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树木·田野·乡村

树木·田野·乡村

——浅析甲波布初诗作《一棵树》

 

作者:史映红

 

一起来看第一节,“一棵树离喧嚣很远/离一垅安静的田野很近/总以稻草人的样子梳理田野风景/听风吹来立春、立夏、秋至的声音/听风温润四季的农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亦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同一个作品有着各自的看法与解读,这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我认真反复品读甲波布初诗作《一棵树》第一节,并且想为这首作品写几句浅评的时候,却不知不觉地在旁边写下三个字:“美、静、匆”。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雪莱在《为诗辩护》里写到:“诗使万象化成美丽;它使最美丽的东西愈见其美,它给最丑陋的东西添上了美;它撮合狂喜与恐怖、愉快与忧伤、永恒与变幻;它驯服一切不可融合的东西,使它们在它轻柔的羁轭之下结成一体”;周作人在《诗小论》里也说:“如果我们怀着爱惜这在忙碌的生活之中浮到心头又随即消失的刹那的感觉之心,想将它表现出来,那么数行的小诗便是最好的工具了”。甲波布初通过第一节描写,读者就理悟了诗人“爱惜这在忙碌的生活之中浮到心头又随即消失的刹那的感觉之心”,进而“将它表现出来”,真正“使最美丽的东西愈见其美”。这“一棵树离喧嚣很远”,却“离一垅安静的田野很近”,葱葱茏茏的庄稼,枝繁叶茂的“一棵树”;蓊蓊郁郁的禾苗,绿荫如盖的“一棵树”;芊芊翠翠的秧苗,蓬勃摇曳的“一棵树”,多像热恋的情侣,朝夕相处,卿卿我我;多像要好的邻居,形影不离,无话不谈;一派悠然恬静、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就出现在我们脑海。

因为“离喧嚣很远”,这里没有车辆机器的轰鸣声汽笛声,没有闹市的争吵声讨价还价声,甚至没有牛哞羊唤的声音和牧人辽远的歌谣;只有或急或缓、或凉或冷的风,“吹来立春、立夏、秋至的声音”,还“温润四季的农谣”。“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静立或摇曳着,昂首或摇摆着,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立春、立夏、秋至”,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叶青叶黄,月缺月圆,周而复始;时光匆促流逝,日子昼夜流淌;让我们顿然感到岁月的悠长,日月的永恒,山河的博大,时空的浩淼,自身的微小。

“馨芳的鼻烟萦绕田垄里一茬茬日子/磨亮岁月和孤影”,骄阳如火,或乌云密布,黄沙飞扬,或黑土漫卷,北方的红高粱,或南方的水稻地,你看到过,他看到过,我也看到过,那些“磨亮岁月”的“孤影”,他汗流浃背,他弯曲黝黑,他笨拙劳作,他像一个寂寞的逗号。他曾韶华绽放、青春飞扬;他曾壮志凌云、激情满怀;他曾意气风发、抱负不凡。但是此刻,他是谁的父亲,又是谁的祖父?在“田垄里”苦苦度过“一茬茬日子”;他已“弯了又弯”的“孤影”,坚守着日子,又“磨亮岁月”;他无数次看着“一粒粒青了又黄的穗子”,已“潜入深邃的大地”,这样的坚守,还能坚持多久?

行笔至此,我想起悲壮作家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一句话:“再一次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和庄稼人的劳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每一次将种子播入土地,一直到把每一颗粮食收回,都是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直至完成——用充实的劳动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也想起甘肃著名作家雪漠在《大漠祭》封面上的一句话:“我不想当时髦作家,也无意编造离奇故事,我只想平平静静地告诉人们:我的西部农民父老就这样活着。活得很艰辛,但他们就这样活着”。甲波布初的文字不凌空蹈虚、云里雾里,不废话连篇、言之无物,不冗词赘句、絮絮叨叨。他写田野大地和岁月庄稼,写牧场农舍和四季牧歌,写牧民农民和帐篷牛羊,写村头巷尾和家长里短,给读者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离生活很近,离泥土很近,离读者很近。

“多年后忆起/翻犁过的一亩三分地/却不见山脊般的背影”;当下,祖祖辈辈“翻犁过的一亩三分地”,已是蒿草缭绕、荆棘丛生;曾经养活过历祖历宗的“一亩三分地”,已是荒草萋萋、鼠兔出没;葳蕤的庄稼已经没有了,“一粒粒青了又黄的穗子”已荡然无存,就连“山脊般的背影”也已渐行渐远。这些句子给我们一种落花流水春已去的失落感、荒冷感、沧桑感。

甲波布初的《一棵树》写得温婉含蓄,真挚轻灵,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思乡情感和思亲之痛,这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是一首既有着生活的纵深,又有着岁月和时空宽度的好作品。明显地感觉到甲波布初的作品越来越好,能体察到他稳健扎实的脚步声,我们衷心地祝福他。

 

一棵树

 

作者:甲波布初

 

一棵树离喧嚣很远

离一垅安静的田野很近

总以稻草人的样子梳理田野风景

听风吹来立春、立夏、秋至的声音

听风温润四季的农谣

 

馨芳的鼻烟萦绕田垄里一茬茬日子

磨亮岁月和孤影

一粒粒青了又黄的穗子

弯了又弯

直到潜入深邃的大地

 

多年后忆起

翻犁过的一亩三分地

却不见山脊般的背影

抖动的羊岩角

只在遥远的异乡溢出浓烈的乡愁

 

作者简介:

甲波布初:又名蒋林,藏族,四川巴塘人;诗作主要发表于《贡嘎山》《西藏文学》《西藏商报》《甘孜日报》《拉萨日报》《香格里拉》《草地》及网络文学平台等。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