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细节的应用与许诗里的音乐性

细节的应用与许诗里的音乐性

一一许峰诗歌研究

 

作者:邹中海

 

 

  闻一多先生曾把张若虚所写的那首《春江花月夜》称为“诗中之诗”。我在想,假如他晚生几十年或者许峰老师早生几十年,在他看到许峰老师所写的《欣赏台湾经典老歌随感》这组诗后,又会有怎样的评价。这两位同在诗坛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同乡,会不会因此而惺惺相惜。

  客观地说,他俩有很多的共同点:刚正不阿,热血沸腾,爱国爱民,才华横溢,仗义执言!还有:

  闻一多先生之所以被世人敬仰,不光是他所写的《七子之歌》荡气回肠。作为新诗的开拓者,新月派的领军人物,他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代表性的诗学主张,其中最有建设性的观点为“三美说”,为现、当代诗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许峰老师能被众多的读者拥护,除了他写了大量激情澎湃的好诗外,也有很多的诗说主张,他的观点,收录到《许峰诗论》一书中。许峰老师还是这些观点的践行者,他的诗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样,品格清雅,不流于世俗,又以特立独行的个性傲立于中华当代诗歌之林。他开创一派诗风,并且以一篇诗论拓展了诗歌的新思路!

  一种理论的生命力,不在于其语言的冠冕堂皇,而在于观点的鲜明、细节的周密、逻辑的严谨、以及是否能准确捕捉到时代精神和完美地表达。闻一多先生的“三美说”和许峰老师提出的“四要素”,都是现代诗歌创作中具有前瞻性的重磅诗论。

  被闻一多先生推崇的《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材,属“清商曲.吴声歌”,要求在诗中写到春、江、花、月、夜几个方面的题材,诗中的细节叙述,和许峰老师的很多诗非常相似。许峰老师《欣赏台湾经典老歌随感》的组诗,尽管没有春、江、花、月、夜这方面的意象连续呈现,却也是有代入点的,从广义上来说,都属于命题作文或格律诗歌,所以我认为这是诗歌韵律的相同点,闻一多先生所说的“三美”,即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他提出的这三个标准,对现代的诗歌创作有非常高的指导意义。许峰老师的诗,除传承了闻一多先生所讲的“三美说”之外,又兼融了自己的见解。即“四要素”,(“四要素”见《许峰诗论》跋文,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

 

 

  许峰老师的诗大都意象鲜明,形象性突出,有些诗又辅以颜色词,所以画面感非常惊艳,呈现出层次感和“绘画美”。以这首写给邓丽君《枫叶飘飘》为例:“春夏摇曳扬绿幡,红遍深秋惹人馋。徒伤难偕松柏韵,一夜萧瑟空悲欢。”这首诗既点出了时间,也点出了空间,颜色词是红与绿,它们的交织,营造了一幅嫣红柳绿的画面。诗歌是人的内在情志意理的审美表现。后两句则让我们不由地联想到了邓丽君人见犹怜、香消玉殒的身世,产生出另一个话题一一细节的应用(下面的文字,有专门的论述,在本章节暂且不表。)我们再来看一下许诗中“建筑美”,他的诗以七言四句为主,棱角分明、外形端正、具有整齐划一的形状,是中国式建筑方方正正最有代表性的指称符号;他的语言铿锵有力,节奏明快,气韵悠长,或高亢,或低沉,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有音乐美学的质感。这些标志,正是闻一多先生积极倡导的“三美说”。在许峰老师的这本诗集中,还有两组是专门写给台湾那些经典音乐人的诗歌,也给我留下了很浓的印象,今天只选一组。诗人如此酷爱音乐,有两个方面品味:一是说明诗人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有艺术细胞和艺术情调;二是以诗的形式,为现代经典老歌立传,既有诗歌的传统,也是继往开来的创新。同时也说明了经典歌曲在诗人心中焕发出来的生命力!这些经典老歌,因有诗的记录,必定会成为永恒。比如杜甫写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就是写给音乐家李龟年,是一首高度概括、充满情致,意蕴深厚的好诗,传承千年而不衰。如果没有杜甫,李龟年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自古以来,诗、歌一体,《诗经》《楚辞》、汉乐府、新乐府等,都有很浓的音乐性。宋词元曲则干脆又把诗、歌合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与音乐的文化。闻一多先生所说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许峰老师的“四要素”,要由读者诸君自己去找答案。铺垫了这么多,才进入到今天的主题,是想先讲清楚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和前后的逻辑关系,这样才方便理解。下面我以分别或交叉的形式来讲一讲《细节的应用和许诗中的音乐性》。

