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脊梁

脊梁

——浅析李增瑞诗作《兵与枪》

 

作者:史映红

 

今天是2023年9月18日,在网络上,与这个特殊日子相关的内容铺天盖地,这些视频和资料把我们带回到那段不堪回首、悲惨苦难的岁月,带回到凄楚哀痛、灾难连连的人间地狱,曾经发生在先辈身上太多惨绝人寰的往事,那一个中国人不满腔怒火、义愤填膺?在“人民前线”公众号上,我看到这样一组数字:1932年辽宁抚顺平顶山村被日寇屠村3000余人;1937年江苏南京被日寇屠杀30余万人;1940年浙江衢州日寇发动细菌战致5万余人亡故;1942年云南滇西日寇南方军“冈9420部队”发动霍乱、鼠疫致20余万人亡故;1943年河北阜平平阳村日寇发动“三光政策”,屠村1000多人;1943年山东鲁西地区日寇发动细菌战,致亡近48万人;1944年广西桂林日寇使用毒气致亡800余人……;在侵华战争期间有20来万慰安妇被日寇毒害和蹂躏,致残致亡;14年抗战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其中军人达380万;约600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面对冰山一角的统计数字,我们真的不能忘,也不敢忘,我们要记住这钻心剜肉的痛,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再痛。

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我还想起一首歌,被毛泽东同志称为“能抵上两个师”的歌,即由韦瀚章作词,黄自谱曲的《九一八》:“血痕尚未干/东三省/山河尚未还/海可枯/石可烂/国耻一日未雪/国民责任未完/九一八/血痕尚未干/东三省/山河尚未还/海可枯/石可烂/国耻一日未雪/国民责任未完”;这些沸腾的文字,这些昂扬的精神,这些先辈的呐喊,这些激越的怒吼,同样,我们真的不能忘,也不敢忘,我们要记住万箭穿心的痛,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再痛。

返回到李增瑞诗作《兵与枪》第一节,“内心”与“躯体”,“火热”与“冰冷”,前后对照,上下排比句式使用,把“兵与枪”最主要的特点勾勒而出,像一个素描高手简洁的勾勒,非常形象生动。“相依相偎”,看到这个词,让我们不得不想起相亲相爱、相依相靠、不离不弃、如影随形、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等诸多词语,把“兵与枪”的特殊关系描摹的纤毫毕现。

“枪因兵神圣/兵因枪光荣”,枪是冰冷的,机械的,无情的,甚至是冷酷的,如果持枪者是土匪、歹徒、或者倭寇,那么这就是所有善良人们的噩梦,是对社会秩序的公然毁坏,是太多惨剧悲剧的根源。反之,持枪者如果是警察和战士,枪就是正义的化身,是主持公道、惩罚邪恶的达利莫斯宝剑,是照亮世界的一缕和煦阳光,是波涛汹涌、巨浪翻滚大海之上的舟船。

“士兵静矗为山/枪杆挺立成峰”,山峰耸云,峰峦叠嶂,奇峰并峙,因为有千千万万忠于职守、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战士和他们手里的枪,就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挺立起千千万万根脊梁,支撑着偌大祖国的繁荣发展,富强和谐;虽然不时有“风雨夹杂着雷电”、险礁暗滩,有悬崖峭壁、虎狼挡道,但只要“兵与枪”“相依相偎”,千千万万根脊梁巍然屹立,我们就能“劈出坚利刚挺”,从胜利走向胜利。

“枪膛与胸膛蓄满烈焰/凛然和威武佑护和平”,这两句非常生动形象,让我们荡气回肠;曾几何时,同样是这块土地,列强横行,烧杀抢掠,肆意践踏,无恶不作,让家国沦陷,焦土千里,哀鸿遍野;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这片土地才有了风和日丽、清风明月,有了尊严与尊重。在任何时候,武官不怕死,战士不惜命,人民有血性,“枪膛与胸膛蓄满烈焰”,只有这样,才能以战止战,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集注》),真正用“凛然和威武佑护和平”。

五六节,“兵为枪之主、枪乃兵之命、同符合契的兄弟、背负责任、效以精忠、义肝相照、侠胆共付、星辰日月、大地苍穹”等词句,给读者一种战鼓擂动、催人奋进的向前向上的力量;一种豪迈奔放、豪气满怀的正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些诗行在韵律节奏、形象塑造、气氛烘托与构建上,技巧非常娴熟。

同样在七八节,“冷竣、傲视豺狼虎豹、倔强、坚毅、不屈、正义、威慑、罪恶耽耽、时刻待发、支撑着山河平衡”等词句,让我感触颇多,众所周知,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呈现出“快餐化”“商品化”“物质化”“功利化”局势;人们的心态始终处于焦躁不安和百爪挠心之中,人们的脚步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拉着拽着,匆匆忙忙;很多人心态被金钱裹挟,被名利牵绊,被欲望包围;人似乎成了欲望的傀儡,丧失了主体;这时候,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谈家国情怀,精忠报国,谈悲天悯人,善待万物显然是以水洗水,不著见效。

李增瑞的文字有一种爱在奔涌,对历史土地有着深沉的爱,对祖国民族有着深挚的爱,对军队士兵有着持久的爱,因为有爱,所以忠诚,因为忠诚,所以勇敢,因为勇敢,所以担当。同时,诗人对当下不少人在家国情怀、爱国精神、国防观念和道德修为的缺失,对信仰迷失,信念迷惘等现象产生些许忧虑,更是难能可贵。

节奏铿锵,走笔从容,精练精致,是李增瑞文字的基本特点;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对边防和战士的血肉情缘与一往深情,让受众甚为感动。

 

兵与枪

 

作者:李增瑞

 

一个内心火热

一个躯体冰冷

相依相偎的姿势

竟成生动风景

 

枪因兵神圣

兵因枪光荣

共同的光芒穿越历史

一体的影像雕化永恒

 

士兵静矗为山

枪杆挺立成峰

风雨夹杂着雷电

劈出坚利刚挺

 

兵谱写战歌

枪成就英雄

枪膛与胸膛蓄满烈焰

凛然和威武佑护和平

 

兵为枪之主

枪乃兵之命

同符合契的兄弟

都为战争而生

 

兵背负责任

枪效以精忠

义肝相照着星辰日月

侠胆共付于大地苍穹

 

兵和枪的冷竣

傲视豺狼虎豹

倔强中的坚毅

秉持不屈个性

 

兵和枪以正义面孔

威慑着罪恶耽耽

以时刻待发的状态

支撑着山河平衡

 

作者简介:

李增瑞:军旅诗人,散文与纪实文学作家。现任某军队报刊主编,出版个人专著10余部,大校军衔,专业技术五级。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