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阵地,军人另一个家

阵地,军人另一个家

——浅析王方方诗作《阵地》

 

作者:史映红

 

看到王方方诗作《阵地》,你想到了什么?是万狮怒吼、万马奔腾、厮杀震天的激战?是铁马冰河、刀光剑影、战鼓声声的交火?是狼烟升腾、烽火连天、高耸城墙之上反复争夺的冲锋与坚守?是城郭已经沦陷,百姓慌乱逃亡,残城断墙上的烟火尚在焚烧?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战争的贯穿史,二者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于战争这一与人类跬步不离的怪胎,古今中外,不管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冲锋陷阵的枭雄豪杰,还是附庸风雅的文人骚客,都有太多的论述,《孙子兵法》里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亦言:“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美国四星上将巴顿曾说:“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德意志帝国政治家俾斯麦说:“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仅有铁和血才能解决”。

言归正传,返回到诗作《阵地》第一节,“为了更接近敌人,我们/无数次在阵地匍匐/草尖上的沙土,融入呼吸”,是的,这一场战争正在悄悄进行,兵贵神速,为了让战争速战速决,达到快刀斩乱麻的目的,守先就要“在阵地匍匐”,等待时机,慢慢接近,要躲过接二连三探照灯的梳理,躲过一道又一道警惕目光的巡视,躲过不时传来密集子弹的试探与警示,再穿越层层叠叠的鸿沟、雷区、钢丝网障,这一刻弓已拉满,箭在弦上,这一刻命在箭上,也在弦上。诗人通过细节动态描摹,把一场战争战前的紧张状态与战士们微妙心理,轻轻地挪于纸上,甚为逼真。

“热血印刻的高地,需要/忠贞的守护者”,是的,在我们每个人抬脚起步的地方,在广场舞大妈们陶醉其中,节奏分明、感觉正嗨的旋律中;在孩子们追逐游戏、入迷忘我,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在我们惬意怡然,游山玩水的每一步间;无一例外,这块土地曾经就是你死我活的战场,就是火光迸溅的“热血印刻的高地”。这片曾经英雄气冲霄汉、仰天长啸的地方,这块曾经壮士疾行、战马嘶鸣的地方,此刻早已风平浪静,但在战士心里,历史随时可能重演,战争随时可能来临,枪炮随时可能呼啸,故而,“需要”一代又一代“忠贞的守护者”守护与捍卫。

“炮位和人员隐蔽部/迸射,一簇簇冰冷的火焰”,“炮位、人员、隐蔽部”,此刻无声无息,但却蓄势待发,瞬间的“迸射”,一定会震天动地,雷霆万钧,“一簇簇冰冷的火焰”是达利莫斯之剑,是一个警告,一个宣言,一个意志,一个承诺,一个对世间所有邪恶的惩罚。

“举枪瞄准的眼睛,保持/燃烧的激情/战壕里虔诚的脚印/震慑肆意的烟尘”,这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这双聚精会神的眼睛,这双映照出无数先辈铁血传奇和壮怀激烈故事的眼睛,这双时刻“保持燃烧的激情”的眼睛,让一切敌人瑟瑟发抖、不寒而栗。林海雪原、大漠戈壁、热带雨林、“世界屋脊”,边关边陲,边疆边境,除了“举枪瞄准的眼睛”,还有“战壕里虔诚的脚印”,坚实坚定,坚毅坚挺;举手投足是对祖国无限“忠贞”;一举一动是对56个民族无比热爱。那些虎视眈眈的目光,那些居心叵测的祸心,那些图谋不轨的意图,都被“震慑”和威慑。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滋华斯曾言:“诗人以一个人的身份向人们讲话。他是一个人,比一般人具有更锐敏的感受性,更多的温情和热忱,更了解人的本性,而且有更开阔的灵魂;他为自己的热情和意志所鼓舞,因而更富有活力;他乐于观察宇宙现象中相似的热情和意志,并且习惯于在没有找到它们的地方自己去创造。此外,他还具有一种气质,比别人更容易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动,仿佛亲临一般。他有一种能力,能从自己心中唤起一种热情,而这种热情与现实事件所激起的很不一样;但是如果同别人因心灵活动而感到的热情比较起来,却无疑地更加近似于为现实事件所激发的热情”;从王方方的诗行里,就能轻易感触到诗人“为现实事件所激发的热情”。

作品末节,“千万次、冲锋、千万把、寒光闪闪的剑、击穿云层、固定、战位”这些词句,能体悟到王方方慷概激昂、意气风发的豪迈胸襟;能感触到诗人壮怀激烈、踔厉奋进的戍边斗志;王方方的文字有着浓浓的军人血性和戍边文人的才气与灵性,给读者带来一个深刻感悟军旅边关、军营边陲,以及了解当代军人拳拳戍边情怀的内心切入点;了悟青年官兵的忠与爱、思与恋、苦与乐和无怨无悔的军旅岁月,以及责任担当。

长风万里,昂扬进取,金戈铁马,卫我河山;我看见,在漫长的边境线,在苍茫的云天上,永远闪烁的,熠熠生辉的,是那颗闪闪的红星。

 

阵地

 

作者:王方方

 

为了更接近敌人,我们

无数次在阵地匍匐

草尖上的沙土,融入呼吸

 

热血印刻的高地,需要

忠贞的守护者

炮位和人员隐蔽部

迸射,一簇簇冰冷的火焰

 

举枪瞄准的眼睛,保持

燃烧的激情

战壕里虔诚的脚印

震慑肆意的烟尘

 

千万次崭新的冲锋

是千万把寒光闪闪的剑

击穿云层,一束阳光

把影子固定,在战位上

 

作者简介:

王方方,江苏邳州人,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等报刊,出版《马兰诗篇》《孔雀河畔》《战地笔记》等诗集。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