 

 

  许峰老师的这组诗有十五首之多,所以单独做成一个章节,在下节展示。在这组诗中,诗人用丰富的情韵,为我们到带来了优美的旋律和激情澎湃的国民记忆。那个时代的活力,在这些诗歌中重新复活、唤醒,依然余音绕梁,激情澎湃。诗人在这组诗之前写道:

 

  “写在前面的话: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经国先生的努力操劳下,台湾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经济上台湾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文化上更是莺歌燕舞,涌现了以邓丽君、琼瑶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艺术名宿,极大地丰富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文化艺术开始风靡大陆,我也在那个时候开始迷上台湾老一辈艺术家演唱的经典歌曲,时隔四十多年,萦怀难忘,故在退休后写下这组《欣赏台湾经典老歌随感》,供诗友们品鉴。”

 

  前言不长,却能看出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诗人站在时代的起点、公正的立场,客观地诗论这些风靡全球的艺术家们,细腻具体。他在这本《四季如歌》的诗集中,以同样的诗体,写了一组《音乐中的诗意》。另外还写了十数首诗评历史人物的诗,比如评诸葛亮,岳飞、刘备、曹操等,非常可贵,从不盲从,跳出了固有的意识形态,做了独到的评述。

  每一个从事文艺工作的诗人作家都应该知道,细节是最生动的语言。文学叙事之所以能引人入胜,逼真传神的细节构筑或者还原于栩栩如生如生的生活场景。细节对于事件整体一个切面的捕捉、截取、或者聚焦、扩大、展示着某一个点,使之成为特写镜头。对文学作品来说,细节制造的清晰形象和感官活跃是审美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可以是一个时代的回忆,一个街景,甚至是一个人衣服上的一处污渍,描绘越细,印象越深。

  许峰老师的这则前言才寥寥数语,却令人印象深刻。这则前言,纲目并举、高度概括,有统领全诗的作用。

  在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忘了很多事情,但一定忘不了那些让我们刻骨铭心的细节。比如《史记.刺客列传》的描述中,仅从荆轲告别太子及宾客的盛大场面之中,挑出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场景细节,就再现了荆轲昂然挺拔的英雄侠气。

  不久前,我和中山著名诗人马时遇老师还聊过这方面的话题,他也非常认同我的观点。还特意推荐了一位女作家常欢欢的作品,我看了一下,发现她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很有笔力和灵气,令我至今都印象深刻,这个就是细节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细节处理不能仅仅依赖所谓的灵感或想象力。更多的是基于丰富的生活经验、充分的历史知识、锐利的观察和独特的颖悟!许峰老师起点非常高,见多识广,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大学生,所以他的功底很深,细节呈现有章有法,生动而活泼。

  细节的应用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很繁锐地抓住其中的一个点,还原一个场景的原貌或人物的精神风貌。许峰老师的这组诗,就是从一首歌中的一个小细节入手,从而表现出对这些人物的嗟吁、哀叹、欣赏或肯定,其中有几首诗还表达出诗人的大忠大孝的情怀。

 

 

  第一首诗是写给一代天后邓丽君的,十五首诗全部收录如下:

 

  一、邓丽君《枫叶飘飘》

 

  春夏摇曳扬绿幡,红遍深秋惹人馋。

  徒伤难偕松柏韵,一夜萧瑟空悲欢。

 

  二、费玉清《一剪梅》

 

