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阙故乡的曲调
——浅评《人间欢喜》
作者:梁明媚
(一)平淡与诗意兼备的语言
全书包罗万象,分为追忆,人世,时光 ,神游四个小节,写故乡,写节气,写习俗,写景致……语句短小精悍,平白朴实,有如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作者写的都是生活当中司空见惯的景象,如老街小巷,图腾家谱, 饮食花卉,历史人物……在一方纸上向读者娓娓道来故乡的万事万物。在叙述的同时又给平凡的事物灌注了清新的诗意,给人凡而不俗之感。作者写故乡夜雨的降临,就像一位故人不期而遇的来访,能够勾起人的许多回忆。雨本来是一种自然中普通的物象,在作者笔下它被赋予了诗意的情感,让人读来能够领略到一番寄寓在雨水里的绵绵愁绪。再有一方面就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字句斟酌,让文章跳动着诗词一样的音律美。《始兴》中"他们垒房、 挖井、 栽树。""他们耕耘、 书写、 诵读。"两句字数相称,音律和谐,读来给人一种如同读诗一般朗朗上口之感。
(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家谱》中"从一片叶子, 追溯到每处分叉, 然后追溯到根, 客家人的谱系总是那么清晰。"以树木的分叉生长来喻人口的繁衍生息。从中可以提取出两重象征:一重在以树木生长周期的久远来象征故乡人口的绵延不绝;另一重取落叶归根之意,来暗示家谱于一个家族中所处的根基地位。《图腾》一文同样包含二重象征。图腾是弥久岁月的象征,亦是古老民族的象征。"舞蹈的身姿, 时光的沧桑和轮回。""鞭炮阵阵, 唤醒我的故乡。"故乡的精神血脉在图腾的刻写中得以赓续,也在图腾的舞蹈里获得新生。《村 庄》一文中以旧书喻村庄,来表达其中包含的一重象征以及两层载体。一重象征体现在作者笔下的村庄是一本装载自然万物的巨著。两层载体则表现为坐落在山脚处的村庄不仅仅是人们繁衍生息如棋盘一样横平竖直的地域载体。亦是历史文化的精神载体。塑造了 客家人方正的世界观,记载着年岁的变迁。
(三)炽烈的恋乡情怀
在《人间欢喜》一书中,作者以故乡始兴为情感载体,从习俗到饮食,从自然到人文,浅实平淡的字词语句包裹炽烈浓厚的恋乡之情。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能在不经意间扣人心弦。所有微不足道的片段拼凑成一个完整宏大的载体——故乡。民以食为天,以做糍为例,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乡所特有的活色生香的饮食图谱。男人 打糍,女人揉糍,阳刚与柔美一致,制作出一道舌尖上的传承,糍的功能已然不仅仅局限于果腹充饥,它更是故乡人文的一种鲜明体现。再有故乡的水云楼街,镶嵌在归乡游子脑海中的吆喝声,路旁嫩芽初发的老枝,门口贴着的大红对联,无一不弥漫着故土的味道。寓情于景,景中含情。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大致图景,便将作者的恋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执笔写下故乡的人文景致,记录这座小小县城的自然风观,言有尽而情无限,在这阙独属于故乡的曲调中,我们可以领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小小一角中的包罗万象,感悟这片沃土上的悠久岁月。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