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铭记国耻,军人自强

铭记国耻,军人自强

——浅析程文胜诗作《士兵宣言》

 

作者:史映红

 

近几日一直构思为程文胜诗作《士兵宣言》写个浅评,恰逢“9·18”这个特殊日子,在这个日子里,倾注了太多中国人的血和泪,苦和难,无奈和伤感,凄楚与悲痛,故而就把这个短评标题定为《铭记国耻,军人自强》。

铭记这一刻,作为每个中国人,你要记住,也要一代又一代告诫我们的子孙,记住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日本法西斯蓄谋已久,悍然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在这14年中,中国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其中军人380万,即平均每13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倒在日本法西斯屠刀之下,平均每个侵华日本军人手上,沾满30个中国人的鲜血;在这炼狱般的14年里,日本掠夺了我们大量财产物资:抢夺木材7亿方,金属矿2亿吨,煤10亿吨,黄金2万1千吨,文物360万件,甲骨文片3万枚;超过20万妇女被日寇蹂躏、残害和致亡;930余座城市被占领,约4200万难民逃荒逃亡,无家可归;2.6亿人逼迫卷入无尽的战火,约600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

历史无数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受人欺凌践踏,遭人宰割掠夺,任人打压摆布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程文胜诗作《士兵宣言》,让我读到了士兵骨骼里充足的钙质,读到了“士兵宣言”里铿锵之声,这声音掷地有声,响彻边关。来看第一节:“我穿戴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制式的/迷彩服、作战靴、子弹袋/还有帽徽与钢枪”。

读到此,无论是资料史书、影视剧目,还是先辈回忆录,我们看到人民军队创建之初的万分艰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大刀长矛;在敌人前后夹击、围追堵截中疲于应付,忙于奔命,无比艰难。想起红军在惊天地泣鬼神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敌人穷追不舍,步步紧逼,敌机狂轰滥炸,道道封锁;爬雪山过草地时,吃皮带、煮胶鞋、啃树皮,嚼草根;冷冻、饥饿、疾病、高原反应等使部队数量锐减,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宁化等地出发时有8.6万人,到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已不足3万人。

那时的人民军队,哪有“迷彩服、作战靴、子弹袋”,哪有统一的“帽徽与钢枪”;他们只有一个坚定信念,一颗拯救人民于水火的决心,他们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不惜一切代价,直至献出自己生命。程文胜在第一节,把当下我军装备的精良、精湛和齐全加以展现,把我军近些年来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加以展现;把属于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进行了回顾。“这让我的外表更像一名/等待出征的战士”,自信心态,坚定信念,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我身上的每一块骨骼/也是制式的/雪山冰冻过的胫骨/炮火炙烤过的肩胛/还有倔强的头颅/不屈的脊梁”,如果说第一节写“形”,第二节是写“魂”,第一节写“表”,第二节是写“里”;第一节写“看到”的,第二节是写“感到”的。众所周知,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已近百年,每一步荆棘密布,虎狼当道;每一步岩陡崖峭,山高壑深;每一步枪林弹雨,炮火连天;每一步鲜血淋漓,惊心动魄。千千万万个英雄倒下去,千千万万个勇士顶上来,前赴后继,终于锻造了一支拖不跨、打不烂、累不死的钢铁之师,遇弱则强,遇强更强的人民军队;这两节诗人用了排比、对应、比喻等诸多修辞手法,让叙事更为明了,格式更为简洁,节奏更为铿锵。

红色精神需要传承,红色血脉需要赓续,红色魂魄需要发扬光大。日本法西斯在发动“9·18”侵华战争时,中国军人曾有超过20万人,日军当时仅2万余人,数天占领沈阳,数周占领辽宁全境,短短4个月东北全面沦陷;日寇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国家积贫积弱,腐败丛生,管理层私心太重,各路军阀各怀鬼胎,军队帮派林立,任人唯亲,官兵思想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难堪大用;致使大好河山轻松沦陷,轻易落入敌手。

“如今,我们像群山/巍然屹立”,士兵、军人、军队,我更愿意看作是屹立于中华大地的脊梁,把14亿人民的安危撑起来,把104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繁荣撑起来,把56个民族的幸福和谐撑起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撑起来。人民子弟兵,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时刻准备为人民利益付出和牺牲一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国·屈原《离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晋·曹植《白马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南宋·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古今中外,帝王将相,枭雄豪杰,一直把戍边守疆,抵御侵略,奋勇杀敌看作是热血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只能做好,做的更好。

程文胜的诗有一种军旅诗人特有的钙质,像给骨骼镶上了钢筋,硬气豪放,坚挺决绝,字里行间溢涌着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排比、隐喻、置换等修辞手法运用娴熟,彰显诗人的睿智与灵秀;思想上的清新纯正,笔锋上的慷慨激昂,文字上的奔放激越,让读者感受到读诗的欣悦。

 

士兵宣言

 

作者:程文胜

 

我穿戴的每一件物品

都是制式的

迷彩服、作战靴、子弹袋

还有帽徽与钢枪

在和平的天幕里

这让我的外表更像一名

等待出征的战士

 

我身上的每一块骨骼

也是制式的

雪山冰冻过的胫骨

炮火炙烤过的肩胛

还有倔强的头颅

不屈的脊梁

这使我的体魄更接近一名

剽悍威武的勇士

 

我体内流淌的每一滴血

更是制式的鲜红的血

苦难与辉煌的记忆

在每一根血管里涌动

热烈,滚烫,会沸腾,能燃烧

让灵魂融化、重塑、新生

让心与先辈一样干净和赤诚

让我的形象更符合一名

忠于使命的卫士

 

军旗猎猎,号角声声

如今,我们像群山

巍然屹立

我们要让全世界知道

那鲜红的血

是区分敌我的唯一色彩

我们是战士、勇士、卫士

我们更是

新时代中国的钢铁长城

 

作者简介:

程文胜,祖籍湖北随州,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在《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等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百余万字,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百战将星李天佑》等,曾获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长征文艺奖、全军抗洪题材优秀作品奖(长篇)等,作品收入各文选集、改编为电影、选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辅导教材。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