  冰封雪冻万里疆,傲霜独立迎春光。

  百花凋零寒冬至,难挡我为伊人香。

 

  三、龙飘飘《惜别的海岸》

 

  穷尽波澜龙王梦,狂飙席卷殿堂空。

  残阳夕染翁独影,苦海孤舟伴艄公。

 

  四、云凯弦《酒干倘卖无》

 

  难享朝花夜珍稀,空无也倾血泪滴。

  人间多少花哨爱,唯有真情撼天地。

 

  五、叶启田《爱拼才会赢》

 

  慈恩送子落凡尘,岁月嵯峨不由人。

  莫怨苍天莫怨命,奋发方能大功成。

 

  六、高胜美《千年等一回》

 

  神话千古传人间,恋歌千年动心弦。

  长泪奔涌西湖水,金山不倒世堪怜。

 

  七、风飞飞《我是一片云》

 

  游荡天空尽潇洒,飘飘忽忽四海家。

  待到雨过天晴时,更伴彩虹绚丽花。

 

  八、黄安《新鸳鸯蝴蝶梦》

 

  鸳鸯戏水皆柔情,蝴蝶蹁跹伴星辰。

  梦中溢彩终是幻,人生离合多薄情。

 

  九、邓丽君《美酒加咖啡》

 

  咖啡美酒愁上愁,千肠百转无止休。

  失去安知不是得?无缘放下好过秋。

 

  十、韩宝仪《舞女》

 

  香肩柳腰舞风生,为求温饱掩泪巾。

  左拥右抱媚献尽,空留一瓣酸楚心。

 

  十一、张明敏《我的中国心》

 

  四海为家都是情,故园明月挂在心。

  他乡虽有花如许,树高千尽不育根。

 

  十二、李茂山《迟来的爱》

 

  情意深重难释怀,爱河轻舟入梦来。

  情真激活涟漪起,意切相约赏月台。

 

  十三、高胜美《昨夜星辰》

 

  长天银河闪辰星,清晨隐匿夜来新。

  世间万物虽多幻,但有真情付丹心。

 

  十四、费玉清《梦驼铃》

 

  万里关山忆国殇,长梦故园泪湿裳。

  炎黄同心奋起日,驼铃声声听悠扬。

 

  十五、林翠萍《等待你归航》

 

  百年漂泊尽忧伤,慈母线长泪更长。

  梦里相逢解心结,翘盼游子早归航。

 

  在这十五首诗中,写邓丽君、费玉清、高胜美的各两首,其他(她)艺术家的都是一首。

  虽然叶启田和张明敏的诗才一首,但无疑是这组诗的诗眼。一个代表“忠”,一个代表“孝”。倡导了忠孝两全的中华文化。在这组诗中,还有表示爱情和时光的流转的,诗人借诗歌之口,咏出了埋藏已久的心声。叶启田的《爱拼才会赢》,是一首非常励志的歌曲,但诗人却用慈母送子参军的场景来做铺垫,用慈母的话来激励自己建功立业:“慈恩送子落凡尘,岁月嵯峨不由人。莫怨苍天莫怨命,奋发方能大功成!”在张明敏《我的中国心》中,体现的是一种家国情。

  这两首诗读起来倍感亲切。恍然看到,在诗人的家乡,一位慈母送别孩子的场景。谆谆教诲,行走四方,建功立业。然在诗人功成名就、回到故乡时,景犹存,亲不在,化作岁月的沧桑,融进了时代的风云。字里行间,相互映照,蕴涵着极其丰厚的故事,再现了诗人良好的家教家风。如果不是有前面家慈谆谆教导的铺垫,又怎能有建功立业的繁华!正如诗人所说:“四海为家都是情。”

