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巧妙沁染诠释

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巧妙沁染诠释

——粤剧电影《睿王与庄妃》观后感

 

作者:丘树宏

 

  近日,由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越剧院联合出品的粤剧电影《睿王与庄妃》正式,描写的是清皇太极逝世后发生的一段故事,既有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情节,又有壮烈绵缠的爱情故事。

  庄妃是一位具有政治谋略的后宫宠妃,福临的母亲,为了大清,也为了自己和儿子,她机智巧妙的化解了矛盾,使多尔衮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皇位,顺从她的意愿,统八旗劲旅,挥师入关,实现一统中原的千秋大业,结束了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

  英雄与美人,自古多佳话。然而,多尔衮和庄妃,演出的却是一场人间悲剧。

  这是广州广播电视台所报道《睿王与庄妃》的核心主题和内容。

  《睿王与庄妃》以现代电影手段与传统的粤剧艺术结合,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作品。以上主题内容,各界评论颇多、颇高。

  然而,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却是并非以上大家都集中关注的东西,而且在作品中,我所说的这个内容的情节着墨很少、时段极短,但它却描写和反映了一个十分重大的主题,那就是:对中华大一统国家民族共同体的沁染和诠释。

  人所共知,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丰厚生动的人文传统。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回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历时性”地呈现先秦、秦汉魏晋、晚唐宋元和明清到近代四次民族大融合。四次民族大融合期间几乎都曾有一段政权割据、族群纷争或交融,但之后之后,却都是政治大一统及若干子文明的相应整合。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得以赓续传扬,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睿王与庄妃》中,通过以下三个情节的沁染,巧妙而生动地诠释了中华多民族共同体这一主题。

  这三处的情景都集中出现在第三幕中:

  第一段:

  多尔衮:哈哈哈……

  (唱霸腔慢板)山海关挡不住天兵神勇,

  庄妃:古都城显赫着满族威风!

  多尔衮:说什么明王朝岿然不动,

  庄妃:说什么满与汉水火难容,

  多尔褒:旦看俺改朝换代大清一统!

  (滚花) 英雄豪气贯长虹!

  第二段:

  庄妃:摄政王,想我大清初建,百业待兴。此后,皇上全依赖你了!

  多尔衮:太后放心!皇上呀!我满人入关,一统中原,若不懂汉语,不识汉礼,将何以兴邦?故本王以为,凡我满族子孙,不论皇亲贵族、平民百姓,都应学汉语,习汉礼,顺天应民,确保我大清永昌。

  福林:好!你说得好!皇父摄政王,从今以后,你的话便是朕的话!

  多尔衮:好!传旨下去,战乱刚停,民生未复。大清国蠲租三年,豁免“三饷”,明朝官吏原职录用,重开科举,望各省巡按以举荐贤为天职,招集山野遗贤,共辅大清!

  第三段:

  王公公:禀摄政王!肃亲王豪格连杀数名不肯剃发的汉人官吏和百姓,并将人头挂于城头之上!

  [众百官大惊。

  多尔衮:(怒喝)将肃亲王豪格绑上来!

  [豪格内唱霸腔滚花:杀几个汉人声威振!

  侍卫押豪格上,豪格傲慢地抛开众侍卫,

  豪格:(接唱) 骂一声多尔衮,你这汉家狗,满族的罪人!

  多尔衮:(强按怒火,怒视豪格)肃亲王,你溢杀无辜,扰乱民心,该当何罪?

  豪格:睿亲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个命令是你下的,我是执行你的命令!

  庄妃:放肆,肃亲王,你太过份!看其归顺不归顺,不在其发在其心!

  豪格:(白揽)太后!人心睇唔见,要我如何来区分,谁个是逆子?哪个是顺民?他敢抗命殊可恨,杀他几个未过瘾,斩尽杀绝才开心!

  多尔衮:(怒不可遏)可怒!

  (唱恨填胸) 匹夫只晓杀心狠,不懂家国有艰辛!

  (念白揽)皇上已颁旨,安抚恤万民。莫非你——不将皇上放眼内,恃长欺幼立歪心? (接唱) 敢犯圣君?

  (煽动地)皇上,这等欺君犯上之人,该如何处置?

  福林:(略想,摆出一副威严相)罚他!

  多尔衮:对,应该重罚!

  福林:罚他……背诵唐诗三首!

  [一片哗然。

  福林:罚得不轻了,母后平时罚朕也只是背诵一首哩!

  多尔衮:(多尔衮哭笑不得)皇上…肃亲王,以后再滥杀无辜,杀无赦!

  庄妃:摄政王!皇上年幼,从今以后,朝中之事,就不必禀奏了!

  多尔衮:本王领会!

  赵开心:禀摄政王!时晨已到,皇上天坛拜祭去吧! 多尔衮:好,传旨起驾!

