、极端的高温天气下,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景象,凝聚了诗人的无限关怀和真挚同情。这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意境开拓上,和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极为相似。却比李绅的诗更含蓄和更有表现力。诗人运用非常形象化的语言,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把抽象的道理表现了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首句就点出了环境的恶劣,很有画面感、这个高温下的场景,如炼狱一般,就只为一点点收获,诗贵留白,有很多事,是不言而喻的。

  苏东坡云:“诗以奇意为佳,反常合道而有味。”这个味,在我看来,不一定只指“鲜味”,更指“回味”。

  这首诗从许峰老师的手里写出来,我是很感动的。虽然以许峰老师的为人、学养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但放到他的成长过程来看,却在意料之外。因为尽管许峰老师从小生活在农村,七八岁就开始跟父母干农活。那个时代,中小学生寒暑假也是要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的,所以他知道农民的艰辛,而且他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或许正是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但放到他的成长背景来看,他其实在农村呆的时间并不算长。19岁那年,就被命运之神眷顾,告别了在老家当了两年老师和村领导的农村生活,走进了军营。从此他的人生开挂,顺风顺水。先是成了南京军区政治学院的首批学员,然后又成了兰州军区、广州军区的新闻干事,并随军赴老山前线轮战半年。1993年退役后,分配到惠州市委工作,后官至市督查办主任和市委副秘书长,肯定可以说事业有成。他的成长轨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城市,但为什么还能发出这么叩问灵魂的声音呢?首先是他纯朴善良的本性,不可能忘本;其次也是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他身上的集中体现,那种士子的正义感,促使他发出悲悯之声!

  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要求君子“俭以养德”,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觉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关注着国家的盛衰与百姓的疾苦,怀抱忠贞为国,赤城为民的天地良心。这样的例子,在古今的社会贤达、文化精英中时有出现。郑板桥主政一方,他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元代诗人张养浩在路过一处残垣断壁时发出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兴苦!”正是他们的天地良心,他们的诗才会与天地同老,与日月同辉。

  在这里延伸一下,许峰老师的这首诗,是建立在诗品与人品的对应关系上,具有时代意蕴和现实意义,有警世价值。当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底层人尤其是农村人的处境依旧步履维艰。以笔者为例,打两份工,都仅能维持温饱。买房、买车、结婚、教育、医疗、养老等这样的人生大事,就是南柯一梦。这些事实,却被很多专家学者和政府职员选择性不见,甚至口出狂言或说着瞎话,这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在笔者的心里,也希望多出现一些像许峰老师这样为民发声的好诗人、好学者、好公仆,这也是我非常敬佩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书概》中写道:“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这是书家的作品与书者人格魅力最为准确的表述。唐代柳公权也说“心正则笔正”。这也解释了许峰老师的诗,为什么会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和包括中宣部学习强国的推崇,就是他的诗里含有一种磅礴的浩然正气和人文关怀。

  现在农村新增了农管,希望管理者和执法者们,也读一读并深刻理解许峰老师的这首诗,或当警世言,或作右铭座,为民生带来真正的帮助和福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超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用悲悯的视角,聚焦当下,时时警醒,反映时代之变,听取民愿民声,柔性执法,以民为本,做为民请命、造福一方的护航人!

 

 

  如果仅仅为人类的疾苦发声,那还是一种狭隘的禅意思维。正如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所说:“每个人都与他们的生身之人乃至周边生命有着难以割断的肉体与空间联系。”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人、事,不是单独存在或割裂的。所以文学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这个或许也就是洛夫所说的要有“宇宙的胸襟”。

  现代禅诗主张物我相融、万物平等,在观照万事万物中怀有悲悯的心来对待。哪怕对微小的生命,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或者盛气凌人的指挥或驱使。“在禅家的眼里,万物都有佛性!”这也是历朝历代的诗人们追求的内心和谐圆满之源。许峰老师以下的这两首诗,就是以平等之心观察它们、体悟它们、抒写它们,这些生活中最卑微最常见的小精灵,被诗人的那颗云水禅心点化后,有了不一样的悸动。读了这些诗,难免不生出一番感慨来。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瞬间,并不是每一位写作者都能捕捉的,福楼拜说:“非凡的激情才能产生震撼的作品”。我们来看这两首诗:

 

  《夏蝉》

 

  嘶哑声声讨天饶,藏身枝叶亦难熬。

  日日灼烤抗烈焰,褪去彩衣续命膏。

 

  诗人以夏天的蝉为描写对象,釆用通感、拟人的手法,直接写出了万物的艰辛。这首诗的艺术成就,甚至超过了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他们三人的“蝉”诗。网友说,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是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只有许峰老师的“日日灼烤抗烈焰,褪去彩衣续命膏”,才是慈悲人语。

  网友的话很精准,也体现了他高超的诗词鉴赏力。这首诗融进了诗人的禅性直觉思维方式。而不是传统的以我观物,以物观我。禅意的基础是直觉论,讲求的是自然而然的顿悟,保持心灵的空灵与自由。

  我们再来赏读他的这首《夏鱼》:

 

  “浮头张口咂巴声,东奔西突觅凉荫。

  候得一场风加雨,喜自浪里翻白身。”

 

  这首诗主要写了鱼这个意象,并以比拟的方式,写出了夏天的酷热。“浮头张口咂巴声”,寥寥一笔,就绘出一种画境。体现出诗人非凡的功力和慈悲心肠!“东奔西突觅凉荫”,是动与静的结合。诗人以拥抱自然的姿态,纳入万事万物,任何物象,都是源头。诗人的思索,也瞬间融入自然界,成为独立鲜活的个体,并产生出共性,如绽放的烟花,流光溢彩。或许灵光妙不可言,但诗意亦可见生命的灿烂。

