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锋,与中规中矩无缘
——关于赵先锋和他的长篇小说《内蒙古谍战笔记》
作者:陈贵根
初识赵先锋,是在山城重庆的一次聚会上,其时印象并不深刻。他坐在主人右手侧第二个座位,白色圆领衫、膀粗脸大、疑似光头,一对小眼镜在镜片后闪亮;面呈憨态,似乎中规中矩。
他之外的几人,我都熟。处于他和主人之间的,是重庆作家刘健春,著有代表作《五代门》;我在主人的左侧第一个座位,从我往左依次有:《红岩》副主编欧阳斌,翻译家董继平;对面是满头银发的前辈作家李钢,主人是重庆文旅大亨李海洲。我不太著名,但与主人交好,去重庆公干,被邀来喝酒。海洲介绍时,免不了把我粉饰一番。
从介绍中得知,赵先锋来自祖国正北方内蒙古,是到重庆领银子的,他的小说获了第六届红岩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海洲玩笑说,此次聚餐餐费不从赵先锋奖金中报销;由赵先锋邀请大家到草原去聚会,如费用不够,推荐他下届获长篇小说奖。
赵先锋笑笑。大家祝贺,预贺;笑笑。都不当一回事。我好像对他的小说和他的草原,不感兴趣;他对我的诗歌和我的桂林,也不太上心,但还是互加了微信。
喝酒。别过。他往北,我往南。
几个月后,我们开始了自己的交往。 他拉我进入他的领地,一个内蒙古诗友群:“火锅乌托邦诗人吃货群”。从群名显示了端倪:诗人,吃货,玩家。我逐渐认识了其群的特点:
诗人性。发在群里的诗,虽然大多是口语诗、“快餐”,但还是显示了个性:嘲讽、戏谑、先锋,冲击性,娱乐性。
精力旺盛。如赵先锋,每日上午写作日进3000字,短暂午休后开始放松、找乐子;晚餐连夜宵,一场不算,二场属正常,三场也不反常。 各种酒,各种吃,各种喝……想想都怕,但他们日日如此。几个铁杆吃货玩友,都不太讲究形象,但可爱可交。核心人物有刘不伟,徐厌,许丞,李文俊,黑梅等。
鲜明的个性。不粉饰,不势利,不遮掩,不守成规;性情坦诚,思想锐利;敢于公示个人的欲望和不容于世人世俗的言行。所以,其群的存活周期不太长,稍不留神就消失了。我有几次失群的经历,失群后会慢慢感觉少了点什么。幸好,重新组群后,赵先锋又会把失散的人捞回去。大约是2023年春,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群又不见了。不见有那么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我忍不住联系他,才久别重逢般。这次入群,发现群名又变了,他的微信名也变了,变成了电影制片人,拍了一部电影《七路半》——一部反映北疆抗日的少儿电影。目前已录制完毕,他晒了剧照,在里面扮演日本少佐,梦想着巨大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想想他的扮相与他的形象,我哑然而笑。
和他的众多文友一样,我一步步被他和的作品引入他的精神领地,有了一日不见有点想念的味道。我是“潜水艇”,少言语,但看他的群,知道他有滋有味地活着,感叹像他以及他那几个铁杆酒友一样坦坦荡荡的活着,也真不错!