  满人入关,占领中国,建立满清政权。这件事情表面上看是一次中国文化的沦丧,但实际上从满清第二任皇帝——康熙皇帝开始,满人就强烈地学习中国汉文化。满族人学习中国汉文化的自觉程度极高。比如康熙皇帝本人曾经在汉文化达到的水准,学界评论为远高于当时众多的科考士子。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普遍共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狭隘民族主义却依然存在,有时还很严重,尤其是对于元朝、清朝的统治者蒙古族和满族,许多人就在认识和看法上存在严重的问题。

  《睿王与庄妃》在这方面的处理十分睿智,也很大胆。这让我不禁想起我在创作大型交响史诗《南越王赵佗》中碰到的一个大难题。

  2015年,我在主创的大型交响史诗台本并于2016年公演的《南越王赵佗》中,是这样评价赵佗的:中华统一英雄、岭南人文始祖、海上丝路先驱。

  赵佗是岭南人文始祖、海上丝路先驱,这两个定位多数人是认同的,但对于“中华统一英雄”的定位,却有一些人表示担心、怀疑,甚至有人认为赵佗是国家分裂者,是闹独立的人。

  本人给赵佗定位“中华统一英雄”,是完全有道理,而且完全站得住脚的——

  赵佗(?~公元前137年),河北石家庄正定人(古称真定),秦代将领。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和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14年),赵佗两次出任南下副将进军岭南,平定岭南后,先任龙川令六年,曾是南下主将的任嚣病逝后,接任任南海郡尉。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由于他的暴政激起了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四方诸侯、豪杰互相争夺,中原陷入战乱。此时,赵佗按照任嚣的嘱咐脱离秦朝的统治,保证了南越地区的平安和稳定。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当地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从而为存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南越国的疆土,与秦设三郡辖区相当,北、东、西三面分别与长沙、闽越、夜郎三国交界,东及南面濒临南海,东西万余里”的广大地域。北至南岭(今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带),西至夜郎(今广西,云南的大部),南至南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东至闽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即今广州市。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并向朝廷称臣奉贡。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赵佗接受了刘邦的和平方式而归顺,使得南越地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汉高祖死后,吕后临朝,开始和赵佗交恶。吕后七年(前181年),吕后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与吕后当政的汉朝中央政权关系一度紧张,汉朝与南越国的矛盾激化。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赵佗觉得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汉朝的另一个藩属国,位于南越国北部,现湖南省境内)来吞并他,担心和愤怒之下,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

  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再次被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象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

  由此可见,赵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统一英雄。至于他两次脱离中央而“独立”,完全是无奈之举,同时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帮助了朝廷中央,使得南越地区不受战火燃烧,不让百姓遭受战争涂炭,不让已经统一的领土免遭外邦掠夺。有人认为赵佗是闹国家分裂、搞独立王国,当是一种求全责备,也超越了时代的要求。在秦汉时期,在国家意识、政治制度、军事体系、社会治理、文化认同等方面,国家大一统的基础还非常薄弱,赵佗的称帝称王的统治行为是很正常的。汉代之后中国分裂为魏蜀吴三国,再后来又有魏晋南北朝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毛泽东主席对赵佗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曾经给予很高评价。他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929日),在河北涿州对准备前往广东主持工作的曾生说:“你们广东开化很早。秦始皇世代广东就是秦朝管辖的地方。河北人赵佗在广东作官,他对地方治理的不错。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他乘机扩占了粤西、海南岛等地方,自立为王。汉高祖平定天下后,派人去见他。他表示臣服,接受汉朝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转引自《曾生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毛主席还对曾生说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

  如此,赵佗是中华统一英雄、岭南人文始祖、海上丝路先驱的定位,赵佗这个历史人物和赵佗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就不能从一般的层面去认识和对待了。总而言之,三句话的定位诠释和强调了这样一句话:赵佗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岭南命题。

  正因为有了南越王赵佗以及赵佗文化,使得岭南地区在整个中华的版图中,在整个中华的文明史中,有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其一,从秦代开始,尤其是汉代之后,整个岭南完全成为了中国不可分割的疆土;

  其二,岭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内涵成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组织部分,她极大地补充和完善了中华文化;

  其三,岭南以其面向海洋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中国与海外联系融通的重要通道和前沿。

  正因为如此,岭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在以下三个历史阶段显现出无可替代而重要的作用。

  一是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对岭南的开放与封闭,是整个中国的发展的关键和缩影;

  二是一百多年前,岭南、尤其是广东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文化的摇篮;

  三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窗口和先行地。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评价岭南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岭南文化的核心是珠江文化,也就是俗话说的“咸淡水文化”,而珠江,则是中华民族一条与长江、黄河一样伟大的母亲河。这里面的文明鼻祖,也应该是赵佗。重新认识赵佗,也就是重新认识岭南;重新审视赵佗文化,也就是重新审视岭南文化。

  因此,赵佗和赵佗文化必须站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高度来做。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由于对于赵佗的认识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以至对赵佗文化的发掘、研究、宣传和利用都没有多大的突破。这是很不应该的。

  让人高兴的是,越剧《睿王与庄妃》以上的大胆探索,为赵佗文化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子。我们应该借中央关于做好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部署,积极大胆地发掘以赵佗文化为源头的岭南文化探源,客观、辨证地分析和看待历史问题,重新评价赵佗文化、岭南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以及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力促进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

 

202354-6日于连平-珠海

 

  参考文献:

  1、《中国是大一统多民族国家》(人民出版社官方平台)。

  2、《关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李治安,王先明)。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