  碧青曾这样深情论述:“其实,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呈现着生命存在的真相。源于大自然的万物,原本就在自然而然而自由地生长着自己。置身于大自然,就会发现,大自然的神意,早已赋予了万物不同的形体。每一种生命深处,都有蕴含着天机的内核。天地间的浩荡生机,哺育着万物的神形,在天地间显现繁华之象或蓬勃之韵,早已赋予了一种生命的所独有的属性。

 

 

  许峰老师的诗不是简单对自然的嗟叹,而是对深入到生命内部而产生的激情。这种极富生命力的精神系统,最终关注到的是人的命运。这也许是许峰老师对生活的感悟而产生的诗意哲学。下面这首咏物诗,衬托的是人品的高洁。

 

  《夏荷》

 

  光剑凌空草弯腰,树影婆娑叶卷槽。

  但见荷花艳常在,泥水无声托傲娇。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带有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光剑凌空草弯腰,叶影婆娑叶卷槽。”这两句描写了盛夏的自然风光,语言惊奇,形象生动,应用客观事实的描写,比主观的抒情更能打动人心。“光剑凌空”指太阳光的炽热,凌厉,草都无精打采,要睡觉的样子,显得空灵而接地气。因为每到盛夏,尤其是中午时分,地表上冒着蓝色的火焰,植物都想找地方躲避……这幅景象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只是我们熟视无睹,写不出来而已。我们最常见的表述方式就是“烈日当空、酷暑难耐”,这样的句子不但没有诗意,词语也非常陈旧,不是诗的语言。在此诗的第三句,接着荡出一笔:“但见荷花艳常在,泥水无声托傲骄。”峰回路转,对比强烈,把荷花的风姿绰约、高洁大气的形象跃然纸上。整首诗不需多一言,也不用去说大道理,就用自然界的充满神性的语言,就完成了诗歌的速写,写出了不一样的韵味。古今中外写荷的诗,多得不可胜数,但像诗人这般富于清新意味的写法恐怕不多。此诗是大美之作,这种价值取向,会影响到千秋万代。《文心雕龙.原道篇》把“天有丽天之象,地有地理之形,自然而然,进而推导出人文的自然之道。”许峰老师由荷莲的出污泥而不染,经烈日爆晒而傲然挺立的这种风骨,其实也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投射。我在上文中说过,他的诗既合乎道,又合乎礼。礼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构架和思想标识。杜甫被称为“诗圣”,除了“语不惊人死不休”外,与他的“民胞物与”的仁者情怀也有密切的关系。许峰老师的诗本就是从历代的大诗人的诗歌体系中,跋涉而的,只有在他的诗里,才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

  本组诗的最后一首《夏冰》,刚开始我以为是从庄子的“夏虫不可以语冰”这句经典名言中化用而来的,看了内容才知道并不是,诗如下:

 

  《夏冰》

 

  水本柔情酷暑蒸,难携清爽踏歌行。

  牵得电流通万宅,冰淋四海润众生。

 

  这首诗写得非常有时代感,水在时空中自由变幻,感情起伏有致,准确地刻画了诗人酷热难耐、盼望清凉的心理状态。

 

 

  《盛夏五咏》,顾名思义,一共五首,分别由《夏农》《夏蝉》《夏鱼》《夏荷》《夏冰》这五个意象,组成了有人、有景、有物、有情,有跳跃、起伏跌宕的盛夏图景。这组诗的维度是多方面的,有诗人的禅性思维,有体察民生生活的艰苦,也有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强不息、永葆初心的那种精神的高赞,更有诗人在炎炎夏日的切身体悟。诗作代入感很强,读后感到很真实,因而这组诗,也写出了一个充满活力又充满艰辛、多维度的夏天。

  《文心雕龙.原道篇》说:“旁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柄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花,无待锦匠之奇。天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许峰老师才华横溢,刚正不阿,大气磅礴,文采飞扬,一生在祖国的十几个省、市工作和学习,见多识广,所以诗意深刻,想象惊奇,佳句频出。他写了不少的山水诗,隐喻诗,禅意诗和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等等,这些诗作,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有些作品,被收进了党委政府主办的刊物和学术刊物。他的诗观非常明确,矛盾又统一,既反对传统的束缚,又推崇中华传统文明,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推陈出新。他的这种诗观,才是一位真正学者和大诗人学养的体现。他的思想非常纯粹,爱国爱民,关注时代,并用笔为时代留声留影!他追求艺术上的放达,思想上的自由,就是他精神风貌、诗与人合一的写照。所以他的诗会如一坛陈年老酒,历久而弥香。

  近段以来,我一直在研究他的诗歌,收获匪浅,感觉就像是在赴一场场华丽的精神盛宴。我把学习的心得整理成文发出来,也是为了搭建一座桥梁,以便推广和宣传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的优秀文化并学习他的人格魅力!

 

一一写于2023520

 

  作者简介:邹中海,诗人、文评人。散文代表作《鞋垫的记忆》《诗词里的中秋月》先后选进教辅;写许峰老师诗歌的系列评论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定为理论研究;诗歌代表作《致敬钟南山》被全国关工委推荐,央视于202058日首播,同年628日重播。

 

  诗人简介:许峰,19573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l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