  艺术无杂音,文学叙述有一个原则,我在上文中已说到,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要拿来堆砌,那样会显得杂乱无章、主题模糊,出现在作品中的细节所呈现出来的内容,要能担负起某种意义。比如这首《爱拼才会赢》,诗人就是在用慈母的话来激励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有如岳飞“精忠报国”的场景渲染,才会产生出如大的张力。尽管诗的细节不能像其它文体那般描绘,但其实是一字一景,步步为营。对诗歌来说,复杂的内涵并非喋喋不休的议论或感慨,而仅仅是借助一个场景,摆脱语言上的繁琐而在叙述中展现出诗人的情感动向。

 

 

  诗歌有强大的功能,靠细节呈现,靠音乐律动。诗歌真正的价值,就是能在有限中展现无限!邓丽君的《枫叶飘飘》,这首歌如“诗谶”,有她感怀伤世的意蕴,如枫叶飘零。就如《红楼梦》中很多诗词“诗谶”功能的那种感觉。“春夏摇曳扬绿幡,红遍深秋惹人馋。”我们先看这两句的形象性,形象性靠细节来呈现,意蕴藏于细节之中。“春夏”在这里既可以代指时间、季节,也可代指邓丽君青春年少时的风釆。“摇曳”代表着动感,也表示出空间,还可代指舞台的劲风旋舞、溢光溢彩的灯光、背景。这四个字词,呈现出一种时空交错的画面。“扬绿幡”其实是前四字情感表达的继续,意在加深表达效果。“红遍深秋惹人馋。”红遍深秋”从字面上理解,和上句一样。但从意蕴上理解,就能看出是邓丽君“深秋红遍”的倒装句,意思指邓丽君在中年时节,都如日中天,火遍全球。结尾两句耐人寻味,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对一代歌后的不幸遭遇表示哀叹和同情!

  接下来我们再看这首诗的音乐性:“春夏摇曳扬绿幡”,“春”平声,“夏”仄声,“摇”平声,“曳”仄声,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特点。诗句抑扬顿挫,节奏明快,极富律感,朗朗上口!

  诗人在写费玉清《一剪梅》的诗时,不但写出了梅的高洁,也写出了诗人的心声。诗人出身军旅,走南闯北,坚守边防,这些细节,其实也都蕴藏在诗歌的意象之中。“冰封雪冻万里疆,傲霜独立迎春光。百花凋零寒冬至,难挡我为伊人香”。“梅”是一个多层意象,范围涵盖极广,诗人通过“梅”这些意蕴的复合性质,写出傲雪红梅,凌寒独放、迎春高蹈的影姿,更写出了诗人奋发向上的姿态。也让“伊人”这个古典诗词意象,有了更广阔的注解。

  费玉清的《梦驼铃》“万里关山忆国殇,长梦故园泪湿裳。炎黄同心奋起日,驼铃声声听悠扬。”这首诗和上一首《一剪梅》是相呼应的,诗人选取了一个“昭君出塞”的故事,旨在不忘历史,奋发图强,要有梅凌寒独自开的精神。

  第十五首写林翠萍的《等待你归航》的诗,则和《爱拼才会赢》遥相呼应。从这些欲说还休的细节、结构、编排中看来,外表刚正刚强的许峰老师,他的内心是多么丰富、细腻、柔软,真正体现出诗人的侠骨柔情。

  文学细节的叙述,它是有取舍性的。譬如塑造一个高明的侠客,应体现出他的刀光剑影、快意恩仇,而不是把细节放到他的柴米油盐上;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性,则主要表现在节奏、语感、内在的旋律和气韵等方面。这些,许峰老师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最成功的范例!此外,诗人在诗歌中还有一些考据上的文字,也能给读者增加阅读的兴趣、增长知识的储备和收益。我们很庆幸生在一个诗的国度,代代都有佳作涌现,《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和许峰老师诗歌在内的现当代诗歌等等,都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为宝贵的财富!

 

一一写于2023617

 

  作者简介:邹中海,诗人、文评人。散文代表作《鞋垫的记忆》《诗词里的中秋月》先后选进教辅;写许峰老师诗歌的系列评论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定为理论研究;诗歌代表作《致敬钟南山》被全国关工委推荐,央视于202058日首播,同年628日重播。

 

  附

  诗人简介:许峰,19573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l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