言归正传,话入主题。
赵先锋无疑是一个勤奋而高效的作家。一边风光地活着,一边日进三千字。居然在不长的时间内,又出大作。他推出了赵先锋公路谍战系列长篇小说第一部——《内蒙古谍战笔记》,这是一部集内蒙古地貌奇观与地下抗日为一体的公路谍战小说。小说采用剧本式技术组合,分二十六章,近二十二万余字。
我用整整三天的时间读完。赫然发现赵先锋有鸿鹄之志,且始于足下。既为公路谍战系列,自然不止一部,还有第二部、第三部……
从《内蒙古谍战笔记》的表现而言,可以说赵先锋是中国新派小说——公路谍战小说之领跑者,说第一人也不为过。在这一部小说中,他对他生活的北疆:熟稔、热爱、神往、展开了无穷想象。
他用他的笔,将中国大北疆鬼斧神工的地貌奇观和独特的地方风物写到了极致。小说中大蒙古辽阔,神秘,复杂,诡异。阿木古朗汗草原、五袋人骨沟、布伦拉铁摩拉峡谷、马王沟秘区、鬼沼等各种地貌;赤胡狼群、猪熊、獾头鹰、雪蝇、鬼脸秃鹫、狗蛙、豹鸦、笑蝠等数十种巨禽猛兽异鸟怪物,风云变幻,鬼神难料,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甚或勾起人们前往一探究竟的渴望……
可以说,赵先锋开辟了公路谍战小说的先河,把谍战各方势力之力量角逐、态势、能量写到了极致。他把谍战故事从传统封闭的高墙大院,城市街道、酒楼,放开到辽阔的北疆;在这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广袤土地上展开精妙的暗战。暗战的主角不仅有传统的铁三角:中共地下党、日伪特高课、军统中统,还有强大的地方势力,如爱国正义力量,绥洲自治政府、保安局、大盛魁商号、哥萨克和忽拉盖,乃至宗教人士。视野开阔而纤毫毕现,关系复杂而脉络清晰,惊心裂肺而自然而然……
赵先锋还把始于明清、盛于民国、实际存在的驼道生活,刻画到了极致。让人深深震撼于驼道、驼工、驼队,在北疆动荡战乱时期生存的艰难、伟大和美学。他在书中对驼群驼队多次有匪夷所思的描绘——“驼群瞬间炸开,就在布泽拔枪的同时,驼群齐刷刷地卧倒,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得了什么命令似的。看来这场面驼夫们见得多了,万里驼道得到的经验几乎是前人拿脑袋趟出来的……”。故事中两只驼队的开进,是全书的提纲挈领,所有人物、各方力量的智与谋、斗与争、生与死,都在万里驼道上聚合、展开、完成。相信任何一个读者不能不为驼队的素养、组织指挥、驼工的经验及身手和忠诚、漫漫驼道的艰险困苦、险中求生、视死如归所动……
赵先锋还特别善于运用极简的笔法刻画人物,可以说,他把各方人物的智慧、行事做派、心理活动的真实性、多面性,刻画到了极致。小说中涉及到正、反、邪各方人物上百个,他每每寥寥几笔,便把人物的面貌状态描述得栩栩如生,哪怕是没多少份量的角色。在读到:“那个史姓财东蹲在船形左舷角处,手里攥紧了马缰,还在哭,哭声很难听,仿佛他的肠子被制成了二胡琴弦,让人拉来扯去一般。”我不禁笑出声来。
而可贵的是,赵先锋在述写时,从不带主观诱导,语言精准;让读者自己去爱憎、站立场、分是非、取与舍。书中人物个性鲜明,不管你喜欢与否,都显得真实可信。
赵先锋还不愧为转场大师,把转场技术手法运用到了极致。这是小说,却釆用剧本式铺展,把故事连接、情节转移剧本化、影视化,手法娴熟,转圜完美。让人目不暇接,却无违和感、突兀感。若改编为影视,定然事半功倍。
看完回味,对赵先锋也有愤懑的地方。就是各路人物,(或英雄,或邪恶)),死亡过快、过多。特别是一些喜爱的人物,还没有喜欢够,就完成了“角色”的使命。如牛二姐,李满仓,曹老五,大掌柜,几条“龙”……
值得商榷的,我以为有两个细节:一是小说中前半部分,潜龙组织地下党员或“龙”与“龙”见面或分别时,描述敬标准军礼的情节显多,有不符时宜之嫌。当然,在特殊环境下,互敬军礼,彰显不一般的情谊和含义,也有必要,但在地下工作的背景下,不宜多。这样的描写能减则减,能免则免, 或用其他表达代替为好。二是终极对决时,正邪代表人物——地下党布泽书记与日本特务头子,两人的阵前交锋,语言略嫌文绉,估计普通读者有阅读障碍。
作者简介:陈贵根,著名诗人,曾为军旅作家,文旅专家,在军内外重要文学期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数百篇(首),屡有获奖;曾主编《带你游桂林》等旅游类书籍,现居桂林。
附:
微信读书阅读链接:
微信读书9月联合出品精选书单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86FIpbZ-JxCiXjl3e605g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