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历史山南,山水山南

历史山南,山水山南

——浅析李雷诗作《山南,山南》

 

作者:史映红

 

  我曾在西藏山南某部服役近十年,故而不少朋友经常向我询问山南的概况,我非常乐意回答,如数家珍,山南是西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西藏第一座宫殿是雍布拉康,公元二世纪,由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修建在扎西次日山上;西藏第一座村庄叫雅砻索卡,坐落在扎西次日山脚下;西藏第一块农田叫萨日索当,就在第一座村庄跟前;西藏第一座铁索桥叫佳桑桥,公元十四世纪由高僧唐东杰布筹资修建;西藏最早的藏戏叫琼吉兵顿,公元十四世纪由高僧唐东杰布编排;西藏第一座寺庙叫桑耶寺,公元八世纪,即吐蕃时期修建;西藏第一座佛堂叫昌珠寺,修建于松赞干布时期;西藏第一部经书叫邦贡恰加,雍布拉康竣工时确认;西藏第一批庄园叫朗赛林,修建于公元十二世纪;西藏第一批僧团叫“七觉士”,是桑耶寺建成后第一批入寺的出家人;当然,还有西藏最早的藏王墓群。

  除了历史,还向朋友们介绍:山南境内有库日岗拉雪山、雅拉香布雪山等,雪峰并峙,美轮美奂;山南境内有羊卓雍措、普莫雍措、拉姆拉措等湖泊,传说有的是度母沐浴的圣湖,有的是佛祖悲悯人间的泪水;山南拥有西藏最大的贡嘎国际机场,这条19661123日通航的机场,现在通航城市约五十个,航线近百条;山南还是著名藏王松赞干布和诗歌天才仓央嘉措的家乡……

  返回到作品,山南“山的每一道皱褶都写着荒凉”,山南群峰的高,山南山峰的险,山南峰峦的寂冷与“荒凉”,顿然映入脑海,它们从远古而来,从开天辟地的洪荒时期而来,亿万年来,经受了数不清的电击雷劈和冰刀雪剑,经受了无数次“风吹雨打”和岁月洗礼,除了斑驳的“铁锈”,依然气宇轩昂,玉树临风,精神抖擞。

  “雅鲁藏布江在山根镶嵌/静如处子动如猛虎”,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流经山南七个县市,境内长度约400千米,当你走在山南大地,最忠实的朋友就是雅鲁藏布江了,蜿蜒盘旋,千回百绕,如影随形,远远近近地跟着你;有时“静如处子”,有时“动如猛虎”;有时碧澈如玉,有时浊浪滔天;有时像贤淑温柔的大家闺秀,有时像桀骜不驯的康巴汉子。“白雪堆积在群山之巅/直抵青天”,诗人描摹西藏和山南,把这片高原山水的热爱和对生命壮美的称颂,瞬间融化在诗蕴的荡漾和节奏的明快中,用真情流淌和文字铺排,描绘出山的雄奇和耸峙,水的辽远和浩淼;体现了诗人浪漫天性和独特气质。

  “地球是圆的/有雪的山巅才是世界最远的地方”,读到这里,就想起法国文豪雨果在巨制《悲惨世界》里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如果按此理解,神秘的天上西藏,奇崛的青藏高原,独一无二的地球第三极,那无数“有雪的山巅才是世界最远的地方”,都容纳于诗人内心,存放于诗人“胸怀”。

  “竭尽全力去呼吸人就纯粹起来/空气透明人也透明/阳光和寒冷都更容易进入心灵/有了阳光和寒冷就有了虔诚”,李雷这一节描写,能看到诗人在有意传导这片土地上人们生命情感和他们深厚的文化根基,就是沉淀于人们血脉和心灵深处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思利及人、与人为善的互助精神。这里人们在酷寒环境中世世代代恪守自己的信仰,在与人、与天地、与自然的交流中,做到诚信守义,敬天悯人;让人们心灵回归自然,真正达到澄明平和,豁然开朗。

  “脸上有着山的皱褶”,著名作家马丽华在《西藏之旅》中写到:“在那里(指西藏)最神秘的也是最明朗的,最繁琐的也是最单纯的,最平凡的也是最神圣的,最无心的也是最难以忘怀的……”这些千沟万壑的“皱褶”里,是博大宽宏的格局,是历经千难万险的岁月洗礼,是海纳百川广阔的胸襟。“眼里有着雅鲁藏布江的江水”,是云卷云舒的淡泊,是去留无意的自然,是宠辱不惊的豁达。

  “躬耕在世界上最远的地方/他们最了解太阳和寒冷”,亲近大地和融入大地,亲近自然和融入自然,不隐晦曲折、拐弯抹角,不阳奉阴违、两面三刀,不尔虞我诈、设局陷害;坦坦荡荡于天地,光明磊落于尘世;这是这里人们生生不息的生存哲学。

  这首诗超越了诗歌形式上的一些羁羁绊绊,走笔从容自如,铺排大气随意,敦厚的诗蕴、诗意储备,衬托出诗人人格的高远,品格的高洁。

 

  山南,山南

 

  李雷

 

  山的每一道皱褶都写着荒凉

  以及任凭风吹雨打的铁锈

  干将莫邪的宝剑被遗弃后

  也会有同样的铁锈

 

  雅鲁藏布江在山根镶嵌

  静如处子动如猛虎

  白雪堆积在群山之巅

  直抵青天

  地球是圆的

  有雪的山巅才是世界最远的地方

 

  竭尽全力去呼吸人就纯粹起来

  空气透明人也透明

  阳光和寒冷都更容易进入心灵

  有了阳光和寒冷就有了虔诚

  心灵再不需要其他

 

  脸上有着山的皱褶

  眼里有着雅鲁藏布江的江水

  躬耕在世界上最远的地方

  他们最了解太阳和寒冷

 

  作者简介:

  李雷,安徽人,退役军人,现为杂志编辑,业余喜欢摄影及写作,偶有小说、散文及诗歌作品散见于杂志。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